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校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6 15:00:04

卫生学校论文

卫生学校论文篇1

1.1文明礼仪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对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又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精神,能够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礼仪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准社会劳动者,同样面临未来岗位对其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

1.2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阶段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经过职业学校学习,学生的性格趋于稳定,行为习惯基本养成,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现状

2.1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但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制度、方案多,系统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少,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二是开展各种专项评比活动多,但没有客观、科学的德育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或对班级的评价无法客观、准确;三是学校德育内容不系统,造成德育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更谈不上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去培养学生;四是学校要求与学生需要差距较大,学校的要求过于教条、严格,学生的需求更实际。因此,学生在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往往会出现一种抵触甚至逆反情绪,教育效果不明显。鉴于上述因素,必须对学校德育工作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也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2.2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现状

近年来,卫生职业教育蒸蒸日上,但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每年入学新生除了文化基础素质呈现下滑趋势之外,文明礼仪素质也在逐渐滑坡。他们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和接受文明礼仪教育不够,导致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礼仪认知和行为相脱节,滋长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气。例如不懂得尊重父母、师长,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在公共场合不守秩序、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体贴别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不以一位合格中职生的外表形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型、着装标新立异,染发、戴首饰、化妆等现象常常出现;没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随地乱扔垃圾,不珍惜公共财产,学生之间的偷窃行为时有发生等。这类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并且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精神、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走向社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何开展科学、高效的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培养品德高尚、行为举止文明、专业技能过硬的卫生职业劳动者是当前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3卫生职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对策

3.1全员动员,统一思想行动职业学校可组织召开文明礼仪教育动员大会,说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使全校上下达成共识、统一思想,营造“未雨绸缪”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并号召全体教工积极投身于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3.2整体规划,构建礼仪教育体系

职业学校可根据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深入研究学生群体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未来岗位对卫生职业人才的文明礼仪素质要求,整体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案,按照学期、学年计划,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并逐渐形成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3.3环境美化,营造校园礼仪文化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促进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强大动力,它能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内化学生的文明素养,塑造学生的礼仪形象,为学生的和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卫生职业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应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让学生置身于处处蕴含隐性教育信息的校园环境中,在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中内化优良品行、纠正不良习惯、快乐成长、勤奋向上。职业学校可利用橱窗、宣传墙、板报等,以警示标语、学生作品、教师作品等为载体,通过制作文明礼仪标语、绘制文明礼仪宣教图片、评选校园文明礼仪之星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美化环境、净化心灵、耳濡目染、文化育人”的教育氛围。

3.4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进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的榜样,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人格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应自觉学习礼仪知识,规范自身礼仪行为,形成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塑造良好的形象。职业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具有“榜样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5开设讲座,强化礼仪知识学习

职业学校可聘请校外礼仪专家或组建校内礼仪讲师团,定期对学生开展普通礼仪和职业礼仪知识讲座,强化他们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行为养成。如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展普通礼仪讲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升国旗礼仪、校园集会礼仪、尊师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同学礼仪、食堂就餐礼仪、图书馆阅览室礼仪、宿舍礼仪、尊长爱幼礼仪和孝亲礼仪等;在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医学生职业礼仪讲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礼仪、出行礼仪、临床实训见习礼仪、病房礼仪等。

3.6搭建平台,实现学生自我养成

职业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整体规划,为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实践平台,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中逐渐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3.6.1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演讲和竞赛以及文明礼仪行为的强化训练,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开展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讲文明、行礼仪”的意识和行为由被动接受逐渐成为学生的潜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自发行为。

3.6.2国旗下演讲

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在全体学生中倡导“讲文明、行礼仪”。

3.6.3文明礼仪主题黑板报

学生会每学期组织班级办一次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通过该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礼仪认知水平。

3.6.4礼仪之星大赛

每年举办文明礼仪之星大赛,评选出年度校园文明礼仪之星,在全校进行表彰和宣传,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会也于同期开展学生“微笑照片”征集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形象美、心灵美的养成实践。

3.6.5其他

包括校园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班集体”评选、作文比赛、校园文明礼仪摄影作品及书画比赛等。

3.7组织交流,分享礼仪教育经验

职业学校可定期派出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师参加校外文明礼仪教育研讨会,学习兄弟院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可定期召开校内文明礼仪教育研讨会、座谈会等,分享礼仪教育经验,实现共同进步。

