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9-15 09:56:21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护理安全范文篇1
1.1护士自身原因。在儿科护理中所产生的隐患中,有一些是由于护士的自身因素导致的。(1)临床上有一部分护士的年纪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经常会发生。(2)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给患儿穿刺的难度要比成人大,如果护士的专业操作技术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这给患儿带来很多额外的痛苦,患者哭闹、变得急躁,家长也会由此产生不满情绪。(3)护患沟通不佳:有很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重视医疗护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沟通,有些操作没有事先沟通就直接操作,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4]。(4)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护理记录的书写也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常被忽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情况,或延误了记录,造成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一旦发生护患纠纷,这对医护人员的举证是十分不利的。(5)专业知识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很高,由于护士在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无菌观念进行操作,不注意手卫生,从而造成患者感染,引发纠纷[5]。1.2患儿及社会因素。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备受家长的宠爱,一旦患病就医,患儿家长就会对医疗护理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如果在护理中出现失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出现不满情绪。在儿科,静脉穿刺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因为患儿的年龄小,血管很细且脆弱,在穿刺的时候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矛盾。另外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大部分人认为一旦患儿出现不良的结果,那么责任肯定是医院的,并且不能理解护士的良苦用心,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医学具有严谨性、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病情复杂、病情严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是医嘱的主要执行者,一旦护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患儿家属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护士,导致矛盾的产生。1.3法律知识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升高,患儿家长掌握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如果护士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那么在出现护患纠纷的时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护士在操作中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2预防对策
2.1护士要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主动和患儿及其患儿家长交流、沟通,主动询问患儿的感受,操作之前先向患儿和其家长解释护理的必要性,取得患儿和患儿家长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护士要主动向患儿和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另外,护士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2.2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所以护士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护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在儿科有一些护理是具有强制性的,患儿家长对此的期望值非常高,这样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士必须保障操作顺利完成,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就会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在每项护理之前护士均要向患儿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需保障操作技术的熟练。2.3完善后勤保障。要不断加强后勤的管理力度,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对护士进行辅助,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给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和患者家长沟通。还要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患儿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患儿的心情好了,也会提升配合度[7,8]。
3讨论
在儿科,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科患者均是小儿,小儿有很多区别于成人的特点,例如爱哭闹、活泼好动、沟通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会给护理造成困难,增加了护理的不安全性。如果对护理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很好的控制,就可能会发展为危险事件,护士是护理患儿的主要执行者,护士也是与患儿接触最密切的人,当前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发生护理隐患。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护理操作,护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相关的研究显示,国外医疗结构已经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而在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庞大,做好儿科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科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再加上患儿配合度低,这些情况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本研究对护理风险做出了及时的评估,总结出了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在儿科实施优质性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士的知识与专业操作技术,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升了广大患儿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9]。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2):149-151.
[2]吴颖,何建琴.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123-2124.
[3]黄美琴,连少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6(01):111-113.
[4]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9):1755-1756.
[5]黄美娜,曾冰英.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17):195-197.
[6]周俊.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179.
[7]邓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2,16(1):56-57.
[8]刘畅.人文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58-60.
