城市设计特点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2:40

城市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特点篇1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设计;原则;方法

一、旧城改造中完善城市设计要求的提出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起,旧城改造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是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旧城原有物质设施的水平低下和自然老化,以及旧城功能的过于集中和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旧城人口膨胀、居住紧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越发难以解决,而且在工业离开市中心、居住向外疏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出现功能和结构的衰退问题,亟需进一步配置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及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设施,提升城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要达到完美统一的结合。

二、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营造适用、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广泛的,对于城市设计含义的理解也是广泛的,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城市的空间环境问题,而空间环境是由城市物质实体和空间这对互为依存的因素而组成,具有三维的概念。由空间和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环境是显性的,可被感知的。

不应忽略的是,城市设计应和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应以有利于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城市希望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资、购物和工作。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同时,城市设计也是为了管理和控制城市发展,使城市的发展与原有部分和谐融合,以维护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特色。当今的城市设计涉及的环境质量内容,除城市“美”外,正越来越扩展到其他方面,进一步的涉及到城市的物质层面,尽管这种影响也许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这种观点无疑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和思维。

三、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三个原则

3.1探索旧城的空间布局规律因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面貌不仅仅取决于一幢幢单独的建筑。建筑物之间良好的建筑关系,细腻而独特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城市最为重要的空间特征。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创造城市自身特色的场所。

同时,为了城市改造中新旧建设的和谐一致,我们在城市营造上需要探索和融汇旧城的空间组织规律,传统的城市充满丰富的空间,既是我们建设的基础,也是我们创造的源泉。

e·沙里宁受西特思想影响提出的城市建设三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有机秩序的原则。

针对空间艺术的分析手法,更有丰富的艺术理论交织在城市研究中,例如常见的三种理论:图底理论(figure-groundtheory)、联系理论(linkagetheory)、场所理论(placetheory)。

城市设计的几类手法包括序列性原则、侧面封闭和边沿连续原则、综合性跨接原则、轴线和透视原则、室内外融合原则、强调和暗示原则等(r.trancik)。借此就便于创造出具有清晰的虚实结构,完善的场所联系,并考虑人的需求和文化脉络的、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3.2发掘旧城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同时文化特色的体现又是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场所、感受、文脉等文化性的要求,因而有着更为深入和丰富的内涵。

在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主要关注点首先是场所,场所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感觉。对城市中各种场所的特征加以总结提升,反过来再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是旧城改造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考虑场所优先于考虑建筑;谦虚地向过去学习并尊重文脉;鼓励社区所有层次的混合功能;在人性尺度上进行设计;鼓励步行的自由;满足社区所有层次的需求并和他们协商;建设易读的环境;建设能够持久和适应的环境;避免太大规模地区同时变化;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促进建成环境的舒适性、愉悦性和观赏性。

3.3激发旧城的生命力把促进地段复兴作为旧城改造的首要目标。通过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整合城市风貌,推动城市的二次发展。

整体协调观念,珍惜借鉴历史传统,推陈出新,综合各行各业的需求,即维护社会平衡的要求。

四、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要点

4.1城市设计的延续性完成一个好的城市设计需要城市各个层面的人士来关心和参与,它可能包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当地的市民。城市设计也不应仅存在于建设城市的某个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建设的始末,具有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和城市规划并行参与到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具体而言,就是贯穿于城市规划的诸阶段。如果说,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对一区、一片、一街的局部设计,那么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较详细规划阶段更宏观、站得更高、整体性更强的城市设计,它是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将各分区、片、街坊统一考虑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是延续的,在各阶段有相应的特征和任务。

4.2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功能城市设计要有引导与控制的功能,去指导城市的具体项目的建设,并由此促成城市建设有序发展。在当前城市建设的条件下,特别是旧城改造,它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目前运用较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要素主要为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其中开发强度的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虽在一定程度从总体上决定城市建设的环境效果,但基本还是对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的反映。而相同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要求,通过不同设计思想的引导与控制,却会形成效果迥异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目前的开发方式多为开发商投资,从本位利益出发而较少考虑社会、公众环境的效益。所以也就要求设计者能预先从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可以引导与控制城市空间环境发展方向的城市构想。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特点篇2

【关键词】立交桥;设计特点;曲线桥梁;荷载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还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立交桥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立交桥的设计建设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分析情况,使得建成的立交桥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

1城市立交桥的设计特点

城市立交桥可以分为两种:跨线桥和地道桥。跨线桥又被称之为高架桥,是跨越山谷或城市高架道路的桥梁,高架桥以立体多层的布局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车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道桥是从地下穿越的线路,主要是由桥洞、引道和附属结构组成。地道桥的修建耗资大,需要拆地下管线,还要做好通风、照明、排水等工程。相对于公路而言,城市立交桥有其独特的魅力,它的特点主要可以从造型、结构和荷载三个方面来说。

1.1造型特点

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立交桥的建设中从造型上来看要能够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地道桥由于处于地下,因而考虑的内容相对较少,而跨线桥是在地面层的,它在造型上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跨线桥与周围的建筑物完美协调,从整体上达到协调一致的美感,从形体上做到简洁、协调、大方;第二,由于跨线桥一般位于城市的繁华地带,周围的建筑物较多,这样就需要跨线桥在各个细节局部上也能具有美感。

