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协会工作计划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9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篇1

一、积极发展会员,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发挥中介服务功能。

深入粮油企业宣传协会,使企业认识协会、了解协会,增强企业入会的吸引力,扩大会员的覆盖面,增加协会的广泛性、代表性。积极发展会员的同时,还要严格按《*市粮食行业协会章程》中规定的会员入会程序吸纳会员。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协会各项规章制度的运作执行。为企业做好中介服务工作,搜集各地粮油信息并提供给企业,真正发挥协会中介服务功能。

二、尝试开展“放心粮油”活动,帮助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省粮食行业协会开展的“放心粮油”活动,对提高粮油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行业形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受到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为了强化我市粮食行业自律,培育*粮油知名品牌,我会决定尝试开展“放心粮油”评审活动。各粮油生产企业参加此评审活动,须向协会提交评审申请,我会将组织评审小组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初审,对初审合格的企业评审小组将进行生产车间、实验室等生产环境实地考察,而后对粮油产品进行质量抽检,抽检合格后再经评审小组讨论决定授予“放心粮油”称号。协会要加大宣传“放心粮油”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放心粮油”,提高“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帮助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三、认真做好我市*年粮油工业统计工作。

这是协会承担的政府部分行政职能的具体体现。受市粮食局委托,我会从*年起负责我市粮油工业统计工作。我会力求这次统计工作做到覆盖面广、准确度高,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粮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为政府部门加强行业指导提供全面的依据。再对《*年粮油加工业企业单位数与生产能力统计表》、《*年粮油加工业主要产品生产量统计表》、《*年粮油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等三张表汇总后,上报省粮食行业协会。

四、组织会员企业召开座谈会。

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会员企业召开座谈会,总结和交流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调查粮食行业的基本情况,研究*粮食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向企业提供加工生产、市场流通、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从我市的市情、粮情的实际出发,指导、帮助会员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了解企业的合理意见和正当要求,便于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呼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做好粮油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协会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为协会会员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做些服务性工作,如粮食加工企业的年度普查。

六、研究建立*市粮食市场的规划工作。

建立粮食市场,可以吸引本市和外省市粮食经营大户入场经营,增加粮源,提高政府调控和应急能力,促进我市粮食安全。协会须研究建立粮食市场的初步规划,为早日建成粮食市场打好基础。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篇2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在确保粮食安全、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造作用和妥善分流安置职工的前提下,以产权制度改茸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主攻方向,通过改组形成合理的企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县粮食局负责,统筹规划,因企施策,稳步推进。改革要面向市场,合理利用国有资产优势,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改革的主要方式和基木程序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是: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按照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的改革思路,对现有14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实行国有控股或参股,组建新的粮食购销企业,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优势的市场化购销网络。

1、全县14个粮食购销企业,除李家堡省储库按粮改政策保留实行国有控股外,共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新的粮食购销企业,实行国有控股、参股或民营化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产权结构,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根据省、市改革方案的意见和要求,全县拟组建2——3个国有控股或参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对其余企业可划归为购销网点,也可实行租赁、出售或承包经营。

3、全县粮食购销企业重组兼并由县粮食局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报县粮改办和县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

(二)改革实施的基本程序

1、建立机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草按照县粮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县粮食局具体指导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也要建立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积极配合和支持改革,确保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实施。

2、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工作由县粮食局与财政局协调组织,会同企业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中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3、资产评估和报损。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规定实施资产评估,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损资产要专项报县粮食局和财政局审核确认,经审批后按有关规定调整帐务。

4、财务审计。财务审计和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由县粮食局安排内审机构或有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局配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5、民主决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方案,要明确提出改制形式、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债权债务的处理意见,广泛征求意见后,报县粮改办和县政府审批。

三、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

(一)安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正,自愿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二)安置对象。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在册职工、离退人员以及原企业代管人员。

(三)安置形式。对现有在册职工全部实行身份置换,依法与原国有粮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采取办理退休、内部退养、协议保留劳动关系、择优聘用、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等办法进行分流安置。离返休人员和原企业代管人员移交有关机构代管。

(四)资金来源。分流安置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所需资金,采取企业自筹、财政补助、资产处置变现、粮食风险基金和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对粮食企业处置净资产的收入,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交纳社会保险费。对企业文付职工分流安置成本形成的债务,允许企业冲减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本金。

