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培养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3:11

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的培养篇1

【关键词】正确价值观 理性消费 良好的生活习惯 开支有度 勤俭节约 助人为乐 传统美德

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是一个家庭的福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剂。正因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焦点,自然而然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但是在经济突飞猛进、物质欲膨胀爆炸的今天,当人们沉浸在灯红酒绿的生活环境中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很多孩子的价值观已经扭曲,他们在这个金钱爆炸的时代已经迷失了方向,不能理性消费,“拼爹”“摆阔”等现象屡见不鲜。纵观近十几年小孩子们的表现,有好多孩子被父母或祖父母娇生惯养,随之不爱劳动、讲究吃穿玩、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惯,正在他们身上慢慢滋生蔓延,逐步腐蚀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父母总是在孩子真正出了事情过后后悔不已,那我们何不现在就找找原因,多关心关心他们,防微杜渐呢?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的教育问题关键还是靠父母,特别是孩子价值观的培养。针对以上这个问题,纠其根源,其实主要还是有些家长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为了表达对子女的“爱”,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欲望,认为: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享受享受幸福生活也是应该的,最起码“大人千辛万苦也不能让孩子吃苦”。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忽视了对孩子们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忘记了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的教育。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指导孩子进行理性消费”这个家庭教育中的热门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几点建议,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可以向孩子直接介绍,也可以旁敲侧击,使他们知道父母的工作和收入、开支情况,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懂得所花的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作为下辈虽不说帮助父母,但是体谅父母的艰辛,适当控制自己的消费还是应该也可以做到的。现在的家庭孩子少,自然孩子也是一家人的宝。但是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这块宝贝如果没有教育好,价值观扭曲,长大了就会成为社会的败类或渣渍。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对孩子开支做必要的限制,从源头上宏观调控。限制开支对孩子极其重要,这样可以迫使他们做到计划开支和节约开支。一旦他们随便超支时,父母就应该态度坚决地批评教育,防微杜渐,决不包庇通融,以便使他们能吸取因花费不当而带来的教训。例如,有个孩子把原计划乘公交车的钱买了零食,而无钱乘车了。这时,父母不但不能额外给钱,还要帮助他认识错误,让他在以后的一周中,心悦诚服地步行上学和回家。子女的开支限度在什么程度为宜,这当然要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可以指导孩子在自己的零用钱范围内进行消费,对孩子花钱得当的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反之要批评教育,尤其是要及时制止他们铺张浪费和互相攀比等摆阔现象。

第三,让孩子学会记账。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孩子对自己的消费心中有数,也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账本可设收支日期、收入、支出、金额、备注和奖惩几个栏目,备注栏要写明零花钱的来源、所买物品的用途、节约和超支的情况等。账本一经使用,就要教育孩子认真、如实地记录,父母更要像对待孩子的作业一样,定期认真检查,并且把检查的过程当作指导子女如何合理消费的过程,也作为总结和奖惩的依据,因势利导,赏罚分明。

第四,带孩子亲身经历,自己合理消费。在需要为子女购买衣物的时候,最好带着他一起选购。在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精心选购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懂得所选购物品的相关知识、选购方法,知道怎样花最少的钱买同等质量的商品,懂得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培养孩子精打细算、节约用钱、勤俭持家的本领。

价值观的培养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现状 培养策略

0前言

对于大学生价值观而言,其实际指的是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进行评价,并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决定取舍而具有的一种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了社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就业价值观、人际价值观、财富价值观等多项内容。然而,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存在悲观厌世型社会价值观、实用功利型财富价值观、自我封闭型人际价值观等,因此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

1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来看,其在整体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势,绝大部分的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且保有积极向上和健康的心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w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之上:

一方面,大学生在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会开始急功近利的追求物质生活,对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也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之上,缺乏实际行动,过于重视金钱、地位、名利,将奢侈享乐的生活作为目标,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另一方面,在我国市场化趋势日渐深入的当下,高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衍生品,大学生之间相互攀比,使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生当中得以蔓延。