1.2结构特点

第一,立交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为保证桥面行车的平顺,常做成连续梁。立交桥的施工中一般工期较短,且在施工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路段的影响,因此施工时是分开施工的,就是将整个桥梁分成多个部分来施工,上部结构常常采用预制的结构。城市立交桥的施工往往受到市政工程超短工期的限制,为了方便施工和缩短施工周期,在城市立交桥设计中,多采用等跨径的桥跨布置,且结构设计种类尽可能单一和标准化。

第二,由于立交桥的设计中要求桥下通车和行人能够有较好的视觉距离,因而在桥墩的设计中要尽量少占用桥梁的地块,要多透空,所以在桥墩的设计上要求较为严格。较为常见的就是采用独柱式墩或多柱式墩。

第三,在桥面结构的设计上,由于城市道路修建中有机动车辆、也有自行车、还有行人,因此在桥面设计中一般要将行人和自行车与机动车辆分流,也就是说形成人行道、机动车到、非机动车道,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3荷载特点

一般而言,在立交桥上行驶的车辆车速会较慢,这样就减少了桥梁的动荷载,使得立交桥的荷载系数相对较低。但是,在一些大型城市中,立交桥上的行人、非机动车辆较多,也就是人群密集度较高,这样又使得立交桥的荷载系数有所提高。所以立交桥在荷载系数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静荷载,也要考虑到车辆产生的动荷载,还要考虑到当地人口密集度大小所产生的活载。

2立交桥桥梁设计分析

城市立交桥目前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是要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出发,要针对城市交通网中的交通拥堵严重的交叉点进行。立交桥的设计中既要满足当前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城市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需求。设计中要从较为长远的角度出发,避免出现刚刚修建就拆迁的情况,那样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拆迁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2.1桥梁位置的确定

立交桥的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既要保证立交桥不会对周边公路桥梁的交通产生负面影响,还能够产生较大的价值,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同时还能满足城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需要。拿跨线桥来说,它的位置是由周边多条公路的位置而定。一般而言,立交桥在设计之初就已经确定桥梁位置了,立交桥桥梁位置会直接影响到立交桥的线形和其他工程的设计。立交区内的桥梁位置确定则是依据当地的公路网、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的。

2.2桥梁结构的选型

桥梁结构的选型需要考虑到的内容很多,在整体和局部上又要实现怎样的视觉效果等。立交区内桥梁的选型要求有视觉距离,要求有外形线条优美,要求有轻盈新颖的结构构造,要求与周围环境完美协调。

在城市立交桥上部结构的设计建设中运用较多的是预制装配式空心板,一般运用于跨径16—20m,梁高0.8—1m,中间空心是圆形或矩形。上部结构的截面形式中还有箱型梁和t梁的运用也较多,t梁的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较低,但是由于桥梁高度太高,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不够美观。箱型梁一般是现浇的混凝土箱型梁,它形式美观、刚度大,在曲线桥梁中运用广泛。

在下部结构中,跨线桥要求桥梁下的行人和行车都有较好的通视效果,因此在桥墩的设计中一般要多透空,排列要整齐,一般采用简单的圆柱和矩形柱桥墩。桥墩的设计规划受到当地路网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桥墩,从整体上保证立交桥的美感和通车能力。

2.3曲线桥梁设计要点

城市立交匝道桥大多处在曲线上,具有弯、坡、斜等特点。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使支点产生负弯矩来卸载跨中正弯矩,以达到减少桥梁的建筑高度,桥的外形轮廓清晰、流畅,行车舒适等效果。城市立交匝道桥由于受地形、地物和地下管线的限制以及美观的要求,多采用柱式桥墩和中墩独柱支承设计。无论是直线上的匝道桥还是曲线上的匝道桥,这些形式的多跨连续梁结构都可能存在横向偏载作用下支座脱空的问题,且曲线连续梁桥主梁还有向弯道外侧爬移的趋势。进行匝道桥设计计算时,若中墩支撑均为单支座支承,仅在每联端或桥台设置双支座,则一定要建立空间模型。

对于曲线桥横向爬移问题,一般通过设置支座位置预偏心来解决。支座偏心值首先是曲线内外弧差和超高引起的结构自重的中心偏差,再加上车辆离心力向外推移和日照温升、温降积累的残余变形值,因此,独柱支承的偏心设置也要建立空间计算模型,以验算结构的抗扭能力和联端双支座的受力是否大致均衡,且不能出现支座脱空现象。

目前在对桥梁的受力方面分析时一般是采用梁格系分析法和有限元法。有限元法在较为复杂的立交桥梁的受力分析中运用较为广泛,它可以对箱梁的空间受力性能、剪力滞、扭转、畸变等现象做出合理分析,可以大大弥补梁格系分析法的不足。因此,在实际的工程中通常是将两个方法综合使用,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受力系数。

结束语

立交桥作为现代化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交桥将会更好的与环境协调融合,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普尧.关于城市立交桥桥梁设计技术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1(09).

[2]杨培.城市立交桥设计实践经验谈[j].价值工程,2011(04).

