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教育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9 00:15:25
卫生教育论文篇1
卫生法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受传统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法学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致使教学效果较差。为弥补理论讲授的不足,各医学院校也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假期实习、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等,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不能切实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卫生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卫生法学的教学内容以医学和法学并重为教学特色,但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医学与法学的比重却有着较大差别。一方面,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视,一般安排有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和临床见习。另一方面,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在医学院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与医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设置相比较存在很大偏差,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卫生法学实践课程,仅采用一些传统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此种做法并不能体现学科特色。
1.2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在卫生医学实践教学的场所安排方面,一些医学院校缺乏政法类院校所必备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场所。加之,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专业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非临床专业的教学在经费投入方面支持力度较低,这就注定了卫生法学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不会轻易获得学校的高投入,使得医学院校建立的法学实习基地也仅仅是与当地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另外,就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而言,具有医法交叉知识背景和医法专业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较少,目前卫生法学的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各政法院校的法学专业,其中也不乏非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的开展。
1.3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化
卫生法学实习原本是学生培养实践技能、提高理论服务于实践的主要教学环节,但基于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只为获取一纸实习证明。加之,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实习其实已流于形式。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流程为教师讲授—引出案例—学生回答—教师评析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并没有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在分析案例时也没有激烈的言辞辩论,只是由教师评析案例后便宣告结束。案例教学法过于注重对法条的解释,缺乏生动性,尤其是缺少对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非法条解释问题的演练,而模拟法庭教学法是建立在已知案情基础之上,相关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都事先已确定,仅是审判人员、原被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角色事先已拟定,而且学生早已将模拟法庭的全部过程事先演练多遍并形成了剧本,学生在模拟法庭演练时根本不会遇到真实案件中可能出现的突况,这就无法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模拟法庭教学法逐渐演变成一场表演剧,致使模拟法庭的功能也逐渐在异化。
2诊所法律教育的特点
诊所法律教育的优势在于着重培养法律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真正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因此,一方面法律诊所可为那些承担不起高额诉讼费的公民提供免费法律帮助。另一方面,诊所法律教育通过为社会弱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将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融合,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而且为法律援助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诊所法律教育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亚洲、欧洲和澳洲等很多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国外诊所法律教育对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内很多法学院校都开展了诊所法律教育。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既包括“训练守法精神”,也包括“扶植法治”。诊所法律教育在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中的尝试,对于那些将来走进医疗机构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诊所法律教育所处置的案件具有真实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涉及卫生法的现实情境总是伴随着医疗救助的全过程,案件的复杂性、针对性、现实性较强,即便指导教师面对此情形有时也难以应付。因此,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通过亲自案件、了解案件事实、调查取证和参与庭审,能够快速提高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独立办案能力和法律逻辑推演能力。另外,诊所法律教育也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以法律专业服务人员的视角观察社会和思考社会,以医生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医患关系。卫生法与社会、医患权益与社会公正、卫生法与医药卫生事业等新的课程教学内容都体现了诊所法律教育的价值趋向,这将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具备丰富法律专业知识的医学人才。
3诊所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诊所法律教育与卫生法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卫生法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医法交叉知识,擅长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服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依靠课堂理论讲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一种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思维方式。因此,法律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法律职业训练。而传统的法律教育只注重理论层面的讲授,这种纸上谈兵的做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它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具有极大地帮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案例,并以主体的身份去解决问题,全权负责整个案件,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对调查收集的证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判断,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司法文书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这既克服了案例教学法易被条文化的缺陷,也解决了模拟法庭虚拟化的难题。
3.2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方式已日渐成熟
我国开始启动诊所法律教育始于2000年,当时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2002年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4所高校陆续开设了该课程。2002年7月28日,上述11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该会目的在于与国内外实施诊所法律教育的院校加强合作交流。截止到2013年7月18日,全国640多所法学院中已有163所加入了该专业委员会。目前,国内著名的法学院几乎都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并在不同院校中开设了各具特色、有所偏重的专业性法律诊所,例如:诉讼法律诊所、弱者权利保护法律诊所、妇女权益保护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公民权利保护法律诊所、刑事法律诊所、环境法律诊所、公益法律诊所、社区法律诊所等。这些富有成效的法律诊所可作为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
3.3诊所法律教育能更好地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
卫生法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医法交叉学科,目前卫生法学教学工作大多由更易获取医疗卫生资源的医学院校承担。由于医学院校向来注重医学生的见习和专业实习工作,而医学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又是开展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石。然而,鉴于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院校中的办学地位,现阶段医学院校对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而诊所法律教育实际上是借鉴了医学实践教学的模式,这更易为医学院校所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套独特的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4提高诊所法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4.1加强卫生法律诊所基地建设
医院学校,一方面可以积极申请参加“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暨中国卫生法法律诊所专业委员会”,进而以会员的身份接受该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以加强与其他医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丰富的资源,加强与教学医院医务科等医患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有特色的卫生法律诊所,这样既保证了医疗纠纷案件的来源,又能发挥卫生法学的学科优势,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卫生法律诊所在实施教学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因而就其设置模式来看,它可以是附设在校内的内置式,也可以是附设于校外的外置式。内置式可考虑将卫生法律诊所设在模拟法庭,使其起到律师事务所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模拟法庭会见当事人,提供卫生法律咨询,司法文书等。当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办案经验时,还可以代为调查取证和参加庭审,学生承办的案件数量应以1-2件为宜。外置式可考虑加强与一些社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比如当地卫生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法院、社区基层组织、检察院等,将卫生法律诊所附设于上述机构中,以便共同构建卫生法律诊所。
4.2开设卫生法律诊所教育课程
鉴于卫生法律诊所教育实施的现状,医学院校应当增设卫生法律诊所教育课程,明确其课程性质、授课学时、课程学分、开课对象等。可考虑将该课程设置为限定选修课,具体学时可参照各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而定。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该课程可以考虑在大三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成本所限,不能在所有学生中启用诊所法律教育;二是,该课程只有在学生完成了法律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基本掌握了医疗卫生法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另外,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涵盖卫生法律诊所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卫生法律诊所教育的基本方法、会见当事人的基本流程、律师职业的基本技巧与策略、提供卫生法律咨询的技巧、司法文书的写作、案件前的准备工作、谈判的策略、民事案件的策划方案等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应重点对学生的综合办案能力进行考核,不宜采用传统且机械的纸质笔试结业考试,应当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富有人性化的、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