2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策略

2.1利用网络媒介实现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网络媒介的重要价值。在信息时代当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必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网络媒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例如,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届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使得学生在感人的事迹当中升华自身的思想,将助人为乐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2.2实现多个教育主体间的联合

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不应该只依赖于高校,还应该实现多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从而形成稳定且强大的合力,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一方面,要将家庭积极的引入到价值观培养环节当中,构建以父母为主导的教育和督导体系,而父母在生活中也要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形象;另一方面,当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环境中的时候,则需要将社区引入到价值观教育体系当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慰问孤儿和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公益活动、“西部志愿者”等活动当中去,并在社区中建立大学生道德档案,定期将其表现反馈至学校。

2.3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还应该对高校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这同时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为了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在注重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道德行为教育,特别是要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建立以价值观为介质,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行为之间的对应参照体系,延伸价值观践行的区域范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和社会中实现对自我价值观的校正。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一对一辩论、小组讨论、两难情境模拟表演等方式,教学内容应突破教材的局限,多引入实际案例,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2.4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还应该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核心,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策略。首先,要明确学校的自身定位,为校园文化及其发展前景指明方向,要求高校保证自身的立场;其次,还应重视校园和谐建设问题,使得大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增强对和谐中国的认同感;再次,高校之间也应实现品牌建设上的合作,在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博采众长,共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高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和建构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还存在急功近利和盲目消费等错误价值观念,可以采取利用网络媒介、实现多个教育主体间的联合、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培养策略,以此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够对其予以践行。

参考文献

[1] 苏玉刚,邢欣欣,李铁.弘扬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刍议[j].求知导刊,2015(22):15.

价值观的培养篇3

关键词:中学;历史;人生价值观;教育

人生价值观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生活、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教学中,我们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意识,重视教学中的人生价值观念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信念与价值理念。

一、运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由于近代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加上特殊的国情因素,致使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一些人崇洋。这种状况深深影响了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角度入手进行现状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有着多民族统一的良好发展局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中学生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国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让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与高度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逐渐养成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意识。

三、运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全球眼光以及发展思想

近代中国血淋淋的历史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f实,也向我们展示了“闭关锁国”必将落后于世界发展主流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价值观念、认知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体会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与思想,并且养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良好学习意识,不断学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认识到和平发展对于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和谐的发展理念,养成面向世界、不断发展的战略思想。

四、运用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历史是一项集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型学科,历史教材中既有基本的历史发展主线,也有主线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代表事物,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知识体系养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感觉历史知识过于庞大、复杂,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发展观念,寻找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基本趋势,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历史认知。比如,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改革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转折性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未来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前景的前瞻性认知。

五、运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念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题,而发展方向、发展规划的科学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效果。“读史使人明智”,几千年的发展规律、发展历程对于学生的发展观念、发展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意识,促进学生养成尊重科学、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另外,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根据近些年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现象进行反思、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价值观的培养篇4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中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中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少年要求: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因而,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首先,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中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其次,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中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中学生们一生影响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我们中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强法律意思,做一个知法、明法、守法的公民。总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中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它既有社会共性,又有群体特性。具体到细节方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母校为起点进而自然延伸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2.是以拾金不昧、讲求诚信、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注重发挥团队精神等日常道德行为培养为范畴的集体主义教育。

3.是以热爱学习、崇尚科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主义教育。上述三者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学生中依然占主导地位。然而,又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1.爱国主义教育抽象化。当代中学生,大多是“90后”。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大多数觉得抽象而茫然。

2.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化。主要表现在:(1)不爱惜集体财产、国家公物;(2)以自我为中心;(3)个人利益;(4)过分注重自我张扬。

3.理想主义教育功利化。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心目中,读书学习或者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短期目标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经济奖赏,长期目标是为了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

我认为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如今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七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个人至上、唯我独尊的性格自然而然养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