城市设计特点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1城市道路景观概述

城市道路建筑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焦点,道路作为现代交通体系中的基础工程,它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经济行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提高现代社会生活的便利性。然而城市道路过多也会造成城市建筑过多,从而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使得城市道路建设和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共处,现代城市交通建筑逐渐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而在道路建设工程中也加入了道路景观工程,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建筑理论。城市道路景观就是通过研究道路工程在整个交通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对道路位置和景观特点进行合理设计,确保道路景观能够与周围环境达成统一,使得道路既具备了其原本功能又具备了改善环境的美学理念。

首先城市道路是城市经济事业的重要通道,它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城市道路景观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改善和平衡周边生态环境和体系,还能够给城市民众提供美学享受,也能够通过这种建筑形式加强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城市道路经管的潜移默化之下,也能够提高道路景观视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道路景观要求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推动城市道路优化工程的建设进程。

2 城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2.1绿化

城市道路中,道路绿化在道路断面上的比例达30%。植物具有多种功能,通常分为建造、环境和观赏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利用植物充当类似墙面限制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影响和改变人的视线方向,特别是在车辆行驶于弯道时,有了植物要素,能强烈的意识到它的存在,从而有益于安全。

从美学的角度看,植物可以在道路空间内,将道路与其周围环境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因此,绿化能使道路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随着植物的生长,在不同的季节其色彩、质地、叶丛疏密都不断地改变;一年有四种截然不同的观赏特征:春季鲜花盛开;夏季浓荫葱茏;秋季树叶斑斓;冬季树枝披雪。城市道路宜选用观赏性较强的树种和草种。在树木栽种时,不可忘记树木生长情况,应按树种、高度、生长速度来布置。种植树木应与车道或人行道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便这些树木能从根部伸出树干,使大枝、小枝伸开,直至生长成树木而不修整树形。沿道路种植乔灌木是基本的美化道路措施,还应增加观赏性强的树木点缀栽种,以产生道路景观美感。

宽度大于5 m 的绿化带可采用乔、灌木、地被多层次搭配的自然式种植方式。宽度2.5~5 m 的绿化带可采用上层木采用双排乔木品字种植,下层木种植花灌木作饰脚的种植方式。宽度1.5~2.5 m 绿化带的可采用上层木种植单排小乔木,下层木配置花灌木的方式。宽度小于1.5 m 的绿化带可采用种植灌木和地被。在树种的选择上,它的花或果实不应在某个季节大量掉落在人行道或车行道上,使路面被人踩车碾后产生不宜清扫的污渍。

2.2标志

道路标志在道路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数量是不同的,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方式,它接受84%的信息,人们对图形标志的反应时间又短于对文字标志反应的时间。人们对字符的识别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字符的结构特点和组合方式。数字清晰度的排列顺序是1、7、4、0、2、9、5、6、3、8。汉字因字体不同,在清晰度上有差异,四种常见字体以黑体和宋体的认读效果为优。

交通标志的设置高度,必须保证驾驶员在一定远的距离内辨清标志的内容,单柱式、悬臂式、龙门式、附着式、路侧式标志牌的设置高度应为1.8~2.5米,龙门式和悬臂式标志牌下缘的高度应为3.5~5.0米。

为使道路使用者能根据标志的指示安全、顺畅、舒适的行驶,应注意以下设计原则:道路标志的设置应全盘考虑,整体布局;标志布设应做到连贯、一致,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咨询,满足各种道路条件的需要;应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通畅;标志的布设应以完全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外地驾驶员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的到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的信息,但应防止信息过载。重要信息应重复显示。

2.3景物及建筑物

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时,头和眼是按照能吸引我们注意的物体而活动的。人的视野距离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观察的内容,当视角在14度以内时,人们趋于把物体看作是突出于背景的轮廓线;视角为18度时,人们趋于观看物体与周围物体的关系;当视角为30度时,人们趋于观看物体的立面以及它的细部;当视角大于45度时,人们则趋于观看物体的细部而不是整体。

道路景观按照人的视野来分类,在25米内产生亲切感,这是可以辨认人脸的距离,也是优美的道路景观的尺度;庞大的道路景观不能超过140米,除非引入一些中介因素,否则就太大了,超过1200米就看不见人了,这时我们看到的景物与人没有关系。

道路空间的变化不仅取决于道路横断面的宽窄,还取决于周围景物的比例、尺寸,如果周围是高楼大厦,虽然路面宽,也给人狭窄、封闭的感觉,有时道路虽然不宽,而周围景物尺寸较小,却给人开阔空间的感受。在处理道路景观时,应有机地运用封闭和开放形式,视觉上感到狭窄的道路空间有助于使车辆减速,因为这类限制使视野狭窄,从而造成一种快速运动的错觉,所以大多数驾驶员在有限制的道路空间趋于减速行驶。

在城市繁华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车辆的行使速度相对较低,一般在40公里/小时至70公里/小时,我们应该将景物布置到至路边缘25m内,景物高度在9m以下为宜,而路边建筑可以增加高度,能使驾驶员适当减速行驶,增大安全系数。

2.4广告牌

广告易于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引起交通事故,对驾驶员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改善道路和街道外观的最有效的简单方法是去掉广告牌,在城市里,这可能很难办到,但最起码要减少广告牌的设置。