4.3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
诊所法律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卫生法学的教学经费问题是制约诊所法律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鉴于诊所法律教育需要较高投入和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院校办学规模较小的现实情况,医学院校应为诊所法律教育多途径的筹集经费。一方面可积极寻求同类型院校联合办学,以降低办学成本;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社会组织的支持,如与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卫生行政部门、附属医疗机构、妇联、法律援助中心、工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协会等建立联系,通过学生的案件工作,既可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在基层地区的开展,又能在锻炼学生办案能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工作报酬。
4.4加强卫生法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目前,在卫生法学课程的师资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具备了法学背景或医学背景,具有医法交叉知识背景的教师较少,甚至有些专业教师还没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缺乏处理医疗卫生纠纷案件的经验,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诊所法律教育在医学院校的开展。对此,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外出深造,加深对医法交叉知识的学习,激励教师在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通过外出兼职,提高其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教学和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邀请一些资深的卫生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掌握法律流程运作技能。
4.5建立科学的法律诊所管理制度
卫生教育论文篇2
充分发挥学会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学术优势,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不同专业类别的学术交流。各专业分会的主任委员都是我市本专业的学术佼佼者,是专家中的精品,有些分会主任委员同时又是本专业省级专科分会的委员。这些专家除参加省一级的专科分会活动外,还能够经常的参加国家、省一级的学术交流和培训班,了解本专业国内学术动态和国际前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其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能够使这些专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基层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完成整个体系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如开展旨在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了解本专业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学术动态的高级培训班,尽量采用班型相对小、30人左右,参会人员以专业委员会成员为主的圆桌会议形式,开展专题研讨;对于培训内容为普及提高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诊治方面的新进展等内容的,可举办中等规模的培训班,人数一般在200人左右;对于公共知识的培训,可采用跨专业的较大型的培训班,人数可在400人左右。作为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医学会应将继续教育培训要求、年度内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授课内容、主讲人、参加培训对象)等详细情况以文件形式下发到会员单位的联络秘书,使全体参加培训的会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目前我市已成了32个专科分会,各专业委员会活动踊跃。如心血管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疑难病案讨论、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等;放射线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全市阅片、会诊活动;检验专科分会组织的针对农村基层检验人员技术设备水平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订立检验发展规划,解答基层单位提出的技术问题;内分泌专科分会针对目前糖尿病高发的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宣教工作等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营造了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卫生全行业的理论技术水平。
2拓宽继续教育知识面,将心理学、医学法学等领域的知识纳入培训计划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会发生改变。生物医学模式把人看做单纯的生物或是一部机器,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而忽视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忽视了人的心理功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因此不能全面的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本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公众对诊疗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也渐由传统的救死扶伤趋向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易。医患之间关系或可称之为合同关系。加之医学人文基础薄弱,医患沟通不良,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欠缺。这些因素也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工作中,不能够很好的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而致医患之间沟通效率低下;同时,医务人员由于长期的心理压抑,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在政府与市场的夹缝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定位的模糊造成即要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又要考虑经营创收的双重压力。媒体对个别操守不良的医务人员的报道,使整个行业形象受到影响,医疗卫生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性质,决定了从事临床工作的高风险性。因此其心理压力低于公众水平。医务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长期积蓄势必造成工作精力下降,人际关系不良,甚至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如何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医务人员其自身应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技能,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等外,通过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理论,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经常性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和安排了具有一定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专门为医务人员授课,这样既解决了医务人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丰富了医务人员的心理理论知识,从而也解决了医患之间在诊疗沟通上涉及的心理问题,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技术人才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并受聘于医疗机构三年以上,符合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的要求。都可以进入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我市目前具备此条件的医学专家超过400人。这些专家多是各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科室主任,分布于各个卫生专业。因此抓好这一精品团体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显得更加重要。医疗事故鉴定本身要求专家除掌握和运用医学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专家了解和掌握《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有关的医学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鉴定专家不仅有医学专家的身份背景,更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医学法官。鉴定专家从临床医学专家转变为医学法官,需要一个调整和提高的过程,要通过参加培训、座谈、讨论等学习过程来获得正确的认知。同时医学鉴定专家通过角色转变,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了解和把握构成医疗事故的关键节点,医疗环节中那些地方易出现漏洞引发纠纷,怎样运用侵权责任法等相关知识,来履行告知义务,掌握这些知识后,再回馈到临床实践中,指导日常的临床实践和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具现实意义。有关鉴定专家培训内容可包括学习已颁布的各种与医学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常规等,学习医疗事故构成要件,做好典型案例分析等。培训形式采取灵活多样性,讲求实效性。
3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院际之间的学术研讨
充分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之间和横向联系与协作[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根据我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和院际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况,即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纵向联系和同一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均不够顺畅,市直医疗机构和企业医疗机构系统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易形成壁垒。同时三级医疗机构与二级医疗机构在很多专业上差距较大,因此加强上述不同行政管理体系与不同医院等级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协作,是市医学会这一学术团体不可推卸的职责。
4服务农村偏远地区,开展下乡支农、会诊、讲学活动
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科系的专业委员会专家面向基层,送知识下乡,定期定点与基层尤其是两县的医疗机构开展长效的预约会诊、专题研讨、病案讨论等工作制度。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水平。
5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
卫生教育论文篇3
1.1生物化学教育的内涵
生物化学是一门组合性质的边缘类学科,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运用化学检验和分析的方法解释生物体内部或者外部的一些生理和生化表现,从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了解致病原因并寻找相关解决方法。因而在中等卫生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医疗服务行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门学科结合了化学、生物理论和实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了卫校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自身分析病因、合理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因此提高生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水平,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整个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的提出和实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任务只是将公式和定理在每一代学生脑海中简单进行灌输和复述,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技术和方法的落后以及进步源泉的枯竭。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我国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化学生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停滞渐进性
