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开展情况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3:04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1
一、建立基地,确定点校
我们是市级教研部门,所以在开展工作时,先与各县区进行了协调沟通,分别确定了四所城镇中学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城镇基地校,确定了四所农村中学为农村区域研修点校。
二、制定方案,开展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我们开展了以“教师专业素质情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采用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普遍调查采取情况统计分析的办法,抽样调查是深入四所农村点校,采取问卷、座谈和深入教学教研活动等方式,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
1.教师的基本情况调研。
制订详细的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下发到各校。具体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第一学历及专业、最后学历及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级别等。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就为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课堂教学现状调研。
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四个农村点校课堂,通过听课、看教案、与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各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等。教研员在听课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专业指导,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调研结束后分学科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最后汇总提升,形成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3.教研活动现状调研。
在每个农村点校参加一个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与这个教研组的教师座谈,了解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农村初中教研活动情况报告。
4.问卷调研。
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形式。问卷设计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问卷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了解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并分块形成调研报告。
5.与校领导座谈。
通过设计好的座谈提纲,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及教育教学质量情况。
6.总结反馈。
在完成上述活动后,教研员将听课情况及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向所在学校领导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我们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整理,并撰写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调研报告,确定了农村区域研修的方向,制定了研修规划。
三、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区域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抓住一条主线,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促进四个发展,即学校学习化、教师专业化、教研员专家化、教学高质量化;采用四种途径: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主题研讨、资源共享;达到一个目标: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任务包括:构建成学习型组织,包括领导、管理、引领等组织机构;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计划、运行、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同伴合作、自主研修的氛围,使研究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养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及经验;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学校及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1.成立组织,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1)成立农村区域研修管理指导组织。
具体分为三级:市学院建立市农村区域研修领导小组:由市学院分管领导和学科教研员组成,负责区域研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领导。各县区建立研修管理指导小组:由县区组长和学科组长组成,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初中教研的业务校长为组长,中教部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员为本区域学科研修的组长,在区域研修校中按学科选出一名副组长。各区域建立研修领导小组:由区域研修点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校校长任组员。
(2)组建学习型组织。
各区域研修组织根据需要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研修团队。学习型组织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组织:一是学校学科教研组,主要由本校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由学校学科教研组长负责,进行日常教学研究;二是校际联合的区域学科教研组,要求每个区域每个学科组建成一个区域研修学科教研组,由区域研修体学校的学科教师组成,由进修学校和区域研修学校共同协商确定学科研修教研组长,主要进行教学疑难问题研究。研修指导由市、县教研员共同负责。
2.指导引领,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1)定方案,送指导,助推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制定区域研修方案。在2014年与确定的区域研修点校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撰写“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的调研报告,制定初中部农村区域研修方案。
二是进行培训指导。首先,对农村区域研修校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区域研修点校建设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其次,指导基地校制定区域研修方案。最后,指导点校开展研修活动。要发挥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示范校的经验、做法指导和带动点校的发展。通过抓基地、抓点校,以强扶弱、以点带面,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助推薄弱校的进步和发展,引领和推动整个区域教研的发展和提升。
(2)定主题,抓教研,助推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各县、区学科教研员负责指导本学科教师分析教师素质和教学现状,找准薄弱点,确定研修主题,制定研修方案。市学院教研员提出年度研修主题,供各学区参考。
确定研修主题时要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3)给任务,压担子,推动研修活动有效开展。
一是任务驱动。通过制定区域研修方案,给基地校和点校任务。各点校制定自己的研修方案,研修计划,校际间的区域性学科教研组按照学院要求,定期完成相应的研修任务。学校学科教研组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校际联合的区域教研组要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要每月上交一次教研活动纪实,市县学科教研员要对活动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各学科教研员要定期给点校及研修成员校教师任务,组织开展活动。
二是课题拉动。各学科根据各县区域研修校的教研活动主题及调研情况,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要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三是城乡联动。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的作用,学院初中部为城镇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与农村研修点校结对,通过拜师、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将示范校的经验和做法辐射给区域研修校,在榜样的带动下发展提高。
四是网络互动。各学科通过qq群进行学科交流、研讨活动;通过教师研修网,为区域研修校教师提供各种教学、学习资源,并及时将各种活动的开展情况上传。点校学科组长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并将学习过程及困惑及时反馈给市县教研员。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2
[关键词]:农村学校 校本研修 继续教育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因经济、文化和地域、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致使教育相对落后。教师趋向老龄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甚少,知识结构已经陈旧,已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校本研修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一、解读校本研修,正确定位角色
教师拥有正确、科学的校本研修观,就会自觉投入到校本研修之中。特别是在校本研修刚刚实施阶段,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到位,此时需要从观念着手,解决教师关于校本研修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校本研修观。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校长自主组织。以教师自身及其任职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为目的,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互动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集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二、建立校本研修机制,营造研修氛围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由于部分农村教师缺乏理想信念,自主发展意识薄弱。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他们靠“惯性”工作。对教育新思想、教材新内容、教学新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因此,要想让教师走进校本研修,首先,要成立由“校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为主线的校本研修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其次,要建立校本研修的各项规章制度,拟订校本研修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等,使得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章可循。在校内营造“校本研修兴校”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