城市的广告牌、霓虹灯等商业设施较密集,合理地布置和有序的分布可以增加道路走廊的多变性,减少单调感觉,有助于规避驾驶疲劳。在夜间行车中,可以改善道路照明。但是广告牌、霓虹灯过于密集的设置,则使得道路两侧显得零乱,尤其是夜间灯光的频繁变换易产生眩光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对于城市道路两侧的广告牌、霓虹灯等商业设施的设计,应控制其密度,限制其体量和高度;城市交叉口及弯道、坡道处的广告设施应在距道路红线之外一定距离设置,以避免造成视距障碍;道路两侧的广告设施宜采用柔和、静态的光线、图案设计,禁止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夜间频闪和超高照度的广告设施。

3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空间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生产制造和建筑行业面对的挑战也就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些年市场对建筑工程行业的功能质量和美观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承载物,也是城市形象的典型代表。因此,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设计和造景就向着人性化、健康化、生态化和经济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行业人员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现代城市设计人员就必须要充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本着人文化的理念,在道路建筑设计中充分融入各种现代化思想,从而使得道路交通体系更能满足市场要求,也促进了道路建设事业的兴盛。

参考文献

[1]李伦,沈竹,焦成根.城市道路景观特点与人性化设计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2.6.

[2]李玲,向飞翔.生态·景观·文化: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取向——以安顺市双阳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25.

城市设计特点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accelerate, city especially big city and big city is facing more severe situation. how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city, the scale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problem that must take seriousl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lanning idea an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majo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do some research.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引言: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一、城市规划思路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

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 2007年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根据省会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

2.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

2.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2.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2.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三、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要点

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人口、资源等多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

1、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3、科学管理

3.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城市设计特点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我国在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增多,造成了城市水域系统改造的不合理和城市水体的污染。传统的城市水利工程过分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忽视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这更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生态恶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采取合理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是解决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1.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特点

1.1充分发挥城市水体的自然功能

城市的河道、湖泊具有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重要生态景观,是城市防洪疏浚的天然“海绵”,城市河道和周围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是城市的天然水库,也是调节城市气候的“水肺”。

1.2不断拓展环境水利的城市机能

城市水利传统上的作用主要是为城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灌溉、居民生活提供用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水利的环境效益越来越突显,包括城市的景观技能、生活机能和生态机能等。通过营造良好的城市水域景观,创作优美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打造沿河商业圈;生活机能包括水上娱乐和沿岸亲水活动等;生态机能是构建水生完整生态系统,使城市水利的发展具有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

2.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水利工程设计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正确的处理水利工程与河道生态关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性就是在外界的不利影响情况下,依然保持自身发展方向,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持续性就是自然环境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之下,能够提供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够按照规律循循渐进的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来维持长远的发展。

2.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对城市水域的改造在不违背自然法则的前提下,要“以人为本”,河道改造和生态护堤建设等都要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设计,不断实现城市发展的景观机能、生活机能和生态机能。

2.3打造城市文化标签

城市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也是一座城市品位的体现,可以作为城市的文化标签,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是否能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是否有助于提高城市文化的品位,是城市水利设计理念的重要要求。城市水利工程的设计要与城市的人文特点、自然景观、地域特色等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标签。

3.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建设经验

3.1实施河道综合治理

烟台市树立治水与治景治貌相结合、水利建设与城市环境建设相结合的现代水利理念,结合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先后对20多条骨干河道和100多条小流域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共整治河道280多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140平方公里,植树16万棵,实施高标准绿化2.1万亩。治理后的河道,闸坝相望、碧水相连,有效改善了缺水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档次。

3.2加快沿海防潮堤建设

烟台市结合“海上山东”和“半岛城市群”建设,学习借鉴南方省市“依水旺地、依地养水”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在堤防沿线国有荒地、滩涂的综合开发权和经营权上做文章,通过保护区内的土地有偿出让、土地增值提成及水土资源使用权的有偿出让等渠道,为防潮减灾工程建设筹集资金,建成防潮堤181公里,占需防潮减灾海岸线长度的66.7%。蓬莱市水务局与蓬莱阁旅游景区管理部门通过沿海土地置换,共同融资946万元,在西苑景区新建防潮堤1.2公里,新开发旅游景点3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取得了较好的旅游收益,有效抵御了风暴潮的侵袭,为城市交通、生态开发、旅游、航海码头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3.3优化水资源配置

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河道拦蓄工程建设,有效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积极实施引黄调水工程,努力构筑城市供水水源“双保险”体系。大力兴建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胶东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构筑山东省“t”型大动脉和烟台“双水源”城市供水水源保障体系的关键性工程。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通过流域间库库、库塘、库闸、河库、河塘、河闸联网,打通流域间水系联系,较好解决了区域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3.4加大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对城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项目,全部依法纳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遏制城市人为水土流失。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步伐,先后建成了商城广场、福山河滨广场、莱山滨海游园绿地、开发区天地广场、夹河公园等十几处大型绿地,积极推进自然山体、岛屿以及沿海防护林的封育保护,加快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

4.结语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设计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工程的设计中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使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 a.a. millward,j.e.mersey.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l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using an erosion prediction information system(epi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61(4).pp:329-344.

[2] 张家武,王善永,宋卫明,等.生态水利工程学在漭河治理上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33-34.