目前我国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出现了萎缩甚至停滞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近几年固然加大了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但长期忽视职业教育的结果尚未得以真正改善,学校相关设备设施落后;另一方面是按所谓“实用型”教育模式,学校大幅削减基础学科课时,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课,目前只有检验、药剂等专业还保留有生化课程;还有就是国内的卫生学校之间缺乏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从而使得各个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发展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这种落后的状态日益加重。
2.2缺乏实践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学习者快速稳固掌握一门服务于社会的技能,从而能够在从业过程中不断锻炼和发展,以达到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两者的目的都是要求和希望学习者能够首先掌握自己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日后的实践和锻炼最终创造价值。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和理论教学的脱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基础学科,理论多,实践少,缺少实践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2.3教育考核的机械性
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波及高等教育,而且正在影响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合格从业者,而并非是像高等教育那样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从而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中应采用偏向于实践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考核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背诵和理解能力,彻底摒弃传统教育影响下的机械性的考核方式。
2.4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低下
任何学科的创新不仅要求人们要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同时也要求受教育者对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校即使加大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也是学校应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必要所在。
3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学科教育自身的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结合性边缘类学科,其自身就有发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技术和理论的成熟度不够,在两个学科的结合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融合问题。其次是因为国家在中等卫生学校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投入不足,从而使得生物化学的创新型教育发展存在客观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在中等卫生学校开展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这门学科和该行业的重视程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有利于学校综合学科的联动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中等卫生学校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在现实中应用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首先是因为在护理学和病理学中,应用生物化学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医疗服务人员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结构方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本质原因。其次这门学科也是连接诊断与救治两个环节的关键性纽带,传统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方法固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却更能从致病机理和病理学角度分析、判断病发原因、病征指标与发展的趋势。此外,多学科融合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因此拓宽中等卫生学校中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思路将有利于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改善和发展。
3.3有利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
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学生更应该具备自我提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和要素,从而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就应该首先适应教育创新的这种国际大环境,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学校、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当地政府在支持对外交流的基础之上,给予该校一定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个区域的办学理念有了较大的提高。
3.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目前创新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更倾向于以研讨会和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方式首先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做足准备,获取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活动中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和想法,在无形中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此外,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型改变了以往老师单一通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进行双向互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之这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方式改进,将大大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繁荣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3.5适合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促进教育行业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是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是小草就让他装点绿色的大地”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美国教育的创新性和自由性。尤其是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思想的主导作用,在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创新性地提出建立每个学生的发展意愿档案,使得在教育过程中贴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意愿进行生化教学的课程教授。
4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4.1学生转变态度、教师增强自身素质
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首先要求受教育者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合理增加实验课时,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实践经验中获得对于知识的新感悟和新体会,对一些生化过程的机理通过多媒体或者动画直观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此外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队伍,应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补充学习和不断学习,因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更需要老师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整个框架的了然于心,所以创新教育的发展思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
4.2加强学校生化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依靠财政部门的投资和公共物品的投入,此外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也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在教育领域要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转型问题,就得不断提高学校内部生化实验室和配套设备的更新和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创新方面与国际接轨,实验器材、试验的方法都要尽可能向国际先进方法靠拢。及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生物化学配套设施,这是因为这门课程仅仅只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先进理论要结合配套的设施才能够完整地发挥其创新的作用。
4.3定期举行各区域交流项目
创新不仅是对于原有知识的提高和改善,其前提条件是能够了解到最有效率的信息和专家的想法。所以我国不同区域的中等专科卫生学校可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派遣学校老师和学生到医疗卫生较为发达的城市中的卫生专科学校进行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联合培养项目,使得较为发达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在不同地域之间流动,最终实现区域间创新教育的联动发展。
4.4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卫生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 农村医学 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curriculum setting of rur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and capacity training
wu wei[1], zou qing[2], zeng jing[3]
([1]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nanchang health school,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2]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nchang health school,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3] nanchang blood st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abstract purpose practical training for rural grassroots primary health professionals. method according to rural medical training goal, the teaching about the issues in depth. results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improved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mprove relevant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make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humanities. conclusion rural medic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hould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and suitability, ability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actual work.