三、研修方式多样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不是固定的、僵化的模式,更不是原有的教师校外培训或校本教研的简单移植。它涵盖了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
1.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速度加快,新的教育思想层出不穷,教育变革速度日益加快,仅靠教师自身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缓慢的经验积累,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快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对教师们进行校本培训,快速吸收先进的教育信息。
(1)集中培训
学校要坚持开展以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理论为主的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及时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关注教育教学前沿动态,让教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习惯。另外,还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训,营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培训的质量。
(2)自主阅读
校长要把“教师发展第一”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首先,要求每个老师认真钻研每年规定研修的教育理论书籍,写学习心得体会,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其次,解决学校信息来源问题,让教师通过图书室或网络自觉自由阅读,把读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科研、自我修养联系起来。让广大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2.聚焦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1)课堂教学反思
①坚持写课后反思日记
每节课后教师围绕学生的兴趣、互动、思考、创新等回顾课堂中的得与失,思考可以改进的方法与措施,及时记录下来。
②对比反思
通过观摩公开课,分析别人的长处和不足,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
③听自己的教学录音(录像)
这是对教学行为反思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把自己的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过程录下来,然后居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仔细听、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时间、语言艺术、学生课堂氛围等状况,进行反思、改进。教师还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反思,把这些反思写下来,装进成长记录袋,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
(2)小组合作研修
①合作备课研修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发动全体成员共同研讨课程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重点教学问题(研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比较分析,有效提高课程资源组织和教学活动策划能力。
②同课异教研修
从教师的不同个性入手,对同一课内容,同年级组教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研讨如何上出不同风格的课。采取“集体备课理论引领实践跟进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研讨升华”的组织形式,最后形成一致观点,全校观摩。“同课异教”能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在实践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张扬个性,形成个人风格。
③同伴互助研修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它是化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学校应该积极推行同伴互助活动,鼓励同学科教师自主结伴,共同研究的教学专题与准备共同执教的研究课。在教学中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3)科研课题导向研修
学校除了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外,还要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让教师们从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出发,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围绕自己确立的科研课题进行学习、研究、实践、创新,运用行动实践等研究方法,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践行教师即是研究者的课改理念,促进教师在科研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3.专业引领,提升研修层次
专家参与是校本研修的源头活水。在校本研修实施中,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实施专业引领,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是开展校本研修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本校作讲座或报告,让老师们近距离地与专家交流与接触,这样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2)打造“本土化”的专业引领队伍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僻,资金比较薄弱,比较难聘请专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由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本土化”专业引领队伍。让他们在校本研修中举行讲座,带头上示范课,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可以不同程度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研修的方式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研修以外,还有校际协作研修、专题论坛沙龙研修、团队脑力激荡研修等。农村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形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3
作者简介:喻喜先,女,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讲师,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欧健生,男,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课题主持人。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资兴市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情况展开调查研究,从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态度、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培训内容形式等方面开展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利于我们今后长期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关键词:县域;校本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湖南省资兴市(以下简称“我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为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的课题“县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的实践研究”提供研究依据,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县域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长效开展,我们在我市三十多所学校进行了关于校本培训现状的调研活动。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和态度;学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机制建设情况;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校本培训活动创新情况;专业引领力量情况;校本培训的效果等。
本次调研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问卷调查法。为获取比较全面的数据,共向全市三十多所中小学发出问卷80份,收回80份。二是座谈访问法。就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走访。三是文献分析法。调阅了各学校近年来校本培训的相关资料。
调查学校既有地处城区的学校,又有地处农村的学校,调查对象有学校领导和教师,涉及各个年龄段、各个学科结构,保证了调查对象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三、调研情况分析
1中小学教师对目前校本培训的认识和态度
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校本培训是当前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模式之一,对实施校本培训持赞同态度。绝大部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对校本培训的内涵,表示很了解和一般了解的人占80%,不了解的占20% 。可见,我市中小学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较高,态度较好。
2学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建设情况
近年来各学校领导对校本培训都较为重视,成立了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培训方案,继续教育档案都实行了专人管理。85%的教师对学校校本培训组织管理的办法措施表示满意。
3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依次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艺术、听课与评课指导、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现代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校本培训的形式主要是专题讲座、问题探讨、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外出学习、校际交流、师徒结对、网络研讨、教师自修。