护理安全范文篇2
1.1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1.2法律意识不强
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3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1.4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5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1.6其他因素
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2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2.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2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2.2.1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1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1.1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1.2法律意识不强
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3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1.4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5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1.6其他因素
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2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2.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2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2.2.1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2.2.2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估。科室必须健全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3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
2.2.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
2.2.5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小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借鉴外院的经验,认真更新安全观念,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动力,紧跟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进展,分析相关因素,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的需求。
护理安全范文篇3
1管理层的因素
1.1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是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2护士自身的因素
2.1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护士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假如为了有旁证,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致抱怨,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2.2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3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由于人员的编配不足,对病人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更因为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2.4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2.5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在技术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也是造成隐患的根源。如患者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不按时巡视病房,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原因造成的,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3患者的因素
3.1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到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3.2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3.3患者的自身素质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2],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如擅自离院外出,有的虽然请了假,但不能按时回医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家属或护工的陪护,虽然医院进行了告知,但是部分家属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患者家属的不合作,也将会增添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
4其他因素
4.1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瓶防治不当导致烫伤等。
4.2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护理记录中反映的主观资料多,客观存在的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有的病历中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无其它方面资料。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个别病历护理记录入院评估不准确,如病人入院时存在褥疮,护理人员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另外操作性护理措施未记录,如护士按医嘱给病人吸氧,导尿,若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导尿时间,更换尿管尿袋时间及尿液情况,此为记录不全面。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在实施举证倒置的程序中,导致院方证据不足。
4.3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不完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如在医疗记录中,病人呈昏睡状态而护理记录中病人呈昏迷状态,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医疗护理记录生命体征不相符合,如死亡病倒中,无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记录,病情突然变化,护士忙于抢救事后也未记录。以上情况,在病历中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加强护理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前提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生后果。管理学的实践证实,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控制与对实际产生不良后果的差错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预防和治理意义。对各项护理安全工作应有检查,监督,反馈,讲评,整改的机制,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知晓,协同处理,尽可能性减轻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亲制定相应对策。
3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4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剖析在临床护理工作,哪些属侵权行为,明确护理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将护患双方的权益靠法律来维护,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法律后果,加强责任感;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3]。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仔细观察病情,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5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各个专科之间,也可以派出业务骨干,互相深入渗透,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学习,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发挥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地为患者解决提出的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6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动力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尤为重要。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要求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事业的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为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护理安全范文篇4
关键词:儿科病区;影响因素;安全风险
儿科病房主要收治语言以及心理、行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儿。此种患儿年龄较小,病情变化较快,症状也并不典型,因此护理时意外情况较多、护理工作量大,容易出现护理失误。针对儿科护理特殊性,护理中一定要对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依据各种不良因素,提出对应防范策略,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患儿,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10岁,平均(5.64±3.16)岁,病程1-7个月,平均(4.30±2.41)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儿科常见疾病,排除特异性疾病患儿,且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研究时间内本院儿科护理人员共26例,未出现离职等人员调动,平均年龄(26.15±2.16)岁。1.2调查方法。研究时确保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并对治疗方式有充分了解。观察记录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护理纠纷的事情进行分析,汇总、总结;找出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制定出对应处理方式。在对护理中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时可在儿科主任同意下进行集体问卷调查,主要分析护理人员自身状况,主要包括,护理态度以及技能等各种影响因素。1.3问题预测。分析本次问卷可知,首要影响因素为护患沟通问题。出现护患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为患儿年龄较小,且治疗依从性纳差。自身不适时无法良好表达,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有一定缺陷。极易因为吃药、注射等出现哭闹。患者家属陪伴时焦虑、烦闷因此也会迁怒于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怀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沟通技巧也为重要问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问题。出现此种问题和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护理操作未依照操作流程有重要关系。研究中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会因为工作量大简化操作步骤,并未依照有关程序认真、按时做护理记录。由于儿科疾病发展较快,因此医生无法依据患儿病情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有效治疗。部分护理人员入职时间短,理论知识无法熟练融合到实践中。由于医疗和护理器械更新较快,因此会出现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均为护理造成较大限制、障碍[1-3]。护理人员意识问题。护理时个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薄弱为营养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交接班不认真、对操作制度执行力度差。治疗以及护理时并无严格遵循要求流程。巡视不及时,营养患儿抢救实际。病房管理因素,病房为患儿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但换季时,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会持续增加。患儿多造成房间内拥挤,恢复期、急性期共处一室的情况。消毒和隔离措施执行不严则会造成较差感染,此种因素也为儿科病房重要护理安全因素[4]。用药因素:小儿用药由其特殊性,药剂量较小、个体性差异较大,用药程序较为复杂,新药多,剂量各异,因此护理中会出现剂量、配药失误。儿童血管壁较薄同时通透性高,输液时采用血管等刺激性药物会使得穿刺位置发生皮肤苍白,渗出肿胀以及坏死,为患儿造成较大痛苦。此种问题也为影响病房安全护理重要隐患。同时家属也会由于失误出现未遵医嘱用药的情况。由于家属医学知识匮乏,同时对护理配合度差,便会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以上各种行为均为影响病房安全护理重要因素。