3.8拓宽礼仪教育领域,发挥合力育人的作用

3.8.1密切家校联系,发挥家庭礼仪教育功能

每年新生入学报到时,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全体新生家长召开第一次家长会,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家校职责,让家长知晓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框架,在思想上与学校达成共识,高度重视自己孩子的德育工作,在行动上积极主动,以自己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和教育孩子,从而形成家校共同参与育人的局面。

3.8.2密切与实习单位联系,反馈文明礼仪教育效果

卫生学校论文篇2

一、在卫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

1. 符合时展的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卫校校园文化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快速,卫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卫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卫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言论自信。

2. 推动卫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卫校学生的成长。同时,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医学理念相辅相成,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极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医学理论体系,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卫校学生的一言一行,极大程度地帮助卫校学生增强综合素质能力,变成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在卫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

1. 增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在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在卫校护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仁者爱人”理念,让儒家思想慢慢地去影响学生的理念,并带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精神障碍护理学”为例,该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各类精神疾病病人,这些精神疾病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到其他人的关爱。如果学生在校园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便能做到“仁者爱人”,用一颗包容、大爱之心去关爱病人,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学校可以广泛开设中华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甚至可以结合各专业形成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增进卫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卫校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到平时的一言一行。

2. 在卫校校园环境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学校可以利用卫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代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例如,可以在教学楼或者宿舍楼的附近放置石雕,在雕刻上刻字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介绍中医理论。在卫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载体上都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让卫校学生时刻的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的同时,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高度,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艺术高度,让卫校学生成长在充满中华文化的摇篮中,使中华文化深入的融合到卫校校园文化中。

3. 通过卫校校园媒体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可以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在“人人网”、“微信平台”上设立专门的宣传账号,定时定期向学生发送手机报,弘扬中医学理论与中华文化的联系,用电子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体系。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卫校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交流平台上也更容易接受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卫生学校论文篇3

关键词:安全教育 高校保卫工作 应用

一、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高校安全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内产生并发展的一种文化体系,是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维护自身免收意外伤害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成果的总和。高校安全文化教育是高校在办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接受、遵循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乃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1]

从现阶段的治安情况看,多数高校的盗窃案潜在治安、刑事案件中占极大比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为内盗。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兴起,使得众多非校内师生员工的人员进驻校园,给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应对日趋社会化的校园环境,传统的人防为主、技防与物防为辅的应对措施显得捉襟见肘。[2]

因而,强化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可有效推动安全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系统化模式,在文化渗透中潜移默化改变认得安全价值观念,规范其安全行为,以形成有利于确保安全的精神风貌、思维观念、校园舆论、职业规范。

二、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及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保卫工作开展艰难

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进行扩招,办学层次不断增加,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的组成日益复杂化。部分学校在未扩招之前学生数量仅几千人,在扩招之后迅速的往上增加数倍。加之高校设置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等多种层次,使得学校的保卫工作开展更为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生活水平比之过去几年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安全意识也相对薄弱。

2.保卫内容复杂,保卫工作压力大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大高校一改过去封闭式教育转化为开放式教育,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第二,周边环境复杂,保卫工作开展艰难。在高校附近开办各类经营场所,甚至出现部分违法经营行为。第三,高校高、精、尖的设备增多,保卫要求更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各专业人才提出的高要求,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而不断增加学校内部高、精、尖设备。针对这些贵重设备,要求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这对于高校保卫工作而言难度较大。[3]

3.保卫人员素质低下,技术设备无法满足保卫需求

首先,由于各种因素,高校的保卫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且文化素养偏低。同时,现有的保卫人员工作模式较多延续较为陈旧的保卫办法,这也给一些高素质罪犯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高校对于学校的保卫工作重视度不足,对于先进设备、技术等的引用不够重视。学校的保卫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不高,给高校的保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开展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促进高校保卫工作的策略

1.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安全教育

学校的保卫工作绝对不是仅仅依靠某些人就能够完成的,要不断的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要结合“四位一体”理论,开展全面性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安全性。“四位一体”是一种将个人、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结合的管理方式,最终起到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和谐的目的。第一,加强社会控制。不断的建立健全社会规范,充分利用社会控制机制,避免失范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社会控制最常用的手段为软控制和硬性控制手段。其中软控制是通过社会舆论、道德伦理等方式,将其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最终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行为。而硬性控制则是指通过制度、法律等方式,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家长、社会各界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推动保卫工作的有序开展。

