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9 14:2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核心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核心能力

篇1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职业院校学生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当今社会,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变动日益增加,知识技术周期逐渐减短,终身学习要求明显增强,过去只学一个专业、拿到一张文凭,一张技能等级证书就可吃老本一辈子的生存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学会学习”成为人的第一能力,成为一个人竞争致胜的法宝,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自由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职业人才的规格内涵、职业教育的目标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如“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和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等)类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别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特别注重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的开发,逐渐形成完善的培训认证体系。

二、如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校示范校建设阶段,我与我的同事做了大量的社会需求调查,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或理论系统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核心能力的知识和理论系统,而在于培养具备核心能力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学生要学会认知,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沟通、合作、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日臻完善,掌握自身的命运,人格健全,生活多彩,思想活跃,表达方式丰富。我认为,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力求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教师而言,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进行照本宣科。对学生而言,要通过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积极主动的投身教学过程,摆脱“排排座,听听课”的被动局面,通过小组学习法、项目工作法等来体验学习,进入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的状态。

(二)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教学方式方面下功夫

(1)重视课程开发环节,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2)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采取渗透性的教学方式,即在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在第二课堂、在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隐性的课程,以实现其养成的教育。例如,我校近年来加大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开设了言语表达、音乐欣赏、书法、z影、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程,还有团委开展的各项文体及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效果很好,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实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采取专题性的培训,即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通过必修或选修,集中培训,系统点拨和启发;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或者在就业前集中一段时间专题强化培训,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增强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要将重视专门技能转变为重视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近年来,国际上对劳动者的各种能力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的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让青年人学习专门技能、为某一特定行业做准备是不够的;他们现在必须掌握核心能力,准备好在一生中进行多次工作变换。

(四)要重视传递知识、技能转变为重视发展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职业学校必须大力推行产教结合,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开发联系生产实际的教学项目,把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与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的环境和条件。

(五)要将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转变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信息和通信新技术正在推动着教育教学的革命,基于技术的学习方式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和采用,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职业学校就是要不适时机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职校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亲和力,性格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②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敬业爱岗、积极肯干;③适应能力强、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能吃苦耐劳,不怕受挫折;④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⑤勇于挑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乐观向上;⑥组织纪律性强等。

三、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篇2

【论文摘 要】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我国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职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加大,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通过专业调研、校企合作、以及招聘调查等活动,我们发现企业单位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各项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更应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应包括个体具备的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五种职业核心能力。 

 

(一)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它应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为了使劳动者适应组织结构的变革、技术创新和工作过程的持续变化的要求,劳动者必需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往的职业教育过于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对学会学习的能力关注不够,这种倾向必需及时有效地加以改变。 

学会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学会学习意味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必须增强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教育者应促进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学会学习意味着批判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即学生拥有反思能力。对实践和学习进行反思的能力是具有范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比如交谈、演讲、接听电话等方面;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比如起草公函、提交报告等方面;收集和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 

(三)团队合作能力 

与人合作技能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和迁移性的一种核心技能;是指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 

(四)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参与能力,它是指个体做出决定,并为承担职责作好准备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业务的过程和组织机构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财政情况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务的能力、理解并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能力、监管的能力、传授和培训的能力。 

(五)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指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际效果的能力。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求学生能够冷静、沉着地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然后付诸实施,正确地进行处理。 

 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日益丰富,“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是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 

求职就业是职业人才进入社会或者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社会需要什么人,用人单位重什么?是职业人才就业竞争的关键。2005年3月19日、20日,深圳市举行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大会,60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6000个用人岗位,对招聘对象提出了聘用的规格条件。从135家企业招聘条件的分项统计看,除了学历和专业等硬件条件外,其他素质要求的条件按每提出一次算一项,总共有5500多个数据,并按基本性质归并为“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两大类。