key words rural medicin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discussion
在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我国,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目标,关键在于农村。而人才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长久以来,由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而现有的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多数尚未接受系统及正规的医学教育,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尚不足,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解决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切实存在的不足问题,卫生部联合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版)》中增加了农村医学专业。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农村卫生所及贫困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他们主要从事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这是基层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应适应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合理编制农村医学专业教学大纲,整合优化医学基础、专业课程设置,改进相关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社会实践的训练及人文道德的修养,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1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目标相一致
卫生部等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中指出:2009年以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是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而在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涵盖:建立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和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等。并且要求,在全科医师、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和社区护士培训过程中应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①由此可见,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用型卫生人才。毕业后在农村基层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服务、预防保健、康复指导与健康教育。
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决定,毕业生将立足于农村社区,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观点对待健康和疾病,着眼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服务,为居民、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方便、有效并且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社区常见病诊断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保、教、指、宣的本领,以适应新时期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因此,农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医学基础课程以“有用、够用”为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应按照专业方向,调整基础课程比例;医学专业课程以“必需、实用”为原则,突出应用性和适用性,加强动手能力培养。②课程设置可适当延伸专业内涵,加大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医学人文、心理学、社会学和社区健康问题处理技能等课程的比重。实现课程体系由“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向“自然科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医学课、人文社会科学课、临床专业课”等课程模式的调整。
2 改进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性
基层卫生人员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第一报告人、疾病监测的前哨以及日常个体化预防保健服务和疾病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是农村医学专业重要的学科,且实践性强。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是培养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③目前,医学教育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编排上缺乏专业特色,不具针对性。一些课程侧重于理论,实践机会少;一些课程知识的更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是医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学校仅满足于课堂上教,忽视了临床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安排。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便可通过理论考试,却忽视综合、操作及实践能力的训练。由于缺乏实践的环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工作中面临多变的现场常不知所措。
要改进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手段。通过教学互动和师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散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还可以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聘请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公共卫生医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和思考中提问、讨论和争辩,以提高其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④
要更加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因此,要改革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和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增加课堂实验实习的综合性、设计性及现场见习,提高学生实验室动手操作技能。要实行课堂教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深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社区实践,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能力,提高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 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的方向。在这种模式下所培养的医生,不光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还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部联合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基层卫生工作者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卫者、医疗行为的决策者、卫生知识的传播者、心理疑惑的沟通者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显得非常重要。⑤
加强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从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普及教育着手。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修养”必修课,并在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达到教授基础人文知识的目的。同时让学生确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目的地选修人文学科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穿插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师要将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相互结合,使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融合到医学课程中去,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普及有关人文社科教育。第三,明确学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运用教学相长、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并学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人文精神。⑥⑦
只有重视了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环节,营造人文氛围,并辅以社会实践的历练,才能使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以培养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尊重患者、关怀患者的高尚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等人文精神理念,做到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正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注释
① 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
② 郭遂荣等.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
③ 傅华.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复旦教育论坛,2005.3(1).
④ 黄进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31(7)总第408期.
⑤ 路建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刍议.教育与职业,第12 期(总第508期).