(五)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照县政府确定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提交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上报县粮改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四、改制企业的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理

(一)资产处置:

1、对企业经审计认定的逾期应收怅款损失、待处理资产损失、短库损失和其它已成损失的资产,按照“先核实,后申报”的原则,在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酌情处理的基础上,由企业申请,报县粮食局和县财政局审批后核销。

2、对企业在改制前自行撤消处理的逾期应收帐款损失或在处理后另行建立债权各查帐薄、有望清收及部分清收回来的应收帐款,其责任人和有关人员要如实说明情况,一并在审计时作出定论。

3、对企业在站外投资建造或购置的房地产、租用土地及以物顶债尚未变现的资产等,在企业改制进行资产评估时一并纳入评估范围,改制时原则上作价变卖、收回投资,一时难以处置变现的,在新企业组建时一并接收。

4、改制前企业已将房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抵押或担保给银行或其它债权人的,除政策规定解除抵押以外,企业可用其它资产置换抵押资产,或在资产过户后由新纽建企业重新办理抵押手续。

(二)债务处理

1、历史财务挂帐处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财务挂帐,经审计清理认定后,政策性挂帐全部从企业剥离,上划到县粮食局集申管理,按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消化本金和支付利息,经营性挂帐按照债随资走的原则划归新组建企业,以挂帐资产作为股权,行使对挂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分享挂帐企业的收益,并以所得收益支付挂帐利息和消化挂帐本金。

2、债权债务处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债权债务,在改制时由新组建企业在清产核资核实确认后全部接收和承担。对原企业在经营中赊欠的应收货款,要按照“谁主管,谁经手,谁负责清收”的原则及时清收,一时难已清收的,要通过审计和清产核资落实清收责任和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在此基础上由新组建企业接收全部债权,负责追缴与清收。原企业债务在核实后一并移交,由新组建企业负责清偿。

3、企业改制前欠缴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个人集资款、欠发工资等一次性采取措施进行补交和清偿,不得断档和拖欠。

(三)库存粮食处理。对改制企业现有库存粮食,在核实“"三帐”、清查实物、帐实相符的条件下由新组建企业如数接收全部库存粮食。对现有库存中经县粮食局、财政局核定的尚未销售的按保护价收购的老库存粮食数量,依照凤财发(2005)21号文件,在2006年5月底前按分期销售计划继续给予利息和保管费用补贴。

(四)国有资产处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兼并重组,其国有资产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拍卖等形式处置,具体处理办法和实施在县财政局和县粮食局指导监督下进行。

五、企业改制有关政策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此改制时,由县粮食局统一划拨处置资产、统一补偿标准、统一实施粮改方案。新组建的企业要接收安置原企业离退休、内退、协保和代管人员: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的待遇。

(二)职工身份置换安置补偿全由县粮食局统一计算到人,其办法以企业2005年7月31日在册人数为准,按宝鸡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总额,到人时体现工龄差别;对改制中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按规定绘予经济补偿,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自行脱离企业的人员,按《劳动法》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四)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男55岁、女45岁以上),符合特殊工种条件的办理提前退休。对于年龄较大(男50岁、女40岁以上)、工龄较长(男30年、女20年)的职工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办理协议保留劳动关系。

(五)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费和非统筹支付约有关补贴以及五、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的生活困难补助费、死亡职工遗属生活补助费等从企业净资产中量化切块预留,由改制后企业负责管理与落实。

(六)改制费用。改制企业办理注册、税务、土地、房产变更登记及水、电、电信、车辆过户等手续时,有关部门要热情服务,减免收费。

六、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

(一)组建为国有控股或参股的粮食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埋制度。经政府授权,县粮食局对其国有资产行使管理和监督,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新组建的粮食企业,要继续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支持。粮食企业接受政府委托,承担粮食政策性业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相关费用和价差补贴。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新组建的粮食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废的要求,依照《公司法》,逐步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明确企业管理层的权、责、利,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三)改革企业内部用工和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新组建的粮食企业实行定编、定岗、定员。企业经理实行选聘制,员工实行竞争上岗制,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要按照平等自愿、双方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落实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等政策,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和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制度。

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一)切实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领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各粮食购销企业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顺利进行。县粮改领导小组要对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负责指导,协调和督查,具体工作由县粮改办和粮食局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县粮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篇3