在“职业核心能力”大类中,依照用人单位提出要求次数多少,其顺序分别为:(1)沟通表达;(2)外语;(3)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4) 分析和解决问题;(5) 组织协调;(6) 创新;(7) 学习领悟能力等等。在“职业道德与态度”类别中,其顺序依次为:(1)团队合作精神、亲和力、性格随和、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2) 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认真细致;(3) 适应能力强、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吃苦耐劳;(4) 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5) 不断超越、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进取心、自信心、乐观向上;(6) 工作谨慎、自律、组织纪律等。有一些招聘方没有在招聘条件中列明综合素质的要求,它们依据什么标准最后确定入选者呢?深圳达实公司(软件企业)的总裁招人有三关:第一关,人力资源部长,主要看学历与专业;第二关,部门经理,不看学历,只考察应聘者的能力,不问学过什么,只看应聘者适应岗位的能力条件;第三关,总裁,不看学历,也不看能力,他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道德水平、价值观。实质上,十里挑一,就业竞争,最终、最主要的竞争是职业核心能力和作为职业道德目标导向、作为职业态度内驱源泉的价值观的竞争。 

(二)职业核心能力和价值观是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 

个人进入职场的头3个月或半年是入职的关键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录用者实际工作能力和人品的重要时段。2005年4月,有一本让当今“社会骄子”警醒,叫“执教育的人”深思的书《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出版,该书实录了11位老板、ceo、人事干部所叙述的辞退应届毕业生的缘由,表达了这些老总们“恨铁不成钢”的懊丧和无奈的感叹。这些被用人单位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辞退的大学生,没有一个专业能力不达标,恰恰是“怀揣高贵文凭”,“技术层面上固然是一流”,而其根本原因却是:“根本不了解工作的意义,更别提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常常心浮气躁,把‘踏实、努力、谦虚、耐心’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忘诸脑后”的工作态度;“没有创新精神和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协调性弱,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有时不单单是人际关系极差,在工作中也必将缺乏必要的世俗热情,不能融于社会”;“对单位的选择、职业的适应性以及求职于该单位的目的、动机等问题茫然不晓”等等。2006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6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一文中,作者也同样举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例: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2004年7月招聘了21名大学生,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仅留下了一名谦虚学习、踏实干事的大专生。“据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高”。这些事例比较典型,反映了我们的职业人才专业对路,但不少毕业生核心能力弱,价值观错位,职业起步就遭受失败。它从反面也印证出:职业发展,价值观是动力,是根本,职业核心能力是基本依托;职业的核心能力和价值观在工作场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核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依靠什么才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曾是比尔·盖茨七个高层智囊之一,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提供了自己很好的答案。2005年,他写了一本在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中十分抢手的书:《做最好的自己》,这位让中国大学生着实崇拜的“科技骄子”,以自己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事实,介绍了追寻多元化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他认为,人生成功在于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发现兴趣、追寻理想、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六种行为方式来源于六种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勇气、自信、自省、积极、同情心和胸怀;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又来源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他认为,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环环相连,构成了一个以诚信价值观为核心的“成功同心圆”。 

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二位的苏商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做客中央电视台,在回答大学生提问“如何取得人生成功”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认为,人生成功有三步:第一步:做事;第二步:做事、做人;第三步:做人。“小成靠才,大成靠德”,这是所有成大事者的基本经验。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让每一个职业人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能幸福地生活。那么,对职业人才规格要有准确的把握,要交给学生“干粮”(专业技能),也要交给学生“猎枪”(核心能力),更要交给学生“指南针”(价值观)。没有干粮,无法上路;没有猎枪,难乎为继;没有指南针,就会方向错位,可能寸步难行。因此,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c].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篇3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shoulders of developing a "high technology and specialized personne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high-quality, high-skill, applied is a basic requir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proposed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vocational training is a core compet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ew ways for students to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capacity building is important content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心 能力 职业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ore competencies professional

作者简介:范烨,男,汉族,1978年出生,河南周口人,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测评师。研究方向:法律、政治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训。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逐渐缩短,产品更新和职业变换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行业的关键性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应运而生。同时,社会的加速发展,也对职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核心能力的训练能促进个体顺利地实现由教育世界向劳动世界的转换,促进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即职业能力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国际上也被称作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如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基本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如美国)或核心技能(core skill)(如英国),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

人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其中,从事任何职业或工作都离不开的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制定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

(二)职业核心能力在我国发展现状

相对于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职业教育对职业基础能力的关注较晚。系统工作始于2000年,这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力量研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2007年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正式向全国《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相关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核心能力体系开发的宣传、咨询工作,并做好推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工作。国家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