2结果
通过前4个月护理中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对记录结果分析后发现,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事件有12件。会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管理、患者。依据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问卷报告分析后发现,依据因素强弱可分为:护患沟通、护理技能、护理意识、护理人员分配、患儿。分析可知进行对应干预后总体风险事件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儿科护理时由于工作量大且难度高等特点,风险因素较多,为降低护理风险进行良好的护理管理便十分重要。现主要依据其它学者分析经验和本次研究数据,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提升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沟通能力,强化护理意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和家属以及患儿沟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端正自身工作态度,为沟通打下基础。交流过程中采用注意语气和态度,多使用敬语,为患儿和家属讲解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其分析护理、治疗过程中的疑问,提升理解以及合作。研究发现良好的护理沟通方式方可保证高效、和谐的护理确保患儿家属对充分理解药物使用功能方式、护理操作方式,积极配合护理,且护理满意度95.60%较高[5]。提升自身护理能力以及水平。医院要确保护士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重视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则要进行专题培训。引进新设备和仪器时也要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提升其护理专业能力、技能。在安排工作中,注意护理力量搭配,做到老带新和不同特长之间的互补,通过此种方式降低护理中由于专业技能造成的护理风险。重视护理管理。首先对护理人员要合理分配其工作时间,弹性安排工作排班,降低护理人员自身工作压力。规范护理制度,对常用药物和器械以及生化指标检查,均要严格记录,规范操作。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引导护理人员提升自身护理专业性,强化护理安全性。强化病房管理。改善患儿就医环境,将患儿分期分室。不同病种患儿禁止交叉,并做好消毒工作,地面要进行湿式打扫,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月对无菌物品、空气、工作人员实施检测。强化医护人员手部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完善护理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可有章可循。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护理服务等法律法规。也可请专业人员讲解有关案例,提升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定期组织我是患者活动,引导患者换位思考,体验患者情感,提升共情心[6]。用药安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安全用药知识,主要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行儿科用药剂量知识学习,确保配药时精确计算,做到不慌不乱;对输液速度要严格控制,条件允许可采用输液泵、推注泵。对于以上内容可时常进行操作培训,技能比赛,时刻保持护理技能的提升。在学习用药知识时也要为患儿家属进行普及,确保家属了解用药目的,注意事项。主要有禁忌食物和配伍注意事项。做好宣传教育,多为患儿进行关爱,也可以微笑和抚摸的方式激励患儿配合治疗、护理。对医疗知识缺乏的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合适的护理方式,例如专人护理,睡眠时要在有床栏位置,禁止私自调节滴注速度,保护留置针的方式,遵守医院制度,禁止私自换床,擅自离开医院。
综上分析,儿科护理人员一定做好安全防范,消除各种不良因素,提升专业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强化病房管理,以患儿为中心,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得到良好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爱芳,李敏,王秀琴.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28):203-204.
[2]孙宇红.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20):89-89.
[3]张浩.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55-356.
[4]苏娥.风险预防护理在儿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209.
[5]李岚.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00104-00104.
护理安全范文篇5
1.1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1.2规章制度落实
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血透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引发医疗纠纷。
1.3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护理队伍年轻化易出现安全隐患。血透室是高危科室,血液透析治疗的风险很大,而从业护士的低龄化,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
目前,多家医院进行大胆的人事制度改革,很多高学历低年资的护士走上了护士长的岗位,这些年轻的护理管理人员通常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对规章制度落实督导检查不严,客观上形成了最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3.3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1.3.4颈内静脉置管护理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1.3.5血液透析过程中会遇到停水、停电、机器故障、管路滑脱等突发事件,护士的专科技能及综合素质在此可充分显现,临床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实际工作体验,方能做到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2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血透室工作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懂法、守法,谨言慎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我防护。同时我们还配合医院护理部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分析,以实例对护士进行教育,使其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
2.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护理安全范文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建议
护理贯穿医疗诊治的整个过程[1],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促进患者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因此护理工作也是所有科室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科是主要涉及儿童身心发育、疾病防治及保健等的综合性科室[2],由于儿童患者具有年龄偏小、自身抵抗力与防御力较差、认知度较低及自控能力较差等问题,致使儿童的护理难度及风险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偏高,这对儿科的护理管理及患儿的就医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群众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儿童的护理安全问题也受到更多重视,这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来讲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机遇。临床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患儿及其家属与环境,均可能成为引发儿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3],依据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并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的管理质量并保障患儿就医安全,就对医院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现的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医院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现的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事件中的32例患儿,年龄为2~11岁;男19例,女13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内分泌疾病4例。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特异性疾病。1.2方法。通过对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出引发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依据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因素中服务态度差、责任意识低及操作水平低,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患儿及其家属因素中认知度不足与不配合护理,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差也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见表1。
3讨论