城市设计特点篇6

关键词污水厂 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实施最终将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本工程在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工艺的要求,体现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同时还注重污水处理厂内部及外部环境的设计,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造型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总平面设计

根据污水处理厂功能的特点,为减少干扰便于生产和管理,将整个厂区按功能分区,整个污水处理厂属于沿南北轴展开布置。厂前区主要集中在厂址北部,设有综合楼、食堂、宿舍、园林小景等,总平面布置按工艺流程依次展开,力求管线简短,布局合理。在总平面设计中在尊重周边地域环境空间的前提下,从地域特色出发,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景观,强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力求节约用地,从自然环境与功能中找出内在的肌理和网络,极富个性的空间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体现了理性与诗意交织风格。我们把整个水南涌水系保留下来,一是节约投资总额,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水南涌水系,保护利用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地形,将建筑环境和人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考虑到厂前区与周围道路的衔接问题,以入口清静的水南涌水系开始,漫步走过聚宝盆样式的水南涌水域串联起整个景观系统,设计通过运用富有活动的流动空间形态,造就一个生态的共享空间,把整个厂区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楼布置在场区北端,建筑基本座北朝南,以获得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西边为宿舍、食堂辅助建筑。沿路一侧的建筑在色彩上统一设计,造型小巧而现代。综合楼与宿舍、食堂之间设计有种植花卉和树木,不仅减少了彼此的干扰,同时又丰富了外部空间。综合楼之前设计有聚宝盆样式的水塘、及观景平台,加强了环境的宁静和优雅感,为生产和办公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视觉景观。整个厂前区在空间上分合有致,疏密相间,构图均衡,空间形态完整而变化丰富。区内的景观环境立体化,结合市政水质的改善及景观道路以及各种花卉树木的配置,更加突出和强调了整个环境的景观设计,表达出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与环境相互依托,互为共生,建筑设计不是孤立地强调单体自身,而是结合环境的营造来进行构思,因此,建筑具有场地感。

2.主要单体综合楼设计构思

综合楼不仅是整个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控制中心,同时担负着空间划分、视觉引导、企业形象等重要作用。

2.1 综合楼建筑设计

综合楼为生产管理的重要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100m2,4层框架结构。建筑座北朝南,朝向良好。在整体格调统一的前题下,强调环境与建筑,建筑与原有的地形地貌的紧密结合,创造出强烈的生态建筑,在立面造型风格上采用简洁、明快、精细的实用主义风格,在明朗中不失亲切,水平垂直的线条,以及蔬密有致的节律,体现出现代主义的回归。建筑形体均采用平面左右对称的设计手法,形成紧密联系的空间体系和逻辑秩序,比例均衡、水平舒展,屋顶两大鹏展翅,建筑稳重而又不失轻巧活泼。综合楼入口处设置宽敞的落地玻璃窗为办公创造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加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建筑立面设计有两个挺拔的立柱,加强了建筑的光影效果,体现办公环境的稳重和坚实感。建筑立面采用对称均衡布置的设计手法,虚实对比的界面、精致典雅的装饰、使建筑呈现出生动、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同时又不失现代企业追求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时代特征。

3.景观设计

3.1 设计主导思想:

景观设计主导思想是景观与建筑、环境,有机外形和无机外形模式化和自由式的结合;充分发挥景观效益,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景观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工厂文化的延续。

景观的最终和谐应存在于自然综合体之上,以地域特征为内核,对原始的形态进行提炼、升华,只有景观的整体结构和灵魂能够被保留和被完善,我们的情感才能够得以满足。在景观设计中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工厂文明的标志。

3.2设计原则:

3.2.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全厂工作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3.2.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化率,体现自然生态。

3.2.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厂区总体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本项目与其他项目最主要的不同是一条自然水系穿绕设计场地而过,使场地三面临水,部分有水系穿行,形成了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的优势进行造景,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纵观古今中外的园林环境设计,都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空间利用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4、景观设计特点有:

4.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厂区员工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4. 2,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配置行道树常绿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绿意葱茏,芳菲满目。

4.3,厂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设置园林小品,使之与建筑相协调。

4.4,在滨水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5、主要区域植物配置

大门入口,保安亭前设计花坛,沿花坛边种植树干挺拔,整洁的大王椰子,形成整齐的大门前绿化。在花坛中竖条形状立石,石正面最宽处2m,高9m,上刻污水厂名及厂区标志。

行政办公楼区:行政楼旁主要车行道沿路以常绿树种非洲桃花芯木为行道树,双排种植。行政办公楼前配以海南红豆和夹竹桃等植物,简洁大方的搭配给员工增添一份宁静。

办公楼前有较为开阔的休憩绿地空间,设计了体现休闲功能的观景亭和临水观景平台,将此处设为交流、休憩、活动的公共空间,整个景观休闲区为厂区员工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使人在闲暇之余养神蓄目、涤荡心襟。

整个滨水线自然水系穿绕设计场地而过,水系旁种植不同色彩的植物相搭配,丰富空间层次,增添景观效果,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城市设计特点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探索

城市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总称。城市规划工作主要是以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基础,所进行的城建规划工作。对城市进行详细地规划不断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因素,其中城市的景观设计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接下来,笔者就从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简述。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内涵

城市的景观包含的范围相对较广,街道、建筑以及广场空间都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城市中的人们需要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中生活,工作,不断加快生活的节奏,调节着身心的压力。有些群体受到了利益或者是物质的诱惑,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手段,这就为城市的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为了消除这一问题,城市建设工作中,应该对景观设计工作加强重视。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舒缓压力,实现人和自然以及人和社会的和谐与统一。城市中的建筑物逐渐成为一种可视景观。