同时,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

由此,部分高职院校率先实验,开始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新阶段的开始。

二、高职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核心能力普遍存在于人的职业生涯和一切社会活动之中,是对人取得活动的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活动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自从职业核心能力项目引入我国以来,不少院校积极参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探索,积极引入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努力把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规律,这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宗旨,近些年,不少院校都加强了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联系,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同时,院校也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及人才标准。职业院校着力培养动手技能,培养岗位技能胜任力,但由于毕业生职业适应力尚显不足,目前来看企业对人才质量仍然不甚满意,加强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对学生就业而言,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就业。纵观世界高等职业教育,都非常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探索着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各国进行的能力本位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关注一般素质的核心技能,认为核心能力正是提高劳动者多种职业适应力的基础,也是个体继续学习的能力基础。

(二)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能力本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性的文化理念。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活动的对象是技能型、应用性职业岗位。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正在构建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教育应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并贯穿始终,既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又要克服人才培养中的工具化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并不只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在这个能力体系中“核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将培养核心技能作为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的新基础,是适应多种职业和职业岗位转换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行为自由,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进一步的愿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单一的岗位技能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期望。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变化迅速的时代,劳动者如果只掌握目前工作上的单一技术技能,很快就会落后和过时。因此,在培训劳动者学会一种具体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使他们掌握这些能够作为发展基础的最重要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能力开发是重中之重

核心能力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长时间的共同合作,核心能力的开发需要政府、学校、大学生、就业部门和培训机构等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仅仅依赖考核发证机构提供的培训。而目前来看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缺乏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同培养专业技能一样,应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实现。而且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加强有关能力的培养。但真正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能力目标体系,并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来实现教育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缺乏足够的高素质培训老师

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求有所不同,他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了解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培训与测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量已经趋于饱和,加上师资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毕业业,缺乏职业教育的经历,有一部分还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型期,很难胜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尽快增强师资力量,是职业核心能力开展的当务之急。

(三)尽快形成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认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项目负责人李怀康用这首《剑客》表达了期望职业核心能力项目的开发和推广。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人才需求突显,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面向所有职业人的核心能力正是实现国家宏图伟业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年的发展,社会各界已经开始慢慢了解、欣赏、实践,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当然,该项目的社会认知度依然不高。教育机构、行业企业、个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达成共识,认识到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在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工作中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而且政府部门应做好职能转变,以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管理还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高度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指导。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代表政府为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体系的初步建立已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如提出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目标、建立了我职业核心能力评估标准(试行)、开发了相应的能力培训模块教材等,但这还很不够。政府还应该不断完善我们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出台一些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院校应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能力,这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应用某种技术方法去做事的能力。最佳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渗透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个体行为发生转变,但这个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种长期的外部氛围引导、激励他。单独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专题培训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设课程。所以,多渠道多角度渗透式进入所有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己任的教学理念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打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的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学校课程考核,这是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的一大特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中开展能力本位评价、成效评价,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要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考核,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从个体行为表现的连贯性、发展性,从特殊事件的表现中,构建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综合评价等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有目的地选择学生学习成果和反馈性自我评价,记录各个阶段学生的努力、进步及成绩,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及参与评价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核心能力证书考试。

(四)建立校企良性联动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按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企业的参与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可以为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供便利条件,还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加注意企业的用工需求,其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职业教育,因此,如果企业能够积极反馈信息给教育机构,并能够参与到人才培养当中去,将会达成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学生培养

一、研究背景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正经历由“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的变化过程。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中,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特定技能,二是行业通用技能,三是核心技能。同时又规定出核心技能培训与测评项目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提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八项职业能力。研究当前形势下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和培养体系的构建,应对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进行适时的借鉴,这项研究对中国中职学生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职业核心能力现状

现如今中职院校在制订学生培养计划中,主要侧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还不是很重视,虽然部分中职院校已经将职业核心能力加入到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当中,比如人文素质课程、艺术课程等,但实际授课当中并没有真正重视对学生核心能力的教育。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并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各项核心能力贯穿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学方法也没有进行改进,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法还是以结果性的理论考试评价为主。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且学生自身对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就导致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参差不齐。