卫生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管理干部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现今,人事行政改革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化,为了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要“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大力加强卫生管理干部的教育,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这是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卫生事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卫生管理干部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完成的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两种。学历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应成为卫生管理教育的基础;继续教育,美国称之为“工程教育”,是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素质的重要保证。
一、开展卫生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意义
1.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卫生管理是一门科学,属于交叉学科,涵盖在软科学内。在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管理科学同样处于知识爆炸之中,管理科学门类的不断拓展,管理科学知识的不断泛进,迫使管理者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游泳,掌握新技能。这种知识的更新,手段的长进,技能的增强,更需赖于继续“工程教育”。
2.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卫生事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的群体,属于物化性的劳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产力是“智力的物化”。由此可见,科学技术与智慧是物质形成的具体表现。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靠的就是人才。www.133229.com人才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承担着管理者教育职能,促进生产力的正向发展。
3.适应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卫生事业是社会经济建设总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保证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素质的双向职能。卫生管理者,在卫生事业中居于关键部位。国外通常所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论,刚好道出管理的重要。国家、企业如此,卫生事业更不例外。根据金州区2009年卫生系统统计,现有的卫生管理干部中,通过系统的卫生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干部,还不到管理干部总数的一半。这样的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现状,是不能承担现代化卫生管理工作重任的,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的需要。卫生管理是一门科学,卫生管理人才,具有自己的特性,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抵充的。它是因其管理岗位——职责范围——知识——结构——人才型所决定的。卫生管理人才,又分为行政、事业两大类。事业又分为医疗、防疫、妇幼卫生、中医中药、医学科技与医学教育的不同岗位,应配备专业对口的不同管理人才。这种人才,又因能级不同,层次而异来区分。高层次管理者,离不开继续“工程教育”。高水平的科学卫生管理者,就必须经过继续“工程教育”。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为此,在卫生管理者当中,施以继续“工程教育”,便成了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的必要措施。
二、继续“工程教育”的运作
继续“工程教育”包括教育对象、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1.教育对象应当与卫生系统的医学教育保持一致。卫生管理干部继续教育要面向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管理者。在现阶段,我国宜从国家整体与卫生管理队伍的个体出发,按照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学会的要求,可因系统而异。如科技系统,为中级职称以上的,其它系统层次可向下延伸,但不能低于“士”级职称。现有卫生管理队伍大体上由学过卫生管理的,学过医学专业知识和未学过卫生管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三部分人组成。而系统学过卫生管理知识的是极少数。因此,现阶段的继续“工程教育”对象宜从在岗干部的全员中展开,在受教育面和队伍整体素质基本达标后,再分层次。
2.继续“工程教育”计划。这是对卫生管理干部实施继续“工程教育”的保证。计划制订,包括教育目标、培训宗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政策与措施保证。要分做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中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分解,要保持统一性与连续性。注重内在联系,计划制订要科学合理,经过论证,并起到约束作用。
3.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卫生管理队伍现状的复杂性,决定了继续“工程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就总体而言,应归结为三大类。一类是管理者的共性知识。包括国家公务员的共性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理论。卫生管理方面的共性知识,如卫生管理学、医学基础知识等等。二类是卫生管理者的相关知识。包括卫生公共关系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理论学、医学美学、社会大卫生、卫生服务研究软科学与论文写作等等。三类是卫生管理者岗位的个性知识。如医院管理、中医药管理、预防管理、妇幼管理、药政管理、科技管理、医学教育管理、卫生监督管理、初级卫生保健与情报信息管理等等。四类是专业技能。如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综合与分解、科研设计与运作、演讲与口才、调查研究能力等等。
4.继续“工程教育”手段。可以分为知识传授、实践中培养两个方面。
⑴知识传授。现阶段可按照在岗卫生管理的不同人才,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因材实施。通过学校系统学习,短期培训及脱产、半脱产、业余、函授、电化教育等手段完成。
卫生教育论文篇6
1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中的生态平衡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应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使其能够养成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这些未来卫生事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生态学的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认为,一个成熟的体系要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要素,才能增加稳定性;务必有优势的要素主导,才有发展潜力[2]。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同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教学活动,二者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生个体、整个班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各个因子形成了一个相互依托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动往往都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从而对整体的教学结果产生影响。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定性因子定律原理”[3]:在教育生态环境中,近乎全部的生态因子均可能成为限制的因素。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分析每一种限制因子[4]。
2教育生态学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创新
教育生态学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创新,是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多种教学共存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创建动态平衡的教学系统。主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2.1教学观念的创新:
教育生态学体系下的教学观念创新,首先要考虑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相辅相成,相互尊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共同进步。平等的生态地位是师生的平等和互动,因此,教学观念创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是平等师生关系。
2.2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提高知识、能力、素质三点不可或缺,课程内容的调整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教授依然是授课重点,同时应精选教学内容,将本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概念和技术、方法等及时引入教学当中,减少陈腐、繁杂、琐碎的内容,充分显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培养专业性和适应性的人才。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方面,课时安排应灵活、科学。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从生态学的视角,应当将竞争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三种教学理念相结合,提倡融合性教学方法[5]。答辩式的教学方法是竞争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教师主持下,以卫生事业管理学中的主要内容为中心,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小组陈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以及研究中遇见的问题等,然后老师回答问题,并且和学生共同讨论[6]。最后教师对整个答辩的准备、陈述和讨论等环节进行评价。合作学习主要是小组讨论或案例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在案例提出前,教师首先要表明案例剖析法的意义、步骤和案例中主要体现出的内容,并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以案例为中心,发散思维,进独立的行思考分析。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独立猎取知识的能力,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独立阅读教科书、期刊文献、写论文、项目报告,并将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等自我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习惯。
2.4考核方式的创新:
卫生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廉洁素质