2.完善安全文化教育内容

首先,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同时依据社会和时代需求,将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纳入高校教育当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用正确的方式应对各类压力,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马加爵事件,这就是一件典型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人格扭曲、心胸狭窄的一起恶意的故意杀人事件。再比如如今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安全教育不足的表现,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其次,重视家庭作用。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责任重大。学校应当加强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双方面的合作而推动安全教育的开展。最后,加强对学校高端设备的保卫措施,仔细做好防火防盗措施。引进来自国内外的先进知识、技术为高校的保卫工作服务,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推动学校保卫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3.建立校园无障碍通讯系统

随着学校的发展,校园面积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学校的保卫资源,按照一定的区域分布保卫力量,实行定岗定人制度。同时确保保卫工作的信息及时、通畅,人员分布合理、措施有效等。目前所使用的手机由于呼叫必须拨号,且无法群呼等的限制因素,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如今的高校保卫工作。这就要求要建立一个校园无障碍通信系统,并且不断提升反应速度和能力。比如建立校园110系统,在学生发生任何安全问题之时能够及时的向学校保卫处反应。[4]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各大高校的保卫工作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安全教育不足、保卫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普及安全教育知识、通过学校、社会各界的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安全保卫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雯霞.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2]王泽林,胡如朝. 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5:157-160.

卫生学校论文篇4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51-01

一、前言

作为卫生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语文学科对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等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空洞。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卫生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有时安排不合理。部分卫生职业学校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定位,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参照普高语文教材的设置,语文教材选文缺乏时代性和乐趣性,与中职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师仍然是沿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抄笔记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讨论不足,教学互动程度不高。这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3)教学考核片面。在教学考核上,大部分卫生职业学校仍是沿用传统的理论知识分数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专业阅读能力的考核不足。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都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是以笔试为主,以卷面成绩为参考依据来评估学生在校表现。

三、完善我国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针对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我国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改革,观念现行。卫生职业学校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对于卫生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含义,加大对素质教育在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同时,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强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可以通过开展新生文学宣讲会等形式,促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阐述语文教学对学生专业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强化语文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引导作用,文以载道,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与精神境界。

(2)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卫生职业学校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语文教学的经费投入,积极购置语文教学所需的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完善语文教学内部环境。同时,卫生职业学校也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提升语文教师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招纳外部高素质语文教师为本校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本校现有语文教师的培训,及时更新语文教师的知识系统,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3)完善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语文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热情。基于此,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完善语文教学内容设置,综合考虑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在语文课文的选择方面,应当尽可能选择富有时代性、典型性的文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难易程度方面,应当遵循由简入难、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深入浅出、松弛有度地讲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师讲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其他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播放纪录片观赏文中涉及景色等增强课堂活力,活跃语文教学课堂气氛。

(4)改革教学考核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素质。卫生职业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实用性人才,教学考核标准应当与教育目的相一致。因此,卫生职业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当强化教学考核标准和方式的改革。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语文理论知识考核的缺陷,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对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目标的考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通过诗歌朗诵、演讲、征文等形式,强化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另一方面,卫生职业学校应当强化学生对医学专业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将语文教学与所学专业学科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其专业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中仍存在着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片面等不足。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考核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素质等措施,可以完善我国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为卫生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徐珊玲,邹立君.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2]苏海燕,王维礼.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20).

卫生学校论文篇5

本文将国内外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高校安保工作中的可行性,初步构建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型高校安保模式,以期能为我国高校安保工作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新公共管理理论;安保工作;安保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精简机构的不断深化,以优化组织结构、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在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中逐渐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内保卫部门工作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非营利服务为目的,具有公共管理的大多数特征,因此,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高校保卫部门,对构建高校新型保卫组织,形成新型安保模式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1新公共管理内涵及主要特征

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npm)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管理理论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也称为官僚机制行政理论,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韦伯的科层理论和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共同组成,即威尔逊—韦伯—泰罗范式,这种理论核心思想是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前提下,公共行政以效率为中心去追求工具理性,进而实现政治价值理性[1],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适应了西方国家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对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旧的政府公共管理理论明显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弊端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各国被迫从7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了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根据“成本—收益分析”确定顾客、产品与结果;采用目标管理与绩效测量方法实现任务;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以及竞争与选择取代集权型管制;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下放权力[2]。对于新公共管理基本内涵,一些西方学者作过较为精辟的概述,如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3]。而巴扎雷(michaelbarzelay)认为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4]。胡德(christopherhood)则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及特征刻画为如下七个方面: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产出控制、单位的分散化、竞争、私人部门管理的风格、纪律与节约。[5]从上述描述得知,新公共管理改革重点吸收了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倡导政府等公共部门在进行管理时需借鉴企业等盈利组织的成功管理机制,重视公共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上采取有弹性且富有成效的管理模式。