三、研究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结构正发生很大的变化,职业更替也随之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帮助从业者从容面对市场的挑战,让他们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新的就业机会。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看,这种人才资源的流动性也符合当今我国对技能人才的不断需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童山东认为,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想要成功的必要因素;何英认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则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邵艾群则认为,要想使学生的个体认识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中来,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灵活应变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需求,并且逐渐提高个体对未来社会种种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这样既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今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从现状看,虽然现在有一些关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文章,但也仅限于研究其意义、作用及培养原因为主题的研究,且研究的对象也多以高职院校为主,系统阐述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论文和著作少之又少。同时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研究仍然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较为系统的总结以及详细的报告。

四、小结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情况堪忧,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就业岗位的平稳过渡,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都受到很大影响。主要原因是在学校这个大的“市场”中,学生作为学校锻造出来的“商品”,现阶段所具备的能力已经不符合社会需求。在这种状况下,“商品”呈滞销状态或者遭遇退货现象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对此,中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等能力,并且能够独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篇5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学校;核心

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学生毕业时都会面临着如下情况,(1)数以万计的学生毕业,可是毕业后能进入与所学专业对口的企业人数较少,而各行各业又急需大量人才;(2)职工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了三年甚至五年却仍然不会,即使在许多设备充足的院校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如何使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起来,缓解就业压力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目前,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叫法很多,如德国、澳大利亚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但是无论“职业核心能力”叫法如何,其实质内涵基本一致,它是指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具有相同性的职业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并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的需求,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借鉴了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报告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包括与人交流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

从职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层面分析,职业核心能力既包括在职业岗位现场直接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又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心等隐性能力。

从职业核心能力活动指向层面分析,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五种能力。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培养目标有层次、类别、范围的限定。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总体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各类各级教育都是适用的,都需要达到的目的。而各类各级教育又有它特定范围的培养目标。1995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会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己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用工作。”这类人才一般可称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提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教育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演变,从事一线实际工作的实用人才或适用人才,到应用型人才,再到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能性人才,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本质认识的不断明确、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肩负起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从事职业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高职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为主线,以实训实习为主要培养途径,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为主要目标。

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后,更主要的是课程改革模式的构建。在教学实践中,我校主要采用的是“岗位主导,项目带动”课程模式培养策略。这是一种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研究选择与专业岗位密切相关的项目,并将其有机的融入到课程内容的一种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是典型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在课程模式的设计上,我们是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组织课程内容,以项目带动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岗位主导,项目带动”课程模式,在课程观、人才观理论方面与知识本位的课程模式不同,它更重视岗位核心能力结构,整个课程设计将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展开,把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核心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立足点,以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来实施项目。受教育者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最终实现岗位所需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项目的设计则按照“动画工厂”模式构建,集中体现“以校为主、企业为辅、师生参与、项目引入”的教学原则,与此相应,实践教学将依据企业动画创作、制作的组织方式与业务流程,采取“五位一体化”,即工作室与教室一体,实现实训环境“双元化”;教师与师傅一体,体现教学主导“双师化”;学生与学徒一体,使培养主体“员工化”;教学与生产一体,使学习过程“生产化”;作业与产品一体,实现运行方式“市场化”。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钓鱼”的方法,通过培养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实现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职业核心 能力教学 方法改革 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一个人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了实现,这个人就是一个既满足了自身需求又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目前职业院校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既要将一个人潜能挖掘出来,使其个人价值得到满足,又要使其毕业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还要在职业周期不断缩短的社会浪潮中尽快调整自己,坚持终身学习,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社会价值,那么这所学校培养的才是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做到名副其实,学校的毕业生就是最好的广告和说明,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其应当重视的一个方面。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概括地说,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岗位特殊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倘若将一个人的能力比喻成一座冰山,那么显露在水面上的为岗位特殊能力,其对应的是岗位能力。水面之下比较容易被观察到的、直接支持这个特殊能力的为通用能力,是可以与其他职业通用的能力,其对应的是工作能力。水面之下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是核心能力,即所有职业共有的能力,其对应的是转岗能力。三种能力中,职业核心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最基础的、隐性的那部分能力,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它承载着整个能力体系。此种能力在德国称为关键能力,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指的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因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二、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原因和意义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在专业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否在职业越来越短的浪潮中重新就业实现自身价值,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的一个方面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重点。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本科院校相比,因其在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的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的加强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 专业与工作不符的原因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不断变化,铁饭碗和金饭碗保终身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工作领域中是少之又少,因而并非所有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都能所学即所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问题,很多毕业生会经历先就业再择业的过程,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具备某项具体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拥有职业核心能力。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在出现新的工作类别和岗位的同时,原有工作形态中的技术、功能、工作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2. 目前职业院校对职业核心能力问题的忽视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仍然单纯地坚持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忽视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责任,淡化了职业教育人文特质的伦理精神,过分强化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将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需求静态化,难以满足瞬息万变行业调整下的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随机性、动态性的标准。因此,加强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并且在工作中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践行行动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模式,从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毋庸讳言,目前我国虽然在政策上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结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没有形成独立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不利于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形成独立优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保证能力本位目标的首要方面。在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我们可以将课程设置为包括政治素质、能力素质、行为素质逐层递进模块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和包括岗位基础学习领域、岗位核心学习领域和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逐层递进学习领域的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在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研究性学习、模拟工作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德国的行动导向和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和目标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其中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意味着不能只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而是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职业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资金投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资金投入,在人才结构方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结合:为推进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加快引进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聘任企业的骨干人才到学校举办讲座,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加强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通过有效途径对部分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克服教师从学校毕业走出校门又走进校门对学生进行“纸上谈兵”式的教育的弊端。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隐性特点,除却在课堂上将职业核心能力嵌入到公共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中进行显性教育外,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熏陶与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强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社团建设,为学生学习、成长、健全人格的形成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支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知识竞赛,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与学校双方对彼此的满意度都能得到提升。