临床表明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较多[4],且涉及范围较广,不仅会对儿科的护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威胁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在当前护患关系紧张的医疗背景下[5],如果儿科的护理安全问题严重,势必会引起更多的护理纠纷,一方面影响患儿的就医安全,另一方面会加剧护患关系的紧张形势,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临床证实不断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6],找出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加以整改,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措施,也是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并改善护患关系的主要措施。3.1原因分析。本次研究通过对医院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现的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因素占62.50%、患儿及其家属因素占28.13%、环境因素占9.37%,提示护理人员因素、患儿及其家属因素及环境因素均是引发儿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1)护理人员因素占比较大的原因是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执行者,自身的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高低均会影响护理效果。其中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常表现为对患儿缺乏足够的耐心,部分护理人员还可能存在采用粗暴行为对待患儿,导致患儿出现恐惧心理,不仅会影响患儿的依从性,还可能对患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低表现为护理工作开展中缺乏专业素养及护理细节不到位等,致使患儿的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增加了护理纠纷发生风险。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低表现为护理工作开展中出现较多的差错,或在突发情况的处理上手足无措,导致患儿的护理效果降低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2)患儿及其家属成为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儿年龄偏小,疾病带来的痛苦会加剧患儿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致使患儿出现不配合护理等现象,护理人员无法得到来自患儿的信息反馈,就无法给予准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导致护理效果降低,而经验护理也会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患儿家属本身应作为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沟通桥梁,但由于儿童疾病的复杂多样性,导致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以至于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无法开展有效的沟通,甚至产生误会,最终引发护理纠纷或护理安全事件。(3)环境因素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原因是部分医疗机构受到规模限制,无法满足每位患儿的护理需求,或因环境布局的不合理加大了医院感染风险,给护理工作开展带来了诸多困难。3.2改进建议。持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科室应依据我国最新管理条例,不断完善管理系统及相关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的开展。加强护理监管力度,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完善护理监督制度,将护理监管范围深化到各方面,定期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并上报,讨论并提出整改建议。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一方面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操作,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与患儿的利益。注重护理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思想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使命感及责任感,让护理人员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儿及其家属多做考虑,耐心、宽容的对待每位患儿及家属。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措施时出现的护理差错多少,直接决定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因此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的学习,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案,同时要对护理人员的阶段学习进行考核,护理人员通过考核才能上岗,未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直到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增加奖惩机制,将考核纳入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宜的奖金,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对排班、值班等进行科学调整,例如高峰时段多安排人手,夜间值班应安排资历高护理人员带领资历低护理人员,以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加强护患沟通,科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应对不同患儿及其家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宣教工作,实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及护理信息反馈,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时应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以提高依从性,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患儿及其家属与环境均可能成为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应针对风险因素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持续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就能有效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石兵霞.儿科护理中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217.
[2]邵瑞娜.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60-261.
[3]齐瑞霞.影响儿科药物治疗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6):215-216.
[4]李玲燕,李翩.探究小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j].今日健康,2016,15(12):178.
[5]李欣.通过等级医院评审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140-142.
护理安全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优质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25±6.71)岁;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3.89±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范文篇8
关键词:骨科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临床效果
随着交通事业、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骨科疾病患病率也不断增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加了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上患者病程较长,还有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损害患者生活质量[1]。以往常规护理中仅仅重视患者疾病康复,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怎样寻找并规避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保证其护理安全已经成为目前护理管理中重要内容之一[2]。为此本次研究以132例骨科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自2017年8月-2019年1月之间收治的132例骨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66例)中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49.67±3.68)岁;颈椎病患者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骨折患者30例。实验组(66例)中女性患者36例,男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49.71±3.62)岁;颈椎病患者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骨折患者27例。两组骨科疾病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参照组骨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日常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实验组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⑴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定期组织骨科医务人员展开专业教育及培训,培养其病情管理护理中独立思维能力,做到可以针对患者病情特点予以个体化护理干预,积极规避各项风险因素;对于上岗时期较短的护理人员,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带教指导,从而提高骨科整体护理质量。⑵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护理分析管理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管理制度、医务人员交接班制度、用药护理等,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及护理服务工作安全。还可以鼓励其提出合理建议,促进相关制度优化和完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检查。⑶加强安全教育:医院不仅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工作,也应对患者展开相关教育,告知其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和相应预防措施,从而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此外,也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寻找并总结各种护理风险因素,积极解决,不断改进。1.3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磕碰、摔倒等。1.4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性别等计数资料比较均应用卡方检验,病程、年龄等计量资料比较均应用t检验,全部数据均经由spss23.0软件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实验组骨科患者比较,参照组骨科患者跌倒、磕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医院骨科收治患者大多是因为意外伤、事故伤导致的,不仅病情复杂,且创伤严重,显著增加了临床护理实施难度,其中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风险性也相对较高[3]。对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不能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操作不规范、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等等[4]。鉴于此,临床提出了实施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此模式工作中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并且注重患者护理安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护理模式,但是其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促进患者康复[5]。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骨科患者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骨科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跌倒、磕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有效提示了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有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保证患者安全,促进病症恢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鹏.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6):148.