城市规划工作中,主要是对一些特殊建筑以及绿化工程等进行规划,对于一些细微的角落常常忽视。因此,景观设计工作就是要让这些细微的角落也增添美感,辅助城市规划工作完善建设的水平。可见,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在保证建筑施工功能的基础上,将其他的学科融入到其中,为城市的建设增添色彩。

另外,城市的原有景观对于现如今的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会产生一定的灵感作用。因为,城市的景观建设要和城市发展的特点以及文化特征有机结合。所以景观设计工作者需要根据城市已有的建筑物特点来进行。

2 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往往留在景观建设工作上,建筑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更加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不同的景观特点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与此同时,人们也会从心底对这座城市产生一定的评价,因此,需要对城市景观形成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道路。道路是交通的载体,从城市的发展上看,主要包括道路网和区级路网等方面。进行道路的建设工作需要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特点,从整体上提升道路网络的系统性。为了保证道路建设的高效性和明确性,需要对相应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明确。道路建设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

2.2 区。所谓的区就是城市地区比较大的范围空间,每个区都应该具有相同或者是相似的特征和性质。不同的区域构成了整个城市,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不同区的性质进行明确,提升城建的科学性。

2.3 边缘。边缘就是区和区的界限,现如今,有些区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和另外一个小区相连接。因此,设计者应该合理地设置绿化带,建筑或者是广场等建筑物来进行分割,这才是边缘建设的宗旨所在。

2.4 标志。城市中的各类标志往往能够给人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摩天轮或者是铁塔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对这些标志进行设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城市规划工作的高效性。不仅如此,也是城市中的一种别样的景观。

2.5 中心点。具体来说,中心点也是一种标志,和其他的标志不同的是,中心点可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活动中心。对其进行布置主要包括空间的墙体,植物以及照明灯具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中心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可见,中心点是一种特别的标志,对其进行设计和规划能够为整个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2.6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3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3.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3.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雕塑小品,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4 城市景观设计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4.1 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该城市的实际情况,要将功能与美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着重凸显城市本土独有的特色,不要可以模仿其他西方城市的设计。

4.2 其实,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长期的工作,由于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最终制定完善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案,并且,还要在设计中,着重表现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尊重我国本土独有的历史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城市景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更是城市整体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因此,城市规划人员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景观设计问题,加强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适当的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设计元素与设计理念,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美学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水平,促使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韦敏兰.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j].科技风,2008(6).

城市设计特点篇8

关键词:商务区;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中央商务区是现代城市设施中的重要部分,中央商务区集办公、商务、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具备特定的城市功能。中央商务区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中央的商务区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1.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原则

现代社会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上,要体现整体设计的现代感,也要结合整个城市的文化,体现出城市的特色性。优秀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原则、人文原则、特色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具有特色型的生态景区,合理的与城市环境相结合。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上,要使商务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在进行景观设计上,要结合实际生态环境,将城市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融入,建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中央商务区景观。现代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人为本,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居民的实际感受相结合,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与愉悦程度为最终的原则。在设计中要考虑人群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上体现出人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处,建造具有良好人文气息的城市景观。城市需要特色化,城市景观的设计上要体现城市的自身特点,在进行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充分将设计与城市特色相结合,进行特色化的设计。城市中央商务区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对于城市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建设上形成具有城市风格的景观形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保持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将设计的几个原则相结合,建立立体化的中央商务区景观,既满足人们需求,有可以保持城市的特色性与生态性,形成独有的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2.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城市的景观设计上也体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上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设计上体现自身的多元化。目前大多数城市中央商务区在景观的设计上难以体现特色化,城市在逐渐统一的建筑不断树立的情况下,城市的多元化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间的共性不断增加。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的设计上,要以体现自身的特点为主要目的,建立具有规划特色、城市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等多元化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体现鲜明的自身景观特点,将景观与城市形象紧密结合。

2.2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功能整合化

在先进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期,城市景观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功能的整合,提高对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保证设施的齐备。城市中央商务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建筑物功能,体现城市功能的整合化。城市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大型的整合的概念,将不同建筑物的功能进行整合,在建筑中引入街道,组成具有良好的满足城市需求的立体化的巨型城市空间。现代社会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为办公或者住户提供完善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的便捷度,提高城市各功能的连接性,将环境层次模糊化。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的体现,在现代技术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城市容积率不断提高,大型的城市建筑已经逐渐的完善自身的功能,通过不断的功能整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3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体现人的文化

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吸引人才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发挥人才资源的实际经济带动效果,创造良好的城市中央商务区经济环境。城市的建设不应该只看重建筑物的积累,如果缺少人与文化,城市将是一个冰冷僵硬的钢筋混凝土的整体。城市的建筑需要体现人与文化,人文文化是城市的重要资产。建立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目的是创造持续性的人文文化环境,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将物质与精神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商业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设计一个具有良好人文文化的景观。在国际的城市中央商务区设计上,强调对人文文化的关注,重视人文价值,将物质精神的结合作为城市中央城区建设的重要原则。另外,在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时,还要将历史与实际进行结合,在设计上保证城市中央商务区科技含量的同时,体现历史文化精神,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体现城市文化。