2.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集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早已日趋淡薄。再加上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为心理成长转折期的中学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3.学校教育。以成绩优劣评价学生,决定学生未来命运;以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价值导向,事实上一直在主导着多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三、如何有效重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小事做起,讲求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就要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家乡、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入手,进而升华到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核心价值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都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循序渐进,注重核心价值教育的层次性。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初步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与理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价值观的培养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价值观;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学习要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明确提出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在实施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1.抓住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学创始人之一的姚斯提出:“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需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经先有了各种生活经验,而这种经验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被唤醒,学生以此为基础对以后的阅读产生期待,并且希望文本能够满足他的期待。如果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就牢牢抓住他们的这种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生成一种迫切渴望阅读文本的需求,那么,就会对阅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社会是个多媒体信息年代,报刊、电视、网络,还有学校的图书馆,学生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很多文学作品早已被改编成了相关的电视剧和电影,一些形象先于文本让学生所接受。因此,如果要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之前,不妨让学生聊一聊通过电视或电影所初步知晓的作品内容,慢慢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视电影上转到相应的文学作品上来。例如在上《智取生辰纲》一课前,我先利用大家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的因素,请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前对所了解的水浒人物进行介绍。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踊跃发言。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往下阅读的念头。

2.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教师要倾入更多的情感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是不同的,那么阅读同一文本也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在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经验、知识积累不同,文学素养不一样,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对同一个问题的解释也就不会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是正确还是错误,是深刻还是肤浅,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而不应该以对文本繁琐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富的阅读实践。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件事,学生之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些同学认为,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是一出喜剧,因为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并且揭露了当时读书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趋炎附势的嘴脸,而这正符合了喜剧的基本要求;而另一些同学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范进中举其实正是一场悲剧,像范进那样的读书人,一辈子都将考取功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这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悲剧。两方各执一词,展开了一场生动而又激烈的辩论,通过这场辩论,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范进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压迫,也因此产生了对“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的思考。

3.注重情感的交流和渗透,以情动人

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达到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除了朗读以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前阵子,听到初二的一个老师讲授《台阶》一课时,受益匪浅。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老师为了学生更加深刻体会文章中父亲的不容易教师引导学生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平常的生活状况,这样,学生有了类似之感,对课文的朗读就更加投入,更有感情,真正做到“披文入境以动情”,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艰辛和不易。可以说,学生的情绪深受感染,对父亲的理解和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价值观的培养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核心价值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基础教育的开始,是一个人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信心以及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低年段则是培养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因为他们刚刚进入到小学,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老师的引领去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所以说,抓住了孩子们习惯培养的这个黄金时期,必将为我们接下来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我们班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们班班情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与管理,我们班孩子已初步形成了心中有梦想,充满阳光,诚实友爱,乐学善思,会倾听、爱表达,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班级核心价值观。经过梳理总结,我觉得它应当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调查研究,明确方向。

这主要是指一年级上学期的前半阶段。一般来说,我们新接一个班级,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分的了解每个孩子,深入细致地分析整个班级情况。因此,班主任在一开始就要作统盘考虑,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班每一位成员带有共性的东西;以及他们的兴趣、习惯、性格、能力等特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成员的共识。此外,还应当尽快的让这些孩子适应小学里的生活,爱上班级。为此,我想方设法和他们尽快熟悉起来。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沟通起来也简单多了。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讲讲故事、做做游戏。我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在教室创设一种的“家”的氛围。有了与孩子间的这种良好的互动,必定为我的班级管理创造积极的条件。

2.强化习惯,树立榜样。

这主要是指一年级上学期的后半阶段。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日常的学习、行为习惯及学习兴趣比学习本身更加重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必将影响一个孩子的终身。为此,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尤为重要。就习惯而言,我用五个字来概括:听、说、读、写、思。其实,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容易。但无论有多难,必须持久、耐心的坚持下去。我用两话来概括:细观察,冷处理,反复抓,抓反复;激励比批评更有效,表扬比惩罚更管用。