[2]王旭.研究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3):116-117.
[3]张娅莉.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运用疼痛护理管理对其快速康复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91-92.
[4]钟丽红,卢玫瑰.全面流程改造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67-68.
护理安全范文篇9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预先性;风险护理
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时代,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生活方式都较之于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这也在于无形当中加大了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生率。神经内科收治患者多伴认知功能与肢体活动上的障碍,而且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本就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身机体功能愈渐衰退,在院内伴随着较高的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针对于此,神经内科应意识到采取预先性护理干预方法的必要性。本试验便采用随机对照法,探究预见性风险护理管理工作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19年年度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病例情况,各随机选择200例作为回顾研究对象。2018年度收治的20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男113例、女87例,年龄52~90岁,平均(71.3±6.2)岁,疾病类型:脑梗死8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2例、癫痫11例、帕金森10例、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1.12.012其他56例。2019年度收治的200例患者列为试验组,男109例、女91例,年龄54~92岁,平均(72.1±6.3)岁,所患疾病:86例脑梗死、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癫痫以及8例帕金森、其他51例。两组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差异性小(p>0.05)。1.2护理方法予以对照组中患者神经内科[2-3]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疾病知识告知、心理沟通和交流、一般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道干预、并发症监测等。试验组实施预见性风险护理管理工作。1.2.1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4h内,便依照我科自制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涉及方面:跌倒和坠床风险、管道滑脱风险、压疮风险、冻伤/烫伤风险等。并结合评估结果评级:高危风险、一般风险、无风险,预见性护理方案的制定据此区别。1.2.2措施执行(1)跌倒和坠床风险。从临床医学判断、涉及到特殊的药物使用、患者目前的认知现状、是否需要予以步行辅助等方面,评估患者存在跌倒、坠床的风险程度;参照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评分[4],若分值超过了45分,则在基础的防跌倒、坠床警示牌悬挂外,加强对患者本身以及对其看护者的风险教育,并告知患者应时刻有人陪护在旁,另外通过培养患者正确的行为习惯保证行为安全:主要是3min预备方案,具体内容是:起床清醒后的3min之内莫即刻起床,床上坐起3min之后再开始下床,并在床边站立3min之后再开始行走;可以有效借助防护措施如约束带、床围栏、轮椅、拐杖等,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2)管道脱落风险。通过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价、使用导管分型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管道滑脱的风险以及风险程度,除了必要的悬挂防管道滑脱警示牌这样的基础操作,辅以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同时视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四肢活动进行合理的约束,以及遵医嘱使用镇静剂。(3)用药风险。神经内科收治患者多需采用电解质、脱水剂和营养剂等治疗,但由于患者伴认知功能缺陷,所以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用药错误或者是忘记用药、液体外渗导致静脉炎等用药风险,对此是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规避的,可预见性的实施用药风险监控教育,并采用留置针,特别强调对重点用药的交接班管理。(4)压疮风险。依照braden压疮评分表对患者压疮风险作出评估[5],并对评分值低于12分的患者,列为高危风险者,每周定期2次对其进行压疮风险的动态性评估,并相应做好预防压疮的健康教育工作,合理使用气垫床、减压贴等预防措施,帮助患者每隔2h翻身1次,另通过辅助于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避免压疮。(5)烫伤/冻伤风险。询问并评估患者肢体感受,据血液循行状态、是否提出保暖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患者的烫伤/冻伤风险。对一般风险者预见性采取烫伤/冻伤安全教育,高危风险者除此之外加强对其感觉、运动障碍肢体的防护,应谨慎使用热水袋和冰袋,或者禁止使用。1.3护理评价1.3.1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评价的方面包括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烫伤/冻伤、压疮、药物损伤等。1.3.2护理质量由医院质控部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每月评测1次、计算平均值,评测方面有:基础护理、药品管理、重症护理等,满分制5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佳。1.4数据值检验使用spss22.0医学软件进行数据值的统计和检验,关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率使用连续校正χ2检验,数值表示为n(%)的形式;护理质量评分则采用t检验,表示为χ—±s的数值形式,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对实施预见性风险护理前后科室护理质量的评价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大(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明显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安全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作用分析