一、世界粮食市场的基本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大幅波动是一场 “结构性突变”: 与 20世纪 70 年代和 90 年代中期两轮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不同,本轮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从 2006 年开始,持续时间长、波动幅度大。特别是从 2010 年年中开始至今,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糖类等供需缺口明显拉大。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 2010—2011年度世界谷物产量 22. 4 亿吨,实际利用 22. 8 亿吨 ( 缺口 4000 万吨) ,库存量 4. 9 亿吨。同期,世界粮食平均价格上涨近 1 倍,造成发展中国家食品价格平均 上 涨9% ,通胀率也从 2010 年的 6% 上涨到 2011 年中的 6. 9%。对于粮价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它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对各国重视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问题是: 粮价大起大落,容易传递错误信息,误导市场预期和各国经济贸易政策,造成国际市场粮价过度震荡,不利于各国粮食的稳定生产。对于这一点,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司的认识比较客观,认为世界粮食市场急剧波动,将迫使各国为了粮食安全,趋向更为严格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策,对于新一轮农产品贸易谈判将构成相当大的冲击和压力。对世界粮食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国际机构专家们比较一致的观点看,主要是认为: 世界粮食供应中长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其依据是: 俄罗斯、南美等主要产区粮食作物种植的面积和产量,今后几年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但又由于亚洲及部分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扩大,将使粮价高位运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粮价的预测是: 2011—2020 年间,谷物年均价格将上涨20% 。世界贸易组织专家则认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粮食有 40% 因运输、仓储等原因而损耗掉了,未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 而发达国家有22% ~25% 的食品因到期被丢弃,所以缓解供求矛盾还有潜力和空间。对世界粮食市场近期的走势,国际机构专家表示暂难以作出预测,认为尽管粮价上涨刺激了俄罗斯、美洲国家扩大种植面积,美国农业部也上调了 2012 年小麦、大米、粗粮的供应和库存预测总量,但粮食价格仍面临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幅波动的情况仍可能再发生。

当前影响世界粮食市场和粮价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气候因素。这是影响粮食生产和价格的最大不稳定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粮农组织的专家指出,2006 年以来多次出现粮价异常波动,都是由于主要产粮区灾害天气引起的,特别是全球变暖造成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带来土地沙漠化,对世界主要产粮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以及亚洲的印度、泰国和中国的粮食生产都构成了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旦粮食产量下降 5% 左右,相应的国际市场价格将平均上浮25% 以上。

二是耕地因素。目前,全球可耕土地面积已接近饱和,可新增耕地主要在非洲和南美洲。巴西是南美洲可耕土地增加最多的国家,但巴西土地的增加是以破坏热带雨林为代价的,长远来看对全球气候环境和农业生产并不利。除增加耕地面积之外,农作物单产产量的提高也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过去 40 年,全球农作物单产呈现逐步增长态势。综合以上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未来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 1. 7%。

三是技术因素。尽管各国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认识还不一致,但专家们认为转基因等现代生物科技,以及化肥、种子、灌溉、仓储运输等技术的提高,客观上还是有利于改善世界粮食的生产供应。同时,农业部门进一步工业化,提高食品加工利用水平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世界粮食计划署就认为,世界粮食供需不稳定、粮价波动较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不够广泛,特别是在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缺乏现代农业科技设备、技术和人才,农业生产率低下,导 致 这 些 地 区 粮 食 危 机频发。

四是人口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专家都预计全球未来每年至少新增 5000万人口,如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30 斤粮食计算,未来 10 年世界粮食需增加 1. 6 亿吨,这需要世界粮食生产增长率必须每年平均达到 1. 2% 以上。对此,他们认为美国、巴西、俄罗斯等主产区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供应尚不会发生问题,但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新问题,主要是:一是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特别是中国将有 1 亿 ~ 2 亿人口从农业部门转到城镇,肉类、油脂、奶类制品需求有较快增长,用作畜牧饲料的粮食需求也会随之大幅增长; 二是基于环保和能源供应的考虑,美国、欧洲用作制造生物燃料的粮食消耗将持续大幅增长,目前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就占到了其国内玉米消费的 35% 和世界玉米消费的 12% ,欧盟生物柴油耗用的油籽量占其成员国产量的 60% 、全球贸易量的 70% 。世界粮食计划署强调,世界现有 10 亿饥饿人口,世界粮食计划署只能救助其中的 10% ,因此,必须加大粮食援助和合作开发,才能满足贫困和饥饿人口的需要。