2新公共管理在高校安保工作中可行性分析

2.1高校安保工作具有一般公共管理的共同特性

高校保卫部门的行政职能是高校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特征,是高校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高校保卫部门行政管理包括:户籍管理、师生出境管理、校园交通管理、校园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危险化学药品管理、校园内公共场所环境及秩序管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等方面。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手段的选择,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主体的选择等都具有一般公共管理的通行特点。

2.2高校保卫工作是具有公共管理属性的社会警务工作组成部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普及到警务工作,出现了“满意决定警务论”,公众对警察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成为评判警务工作的重要指标,提高了警务工作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在我国,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警务工作也受到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的影响,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执法较为规范,大大提升了警务工作的效率。从本质上讲,高校保卫工作与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工作是同类性质的工作,都是“保护使不受侵犯”,或称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6]1992年6月23日国家教委《关于做好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警务工作的成功实践也可以应用到高校保卫工作中去。如在北京、上海等大部分省市高校效仿公安机关110,在校内设置校园110,全年24小时安排专人值守,为师生提供安保服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设置安保工作一站式服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2.3高校师生对安全工作需求多元化要求转变工作方式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通过各种手段甚至不顾及管理对象的感受来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个过程可能是残忍的和让管理对象不能接受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小社会,师生诉求日趋多样化,高校保卫机构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新形势。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指导其实践的最有效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顾客满意导向,将“顾客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并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府工作的改进和提高。[7]高校保卫机构应当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以师生满意度作为保卫工作的终极目标和工作绩效的首要评估标准,逐步构建一个为师生提供高效公共安全服务的新型警务治理模式。

2.4高校内部安保组织结构陈旧改革要求新的管理理论

60多年来,高校保卫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职能到集多种职能于一身,在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保卫部门行政管理风格形成于几十年官僚机制的构建和进行,很多管理理念已经内化成为高校保卫干部及领导的意识,高校保卫部门管理思想长期受到“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对于师生习惯于通过发号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不利于保卫部门与师生之间关系的建设。这种管理模式就好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不能随意改变也很难改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从服务的对象到服务的理念都需要有重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高校保卫部门官僚结构特有的缺点显现,出现了反映迟钝、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对高校保卫部门内部工作改革亟待解决,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指导现阶段高校保卫工作改革的重要理论。

3构建高校新型保卫模式探索

3.1转变管理理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应当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的需求为工作的目标。高校保卫部门应当转变管理理念,从以前的“管理”向现在的“服务”转变,将学校保卫部门的角色和职能定位于公共安全产品的提供者,将公共安全产品的顾客定位为师生,保卫部门应由以往单纯的管理型行政思想向广大师生期望的服务型行政理念转变,转变为以师生需求为核心的服务型行政行为,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只有在理念转变的前提下,才能在实践中实现从权力中心主义向服务中心主义转变,真正构建服务型的组织。

3.2强化信息沟通

新的学校保卫组织结构改革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在不触动传统安保工作流程的前提下,重新整合保卫组织的行政流程,将传统模式下的不合理的流程摒弃或再造,使高校保卫部门行政流程简洁、高效,运作过程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简便、行政成本降低,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对保卫服务和保卫产品的需求。保卫部门信息化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促使其网络化和扁平化。首先表现为保卫组织与外部沟通渠道,信息传输方式的变革使得原本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结构解体,师生可以简单快捷的与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直接沟通,使得师生对安保服务的需求可以直接传导到决策层,有利于缩减直至取消中间管理层。其次是畅通保卫组织内部交流沟通渠道,保卫人员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不同层次的保卫信息,消除保卫部门各业务科室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各部门组织合力。

3.3转变行政范式

新公共管理理念强调有限政府的概念,因此构建新型的高校保卫应当切实转变行政范式,变全能为专职,有限行政范式的转变,做好掌舵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师生上,尽量避免,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保安员的作用,积极推动安保服务承诺制,实现师生满意度定期调查制度,形成契约外部压力,促进和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质量的持续改善。根据师生的需要提供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3.4促进师生参与

学校安保工作是维护校园秩序、打击校园犯罪的特殊行政部门。在传统的高校安保实践中,师生参与程度有限,甚至有些人带有排斥的态度,安保效果较差。在新公共管理的视野下,学校安保人员要善于提高师生参与校园安保的积极性,鼓励师生参与,积极拓展公民参与安保活动的渠道和方式,采取组织师生安保志愿者等方式吸引师生参与到校园安保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师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安保部门的各种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和各项素质,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校园保安的有效参与,建立师生与学校安保部门的良性互动;第三,学校安保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宿舍自我管理组织、教师兴趣会等,建立安保部门与这些组织沟通的平台,及时向这些组织宣传安保形式及防范措施,共同来提高学校安保工作的效率。