最喜欢的培训形式依次是外出学习、校际交流、听课评课、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现场诊断、问题探讨。
4校本培训活动创新情况
80%的教师认为学校校本培训“很有特色和成效”或“有一定特色”(主要是城区学校);20%的老师认为学校校本培训“无特色”或“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主要是农村学校)。
5专业引领力量情况
对校本培训中任教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有75%的老师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5%的老师表示能够接受;20%的老师表示不满意
。
6校本培训的效果
有85%的老师认为在校本培训中自身素质提高幅度很大和比较大;15%的老师认为收效不大。老师普遍认为要提高校本培训质量,迫切需要建立培训机制,制定有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校本培训的实际意义不大,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有的学校虽把校本培训工作写入了学校工作目标,列入了学期工作计划,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降低要求、抓而不实的状况。
2管理滞后,效率不高
目前,我市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无法准确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学校的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效率低下,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3内容贫乏,形式单一
很多学校没有做过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实际,随意性大,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教师存在的困惑难以得到解决。
培训形式上,不少学校主要采取集中听专题报告的形式,受训教师与专家之间缺少对话交流;有的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流于形式,缺少深入探讨、反思。
4资源不足,缺乏引领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培训机构的地位与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不强 ,缺乏名师与专家指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
5经费短缺,设施落后
很多学校,设施设备落后,办学条件差,培训经费短缺,难以满足教师培训进修的需要。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新一轮课改下,师资培训经费难以保障,校本培训工作就难以运行。
6城乡差异,发展失衡
调查表明,我市的校本培训,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城区学校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培训资源充足,经费投入较多,而大部分农村学校相对落后。
五、思考与建议
一是要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前,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内容真正切合教师的实际。
二是加强专业引领的力度。既要加强校外名师的引进,也要加强校内名师的培训,选派各校素质较高的教师到上级培训部门进修深造。还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进一步帮助校长提高认识和修养,从而形成一批具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校长,使他们走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培训道路。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校本培训一般以校为单位,其培训质量和效益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培训资源、师资状况、所处地域等密切相关。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4
一、健全一校多址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1. 从“人”的发展出发,制定校本培训目标
康有为纪念小学合并了原来的正南小学,办学规模扩大了,从两个校区变成了四个校区。两校的学校文化背景有不同,教师个体的教育追求以及文化底蕴上的都有一定的不同。所以针对一校多址的校本培训,学校明晰的认识到:校本培训有较详尽的发展规划,这是培训的前提。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是教师的反思、“觉醒”。追求特色是培训的关键,目标在于形成“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教育教学理念。
培训目标人本化。即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已有经验,通过培训,不仅要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自身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
培训目标层次化。根据教师的年龄、任教时间、教育教学水平及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培训内容综合化。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外出考察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2. 从“人”的发展出发,提高以研促培的实效
学校在“有为”课题的统领之下,整合各学科已有的小课题,以课题为引领,开展适合我校一校多址的校本培训。如结合课题研究学习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结合课题研讨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结合课题成果推荐,提高总结经验、应用经验、再获经验的能力等等。通过课题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不断吸取、更新和提高,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
二、拓宽校本研修内容,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根据学校一校多址及教师的现状,我们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师德修养,发展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同时还帮助教师更新知识能力结构。基于这样的情况,每学期我们都切实制定好教师研修的计划,研修的内容尽可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1. 研修内容与提升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和专业发展相结合
结合学校合并及实行职效工资的环境下,原来两所学校教师的奉献精神与经济价值取向有了不同层面的变化,对付出与所得有了不同层面的了解,导致在工作追求、人生价值追求出现了以经济收入为衡量的状况。学校针对目前教师思想的变动,设置了《对教师职业的新认识》的校本研修系列内容,使教师正确处理好经济收入与提升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使校本研修内容与提升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增强了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2. 研修内容与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水平相结合
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修的内容之一,让教师们在研中学、在研中练、在研中悟,使教师与课题一同成长,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课题研究水平。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5
修业学校秉承“修德敬业”的校训,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开展了“平凡的收获,朴实的情怀”月度人物评选活动、师德讲座,借用教师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修业人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创新修业学校每年一度的“最佳形象教师”评选方式,以每一次督学来校督导检查时的电话访谈、调查问卷、学生座谈结果为依据,评出了最佳形象教师之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最具协作精神教师、最受学生青睐的教师,让老师们懂得欣赏、认识自己,悦纳别人。修业学校还开展了“让办公室文化成为教师幸福生活的一部分”的办公室评选活动,将良好面貌、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荐,营造了教师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了老师们良好的工作形象,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在“督”下坚持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标准,倡导制度与文化并重
1.督导下规范办学行为
修业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和职代会制度,巩固校务公开评级和党务公开试点成果,长期设立了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专栏。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率先采用国有资产电子化管理,规范教学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完善借用登记,所有新添置的教学器材和图书做到及时录入,账物相符。严格规范招生和收费行为。保证本学区适龄儿童全部免试入学,学区范围内流动人员子女全部实行免费入学。从不拒收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学校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严格收费纪律,认真落实“0”收费制度,学生校服、直饮水和按规定配备的学习资料全部免费(由政府埋单)。学校对收费标准、监督电话长期公示。学校做到了多年无一例违规招生行为,更未出现过任何乱收费现象。学校在校门显眼处悬挂了全区统一的督学责任区公示牌,公布了责任区督学姓名、工作邮箱和监督举报电话;设立了全区统一督学责任区工作信箱,广泛收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这样的举措促进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意识,保证了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让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少走弯路。督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随机督导,针对学校教育的常态管理和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如“暑期成建制补课行为”、教师落实师德规范的情况、学校落实“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情况、落实“减负提质”的情况、落实“零收费”政策情况、考察课程开设和执行情况等。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形式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评价指导,落实“回头看”,督促问题整改,检查整改成效。督学深入课堂,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心声,给老师们讲自己优秀的育人经验,鼓励青年教师坚定从事教育的决心;参与学校办学特色研究,与学校管理者一起探讨学校发展方向,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2.督导下探索良好的管理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实施“层级管理”,每位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职有权。坚持了校务会成员每周五的例会制度、重大事情的商议制度;实施了学校日常管理巡查制度,即行政人员每天进行教学常规巡查、德育巡查,分别对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天候管理。学校工作无论大小,大家全力以赴,同心同德,以最大的激情、最优的绩效、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完成工作。