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每周班队会上,我会挑选本周学习认真、表现出色的同学轮流担任下周班上的值周班长。让他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树立了班上学习的榜样。

3.狠抓细节,量化目标。

这主要体现在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上学期。随着同学间的相互熟悉,慢慢的上课会出现讲话的现象;课间有追逐打闹不文明的现象发生;还甚至会有撒谎不诚实的事情发生等。针对这些随之而来的新情况,作为班主任这时必须拿出威信与魄力,从源头及时制止这类事件的发生。为此,必须从上课发言、作业完成、劳动、纪律等各个方面制定一套严格的量化评价机制。这项量化的手段便是夺红花机制,夺得红花的内容很多,比如:遵守纪律、发言精彩、作业工整、测验优异、关心集体、拾金不昧等。每天,孩子们都会小心的保管、如获至宝地把这些红花带回家,贴在精心准备的红花本上,如果我们的家长每天都能耐心地听取孩子们获得红花的故事,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帮助他们在红花的旁边简单的注明他获得红花的时间、原因、心情等等。这样,这样既达到了每天与孩子沟通的目的,了解他每天的校园生活,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早地引导和教育。又能够激发孩子夺得红花兴趣和信心。

我们的班级管理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学期一评比。实践证明,夺红花的办法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一星期下来,盘点盘点自己所得的红花数,就知道自己的进步在哪,还有还有哪些方面不足的,以便激励自己在下一周做的更棒!

4.学生认同,内化动力。

其实,对于班级核心价值的形成与认同早在一年级就慢慢开始了。只是对于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化则主要体现在二年级下学期。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目标提出之后还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为他们行动的动力。这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及积极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多数同学在老师和班干部身体力行的带动下,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使部分较落后的学生也能做到“依从”。接着,班主任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榜样的队伍就能从少数扩大到多数,从多数发展到全体,逐步使班级精神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品质和人格,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此外,我觉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孩子们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参与,促进孩子们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一般来说,我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如校运会、合唱节、体育节、儿童节以及各种绘画、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5.指导作用,意义深远

班级价值观对班级及班级成员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班级价值观具有定向作用,它会给人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使人摆脱盲目的状态,成为自觉的人;其次,班级价值观具有标尺作用,它会使人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使人能够区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自觉地克制自己不正确的一些做法,规范自己的言和行;再次,班级价值观具有动力作用,它会使人在一种巨大的动力感召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总之,一个班级的价值观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班级之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远远超越有形规范,它会使得不符合集体规范的行为被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行为被排斥。

价值观的培养篇7

1 注重培养应用意识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说数学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切实感知数学知识之源、数学知识之本、数学知识之用。让学生深切地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有用的;新课程的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感知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开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的活动,从而渗透了数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注重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新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几代人的生命质量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继承传统学习方式的合理部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访问、收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以及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 注重思维的个性化发展

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新课程注重学生思考,让创新走进课堂。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解法多样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与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提出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和改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了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

4 注重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

价值观的培养篇8

论文摘要: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高尚的品德与人的成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品德,使学生在锻炼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体育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不仅在于育体,而且在于育心。同志曾经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舟寓道德之舍也,无体则无的智者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培养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等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转变。学生时期是人生的花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有利条件,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增强体质,获得体育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而教师则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全体学生都统一到他所设计的“套中”,其结果事与愿违。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工作失败、师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随课堂气氛的变化而下降。这样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体育教师中从以往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人文体育观”,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配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更是一种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它不仅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而且是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可以参与其中。或欣赏、或娱乐、或竞技,找到适合自己的地位而受益。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按一定的程序认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弘扬正义,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和学生的是非观、正义感。从而让学生体会体育的内涵,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奋勇拼拼搏的思想,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

体育是竞争。竞争中难免又失败,有挫折。但这种阻力可以转化为人前进的动力。就体育而言,成功、胜利是暂时的,而失败和挫折是永恒的。它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的不断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制造挫折的环境,同时通过表演、测试、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其间学生或许会受到皮肉之苦、心理冲击,直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的进程迅速而恰当地给予学生一定技巧上的帮助,并鼓励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是学生产生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团队意识