五是政府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专家对部分出口国采取的临时粮食出口限制政策表示异议,认为这实际上加重了世界对粮食的不稳定情绪,从而进一步助推粮价走高。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司对这些国家采取限制性出口政策表示强烈关注,要求这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具体程序和规定必须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同时希望这些国家不要将这些政策措施常态化。对于尽量减少粮食进口,专家们指出,自给自足的政策只适合于有较大国土面积和较多人口的国家,他们还是寄希望于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粮食贸易,来保证大多数国家的粮食供应。此外,专家们还认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合适的农田水利政策、农业支持政策,以及保持适当的库存、改善仓储和运输条件等,都是各国保障粮食供应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世界粮食市场的三个热点问题

第一是粮食市场是否存在过度金融化。2010 年以来,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从而引起了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认为,期货市场存在的目的是: 提供可预期的市场交易信息,同时为供需双方规避价格风险提供机会,但是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短期投资回报和炒作,认为在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回报会高于股票等金融工具,这实际上是错误的,估计一些基金和机构投资者会认识到这个问题,将资金回流到金融市场。但如果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也出现类似金融化问题,仍会对世界粮食交易产生放大效应。专家们坦承,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十分关注各国农业政策和市场运行,但对私人资本流动以及商品交易所是否设立有效的协调监管机制,各国对此还未能形成共识。

第二是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国际机构专家们对谈判前景均表示不乐观,认为此轮谈判如达成协议,美国、欧洲承诺大幅削减国内补贴,取消或减少贸易限制,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贸易十分有利,但这些发达国家受制于国内政治压力,短期内难以作出妥协或让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司认为应当对农产品贸易谈判保持信心,同时也认为,农产品贸易谈判并不像工业品贸易那样南北壁垒分明,各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利益相互交织,十分复杂。此外,近年来各国动植物检疫等歧视性措施开始大量增加。为此,世贸组织将致力于创造农产品贸易谈判的条件,推动贸易便利化,组织各成员国定期通报农业和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政策,增强透明度。

第三是世界粮食问题的多边协调。专家们认为,目前国际社会对粮食问题都高度关注并计划采取行动,相信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比如 2011 年二十国集团首度召开农业部长会议,磋商粮食市场问题,通过了共同行动计划,重点从促进农业生产、农业市场信息透明化、加强国际协调、减少食品价格波动对最困难国家的影响、监管农产品金融市场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并提出了 2050 年全球农产品增产70% 的目标,其中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增产目标是近 100%。但有专家认为,部分粮食出口国对粮价上涨持肯定态度,并组成团体反对过多干预粮食市场,国际协调粮食问题难度加大,国际组织主要的职责是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交流,包括推动建立国际农业数据库,收集有关农业生产、消费和库存信息,协调粮价不是国际组织的义务,是市场的行为。

三、中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中的地位及影响

世界粮食计划署对中国在粮食生产及供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敬意,指出在短短 20 年时间里,中国从粮食受援国转变为援助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典范。国际机构专家对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粮食问题上的影响和应对举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中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直接影响世界粮食供求。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由 2002 年的304. 3 亿 美 元 增 加 至 2010 年 的1207. 9 亿美元,增长 3 倍,年均增幅 18%,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目前,我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玉米等的主要进口国。联合国贸发会议专家认为,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政策对稳定世界粮食供应很有意义,但他们非常关心中 国 的 粮 食 库 存 问 题,指 出2011 年年初预计中国原计划进口200 万吨玉米,后来调整为 450 万吨,而实际需要 500 万吨。这个数字相对于中国总体粮食产量而言并不大,但对世界市场就容易引起价格波动,所以大家都很希望能够获得中国粮食库存的信息。联合国工发组织的专家指出,中国坚守 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未来城镇化、工业化将会使中国的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土地资源将成为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证粮食安全之间不得不进行权衡的重要因素,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粮食进口将会有大幅增加,仍将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