3.督导下塑造良好的制度文化
学校创新和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职工大会对《修业小学教职工绩效管理考核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严格实行教职工出勤、业绩、师德等考核机制,考勤结果一月一小结,与绩效密切挂钩,为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绩效管理考核方案的制订,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制度上有对应的,按制度办事;制度上没有穷尽的,校务会秉公商议,并及时补充制度。
4.督导下塑造良好的特色文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各自办出特色。”因为,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万人一貌”的状况,培养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只有办出学校特色,才能改变长期以来“千校一面”的单一学校模式和畸形发展。由此可见,办出学校特色与实施素质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办学特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修业学校是省市体操传统项目学校,体操也是学校特色立校的战略发展项目之一。督学经常与学校行政、特色教师共商特色项目的发展壮大方针策略,学校拟订了特色教育的原则:即立足普及,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这是修业学校体操工作开展的基本做法。建立了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的特色教育。实施了特色教育激励机制。对特色教师的教学、带队指导、课外指导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每学期对在特色教育中做出贡献的,在市、区各类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使体操教育工作成为教师的工作职责,推动了学校特色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修业学校积极组织队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平台,让体操队的孩子们走出校园,充分展现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学校结合校本课程和体操特色项目,开展了“激情绽放,快乐起航”之阳光体操领操员资格测试竞赛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共选拔了52位领操员,由学校统一颁发领操员资格证书和领操员校标,并将其分成若干批次,担任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操员。2011年10月29日,修业学校百余名阳光少年参加了“长沙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会暨展示活动”。展示活动中阳光少年激情表演、精彩纷呈,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并获得“最佳展示活动”奖。2013年八运会上,修业学校选手更是取得了3金6银6铜的佳绩。为推动体操特色可持续性高端发展,根据课题“‘走进修业’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的规划和学校的项目发展情况,我们对特色项目课程的开设进行了调整:在1~3年级学生中开设体操校本课程,新开发《健美操》校本课程,作为体操校本课程的延续和发展,在4~6年级学生中开设,2011年上半年已初步实施。该课题得到了教科中心领导、全体教师、家长的重视与支持。有目的的研究,关注实效的探索,促使学校的体操特色逐步呈现“广参与”“重科学”“高水平”“出成果”的良好态势,促进了特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解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状况以及对校本研修的认识和看法,掌握目前教师校本研修需求,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研究方向,“普通高中校本研究运行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课题组就我校校本研修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1.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现状
2.实施校本教研产生的实际效果
3.教师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4.存在的困难及原因简析
5.改进措施
三、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以此求得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消除被调查教师的思想顾虑。在调查问卷的题目前要求填写被调查教师的任教学科、职称、教龄、学历等,便于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情况及态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3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符合调查要求。
四、调查数据分析
第1题,调查显示,我校35―40岁之间的教师占多数,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的研修意识将决定着个人专业成长的高度,同时,也将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第15题,在研修活动中,66.92%的教师能够“及时梳理别人的好方法”,52.63%的教师能够“汇总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教师重视团队合作,这是符合现代社会的节拍的,有利于发挥群体力量,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第17题,当前的校本研修中,大多数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形式比较倾向于研究课研讨与听专家讲座,他们认为这是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21题关于“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认为目前的校本研修存在形式单一、无系统性、
与实践脱节等现象,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22题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您认为学校最需要做的是
选项
小计
比例
加强校际的联系与合作,共建共享优质校本课程资源
82
61.65%
以教研(备课)组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创建学习型学校
100
75.19%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校本研修的内驱力
99
74.44%
充分利用校内的网络平台,助推校本研修的进一步开展
57
42.8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3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75.19%的教师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创建学习型学校;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应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教师校本研修的内驱力;加强校际联系与合作,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五、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状况有以下特征:
1.大部分教师对职业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能够配合学校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但学习提升的内驱力不够,导致校本研修活动不能有效发挥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应有作用。
2.大部分教师能够通过多渠道加强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希望通过多听课、多听专家讲座,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
3.一部分教师仍旧习惯于教师匠的工作思维,科研意识薄弱,专业成长缺乏理论支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应是校本研修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4.学校方面,还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内部教科研资源,在制定方案、精选内容、增强实效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才能不走过场,如何才能真正以问题为着力点,通过实实在在地研究活动,促进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科研课题研究如何才能让其贴着地面走,真正发挥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校本研修活动如何才能使教师“要我学”的观念向“我要学”转变等等。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扎实开展“普通高中校本研究运行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的实验工作,应该把科研与校本研修实施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思考,不断总结,最终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方,真正让校本研修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教师在终身学习中、在团队合作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幸福。
六、几点建议:
1.内容方面,希望能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和提高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选修课 设置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23-02
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是基于高职院校办学方针,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向全校学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集中学习的一种活动。选修课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开设选修课,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破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进一步的保证。