作者:徐亚伟 田斌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保卫保密处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比较研究—从库恩范的角度[d].陕西:西北大学,2011

[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c.heckscher.thepost-bureaucraticorganisation:newperspectivesonorganisationalchange[j].newdelphi:sage,1994:24

[4]michaelbarzelay.breakingthroughbureaucracy:anewvisionformangementingovemment[j].berkeley:universityofgalifor-niapress,1992:119-127

[5]parativepublicadministration[m].daremouthpublishinggrop,1998

卫生学校论文篇6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周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为医院、制药厂等培养一线劳动者,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德育仅仅通过课堂理论教育和报告讲座很难奏效。对此,我们不能依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更不能仅依靠德育课堂这一手段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职业学校的教育者应当敢于创新,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采取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免除困难学生学费并支付生活费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只有家庭十分困难或成绩太差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只有技能没有素质的劳动者是没有用的劳动者或者说是社会的破坏者,因此,在职业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礼仪、学会礼貌、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爱国、学会守法,同时培养其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优良的职业素养。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处在逆反期,无法听得进去家长和教师的说教,仅仅通过几次报告和单纯的课堂理论教育收效甚微。学校除了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外,还以学校活动、案例教育和“德育周”等体验式教育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深受学生喜爱,德育效果显著。

二、社会现状

目前很多家长把中专当成“托儿所”。毋庸置疑,中专招收的是一些上高中无望的学生,但并不是收容所。一些家长既不愿孩子过早地外出打工,又不想让其无所事事,所以中专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

三、讨论

1.学生对学校开展德育周的认可度比较高

通过德育周让学生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使校园卫生的保持有了明显的好转,乱扔垃圾现象明显减少。通过文明示范岗,展示学生礼貌用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通过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逐步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学生自觉性提高,迟到早退现象减少,学校公物损坏明显减少。参与德育周的学生统一佩戴红帽子,所以学生把他们称为“小红帽”。现在学校的小红帽已是德育周的化身,小红帽成为来访者的引领者;学校大型活动中小红帽成了校园执勤者和服务生;招生期间小红帽成了接线员;小红帽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2.学生对德育周从不理解到愿意参与

刚试行时,学生和教师对德育周表示不理解,参与德育周的学生在纠正其他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学生不理不睬,参与德育周的学生也感到非常不适应,特别是文明示范岗的学生,站在那里低着头,不愿意面对师生,学生认为参与德育周就是打扫和保持校园卫生。经过对德育周不断的宣传,学生不但完全理解了德育周的重要性,而且愿意参与,他们为全校师生服务,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为他人服务的喜悦。

3.德育周是卫生职业学校德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德育课堂教学,但事实上课堂教学收效并不理想,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会了解德育的理论体系,懂得应该爱党、爱国,懂得遵守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有限,仅仅通过理论讲堂难以收到实效。学校的德育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学校秩序维护、文明礼仪实践、公务活动参与,更加了解学校,与教师拉近距离,体会劳动的辛劳,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自觉保持校园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德育周的小红帽通过纠正违纪学生的不良行为,明白了如何做一名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让违纪学生懂得要遵守校规校纪。通过对教师和来宾的问候,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恩;通过大型活动的参与和服务,让学生明白要为他人服务和帮助他人。学生通过不同的岗位,体会身份的转变,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实施德育周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学生意志,这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人的道德面貌是由其观点、信念、世界观来决定的。仅有观点、信念,没有实际行动,将成为空论和幻想;仅有行为习惯而不注意观点、信念,将成为机械的、自发的行动。只有认识、情感、意志同时起作用,才能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通过实践在思想中得到固化,变成一种自发的行为。

四、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丰富工作内涵是学校德育周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准备利用参与德育周的学生全面展示德育周的内涵,对各岗位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示范中职生的行为规范,把常用的礼仪、礼貌、礼节及学校的不文明行为逐一介绍和展示,并制作成光碟作为德育周第一课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宇晖;;从学校专业设置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0期