二是决定世界农产品贸易谈判进程。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司认为,多哈回合农产品谈判的唯一焦点是中美谈判没有结果,问题主要集中在敏感产品清单和特保机制,包括大量削减农产品补贴,减少国内农业支持政策。而美国却把农产品补贴削减与要求中国在十多个领域的彻底开放相挂钩,致使谈判陷入僵局。一些国家在粮食谈判问题上仍对中国带着 “有色眼镜”,对此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是希望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多边援助。国际组织既高度评价中国对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粮食援助,也希望中国政府考虑利用多边渠道进行援助,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因为国际组织援助项目往往被视为无条件合作、政治敏感度低,更容易被受援国接受,社会公共效应更好。世界粮食计划署建议中国多通过多边援助,既可以扩大受援国的范围,赢得更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回击西方媒体炒作 “中国”、 “新殖民主义”等言论。

四、国际机构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

联合国工发组织政研司司长( ludovico alcorta) 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中国提高工业品贸易附加值,获取比较利益。虽然世界农产品贸易价格走高,会带来一些利益损失,但只要中国不断提高加工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获得相对较高的比较利益,就不必担心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现行的贸易发展方式、调整贸易产品结构。二是希望中国参考其他国家,在海外建立粮食供应基地。目前已经有海湾国家在苏丹、肯尼亚购置大量土地进行农业开发和粮食生产加工,缓解自身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中国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由于中国与这些国家情况不同,作为大国,购买其他国家的土地很容易被误解,其外部风险需要评估。联合国贸发会议专家建议中国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和国际协调经验,在六个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借鉴 opec 的经验,推动建立国际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磋商机制和价格谈判机制。二是建立应对价格波动的政策机制。因为农业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政府建立动态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稳定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三是建立收入稳定机制。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到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能力,因此对部分贫困居民可给予适当的收入补贴,保证他们正常生活所需。四是建立库存和“价格稳定基金”,对于因粮食价格急剧波动的情况,政府可以通过动用库存或者直接购进部分粮食后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售出,以尽快稳定市场供应。但库存和 “稳定基金”也有缺陷,如频繁使用对政府财政构成压力,如使用不当,则易造成价格急剧波动,对生产者不利。五是加强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专家认为政府要鼓励企业和机构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规避粮食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又要严格监管,防止出现投机和炒作行为。六是推进农产品的贸易和流通。专家认为中国保持 90%以上的粮食自给率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建议要加强粮食供应的多元化和国内粮食市场流通、仓储条件的改善,继续推进国际农产品贸易便利化,逐步消除扭曲进口的各种限制性措施,消除国内农产品流通遇到的各种障碍,改善市场供应能力。同时注意调整食品和粮食结构,提高生产加工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建议中国粮食生产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提高生产率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要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建设良好的灌溉系统,促进提高生产率,特别是小生产者生产率,增强抵御外部市场冲击的能力,减少浪费。加大对农业研发、农业机构及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提高农业部门的生产率以及应对天气变化、资源缺乏的能力。二是改进市场信息,促进政策协调。要努力改进国际和国内的有关市场信息与检测系统,包括与粮食安全有关的商品生产、储存及贸易数据,加强市场交易管理的协调,增加透明度。三是有针对性地保护弱势群体,实施风险管理战略。帮助低收入的消费者、生产者维持其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建立应急粮食储备。加大力度建立基于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有小生产者参加的期货合同及粮食期货交易,通过保险等手段在国内生产减产时为进口食品提供资金,或利用期权合同锁定未来的粮食进口采购。

五、我国应对世界粮食问题的工作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重大利害问题,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多双边合作,以及进行经济、政治、外交合作的重要领域。世界粮食问题对我国有影响,我国的粮食问题对世界也有影响,为此,要以世界眼光、全局视野来统筹考虑粮食问题。总的来看,国际机构专家对世界粮食发展持乐观态度,未来世界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能够达到基本平衡。尽管这样,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总的判断是: 世界粮食未来几年总体还不会成为问题,但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来说,则可能成为大问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科学的研判和充分的准备。根据国际机构专家意见,我们认为,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 一) 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粮食供应能力,健全粮食安全机制