一、高职院校选修课设置的原则
1.选修课开设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进程,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坚持科学定位,明晰培养规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在高职选修课的开设中应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学校应通过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企业座谈等方式,加强对所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知识、素质欠缺的了解,不断修改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
2.选修课开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选修课的设置不能过分强调选修课作为专业方向的延伸与专业课的补充,而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来开设选修课。在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积极性、对未来的定位和本科院校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再者由于高职院校的三年学制和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要求,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系统、正规授课的时间更是明显地少于本科学生。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越来“唯我”、知识面越来越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越来越差,这些对于学生以后投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生在校时间里,充分利用学生时间、充分调动教师潜能,开设一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工作中急需的文化素养、礼仪教育、经贸管理、实用综合技术等知识的培养等实用课程,是选修课的根本目的。
3.选修课开设要紧紧围绕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甚至有些院校还有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考虑到高职学生生源状况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个性特长千差万别,因此选修课的设置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职教育说到底就是对学生的技能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着可以区分的个性差异的;每个人所指向的自我实现又是个性化、多样化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因此,无视个性的均等、划一化的教育不能说是真正“发展个性”的教育。要真正实践“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就得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同时积极拓展选修课程的范围,使每一个学生能从自己的个性出发,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因此,选修课的设置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选修课的管理
选修课的管理,不仅要实现学生可自主选课,而且无论是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还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
1.处理好资源与需求的关系。我国的高职院校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而发展的,大多院校规模迅猛扩大,新兴专业不断涌现。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数量不足、“双师”素质教师缺乏,教学资源与教学需求缺口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选修课的开设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处理资源与需求的关系问题。学校应该从培养合格人才的大局出发,调动全院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有秩序、有目的地开设选修课,既不能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就不开选修课,也不能为了开设选修课而开设选修课。要避免选修课的层次太低,要避免出现选修课开设过程中的“课程不定、教材不定、课时不定、学分不定、教师不定”的“五不定”现象。不能把专业课的补充作为选修课来开设,不能使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重复交叉。要从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空间和个性发展机会出发,积极探索设立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的途径,鼓励全体专兼职教师加强企业实践,进行读书学习,积极编纂选修课讲义,积极研究选修课授课内容,积极摸索选修课授课新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可选、实际有用、健康向上、张扬个性的选修课。
2.处理好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关系。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不外乎两大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着重于培养学生为本专业服务的能力,选修课则是从更宽的领域培养学生为全社会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的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专业选修课与必修课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旨在让学生纵深性、研究性地学习,拓展专业视野,打造院校特色和学生专业特色。现在不少院校存在着重公共选修课、轻专业选修课的情况。把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没有错,但是如何拓展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就业的“宽口径”,则是专业选修课所能解决的问题。
3.处理好专业特色与个人爱好的关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扬各自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在办学特色上下工夫,把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特色名校结合起来。不仅必修课要凸显特色,而且选修课也必须围绕院校与专业特色。院校特色表现在各个专业特色上,通过鲜明的特色,强化院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选修课在顾及到院校特色的同时,应顾及到学生个人特长和爱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个性特长千差万别,因此选修课的设置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专业特色选修课涵盖本校各专业,鼓励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的同时涉猎其他专业,体现个人爱好的选修课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博通古今,围绕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生活兴趣,通过多维的教学情境创设和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选修学习中通晓义理,在综合实践中增长才智,在合作探究中涵养心灵,在成果交流中体会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毕业生,身上既蕴含着院校特色,又张显着个人特长,必将为用人单位所青睐。
4.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学生数量巨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既使选修课的数量能满足学生选修的需求,同时又保证选修课的质量得到学生的好评,收到实际效果,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这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学校应根据规定的选修学分和学生的数量,把必修课、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资源提前考虑、统一调配,应在每学期放假前就进行选修课课程设置、教师选配、教材选择等项工作,而不是在新学期开始再进行这项工作,要想办法避免学生因选不上课而无法修满规定的选修学分的情况出现。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要把对选修课的管理和对必修课的管理放在同等位置,不能形成管理上的盲区和缺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位老师都会有所评价,而这种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对外声誉和今后的招生。系部和教学督导都要加强对教师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监控,把选修课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范围,对教师的考量和评价要把能否开设选修课以及选修课教学的质量。为保证教学质量,每班容纳的学生人数应该有一个限制。为解决选修课开设门类和课程科目少的问题,可以探索几所学校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处理好教学监控与课程考核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选修课的管理。学校应该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拟定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选修课课程目录,编印教学大纲。同时在校内外公开征聘公选课教师,要求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应允许同一门课程由几位教师同时开课,以形成竞争,优胜劣汰。学校组织专家加强对公选课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随时监督公选课的授课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选修兴趣。开课前,检查教师的一部分教案,开课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案。同时,组织专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进行检查、督导,随时监督公选课的授课质量。组织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测评,并将评课、测评的情况汇编成册,放到校园网上,教师、学生均可以随时查阅到某教师的教学资料。应制定公共选修课评价办法,由于各学校普遍把选修课放在休息日或是正课以外的时间进行,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如教师及时到位、学生按时出勤、及时布置、收交、批改作业、最终考核方式等,要在选修课中开展评定优秀课程活动,课程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要给以训诫,甚至停开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小海.加强选修课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傅新民.综合性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优势与意义.职业教育研究,2005(8)