廉洁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素质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1]。护生的廉洁素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护生廉洁教育有利于护生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目前许多医院招聘护理人员都以专科为起点,而作为一所中职卫校,无疑面对着重大的就业压力。为此,学校更应该有效开展护生廉洁素质教育,重视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的影响因素
1.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否开展了廉洁教育对学生的廉洁行为和意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毕业生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学生宁愿读大专院校也不读中职卫校,这就导致了中职卫校的招生标准与教育水平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相对低下,接受教育的水平差距较大。
2.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时就开始接触到的教育,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在幼年时就形成的廉洁思想和行为。大多数家长把中职卫校当做是“避难所”,觉得早早的把子女送到中职卫校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可以避免在社会中学坏。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低,导致学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早早的出现厌学、叛逆等现象,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端正学习态度。
3.政策法规与新闻舆论。我国在廉洁反腐行为上运用的法律法规对当代学生具有规范和影响作用。新闻舆论则是对各种腐败行为进行报道,决定社会的风气问题,引发学生对社会廉洁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政策法规和正向的新闻舆论,对学生树立廉洁价值观具有正能量的引导价值。
4.社会因素。社会风气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对人们的廉洁认知以及行为、情感起着潜隐默化的作用。对中职卫校的护生来讲,如今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难免会出现自卑等心理,导致失去上进心,可能出现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社交心理因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而社交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它有助于实现人们的社会目的,满足心理需求[2]。社交圈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会影响该群体的廉洁思想、行为与价值观。中职卫校的护生中有些非正式群体,经常会有旷课、考试作弊等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廉洁价值观。
二、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提升策略
(一)加强学校教育理念
1、老师应该深入探讨职业廉洁教育等课题。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设立品格教育、思想教育等课程,注重对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以积极的态度去指导、关注学生,给予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关心,让学生得到精神支柱
2、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廉洁思想,比如:每天进行一次升旗仪式,在升旗时,全体的师生大声齐唱国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家的利益与我们每一个都息息相关,增强爱国意识[3]。
3、加强教师自身的廉洁修养,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曾经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老师才能教育出阳光上进的好学生,充分发挥老师率先示范的作用,严格遵守廉政法律法规,做好榜样,教好学生。
(二)重视家庭廉洁教育
首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家长应重视对子女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与教育,多关注子女在学校时的学习状态与生活情况,与子女进行多谈。对子女寄予一定的期待与厚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与积极性。其次,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家庭廉政氛围,使家庭成为廉洁港湾。
(三)改善社会廉洁环境
1、政府部门的廉洁自律品德对学生的廉洁教育发挥着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廉洁思想。
2、重视新闻舆论功能,将媒体报道视为对学生廉洁理念灌输的重要渠道。让全社会都处于一种“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好形象。
3、政府与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且执行力强的法律法规体系,各行各业必须严格遵守,使遵法、守法、依法成为公民的日常习惯,让全社会都自觉守法、乐于守法。
(四)完善社会服务系统
1、国家应该对中职卫校护生实行全方位的奖励模式,大力提倡中职卫校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专业性强的人才。对中职卫校的学生实行免除学费、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问题[4]。
2、完善中职卫校护生的就业系统,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及时向学生反馈社会就业情况,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就业动态,及时安排学生到医院去实习,树立良好的就业状态,促进学生积极的进入到学习当中。
(五)注重学生廉洁心理的提高
1、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形成学生党员为核心,学生干部为辅助,向全部学生辐射自我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廉洁观念。实行教育全面化、教育对象无漏洞,使廉洁教育得到全面提高。
2、构建学校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熏陶。可以在校园内建立百度、微信等媒体平台,以广播、黑板报、班会课等多种形式创造浓厚的校园廉洁氛围。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社会实践也是中职卫校护生提高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学到的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比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诊活动”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向上精神。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感受社会,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精神、奉献精神。
结语:
总之,中职卫校护生正处于廉洁自律发展的关键阶段。首先,应该加强宣传反腐廉政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公民廉洁意识教育。坚定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尤其要注重其中的廉洁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的宣传教育。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有序的进行反腐行动,让学生提高与反腐败斗争的勇气,深入了解腐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腐败必败的信心与信念。最后,要加强课堂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多举反腐教育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腐败形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廉洁价值观。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孝东、黄铜.论加强和改进医学上廉洁素质教育的紧迫性[j].学理论,2010.4:173―174
[2]周武兵.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1,9:28~29
卫生教育论文篇8
在信息技术与军事训练活动加速整合的大背景下,军事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用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课题。2000年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在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中首先提出“整合”的概念,并强调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1]。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认为,“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以工具形式与课程整合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式、主要的教学媒体[2]。在军事训练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引起理论研究人员和学科教员的重视,军事教育技术与军事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命题层出不穷。但是在军队医学教育领域,特别是对部队任职需求较强的卫生士官教育领域,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已有的成果多从理论的、思辨的角度进行探讨,而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研究与探讨军事教育技术在卫生士官教学中的整合策略尚为薄弱环节。
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卫生士官教学,必须着眼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训练,必须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卫生勤务人才为根本目标。因此,在卫生士官教学改革中,引入教育技术,用军事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和系统观进行顶层设计,用教育技术的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内容改善学员的信息素质,将会对卫生士官教学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1 为卫生士官教学提供便捷的学习手段
卫生士官作为军队卫勤保障系统中从事医务工作的士兵骨干,是卫勤保障的基础技术力量,卫生士官教学不同于普通的军事训练。在强调军事训练共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医疗护救的专业性。医学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复杂,学员很难通过直接生活经验来印证。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军事教育技术凭借其“变抽象为具体,变冷漠为生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宏微观皆宜表现”的特殊优势,成为保障卫生士官学员多层次、多角度掌握知识的必然选择。