卫生学校论文篇7

新校长走马上任第一天,看到学校校园十分整洁,整个校园里没有一片纸屑。“卫生保持得这么好,垃圾箱在哪里?”他找遍了整个校园也没有找到,为了让卫生能够保持得住,他马上购进一批垃圾箱,校园走道两侧十余米放一个、花园四周放几个……整个校园中崭新的垃圾箱摆放整齐有序,简直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是好景不长,也就是三五天的光景,校园的卫生状况出现了反弹,到处是方便袋、碎纸片……污水从垃圾箱里流到了外面,苍蝇围着垃圾箱到处乱飞,一片肮脏景象。此时,人们不禁想起了前任校长来学校上任时的情形。

前任校长刚来学校上任的时候,学校教室里有垃圾筐、教室外有垃圾箱、校园里有两个大垃圾池。但是校园的卫生状况并不理想。垃圾箱周围总有垃圾,垃圾池的周围是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前任校长经过周密的考察,做出大胆的决定:撤掉所有的垃圾箱,打扫卫生的垃圾直接送到校园一角的大坑里,并且成立卫生检查小组加强对教室及卫生区的检查。一周后,学校的卫生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不再到处乱扔垃圾,渐渐地,整个校园变清洁了,并且平时一直保持得很好!

二、分析和对策

1.关于“破窗理论”

新校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他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为什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呢?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过的“破窗理论”。校园里到处都摆放着垃圾箱,表面上给人一种便于丢放垃圾以保持环境卫生的印象,但是,根据“破窗理论”,这些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在无形之中就给人们一种不良暗示:这里卫生很差、垃圾很多、这里就是存放垃圾的地方、有垃圾就应该往这里放。久而久之,人们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丢失了,随地乱扔垃圾的恶习产生了。而学校撤掉垃圾箱和垃圾池,表面上给人一种不便的感觉,但同时也在暗示人们:请注意保持卫生、请不要乱扔垃圾、这里不是乱扔垃圾的地方。于是,人们随地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不见了,讲究卫生、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却养成了。这恐怕就是前后两任校长关于垃圾箱的不同做法与不同效果的理论依据吧!

2.“破窗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1)及时维护校园设施,保持学校各项设施的完整性。校园的各类公共设施如果能保持整体完整、外观美观、功能正常,就能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暗示,暗示广大师生要爱护公物,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相反,如果校园设施残缺不全,功能丧失,就会给人一种消极的暗示,势必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因此,学校应及时维护和维修学校的各项设施,努力保持其良好的状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及时养护和修剪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作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不仅对美化、净化校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整齐、美观、茂盛的花草树木能给人美的熏陶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无形中对学生起到积极、健康的教育作用。因此,校园的花草、树木应及时养护和修剪,使校园的花草树木整齐、美观、充满生机,否则破败不堪的景象必定给人一种萧条、低落的感觉,使广大师生士气低靡,缺乏生机。

(3)及时纠正不良现象。对发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学校要及时制止,并做到不姑息迁就任何细小的错误。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不留隐患。因为严格管理的氛围会给全校师生一种有错必究的心理暗示,于是,学生遵守纪律,服从管理。教师爱岗敬业、遵守规范。从而在全校形成遵规守纪、服从管理的良好风气。学校管理必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对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先进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示范作用必定带动广大教职工努力工作;优秀学生的优异成绩和刻苦学习的态度也必定带动周围的同学热爱学习、奋发进取。

卫生学校论文篇8

关键词:卫生职校;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19-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潘仁东(1975-),男,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讲师,副校长。研究方向:卫生职业教育。(广东 清远/513400)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解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有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山区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技术人才,连州卫生学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教高[2012]1号)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考函〔2013〕4号)的文件精神,从2013年开始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对接,开展对口“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试点工作,在工作中通过研究和实践获得一些体会,具体情况如下:

一、了解卫生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政策出台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单一,致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短缺成了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矛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解决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党和政府提出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等。这些举措,让中等职业教育冲破了终结性教育的历史,我国在一定意义上构建了初、中、高级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伴随着用人单位门槛的提高,甚至在个别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明文规定医院不招收中职护士。还有中职免学费以后,生源质量的下降,这些因素致使卫生类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弱。因此,教育部门高屋建瓴、解放思想,建设卫生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非常有必要的。