3.张海龙.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4)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8
关键词: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55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体之一。随着高等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从青年教师本身发展要求来讲,高学历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新兴知识的讲授要求来讲,也要求高校育人主体之一的青年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从培养人才质量上来讲,也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状况、学历构成状况、继续教育情况等,可以促使青年教师认清自身专业发展所处地位,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关注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问题。本研究针对西安邮电大学各学科部分青年教师调研访问,整理数据并分析。
1 调查问卷设计
美国fessler教授提出将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个人环境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个人兴趣、性情与意向、积极关键事件等,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社会期望和教师协会等,。美国学者clatthom则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个人因素包括许多力‘面,如个人的认知发展、生涯发展、自我发展、品德发展、人际关系发展及动机发展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认知发展和动机发展21。国内研究文献发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和高校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一定影响【3】i;职业生涯管理的人口变量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也具有显著影响。
在前期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婚姻状态),职业满意度,专业情况(专业兴趣、兼职情况、科研论文情况、进修情况),专业发展需求等四个方面。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选择上和专业保持很大关联,对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认同。86%的青年教师从事工作内容和所学专业一致,79.8%以为其工作获得别人认可度较高,82.4%的青年教师认为从事职业发展有较好发展前景。
受访青年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下者,性别和婚姻对其专业发展情况影响较少,而其学历因素与其科研论文情况密切相关。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者,80%近三年独立研究课题数在1至2项(图1),20%的独立研究课题数3至5项,其参与项目数大多在3至5项,近40%的博士学历教师公开数在3至5篇,20%在5至9篇(图2);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近三年独立研究课题数h基本在3项以内(图1),95.6%公开在5篇以内。
从调研中发现,青年教师对专业进修(培训)关注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其学历较高,自身对继续进修重视度不够,75%的青年教师没有明确的进修计划;二是由于高校对进修政策和进修机会宣传较少,高校教师个人获取进修信息渠道较少,84.4%的青年教师认为进修机会一般或较少。而在专业技能提高方式上,18.4%的青年教师选择学位进修,52.6%的青年教师倾向于国内外访学进修,23.7%的青年教师希望在校外企业挂职锻炼,高校青年教师对于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交流比较关注,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意识到在企业实践有利于提高科研技能和服务行业能力。
对于学校提供专业发展环境支持方面,91.6%的青年教师认同通过团队建设促进个人专业发展,79.8%的青年教师希望加强实验室等平台建设,45.3%的青年教师希望加强网络、图书信息资源建设。青年教师不再像以前喜欢“单打独斗”,更倾向于依靠学科建设平台,组建或加入团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专业发展。
3 结论
综上,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教研的生力军,具有一定的专业坚持,对专业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其具有青年人的普遍压力,也面对着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但是对职业发展有着较为正向的看法:
作为高校育人的中坚力量,教育系统也越来越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培养、通识教育学习、专业培训等也纳入到职称提升的考核体系中,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系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采取多形式培训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计划,以学科建设平台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为载体,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更好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美)ralph fessler,judith c 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m】.轻工业出版社,1992:33 -56.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8 - 36.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9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体育选修课 现状 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study of guangzhou vocational school
sports elective course (research report)
fan yongcheng
(guangzhou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using literature data, surveys and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n status of schools created sports elective course and reasons for schools not opening selective pe courses, to make guang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etter carry out sports elective course,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e elective course; status; guangzhou city
1 选题依据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学生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将直接参加就业,从此步入社会,中职的教育可能是他们踏入社会前的最后教育阶段,如何使他们在这一阶段掌握1-2项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是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体育选修课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激发学生的体育激情,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使学生自觉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一名中职学校体育工作者,如何使体育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体育选修课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使学生终身受益等一系列有效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实现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以题名关键词为“体育选修课”、“中等职业学校”为检索项在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发现:目前对于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选修课较为普遍和深入,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选修课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将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目前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广州市中职学校今后更好地开展体育选修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调查了解的前提下,根据研究需要按是否开展体育选修课,分别选取研究的对象,已开设体育选修课的研究对象为: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未开设体育选修的研究对象为: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和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学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重点,本研究分别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信息数据库等查阅了大量体育选修课相关理论,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确定研究起点。
2.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在经过专家咨询和反复修改后,设计了《未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已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和《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研究教师问卷》共3份问卷。
(2)问卷的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课题组成员走访了6位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效度检验,根据反馈情况表明,三份调查问卷所列各题都能反映所需要的内容,具备进行本研究调查的有效性(如表1、表2、表3、表4)。
表1 专家基本情况