与军官教育相比较,卫生士官具有更强的岗位指向性,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更为鲜明。实用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对卫生士官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传授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多为学员提供贴近现实职业岗位的多元化护救常识和形象性救护案例,并提供真实可操作的训练演练环境。而军事教育技术所提供的视频教材、模拟仿真系统和远程会议系统等都能很好地为卫生士官教学实践提供技术保障,满足其实用性、实践性需求。
2 创设符合卫生士官心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
卫生士官是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个性特征较复杂的一个群体,如何实现因材施教成为卫生士官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深入了解学员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灵活互动教学情境,科学评测、管理、引导每一名学员的学习进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任务。士官学员年龄普遍在18~22岁,有热情、有激情,对声、光、电形成的影像具有很强的接受力。而医学教育中一些微观的教学内容,如胚胎发育过程、细胞移行和器官形成过程,仅靠单纯的理论讲授,不宜被学员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军事教育技术中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优化教学要素,系统组织教学资源和过程,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唤起学员的学习欲望,引导学员主动、愉快地开展学习。
3 构建信息化的卫生士官教学系统
卫生士官教学与军事教育技术整合所围绕的中心是教学工作。而影响教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将诸多因素有机组织起来,统合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系统思想和系统性原则,力争构建一个良好的卫生士官教学系统。
设计和构建信息化的卫生士官教学系统,要遵照系统分析的科学方法,从环境、目标、结构三个方面整体思考,统筹安排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相对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一致。要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信息技术工具与手段,来科学调整教学系统的结构,使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都适合于卫生士官这个群体,都服务于新型卫生士官人才培养这个目标,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佳效益。
整合过程中,军事教育技术人员要让学科教员处于教学设计工作的主导地位,在坚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尊重教师的想法和偏好,提供可选择的设计方案,提供海量的共享资源,支持即时监控和形成性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主导教学的需求。专业教学训练是军事教育技术所围绕的核心,军事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
卫生士官教学与军事教育技术整合,人员、设备、资金、时间的投入较多,效益性成为必须要考虑的方面。因此,构建信息化的卫生士官教学系统应坚持需求牵引,设备更新充分考虑需要的程度并量力而行;积极维护设备,提高利用率,降低淘汰率;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使之最大限度共享;新技术的使用要从实际效益出发,媒体使用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新技术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具体选用和组织方式要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而定。以卫生士官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选用相应的理论学说与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坚决反对“为整合而整合”,或过于追求整合的表面形式,而忽视卫生士官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卫生士官教育是基层军事教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追赶军事训练信息化的潮流,卫生士官教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军事教育技术因素的介入,将对构建信息化的卫生士官教学体系产生积极作用。卫生士官教学与军事教育技术整合将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卫生士官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卫生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幼儿;卫生保健;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4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紧俏,同时对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会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技能知识,还要掌握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因为幼儿教育的原则是保教合一,所以学前教育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不仅要有幼师资格证,还要有保育员证或育婴师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卫生保健》就是培养学生有关幼儿卫生、疾病预防、营养膳食等知识的课程。但大多数学生对此课程不太重视,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不高,有的还有厌学情绪,在加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当然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近六年,谈谈《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中实行改革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创新
传统的课堂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从性质上,教科书只是使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去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要实现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应在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书本没有的常识和技能。例如:幼儿早期教育的最新理念、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式等引入教学之中,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笔者在“儿童营养与膳食”这一节内容中增加了一些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处理措施等知识,常见的意外事故如:烧伤、蚊虫咬伤、日射病、出血跌伤等基本处理常识。这样,学生就业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提高就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幼儿卫生与保健》课堂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笔者在讲解“儿童常见病及其防护”这一节内容时,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护和处理采用演示法,示范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亲身操作体验。在讲授“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时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法,让几个学生扮演有心理问题的幼儿,让其他学生扮演教师去帮助他们疏导排解心理障碍学生感到新鲜,兴趣高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知识的真理。光有理论,不会操作,就等于纸上谈兵,真正的技能没掌握。因此,在《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实践。例如:在讲到“学前儿童的营养和膳食卫生”这章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幼儿园的食谱和各超市幼儿食用的零食,然后课堂上师生通过共同分析、讨论学前儿童饮食的现状及改进方式等。带领学生去幼儿园,在真实环境中学习体会,进行保育教育实习,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寻找与《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相配套的音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人体器官”这节时,出示人体系统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增强教学直观性;观看常用的急救技术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技术等。
五、考核方法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考核方法大多重视理论知识考试,轻视实践能力考查,并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这样的考试导向只能是“高分低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且背离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法,以此推动教学改革。笔者建议: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卫生与保健》的考试内容上,不仅要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对专业操作基本技能要素、语言表达技能等方面的考核。在考试方式的选择方面,采用多样考试考核方法,例如:闭卷或开卷,笔试、口试、制作或者综合采用以上几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在评判学生成绩方面,要把课程终极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更注重过程考核。要把有创见、有创意、有创新作为成绩评判的重要依据,以推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卫生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 卫生高职院校 人文教育 学生
人文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知识, 使他们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同时也使他们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受到培养和熏陶,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生存,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因此,可以说,人文教育是通过传授给学生人文知识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
一、卫生高职院校忽视人文教育的原因
1.传统观念影响,培养目标未明确