血液透析室是尿毒症患者主要治疗场所,由于血液透析患者易出现病症加重等突发情况,对治疗设备具有较强依赖性,医疗设施使用安全直接关系着患者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健康安全[1]。因此,应在护理期间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治疗效果的达成。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指标、管理环节、技能提升等环节改善,有效提升其整体护理质量。本文选取加强管理前后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探究其对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评分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加强管理前于我院血液透析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加强管理后于我院血液透析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4~40周岁,平均(32.65±7.35)周岁。实验组护理人员年龄25~39周岁,平均年龄(32.29±6.71)周岁。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差别不显著(p>0.05),可对比分析。1.2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及日常考核等。实验组护理人员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1)完善安全护理措施。根据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中可能出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对护理人员工作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对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对护理结果进行监测,检查内容包括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是否有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或减少穿刺针脱落、出血、跌倒及感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对血液透析室病房内接受护理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对病房消毒及环境卫生进行检查,是否控制了家属的出入量,督促其认真做好每日消毒清洁工作;对护理记录和病历进行检验。对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多种形式考核,并定期对护理人员做指导培训,培训中应结合预防的演练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其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的培训,并通过定期任务考核,真正提升其护理应变能力及专业素养;认真记录检查中的过失行为及可能发生意外风险的护理行为,并做到认真听取血液透析室病房患者的护理感受及意见反馈,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开会讨论并有效规避;(2)护理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参加护理人员讨论会,与护理人员一同分析护理工作中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科学有效解决方法,重申强调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升护理人员对其树立正确风险管理意识。在下次检查工作中重点检查此次研讨问题解决措施改进完善情况,直到达标为止[3];(3)根据护理人员实际接受情况,对考核标准进一步修订,对改进结果进行巩固。改进方案落实之后,应完善决策计划实施,循环提升,从而降低其工作中护理风险,提升其整体护理质量。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评分。采用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考核,共4项,每项满分40分,0~10分为较差,11~20分为尚可,21~30分为良好,31~40分为优质。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评分越高,护理管理成效越好,护理质量提升越显著。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0.0对数值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评分比较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评分,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室是尿毒症患者治疗的病房,其护理风险成因多种:(1)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会使其整体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无规章可循;(2)血液透析室病房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3)护理工作涉及多学科知识及综合护理操作技能,护理人员经验缺乏也可能导致其对于机械操作不熟练;(4)对于护理期间的记录存在不规范问题,均会增加风险发生概率;(5)因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出现投诉事件等[4]。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仅能做到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知识培训及日常护理测评考核,无法有效规避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准备失误、护理记录差错及无菌操作不当等失误行为。因此,在常规护理管理过程中增加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针对我院血液透析室病房护理管理现状进行改革探索,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管控意识教育,并对其护理知识进行培训;其次,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实施,确立护理工作岗位职责,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护理人员做到严格遵守,倾听并尊重患者提出问题及意见,研究实行方案;最后,再次进行对护理安全管理办法修订,通过不断加强管理、不断改进管控措施,保证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行效果,使护理安全管理步入良性持续质量改进循环轨道,提升总体护理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在对血液透析室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使其在患者出现急性事件时做出更科学处理,提升其护理专业操作水平,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惠娟,老成康,潘爱欢.护理安全管理在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215-217.
[2]高军丽,王蕾.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4):107.
[3]王俊英.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123.
- 上一篇:互联范文
- 下一篇:
护理安全范文
时间:2022-09-15 09:56:21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高职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2-12-21 08:46:14
喉癌术后居家护理管理策略 2022-12-21 08:17:15
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研究 2022-12-19 08:16:11
内科护理学智慧教学探索 2022-12-09 14:48:48
6s管理模式在护生基础护理学的应用 2022-10-14 14:39:12
职业院校健康护理课程融合策略 2022-10-13 14: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