表2 《未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表3 《已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表4 《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研究教师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3)问卷的信度检验。为保证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材料事实的可信度,采用再测法对三份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信度检验表明:三份问卷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表5),从而证明调查结果可信。
表5 问卷信度检验表
注:问卷一为《未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问卷二为《已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问卷三为《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研究教师问卷》。
(4)问卷的发放。三份调查问卷均采用现场发放和委托发放的方式进行发放及回收。其中《未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发放360份,回收352份,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93.9%,《已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中职学校学生问卷》发放220份,回收215份,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研究教师问卷》发放28份,回收28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92.9%(其中已开设体育选修课学校教师12份,未开设体育选修课学校教师14份)。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和走访获得情况的总结归纳,以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阐述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和对策。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在体育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坚持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重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在体育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基本合理,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法与体育教学特点相吻合,但过多地使用传授类和操作类的方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
(3)广州市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确定教学内容和学时,学习成绩评定多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术、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和理论知识。
(4)学生参加体育选修课的目的呈多元化的特点,学生最喜爱的项目为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垫上运动(瑜伽和普拉提)等易于开展且容易得到乐趣的项目,在学习目的动机和喜爱的项目有性别上的差异:男生喜欢对抗性和竞争性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女生喜欢对抗性和竞争性弱的项目,如健美操、瑜伽和普拉提等。
(5)通过选修课学习,学生认为达到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学习到健身方法、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达到了娱乐及其他目的,他们认为对自身学习帮助最大的是示范、游戏比赛和练习等教学方法。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增加体育选修课课时是学生最强烈的两个愿望。
(6)其他中职学校未开设体育选修课的主要原因为:缺乏体育场地器材,领导不重视,困难太多和体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
(7)开设体育选修课有着两个重要的基础条件:绝大部分学生及教师对开设体育选修课持肯定态度。
3.2 研究建议
(1)继续坚持合理的教学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健康的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体育健康教育为主导,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发挥体育选修课对中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功能。(2)体育选修课教学方法运用必须符合体育教学和中职学生性格特点,除了采用传授类和操作类的方法以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多采用探究类的引导式和合作式教学法。(3)学校在体育选修课项目设置上应根据场地条件、师资队伍结构和学生兴趣爱好等条件进行设置,同时,还应兼顾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按照男女生人数比例确定竞争性强和竞争性小、富有一定娱乐性项目的比例,安排的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层次性,每个学年或学期的内容必须连贯且有难易程度之分。(4)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多方论证,制定《中职学校体育选修课教学大纲》,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学校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5)未开设或者曾开设过体育选修课的学校应继续深化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把握绝大部分学生和体育教师赞同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为体育选修课提供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篇10
创新研修机制――点燃激情
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机制能否发挥其效能,关键看是否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是否能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为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能,学校立足教师心理需求,盘点过程绩效,剖析过程疏漏,去除框框“肿瘤”,改革管理模式,高质化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1.改革管理模式
优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校本有效研修的基石。2007年10月,我校充分挖掘校本研修管理人才,进行了校本研修机构的改革创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教师发展主体模式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
此校本研修管理体系,隶属五级管理体系。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此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层,由校长担任组长;四个研修中心隶属二级管理层,从教学、教育、科研、网络四个层面向下属研修单位提供业务提升的引导和过程落实顾问的服务;为了缩短学科内容差异上的磨合时间,方便年级集体备课,成立了4个研修工作室和12个研修小组。此管理体系创新研修管理模式,实现研与质的高效融合,使教师专业发展开始走向校本“研修、科研、培训一体化”。 (模式构建如上图)
2.优化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是校本机制建设的一部分。它既是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期待。为使研修制度帮助教师寻找最近发展区域,激发内在自我需要的萌动力,我们淡化它的“束缚功能”,放大其“人文魅力”。操作上,我们三管齐下:①在“精”字上做文章。剔除专职应付检查的“外观制度”,重组原始积累的“过时制度”,完善过程沿用的“有效制度”,使制度还原它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②在“新”字上动脑筋。随着教学理念的刷新,研修管理模式的革新,研修过程专业素养的更新,研修制度也进行推陈出新。我们围绕“新”理念,制定《2008――2009年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新增《名优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奖评比制度》《校本研修成果奖励制度》,以学年为单位,以新的视角及时修改相关条例,确保制度的引领性、前瞻性,使制度亦“与时俱进”。③在“评”字上下工夫。我们关注教师心理需求,改进考评方式,消除扣分项目,采用加分制;淡化甄别功能,放大激励影响;淡化单一评价,实行多元考评;淡化终端评价,强化过程奖励;以奖代罚,以加代减,提高制度的人性化影响。
3.规划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聚焦课堂,关注每一位教师。所以我们的研修机制的改革主要立足教师实际需要、聚焦课堂,同时关注教师专业的目标化、规范化建设,为每个教师的层次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需求。围绕校本研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大要素,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操作上,我们关注教师自我业务能力的分析、个人教学风格的定位、业务发展意向,研修组讨论建议,帮助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近三年专业成长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在课堂实践、同伴互助、过程反思中进一步积累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当过程阶段目标在实施中超越预定目标时,则可以修改发展目标,更新发展计划,寻找新的起始点,加快专业成长的进度和进程。自我发展计划和实践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关系。
多元研修模式――各得其需
研修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累积进程。在操作形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不同的研修内容,不同的研修时段,我们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和消化吸引效能,提供多元化研修菜单,使各层次教师各取所需,各积所长,以缩短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实现教师的多元发展。
1.研修主餐:“争鸣”主题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完善
“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争鸣”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它的主要优势是学习与研讨贯穿于每个板块、教学与科研紧密相融,上课与听课老师互为相长,此研修模式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研修组。
①模式简介
“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探讨――交流设计――课堂展示――反思评议――完善提升”共五个板块,呈现出螺旋上升型的结构特征。(如图)