中高职学制结构和衔接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为独立性结构类型,即中职和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择优招收中职和普高毕业生。其二为一体化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如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连读和专本沟通等,这种衔接模式既可在校内完成全部学程,也可在校际间分阶段完成学程。连州卫校开展的中高职衔接属于第一种独立性结构类型,即“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中职三年加高职二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困难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改革方向。遇到的困惑主要有中高职的衔接专业设置少,招生计划数不够。目前广东省仅有护理、药剂和中医康复技术等几个专业实行“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其他专业的学生没有办法进入全日制高等院校深造学习。广东省实行中高职衔接招生的高等院校少,招生计划数不够。每年分配到几间试点卫校的“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的招生指标每间卫校仅有50人,而每年报读各间中职卫校的学生有上千人,各间卫校每年想参加“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的学生至少也有七、八百人,远远超过了按招生计划数三倍进行选拔的人数。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课程体系的衔接脱节。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但在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贯通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理论和实践中也尚未能解决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中职毕业生因为不能100%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所以中职学校必须按照普通中职生来培养,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能升学也能就业,这样就使得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存在重复设置,浪费时间的现象。另外,据高职院校反馈信息,用人单位对二年制的专科学历存在质疑,这些毕业生不太受企业欢迎。

笔者建议广东省还是要建立一体化结构类型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如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连读等。让中职和高职形成一体连通,中高职院校间有分有合,各施其职,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三、加强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中高职衔接的成败。开展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于构建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框架和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的依据、原则,并通过对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究,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开展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于能促使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效发展,特别是指导中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地进行课程开发,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减少两类学校衔接中的教学消耗,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只要在课程衔接理论研究和实施研究上多下功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中高职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方可建设成功。

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研究包括中高职课程目标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定原则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评价方案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框架的构建等。中高职课程衔接实施研究包括中高职贯通的文化课课程教学大纲的研制和教材开发,中高职部分典型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和部分专业课教学大纲的研制及教材开发。

四、连州卫校近几年开展“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工作的实践情况

1.领导重视,从组织上确保“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招生办、教务科、学生科组成的“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2.研究政策,充分调动学生报读的积极性。由于“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熟悉,学生想报读又不清楚如何报读。我校招生办不断研究政策、耐心细致地向学生解答,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到“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的要求,使有意向报读又符合条件的学生顺利报读。目前,连州卫校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的主要方式有:(1)中考升学时报读与“三二分段”对接专业,入学后先获得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和凭中职阶段的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成绩选拔,再参加高职院组织的操作技能考核,然后根据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从高到低按招生计划录取;(2)同专业的应、往届生凭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需参加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才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两种方式的入学方式不一样,但都属于“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入学后学籍和学费、管理、学历、学习方式等方面是完全相同。

3.分工明确,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招生办、教务科、学生科组成的“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合作,积极动员及组织学生报读。根据招生章程相关规定,考生通过转段选拔及考核录取,考核科目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二个科目,其中专业理论采用认定方式进行,根据本校提供的5门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段相对接的中职学段专业课程成绩和加分分数为基础认定专业理论成绩,根据报读学生的人数按照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名,选取招生计划的3倍人员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再确定是否可以参加专业技能考核。成绩计算按专业理论成绩占40%的比例计入总分;专业技能考核采取专业技能实操方式进行,占60%的比例计入总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考生总分排名按照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名单进行公示。

4.近两年的“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招生人数。本校2013年组织护理专业学生75人参加中高职对接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选拔考核,正式录取40人,2014年9月已入读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组织护理专业学生75人,药剂专业学生30人参加转段选拔考核,现拟录取护理专业49人,药剂专业25人。

路漫漫兮其修远,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各所卫生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中高职衔接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稳健,卫生职业教育的大树一定会越来越枝繁叶茂,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吴德全,黄惠霞,陈小茜,彭会.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调查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2]关于印发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教高[2012]1号).

[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考函〔2013〕4号).

[4]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卫生学校论文篇9

关键词: 语文素养 职业教育 职业素养

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在医疗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业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由于卫生医疗工作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具有与人交流的特殊性,因此卫生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较高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及独立解决问题和可持续学习能力。护士不仅是打针、发药、量体温的技术操作者和医嘱执行者,而且是健康知识的教育者、心理调节的指导者和临床护理专家;医生不再是只会拿手术刀和开药的机器,而应该是有情的、可信赖的拥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技术人员。这些要求如何实现?语文素养起到关键作用,是培养卫校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机整合,包括能力和知识、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个性品格、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等,是实现卫校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对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对教学价值定位在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上,提高职业素养有利于增强卫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语文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学生发展思维、提高素质的基础,语文素养对卫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优势。语文素养既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技能,又能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的精神。不仅是语文素养的要素,还是职业素养的关键。因此,语文素养对卫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有重要作用。