重视对农业的投资,特别做好农业吸收外资的工作,推动农业生产和技术合作,这是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投向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销售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对中西部农业设施的投资。推动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国外投资者开展农副产品领域的合资合作。支持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加强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在绿色农 业、生 态 农 业 领 域 的 技 术合作。加快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体系建设,强化流通与仓储。继续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设完善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加强建设现代多元农产品流通主体,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等; 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产品流通业态,诸如连锁销售、农超对接、期货交易等,减弱价格波动风险。统筹加强农产品战略储备和应急调控。要根据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地区差异等因素,逐步扩大我国粮食、农副产品等重要民生产品的国家储备总量,依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储备商品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适时调整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比例。

( 二) 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粮食供应多元化

重点集中在三方面: 一要完善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提高贸易话语权。在 20 世纪初,我国粮食还保持着净出口格局。但自 2003 年以后,进口不断增加,出口逐年减少。2010 年我国大豆净进口 5478万吨,小麦净进口 102. 6 万吨,玉米首次净进口 144 万吨,仅大米保持净出口态势,但净出口量降至16. 2 万吨。作为大买家,我国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尚未与出口国建立比较稳定牢靠的合作关系,进口渠道主要掌握在国际商家手上,在大宗农产品定价方面也几乎没有话语权。因此,把握贸易主导权和提高贸易话语权,对稳定我国进口来源、降低进口成本极为重要。二要继续抓好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谈判,把握好农产品市场开放的节奏,保证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有序。完善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对国内外价格、数量、供求关系要作深入研究并及时作出预测,科学把握进出口调控力度,稳定粮价、保障供给。三要 加 快 实 施 农 业 “走 出去”,增加世界市场供给。从长期来看,南美、非洲、部分周边邻国的粮食生产潜力较大。作为一个农产品进口大国,与友好国家合作开发农业,具有长远和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国应在国际农业技术合作、建立境外粮食生产基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由于粮食生产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加之时间长、风险大、回报慢,在 “走出去”方面需有长期战略考虑。在综合考虑国际舆论和东道国社会反应的同时,要统筹把握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形式和渠道,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到南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合作; 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中非多双边战略合作,增加援助非洲农业示范中心的数量,在非建立农业开发园区,开展粮食深加工合作。

( 三)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世界粮食市场的平衡与协调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篇4

2006年,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年来主要做好下面五个方面工作:

一、履行职责,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局作为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认真履行参谋、协调、服务职责,较好完成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1、制订“十一五”规划,引导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引导我区的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局作为我区的“十一五”起草工作的牵头单位,从去年开始,根据省、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着手开展“十一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多次深入各街道、镇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区直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我区“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十一五”的发展环境,共同探讨各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及相应目标。同时,认真学习、吸收上级部门及兄弟县、区编制规划的经验,初步形成《××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并通过不断修改、充实、完善,于今年3月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为我区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框架。

2、编制我区年度计划并及时跟踪分析。制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发改局一项主要工作,围绕该项工作,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年度全区计划。同时,受区政府委托,我们每年向人代会作计划报告,汇报过去一年我区计划执行情况及新一年计划安排草案,一经审议通过,即及时组织下达。为确保计划有效实施,一方面加强对政策措施的落实及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当年计划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各季度我们及时对全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地把握经济发展中的优劣所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保证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运行。

3、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立足我区基本情况,立足于抓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大影响的项目,竭尽全力争取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所有!类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协调各方力量抓好全区市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抓好项目的编制与立项招投标方案的审批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组织项目上报,列入年度的项目,加以扶持引导,同时认真做好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做到:严把政策关,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优质服务,尽力为项目单位提供方便。今年来共编制全区主要建设项目计划10项,总投资3.28亿元;办理建设项目备案和立项的有5项,总面积65329㎡,总投资18644万元;办理列入年度新开工投资计划项目7项,总面积165541㎡,总投资18592万元。编制上报2007年公检法设施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2项,总投资2302万元;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及桥梁建设项目计划并已列入上级补助计划31项,总里程51.1公里;编制列入省农村公路项目23项,总里程28公里,总投资1234万元。

二是努力争取各类国家建设资金。在积极编制上报项目的同时,协调各方力量,努力争取各类国家建设资金。今年来,共争取到区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项技术用房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农村公路及桥梁建设项目补助金744万元;争取到因受台风损毁堤防水利设施、供水饮水设施、中小校舍、乡镇卫生院、农村公路及桥梁项目上级补助资金40万元。