4.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之路

作为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的“双元制”培训模式:大学生以职员和学生的“双元”身份在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这两个“双元”结构机构中边实践边完成学业。学生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值得我们高职院校拿来为我所用。如部分高职院校可以以地方经济为依托,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学习车间,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之后,挑选优秀学员赴学校的培训基地为有需求的农民工讲解技能知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以实践促进理论掌握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刘伟. 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2]徐塑. “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 外国教育研究,2006(6)

篇7

一、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概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界定核心职业能力最早是1974年由德国人提出的,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有很高的认可度和关注度。我国从1986年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开始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研究内容大致如下:(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行业的初、中级管理人才,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2)行业专家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即较强的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有高度的责任心,能担当一个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还有懂礼貌,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员工,这几项是调查过程中排在前面的内容。同时,对于毕业生的外语水平的关注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外语表达交流能力影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快速的进入岗位,当一名合格的酒店工作人员,即学生和员工的转化“零距离”;(3)酒店工作过程中,每天遇到新的客人,出现新的问题,对于毕业生来说,灵活的、巧妙的处理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调查表明,与人沟通,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核心职业能力的范畴。在研究核心职业能力中,需要关注员工个体差异,个人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校期间,教师要将内在素养和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将素质教育的无形的、宏观上要求进行具体化,变无形的素质为有形的可以量化考核的项目,将宏观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分解。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变化进行教育,一个人内涵修养是通过行为外显的,行为的改变过程中发现素养的提升,核心职业能力得到培养。本文对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职业能力的概念界定为:核心职业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备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是酒店行业发展对员工的必然要求。核心职业能力的研究对象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研究目的使学生适应酒店行业需要、成为行业精英。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构成

从深度合作酒店、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可以得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3]。这3种核心职业能力,是酒店管理学生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酒店管理专业所有岗位都要求具备的,可以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伴随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可以把这3种核心职业能力再细分为:基础核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三、主要结论

1.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可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67%来源于学院自主招生,招收中职院校相关学生或者是高中学习较差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其它33%来源于高考招生,文理兼收,一志愿报考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比例不到23%,专业调剂学生多,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和行业的了解少,实施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后学生对于专业认同感提到了35%,对于行业的了解迅速提高了90%,学习愿望也随之提高;2013-2014年各项技能证书通过率为95.6%,生均4.5个专业技能证书,为学生的就业开拓的了广阔局面,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毕业时挑选自己心仪的单位。实践证明,核心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行业欢迎的员工。

2.核心职业能力实现的途径是通过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课堂称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课堂,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作为领路人的一种课堂。这种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与人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标。通过“第二课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核心职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组织了学生社团,参与了社会活动,帮助学生在校提升综合素养。“第一课堂”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式传授知识、技能,“第二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提供核心职业能力,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可靠的现实途径,同时体现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内涵,在活动中内化知识。