二、对卫生学校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发明和创造日新月异,为医学技术提供更有效安全的诊断设备和方法技术。这些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需要医护人员在掌握较好文化知识和自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旧知识的整合、协同和融会,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除了人在社会中赖以沟通、交流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外,还指由此衍射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感受能力等。语文素养使我们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整体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打开知识大门准备一把钥匙,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三、对卫生学校学生适应新的医学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这种新型医学模式更强调对患者的关注,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要求医务人员不但有过硬的医护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为患者进行生理诊疗,还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为患者进行心理诊疗。新医学发展模式对卫校学生道德人文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卫校生在以后工作中将医学知识与道德情感有机结合,从科技与人文结合角度把握生命,充分展现自己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专业品格。语文素养对卫校生专业品格塑造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卫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能够分辨善恶美丑、正义与邪恶。通过对卫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他们认识到在今后工作中不仅要照顾病人的身体,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生活、工作,充分发挥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与人沟通,为患者提供有效诊疗。

四、对落实卫生学校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学校语文教学目标是以个人、社会和专业发展为着眼点,以语文基础知识和素养培养为基本,以语文应用能力为本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及职业素养,提高他们处理各种事务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卫校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和奠定终身发展需要具有的作用,是落实卫生学校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总之,语文素养对卫校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卫校生的语文素养能促进卫生职业学校发展,缓和医患纠纷,减少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卫生学校论文篇10

【关键词】卫生教育 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36-01

目前不少国家对卫生教育的关注点已从早期的强调个人卫生和卫生设施的改善,转变到关注卫生教育的开展与实施。西方发达国家对学生个人卫生和卫生教育的开展上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并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加以完善 。我国政府亦非常重视学生的卫生教育和健康问题,多次立法并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强调在法制、宏观政策和教育举措上推动学校卫生教育的深入开展[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学校卫生教育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实际效果与要求也存在着显著差距。现就目前学校卫生教育工作的现状汇总分析如下。

一、学校卫生教育现状分析

总体而言学校卫生教育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卫生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立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教育阶段都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督缺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结构陈旧,缺乏针对性等主要问题。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开设卫生教育课程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常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各界对卫生与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健康教育的理解观念滞后。当前的卫生健康教育模式已经历了知识传播、行为培养和强调环境支持的三个发展过程,并取得了显著地效益。但国内的教育模式依旧停留在单一的“体育卫生模式”上,实际效果较差,学生依从性不佳。加之教育内容不统一,课时比例小。进而影响了学校卫生教育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

2.我国从事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师资力量薄弱。据统计目前各类院校师资中极少有从事卫生教育的专职教师,相关卫生教育、健康指导等工作皆有校保健医生、心理学教师等兼任。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讲授的卫生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多不能满足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与之相反,在发达国家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往往接受正规的职前教育和培训,并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其学习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生理与解剖、医学、牙科、健康系统管理、多学科研究、教育计算等学科。获得健康教育执业证书往往要经历7年以上的专业学习。严格系统的培训体系为确保高素质卫生教育师资力量提供了保障基础[2]。

3.卫生教育及指导的形式单调,手段滞后,缺乏现代健康教育特色,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导致在校生对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认识、态度和实践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缺乏对卫生教育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于得到印证和应用,进而无法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对策分析

青少年在校学习时期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其一生的健康乃至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3]。学校卫生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卫生教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性措施。目前,卫生教育已被纳入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全国各省市都已开展学校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然而,各地区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健康知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建议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1.要正确理解健康与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卫生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要从管理体制、经费支持和专业队伍上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在体制上保障学校卫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健康是未来发展和教育成功的基石。只有充分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重视卫生教育,确立卫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调动多方力量辅助学校开展好卫生教育。

2.加强卫生教育人员的培养。卫生教育教师要让那些既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又懂得教育教学理念和策略的专职人员担任。参照我国具体国情,短期可行的方式途径可以在高等师范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制定科学的卫生教育师资课程,提高师范生在卫生、医疗、保健康复等专业理论水平[4]。亦可以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学院或在高等医药学院成立相应院系,培养专业的卫生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3.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教育课程,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健康问题,从而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卫生教育的内容既要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又要具有前瞻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教育措施。青少年在不同时期需求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此类教育方法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可引入讨论班的形式,除了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去分析、讨论问题。进而加深对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认识与理解,并自觉的遵从执行,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叶坪.大学生健康教育[m].武汉:华中可以出版社,2005:6~7

[2]王海燕,罗达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15(4):10~12

[3]邹书珍,张传武,杨平.贵州省修文县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23(8):6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