三是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跟踪督办。为加强对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监管力度,今年来主要是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组织对05年我区纳入省农村公路建设补助项目现场勘察、审查,核实基础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组织财务人员对04年和05年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加强我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用国债资金及省补助资金的管理,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协助省审计小组做好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审计调查工作,并通过审计调查;协同市交通工程质监站做好路面钻孔取芯和其它各项技术指标检查工作。

4、切实加强调研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为了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们采取领导带头,股室负责,责任到人的措施,开展调研工作,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人员多次到各街道、镇、区直有关单位对全区项目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先后编制形成了《××区二oo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开展促进和加快××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调研》、《××区农村社会事业专项调研情况报告》、协助市开展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调研,以及各季度我们及时对全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地把握经济发展中的优劣所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材料,较好地发挥了参谋作用。

5、抓好粮食管理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工作做得好不好,事关社会稳定和政府“米袋子”责任制的落实,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对粮食工作更加高度重视,为此,我们从抓管理入手,促进粮食工作管理规范化,较好履行粮食管理工作的职责。一是切实加强储备粮的管理。针对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管理工作面向社会化管理的转变,我局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方针政策,及时为基层粮食单位提供信息、协调有关问题以及做好全区粮食总量平衡,确保粮源充裕,市场稳定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区级储备粮管理,严格按照储备粮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定期组织粮情检查、听取粮情及仓储工作汇报以及“春、秋”两季粮油安全普查,准确掌握粮情变化情况,及时处理好高温粮、高水分粮和虫粮,并指导好储粮单位开展科学保粮,提高储粮工作质量,确保在库粮食数量足额到位、质量稳定。二是积极实施地方储备粮的轮换。今年在库地方储备粮中的稻谷全部超越储存规定的期限,同时,因受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我区粮库部份稻谷及大米受湿,经请示区政府同意,积极进行轮换。在储备粮退库销售过程中,坚持按程序办事,组织对市场调查,经市农发行、区财政局、发改局、物价局、审计局和粮食总公司的协商会议,共同商定储备粮销售的最低指导价后,经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销售,减少了储备粮销售亏损。同时,在补库过程中,严格把关,保证购进的粮食按国家有关规定质量标准入库。三是指导做好抗灾复产工作。今年4号强热带风暴“碧丽斯”给我们带来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强降水使我市多处山洪暴发、山体滑波、堤围决口。局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粮库,靠前指挥抗涝工作,浸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指挥抗涝战斗,并亲自参与堵沙包、筑围墙、护仓门,及时启动排涝设备进行排涝,尽最大努力降低库区水位。洪水退去后,及时组织人力转运粮物,清理堆场,整晒受浸的包装品及其它物品一大批,减少粮食损失,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做好受湿粮食的轮换及补库工作。

二、维护稳定,营造和谐环境

我局坚持把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保持社会稳定,切实加强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对各种问题,能坚持实事求是,通过落实职能部门及专人进行调查走访,认真核实,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努力把群众问题解决在本部门、本系统,不把矛盾上交或推向社会。一年来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针对原区直国有粮食改制企业部分职工要求“补足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金”有关问题,我局通过落实职能部门及专人认真核实的同时,积极协调配合有关单位,利用一切渠道向人员作解释、疏导、说服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并尽最大的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在企业干部问题方面,我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掌握企业干部生活情况及其思想状况,积极做好各级有关企业干部解困政策、法制、纪律等多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使辖管企业干部能及时了解政策,支持政策,认清形势,支持政府工作,保持稳定的大局。三是我们坚持把切实关心辖属企业困难职工疾苦当作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做好辖属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调查的基础上,力所能及的帮助慰问因生活或其他因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特别是落实4名生活特困的职工家庭纳入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公斤大米和0.5公斤食油的物资救济,为社会创造一个稳定环境。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我们坚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局班子成员在主动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安全生产经费的落实和投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千方百计杜绝事故的发生。