3.引进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早在1998年,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中就提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合适于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且设计了otpae五步(object目标,task任务,prepare准备,action行动,evaluate评估)来组织教学和进行能力训练。研究实践中借鉴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五步训练法,并结合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完善。实践表明,“五步法”遵循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养成规律,融“教、学、做”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导性、参与性、协作性、创造性,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4.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建立在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教学体系的保障上,形成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保障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核心职业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系,不能只依赖校内的课题研究和自发实践活动,应该依靠高职院校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完成目标。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和鼓励职业院校把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写入教学体系中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计划等得以体现。通过制度层面的保障,确保完成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系统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强化教师教学质量意识出发,构建一套包括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教学反馈等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管理应该主要抓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以政府法律法规保障和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作为学校工作重心的保障机制。

篇8

毕业设计课堂教学设计首要任务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设计思路,关键是如何创设一个设计的任务?我们课堂创设的一个学习设计任务如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工具或设备,如何将轴装入孔中,如下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要事先确定教学课堂目标,引向讨论目的、引导学生共同行动完成这个设计任务,并能达到:1.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并事先为此做好准备;2.不同意见和争论就事论事,避免人身攻击;3.尽职尽责地按时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课堂强调要学生的自主组织、相互讨论、收集设计创意,让学生进行创造。学生接到任务后,各小组积极讨论,并有很多学生跑到老师面前提问,并说出很多不同想法。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要不要考虑经济性、生产效率、自动化水平、生产批量等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彼此释放或吸收一定的知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老师解疑时应以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现场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为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严谨课堂,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是互动过程,如何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围绕“7个能力模块培养”组织课堂。1.选题与分析任务书环节。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注重学生之间交流能力考核,鼓励讨论并提出可选择的方案,但不要把没达成共识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强加给小组,特别是那些难以协调一致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权发言交流、重视小组中每个同学,认真考虑他人的意见。2.调查、收集资料环节。设计工作的可靠是在足够的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围绕设计任务收集资料。对设计目标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分析解决设计问题的途径及技术关键,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确定设计时需努力的重点和方向。如:机电类专业设计的收集相关资料有:设备的标准、安全技术的要求和规定、国家制图标准等等。3.提出不同设计方案、并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任何一个设计都没有现成的方案原型可供学生借鉴,学生需要重新构建解题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确定最佳设计方案的过程着力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帮助其建构方案原型,提高迁移能力。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善于进行运用原理、方法、知识的迁移,把已有的规则知识进行正确延伸、推论、重组,灵活运用规律。4.机械系统装配图设计完、零件图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等。课堂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盲目性的习惯,有了想法就急于进行制作,只要制作零件出来再说做法,加工零件时因准备和思考不足而手忙脚乱,忙了很长时间后才发觉是不符合设计要求。老师着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否充分利用技术资料,合理使用工具书对设计进行核算等等。培养学生数字应用能力,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能力。5.毕业作品的制作及说明书编写。在毕业设计制作和撰写说明书过程中,深化学生理论认识、扩展知识领域、延伸专业技能。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设计的程序、方法与表达,运用创造性思维。锻炼分析机电一体产品的构思的表达与制作等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三)把握好教学过程的考核,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

篇9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层次项目;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张梅(1963-),女,北京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安全工程系,副教授;何福贵(1966-),男,山西忻州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安全工程系,副教授。(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deb101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33-02

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规模的跨越。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正在从量的扩大逐步转向质的提高。

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创造高质量的产品,现代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现代企业,工作岗位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多种技术综合、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岗位任务的完成需要员工具有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的能力等核心能力。在现代企业,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产品和服务的完成更多是依靠团队来完成,需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社会最需要的是一种能不断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无论在传统行业、服务行业,还是在高科技行业,核心能力与其他知识和技能一样都是企业赖以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一、职业能力体系的结构分析

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决策能力、责任心、组织领导能力、合作能力、方法能力、灵活性、自信心、创造性、工作积极性、质量意识、自我批评能力、纪律性、责任心。

在职业能力中,职业核心能力是基础和关键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帮助人们适应岗位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能力,是所有职业之间的交集,适应面最广,反映了核心能力跨职业的属性。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 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中首次提出的职业能力分层结构分为:特定能力、通用能力、核心能力。见图1。