一般情况,“争鸣”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模式一个周期历时三周,每个板块解决一个任务,每一周完成一或两个活动板块。在主题构建上主要分同课同主题、同课不同主题、同主题不同内容、同内容不同层次四种形式组织活动。
②成效分析
扎根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创设开放的环境,倡导开放的心态,形成“教、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文化,这便是“争鸣”主题教研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主要有以下改进:改进一:变“无主题”为“有主题”。研究主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主干课题或教师个人专题中分解提炼;二是从日常教学的课堂中择取,重点关注那些较有争议的现实问题。改进二:变“单枪匹马”为“同伴互助”。整个流程始终注重“同伴互助”作用的发挥:相互交流学习所得,相互交流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提升自己。在“争鸣”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改进三:变“课后评议”为“现场评议”。依托校园无线局域网平台,利用qq群聊的形式,在“教师研修群”中,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即时评价。它真实再现课堂教学成效,定格瞬息的教学灵感、听课智慧,使思维碰撞、新策略衍生。改进四:变“漫游式反思”为“主题式反思”。每次课结束,组织反思交流评议。先由执教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对教学作自我反思;再由教研组成员结合自己本次研究主题进行专题发言。
2.研修副餐:“二度设计”对比研修模式的引进与探究
“二度设计”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这里的“二”是个虚指,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同内容不同预案的再设计。它是以“教师主体发展”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应对策略,是促进教师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①模式简介
根据不同的情态,它有课前、课中、课后三种方式。
课前“二度设计”――胸有成竹:指在上课之前的第二种教学方案,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方法的可行性,考虑是肯定还是否定或是引导。
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一般指在上课中的第二种应变的教学策略。这种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往往带有一定的突发性,许多精彩的课堂效果往往因这临时调更的“二度设计”而趣味横生、动态生成。
课后“二度设计”――反思改进:意指上课之后反思改进中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弥补和改进等功能,能短时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家常式研修的一种好模式。
②成效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二度设计”研修模式已初显成效:第一,它使校本研修改变了安排时“轮流坐庄”,过程中热热闹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走过场形式,体现对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追求。同时过程教学灵感,听课智慧,通过“二度设计”活动,在同伴的课堂亦得到实现,同伴互助作用突显。第二,它刷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有理、有节、有效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质课堂。第三,因为它操作简易,程序简洁,又直面一线问题的解决,研讨周期可长可短,空间弹性大,所以它适用于每一年龄段每一学科的老师,更适合人数少的短线学科研修组。
3.研修辅餐:“自助餐”活动平台研修模式的创新与研究
根据不同的对象,我们尝试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为每位教师搭建研修活动平台,理念清洗和实践引导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活动反思相结合,实践验证和互动交流相结合,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实现校本研修的人文性。
①专家引领平台:组织教师专业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学校多次邀请省市县近30位教育教学名家来校讲座、现场作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采取“出去学习,回来交流”形式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使教师开阔眼界,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②论坛讲座平台:为让各层次的教师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论坛讲座,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参与专题思考、专题实施、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的机会。以实现多元发展、层次发展目标。
③录像反思平台:课堂实录是一面镜子,它客观地记录了教师的教学具体过程。我们基于教师人人发展的理念,定期为每个教师录制课堂实录,然后让教师对照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这样可激发教师兴趣,让教师在特定的情绪中去检讨自己的问题,认真改进教学。
④教学比武平台:让教师在竞赛中磨炼,在展示中提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见成色的一项举措。我们通过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新生代青年教师比武、名优教师教学风格研磨提炼等活动平台,强密度教师学习,紧教学技能切磋,提业务素养积累。
⑤博客研修平台:2008年3月,我们构建了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网络研修社区。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研修社区实际是由教师个人博客组成的网络平台。从规划上分为三大群落:第一个群落是专业体系的建立,由学科网页构成;第二个群落是富有个性化的个人空间类,储备内容贴近教师本色的思想,体现个人成长的足迹;第三个群落是区域教研――各级研修圈子的建立、完善。博客研修平台进一步开拓了研修空间,便捷了互动交流,使研修真正成为个体完善所需。
“分格”研修对象――梯式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关注不同层次老师的需求,促进老师立体化的发展,引领老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点燃起自主发展激情。操作上,我们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育的能力,分成“合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个层次。
1.新教师的“合格”培养
对于刚入校的新教师,为了缩小“磨合期”,尽快帮助他们适应本校的工作、生活环境,找到归宿感,我们分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强化培养:①由教导处组织培训,集体观看介绍学校的专题片,学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十项工作制度,解读相关考评奖励制度,熟知学校工作常规岗位职责;②组织骨干教师组建调研组,进驻课堂现场教学调研,“望”“闻”“问”“切”,为新教师教学引导技能“把脉就症”,过程分析,及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帮助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③通过“同伴引领互助”协议的签订,以“师徒协议”形式,加强岗位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培养,传授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组织能力,使新进的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团队的步伐,缩短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早“入伍”。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
为了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升格”前进:①制定三年成长计划,确定三年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一方面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找准一个方向点,另一方面组织“回头看”反思式总结活动,及时更新前进起点;②推出“名优教师建设工程”“星级老师评比制度”,让每个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专业发展航标,朝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步,享受过程提高的快乐;③创设条件,内引外培。我们提供了许多校本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学习促提高,以培训促奖励,把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呈现在青年教师面前,鼓励消化吸收,内化提升,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3.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
如何让骨干教师有更高一层的奋斗激情,有高层发展的动力?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现状,我们制定《桥下小学名师培养计划》加速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第一,选苗子,进行人员筛选:根据每位青年教师在各项基本功比赛、教学比武、科研积累的成绩,确定年轻有为、有培养潜力、上进心强的青年骨干老师作为培养的对象。第二,搭台子,进行全面“补养”:历练“教学基本功”,参加各种“教师基本功大赛”;锤炼“教学策略”,加强课堂调研、诊课活动,进行主题研修课的研磨,二度设计的雕琢,送教下乡的锤炼,摸索教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提炼“教学思想”,加强教学科研理念的学习和洗理,刷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新理念新思想统筹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第三,定调子,进行风格塑造:客观分析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特长和教学优势,邀请县教研室和本市名师进行课堂诊课活动,帮助提炼出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
高中生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探索 2023-01-18 09:04:22
中职学校校本集中实训策略 2022-10-24 08:36:32
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翻译课实施路径 2022-10-09 14:55:07
高校本科教法类课程群层级制设置意识 2022-10-08 11:33:36
小学校本课程质量管理环节分析 2022-06-15 09:15:47
体育游戏如何融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 2022-03-12 09: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