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由古代的学徒制演化而来,基本上属于个人的事情, 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开始仅仅是为个体谋生提供技术培训,是一种人力教育。20 世纪中叶后,政府有关部门开始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走向公办。长期以来,一些职业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胜任某种岗位需要”,以此安排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卫生高职院校属专科性院校,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为突出,专业设置过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点缀。同时,迫于就业的压力,学校要求学生考“资格证”,考“等级证”,考了“中级证”,再考“高级证”。由于过分夸大了操作技术的价值,忽略了文化修养,再加上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 从而导致毕业生缺乏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职业教育这种人力教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使他们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
2.科技与人文观念的对立
自从斯诺的《两种文化》诞生以来,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被人为地扩大了。难以否认,科技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但教育应该超越这两种文化的对立, 以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科技以人为本”不应该仅仅强调科技产品对人的有用性,更应该强调现代科技发展本质上的“属人性”,是基于人性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存在与发展的。
3.功利实用主义办学理念的制约
20 世纪初,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基本观点,他指出: 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并养成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由于受这种功利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被凸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卫生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趋向变得日益明显,它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用性技术的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忽视了对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素质培养,专业的细化使学生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越来越远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二、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卫生高职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强调科技教育而忽略了与人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缺乏必将导致学生情感淡薄、缺乏诚信、文化底蕴浅乏、价值体系混杂、敬业精神不够、心理素质较差、适应能力不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卫生高职教育的属性是多元化的,问题是现实的卫生高职教育过分重视了“有形”的一面,而忽略了“无形”的一面,而恰恰是后者左右着教育的成败。一个人走出卫生高职院校校园的时候,可能是一名护士、药剂师或者康复理疗师,但是,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全的人, 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人文教育在现代卫生高职教育中陷入了困境,卫生高职教育不但缺乏人文知识,更缺乏人文精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用人单位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是: 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我们的教育培养了“才”,却丢失了“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三、卫生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几点建议
1.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曾指出:“为了科学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这一弊端在目前的卫生高职院校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只有单一科学知识或人文知识的人,根本不是完整的“人”。作为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集科学、艺术、人文于一身,理应对医护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然而,现实中却常有不和谐音符出现:如病人的权益被忽视,人格被不尊重,医患纠纷不断,甚至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拉伯雷说:“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因此,必须改变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状况,实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改变那些过分专门化的学科分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培养“人”与培养“才”的完美结合。
2.人文教育应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要注重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
隐性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人文环境,在无形中改变学生的气质。学院可以通过面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人文讲座、演讲比赛、大专辩论赛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甚至借助校园建筑、校训、历史人物事件等对学生进行陶冶。这种教育超越了课堂本身,可以于不经意之间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隐性课堂”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涵盖课堂教学,而且要涵盖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要使学生随时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随处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卫生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灌注式教学方法比较多,以抽象的道德规范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思想变化和情感体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人文教育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而不是将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其结果往往与人文教育的目的相悖。所以,人文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和脱离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高等学校要创设条件,将人文教育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选择、全身心投入、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中,从而把活动的结果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让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人文知识的积累,正如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说的“知道”,人文精神的养成就是庄子所说的“体道”。由“知道”到“体道”,要经过实践的过程,卫生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人文风景、参加社团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文精神的养成。
3.人文教育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专业的确定、社会竞争的激烈、教育大环境的舆论导向、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都导致其更容易产生情绪、性格、人际关系上的障碍,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珍视,本身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弘扬, 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人文教育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主动的因素,教师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就是为人师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一位潇洒正直的老师,一位善良真诚的老师,会让同学从心底佩服,会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陶行知曾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做人的启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必须具有高深的人文素养,要敬业。敬业与学生爱学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教学看作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将会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痛苦;如果把教学看作是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人生经验,那将会创造和谐、积极的境界,将会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要把自己化作一种生活的感召,去启示学生追求健康幸福的人生。
目前,影响和阻碍人文教育的因素仍困扰着许多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加快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摸索,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才能推动我国的卫生高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里所谓“和谐的人”,应当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人。
参考文献:
[1]秦钠.略论高校人文教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6):17-20.
[2]李丽,王筱楠.浅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9,(1): 10.
- 上一篇:
- 下一篇:卫生法论文
相关文章
卫生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2023-04-28 15:36:17
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研究 2022-12-26 08:49:28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2022-10-09 09:40:32
省域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救治体系建设成效 2022-10-08 11:08:30
国家卫生县城档案管理工作要点 2022-10-08 09:52:25
卫生健康系统业务档案管理服务策略 2022-10-02 09: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