图1的(a)和(b)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职业能力的划分,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a)说明职业核心能力是基础,是承载其他能力的基础,说明职业核心能力是基础,是支柱,是依托;(b)说明职业核心能力是中心,表明职业核心能力是关键的。两个图表明了不同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地位。

二、职业核心能力对职业人的意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能帮助职业人适应岗位变换,解决工作中的各类问题。职业核心能力为职业人终身教育服务,实现职业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现代企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培养的必然要求。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具体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三、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原则

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隐性能力,因此其培养和训练具有特殊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实现的,而是靠行为训练实现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工作或学习过程获得,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有其特殊的教学方法。《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强调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设计了otpae(object 目标,task 任务,prepare 准备,action 行动,evaluate 评估)五步法来组织教学和进行能力训练。

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的载体应该是项目或具有项目特征的学习单元。学生通过全程参与,自主制订计划,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完成目标。对于项目的选择,要使项目具有综合性、递进性、易实施性,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复度,通过重复、强化、递进,学生的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不断体会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四、基于层次项目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项目全过程的一种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方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项目的完成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以及学习完成项目需要的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实的训练。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策划、参与项目,以此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工作。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程序,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创造实践活动,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在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层次项目递进的培养方式能更好地实施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见图2。

1.单体项目训练

在这个阶段,学生个人完成项目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2.综合项目训练

这个阶段项目以小组形式完成,通过互相配合完成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核心能力。

3.创新项目训练

在这个阶段,项目的难度最高,除了通过配合,还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才能实现。这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

基于层次项目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递进性:逐渐增强,逐渐扩展。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侧重性:每个项目层次能力培养有所突出,有所重点。

(3)职业核心能力的阶段性:按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点,职业核心能力是分阶段逐步形成的,基于层次项目的培养符合培养的特点。

(4)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几乎涉及到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方面。

(5)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巩固性:通过递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基于层次项目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见表1。

五、实践成果与经验总结

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将企业生产性项目引入教学,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将学习小组转变为企业项目团队,将实训按小组分配任务还原为企业项目流程。通过项目的完整过程实施实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中应用与推广项目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学生突破性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我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以层次项目教学法为主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教学启发了学生对职业社会能力和认知职业方法能力的认知度,提高了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3.完成了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通过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阶段的综合培养、训练完成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完成了职业人的前期准备,达到了职业岗位的要求。

4.取得了学生培养和学院信息化共同发展

通过实战项目的开发完成了学院信息中心资源共享系统和实训中心仓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提高了学院的信息化程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的关键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对于职业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可实现职业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邓峰,吴颖岩.绿色教育引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7):69-71.

[2]曹家谋.高职财经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培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22-25.

[3]李金莲.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教学实践探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21-23.

[4]丁辉,姚庆文.浅议职业核心能力训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12-13.

篇10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方法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001-02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主要体现在职业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方面。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强调了高等教育在强调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加强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利于职业人才培养。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结合高职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些适合高等教育现状的且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

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的教学目的,要把专业技能培养和核心技能训练当成主线,保持知识、能力、技能三者统一;同时以对职业核心能力形成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与能力为重点;以对职业核心技术的掌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与技能为重点;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即时就业竞争力,设置与岗位实际相协调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成适应职业岗位不同工作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高职课程的特色。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求,改进育人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的素质教育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项目化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学内容是把企业工作任务与专业密切联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综合培养的有效途径。

2.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牡丹江大学全面开展“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双强”工程教育活动,“双强”即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思想)和强化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五有”人才,即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自觉的法制观念,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强烈的创新精神。)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和学生养成教育的“双轮驱动”,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上勇于创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品行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双强工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行为习惯测试等途径,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有的放矢,跟进式地开展工作。

(2)结合高职大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教育、控制、激励三步法来推进“双强”工程的深入开展。根据各班学生基础差异,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干部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行全员育人。从每个人做起,从每堂课抓起,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教师的作用,形成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3.以实现教书育人一体化为目的,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践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理强调,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教师只有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际技能和思想品德转化到学生身上,才能使之成长成才。

(1)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所授知识中深刻的思想,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需要和条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选用最恰当有效的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创造、再加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2)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注重由过去讲知识时的归纳、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的转换;抛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成了教师表演观众的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建立合理的互动机制,形成过程连续的教学互动过程,在提升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持续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来有效推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每位教育工作者当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3).

[2]倪春丽.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核心能力内涵要求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