2.4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生态化

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的生态化是整体设计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绿色环保精神,是现代设计师在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设计中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生态化的应用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将能源循环利用融入到整体设计中,通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建筑之间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多考虑绿色植物的种植,多应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新技术,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热岛效应。生态化的设计原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趋势,需要使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向绿色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生态化是为了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入。

3.结束语

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体现生态原则、人文原则、特色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在设计中把握好原则,建立具有特色的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未来社会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着眼于国际社会,在借鉴国际社会上先进的设计经验上,与实际城市特色相结合,提高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特点篇9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拟建对策

城市水危机问题依然严重,自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从城市区域雨洪资源化管理上,加强对雨水的吸收、存储,条件城市区域水循环,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其根本在于将雨洪水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综合运用“渗、蓄、净、用、排”等技术,来构建城市“海绵体”,提升城市雨洪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城市内涝风险。基于此,围绕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来优化和改善城市水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海绵城市”的内涵

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极端气候条件下城市暴雨频发,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提出更高挑战。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雨洪灾害之间矛盾的加剧,催生 “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新趋向。“海绵城市”其内涵在于解决水生态失调问题,特别是通过生态途径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015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启动,将修复城市水生态,营造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作为重要内容,利用“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来解决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内涝风险防控问题。“海绵城市”源自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基地保水、透水理论,也是构建生态城市、增强城市防灾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对雨水源头控制,特别是在接近雨水源头,利用渗透、过滤、存储、蒸发等方式来减少和降低暴雨所带来的各类危害。如西雅图制定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利用雨水汇流、输送、排放等环节,来实现对雨水的全程管控,减少径流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澳大利亚根据干旱气候特征制定的水敏性城市规划,其重点在于对城市周围环境的开发,从环境保育、水生态循环等方面来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再利用。

2 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水环境关系复杂,特别是城市水文负效应并未受到重视,在极端气候下,暴雨、干旱带来的城市水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难题。对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其本身是基于城市水文循环过程,利用雨水的自然运动与地表土地的关系,来更好地实现雨水的截留、阻滞,实现雨季洪涝与旱季干旱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具体来说,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应该遵循自然过程,特别是在城市景观规划上,充分发挥水体、湿地、堤岸、植被等生态的优势,来保障城市水体的完整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弹性缓冲空间。因此,在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上,应该遵循四项原则。一是城市水环境完整性原则。将城市开发与城市建设纳入到城市水环境生态平衡系统中,尽量减少对城市水体的破坏,尤其是对城市生物、生态多样性的破坏。二是城市水安全原则。水资源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规划要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在城市供水、防洪管理中,要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来保障城市水安全。三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原则。城市空间规划要尽量保留城市水体的自然形态,特别是江河湖泊,要遵从自然规则,构建生态型城市雨洪排水系统,确保城市水环境的自然基质。四是满足人性化原则。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规划,要突出城市开敞空间与城市水系统的融合,要从水元素的多重使用上来发挥水系统的功能。

3 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方法

江苏省盐城市紧临黄海,一年四季雨水充沛,城市辖区内河流密布,更赋予了盐城市独具特色的水态水环境。近年来,随着盐城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规模的加快,钢筋混凝土、花岗岩、大理石等材料的广泛使用,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2014年夏季特大暴雨,使得城区部分地区几小时内超过200mm降雨量,多处路段被淹;2015年夏季再次暴雨袭城,市内串场河水位超出警戒水位0.77m,城市雨洪排水系统几乎瘫痪。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解决雨水的科学、合理循环利用问题,对于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借鉴其他先进国家雨洪管理系统中,将滞留疏导景观作为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的骨架,将各集水景观作为汇聚点,利用透水性铺装来搭建面状雨洪渗透体系,以实现对雨水源头、中涂、末端的全面控制。

3.1 初级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方法

对于初级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主要是解决常规性降雨,重在控制雨水源头,利用分散式、小尺度的景观设计方法来实现雨水截流。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实施简易,城市景观设计效果突出,特别是与城市雨水管网的协同建设,来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具体来讲,在初级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上,多以城市小街道、地表径流沿线及居住区道路为植物景观,形成线状植物景观体系。如在盐城市城北老城区道路绿地增加溢流口,便于道路上的雨水向道路绿地汇流下渗,补充地下水。在点状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上,以滞留池为主。如盐城市建军路商业区绿地、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屋顶花园、雨水池塘等,以实现对周边环境雨水的有效汇集。在面状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上,着重增强雨水的下渗管理,特别是在非机动车道、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多以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设,便于雨水下渗。

3.2 中级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方法

对于中级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其目标在于缓解城市大型降雨带来的局部雨洪难题,特别是对初级雨水景观的补充,便于实现对源头雨水、中途雨水的有效控制。在中级雨水适应性景观线状设计上,加强对城市中等道路、中型城市绿化景观带、生物廊道等景观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加强下沉式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扩大道路绿地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在点状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上,主要是结合盐城市人民公园、盐渎公园以及城市公共绿地等区域性景观,来实现对大雨雨水的有效截流。如利用各城区公园景观来收集和滞蓄雨水,完成对大中型雨水的调节、下渗、沉淀,便于实现对雨水的再次循环利用。在面状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上,结合盐城市内室外停车场、城市广场、城市道路绿地、非机动车道等,全面实施透水性材料铺装设计,来解决因大中型降雨带来的初级景观设计无法处理的雨水。另外,由于大中型降雨可能带来污染性水质,因此在进行中级雨水截流时,要做好截污处理,确保雨水收集能够满足农业灌溉、道路洒水、绿地补水、城市景观水系的循环利用。同时,要结合城市排水管网,对污水及其他雨水进行有效处理。