四、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目标,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1、扎实开展“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当好排头兵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区新发展的迫切要求。按照区委排头兵实践活动部署和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制订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通过学习教育,提升服务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紧紧围绕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工作中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坚持把深入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与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有机结合,与促进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与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机结合,与日常党务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未完全落实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以责任到位促进整改到位,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二是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为困难群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所有!众送温暖和扶贫济困等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2、结合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机关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机关的形象。我局结合机关效能建设、企业评机关的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抓好机关作风建设。首先,狠抓局机关内部管理,健全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各项制度。机关干部做到尊重群众,礼貌待人,耐心细致解答来访群众提出的问题;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其次,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多为群众做好事实事。着力解决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强对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服务。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办事行为,简化工作程序,堵塞管理漏洞,我局先后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办事程序、窗口服务制度、办事公开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等,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方便了上门办事人员。同时通过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措施,全体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能认真履行职责,遇事主动配合,从不推诿扯皮,机关工作秩序井然。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反腐保廉的能力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我局认真落实区委、区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一是继续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二是抓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根据上级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在修订完善局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岗位目标职责,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三个走在前面”实践活动和学习贯彻活动,认真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各自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深入全面的自我剖析,查摆问题,分析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同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定,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对于重大事项,班子集中研究、集体决定,防止多头审批、权利失控,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有力地杜绝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现象发生。

2、注重教育,不断提高局机关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根据区委和区纪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一是在抓好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在职自学的同时,今年来重点在局系统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三个走在前面实践活动”、“学习贯彻活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学习上,我们坚持建立“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切实制订好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和学习计划,把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落到了实处,有效地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二是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我们主要利用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辅导报告会、音像报告会等形式对干部群众进行学习教育。同时,为了使学习收到实效,采取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干部群众党风廉政学习、宣传教育,做到防微杜渐。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篇5

一、以体制机制完善促粮食行政执法水平提升

(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取得粮食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粮责无旁贷。当前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目前尚未取得粮食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应尽快按职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具体要求,向当地人民政府上报新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三定”方案,增加粮食行政执法的职能,依法取得粮食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二是对目前定为事业编制的粮食局,在暂时无法解决行政编制、无权直接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情况下,应按照“授权行政主体”的具体要求,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有权机关,依法授权取得行政主体资格,以切实履行起对辖区内粮食流通市场进行执法监管的职责。

(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注重粮食执法体系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知法懂法、作风扎实的粮食执法队伍。要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粮食执法机构,尤其是抓好直接面对广大粮食经营者的县级监督检查股和执法大队的机构建设。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暂不能解决行政编制和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应在单位内部挖掘潜力、调整人员,建立监督检查常设机构,牵头负责粮食执法。与此同时,可采用“两结合”方法解决执法大队的人员问题,即由监督检查股全体人员和其他各股骨干人员组成粮食执法大队。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解决编制、人员等系列问题。此外,要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政风和行业形象,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监管水平。

(三)统筹谋划,完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一是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将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机构落实、职责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二是国家和省级粮食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统一设置行政执法监督电话,以便粮食行政执法从上到下形成工作体系,增强执法效力。三是各级粮食行政机关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加强粮食行政执法基础工作。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涉及粮食行政执法责任、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粮食质量监督检查、粮食行政执法案件合议、粮食行政处罚听证、粮食行政复议、粮食行政执法奖惩、粮食行政执法考评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部门协作、整体联动,全方位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涉及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库存管理、资金使用、粮食质量、粮食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工商、质检、卫生、价格等涉粮执法部门间的协作,联合行动,齐抓共管,坚决避免某些环节执法出现“真空”现象,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现粮食流通环节的全覆盖。

二、粮食行政执法的主要着力点

首先,完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逐步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一是创新统计方法。要根据粮食统计制度的新要求,学习、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要规范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深入开展行业调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粮食统计报表体系、粮食经营台账制度和社会粮食供需抽查制度;要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监测和预警分析,建立信息预警系统,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真实的粮食生产、消费、价格和质量等信息。二是坚持依法统计。要运用统计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统计法规,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加大粮食流通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建立违法必究机制和统计责任制。三是提高统计效率。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联网统计和信息报送,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坚持市场质量监管与行业培育并重,可持续推进我国粮食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一是加强质量监管。粮食质检机构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依托,它不仅事关粮食卫生安全,更事关粮食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大粮食质检机构的扶持力度,制定质量和技术标准,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要加强行业培育。加强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培育粮食主体,加强骨干粮食企业管理,完善粮食安全体系,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目前已成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粮食行业管理工作不仅要依法规范粮食市场主体行为,而且要积极引导和培育粮食骨干企业,建立健全粮食加工应急体系和应急销售网络,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