体育竞赛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团队意识。在运动实践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另一方面,要使学生都置身于一个团队之中,团队胜了,大家分享;团队失利了,大家承担,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则荣,团队耻我则耻,从而培养学生为集体而战的奉献品质。

五、要注意课外因素的作用

社会“大气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倡,体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大气候的影响下,也深知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职责,力争做“强民”,而不作“弱民”的责任感在他们心中形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的培养篇9

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他们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1 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英雄事迹来感化学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保尔讲,人生意义:回首往事而不悔恨,把一生奉献给最壮丽的事业。用保尔的经历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视时间如生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长征》一单元的时候,要突出红军的英雄主义精神。并且强调当今许多有志青年为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而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其艰难险阻。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挫折时,要积极面对,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磨练坚强意志,成为成功者。

2 用伟人的精神教育学生

一代伟人,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笔者在教的《沁园春·长沙》时,介绍作者在读师范时,就立下大志,决心以天下为己任,几乎读遍了图书室里的书,刻苦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储能,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内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感知诗人澎湃的激情和豪迈的气概。然后要求他们展开讨论,谈体会,说理想。老师予以点评,指出个人的理想应怎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结合。

3 用民族的传统道德激励学生

讲授《鱼我所欲也》一课时,有许多学生提出“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太愚蠢,不知变通”,认为食“嗟来之食”才能生存下去,只有拥有了生存权,才能拥有发展权,一时的“折腰”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何况,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就了一番事业。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笔者并没有明确是否,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一致认识到:食“嗟来之食”与不食“嗟来之食”是一个原则问题,它涉及了人的道德底线,不是正确与错误就能概括的。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又如,在教学郑振铎的《猫》时,笔者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弱者?很多学生提出对弱势群体要同情,笔者又提出 “仅仅是‘同情’就能概括了的吗?”,学生又提出对待弱者要尊重的观点,这使得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使得学生从浅层次的知识与技能,一下子进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层次。

4 用爱国思想熏陶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方法应当“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能体会不愿作亡国奴及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之情。再联系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可爱的中国》、《爱的教育》、《在烈火中永生》、《雷锋的故事》等文章,进行人生观教育,并写读后感。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改变了世界观。

5 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

价值观的培养篇10

。高中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阶段出现偏差,将极大地影响高中生未来的成长,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价值观,这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越来越多的积极思想,这为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思想背景。此外,我们所确立的正能量人生观也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使接地气更加重要价值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下,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山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对所培养的人才有较高的标准,社会主义市场具有相对开放的优势。需要培养的人才必须明确国家的政治方向,在复杂的世界中辨别是非的能力,体现了新形势发展对人生价值的高要求。

,而没有辨别能力的学生自然会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现在,许多学生会崇拜外国思想,并将其视为至理名言。他们盲目崇拜他们,许多拜金主义和比较主义在学生中传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生中也会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因此,在过去的经济时代,我们的思想非常简单,有明确的信念。然而,在当今社会,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我们的学生经常感到困惑,不知道什么样的信仰是正确的,我不知道我应该相信什么或不应该相信什么。这一代人的共同问题是理想和信念的崩溃。

。在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仍然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和自我独立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会过分强调自身的主体意识,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只有少数学生重视自身价值,同时也重视社会价值。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是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注重自身价值的学生会更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通常以自我为中心。

。这也会影响高中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更加功利,更加重视物质利益。只有少数学生会更加注重精神追求,这也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人生价值问题。

。因为很多学生普遍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机会、社会关系等,而个人良好的素质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所以他们对人的道德素质重视不够。这个概念是错误和片面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要使学生树立更加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国外发展形势和我国社会现实,发展我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并以此作为树立人生观的基础。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共同特征,或者考虑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选择更合适的教育措施。

生活价值观。

。这个阶段是我们发展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高度重视高中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人生观,需要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各种方法,培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