3.3 高级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方法

对于高级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主要是解决突发性气候条件下带来的特大暴雨、台风等强降雨,以及对初级、中级景观设计无法处理的多余雨水。如美国城市雨水最佳管理模式(bmps),着重对中途雨水、终端雨水进行控制。对于高级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中的线状景观,多以城市滨水带、河流、及大型沟渠系统,以沿岸带状景观绿地来实现雨洪的快速分流与蓄积、存储。在点状景观设计上,主要通过构建城市大型公共绿地、城市湿地公园等景观,来满足特大型暴雨带来的雨水收储压力。如利用城市天然湖泊、人工湖、湿地,以及下沉式广场等来调节雨水,降低洪峰。在面状景观设计上,针对城市高等级道路绿地、大型城市停车场、城市公园等,加(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强透水性材料的使用。如使用透水性混凝土、透水性沥青来铺设路面。由于高级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要加大雨洪的调蓄功能,特别是在城市排水、解决城市内涝上,要从景观规模及收储量上进行合理规划,对于超标雨污水,要能够从净化管理之后再进入城市排水管网。

4 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实施要点

通过对初级、中级、高级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方法的分析,在构建盐城市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过程中,要通盘考虑城市原有雨水适应性景观现状,以及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要从提升城市雨水溢流处理能力,减轻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放压力,要能够从建设成本及管理科学性上提升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水平。当然,在具体实施上还要注意几点。一是做好盐城市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的宏观规划,特别是从地域性雨水季节变化、城市原有雨水管网的使用情况上,综合考虑并进行全面规划,确保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能够满足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二是注重盐城市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的交叉配合,特别是与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市政建设、水利工程等部门的协同,结合城市用地政策,提升城市绿地面积、加强城市绿色建筑规划,完善城市径流控制体系。三是注重对盐城市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的宣传,鼓励市民的参与。一方面加强对城市土壤水文特征的测定,合理设定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规划中不同区域对城市雨洪水量的调节作用,做好城市地下水的有效补给,改善城市径流量,利用城市土壤来促进城市水环境的过滤。另一方面在植物景观选择上,针对地域性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景观绿化带规划,选择适宜地区特点的植物品种,如既能够经受雨水浸泡,又能(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够实现良好水质净化的植物。另外,对于城市建程,要做好地下水的保护,减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破坏。总之,从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上,立足盐城市城市水生态建设契机,注重城市雨水管理在打造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从盐城市景观设计上,加强雨水生态蓄水管理、雨水回收再利用措施,将盐城市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水环境进行全面融合,为解决盐城雨洪难题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06).

[2] 莫琳,俞孔坚.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05).

[3] 孟永刚,王向阳.应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创新的雨水景观[j].生态经济,2015(02).

[4] 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

[5] 钱万惠,唐洪辉,赵庆.公共游憩型屋顶花园设计解析――以日本琦玉广场屋顶花园为例[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6(01).

[6] 陈仕姣,方明.谈体验设计对文化景观设计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

城市设计特点篇10

城市内湖驳岸通常为对阻止河岸崩塌或冲刷构筑物的统称,通过设置湖泊驳岸,以便于对湖泊水体起到保护作用,在整个内湖景观照明设计中,内湖驳岸照明设计占据重要地位,在进行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时,应结合当前城市内湖大小统筹进行设计,并结合当前设计美感要求,改变传统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造型模式,尽量使得照明形状构造与周边景色协调。通常来讲,照明设计赋予了城市夜景另一种生命,使得夜晚照明更加具备艺术性质,既满足人们夜晚出行的照明所需,也使得景观地点通过照明设计体现出另一种生机与活力,使得人们体验另一种景观美感。因此,在进行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前,应结合城市内湖驳岸景观整体特点进行选址,统筹设计方案,根据景观照明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从而促使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与景观整体更加契合。

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理念

在对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进行理念构想时,景观照明设计者应当根据城市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进程为主要依据,加之以景观照明建筑设计者的创作理念、意图和城市内湖的周围环境进行有机结合,确定不同主题层次的照明理念,将这种照明理念与城市内湖驳岸的景观实现整体性的连接。以主题的不同为基础,确定有针对性的照明对象。对于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意图,尽可能的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中充分体现,突出展示其具有表现城市特征的部分。在对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时,要考虑全面,要将与之有关的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将灯光与环境形成有机结合,突出城市内部驳岸景观的特点,吸引人们注意力并成为视觉中心。因此,城市文化内涵、灯光的适度调节、内湖驳岸的环境特点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的结合至关重要,在对照明方案进行构思时要仔细斟酌。

在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中,在体现灯光效果的艺术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照明系统的融合,进而准确的把握内湖驳岸景观照明的关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将各种综合因素与照明设计有机结合,树立夜间的特色空间景观形象,实现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