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9-27 17:54:58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法治与安全教育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1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组长,为副组长,大队辅导员、安全责任教师、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机构。学校聘请了镇派出所余崇建同志为法治校长和法治辅导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学校法治教育宣传规划,并指导、督促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定期召开全校法治报告会。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与教学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权、制度管事。

二、氛围浓厚,活动形式多样

我校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浓烈的法治氛围,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进程。强化学校法治教育的组织领导与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学习、辅导讲座、普法测试、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教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全体教师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学校法治教育力量,全面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建设。

学校利用每周五的教师会议时间,合理安排法治学习的内容,重点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教师做到知法、懂法和用法,不断增强依法管理的意识,提高依法管理水平,严防教师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在学生的教育上,我们充分利用课室板报、校园广播系统、内容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防盗防骗、消防知识、禁毒教育、法治教育、预防溺水教育,安全教育等。每年6月26日和12月4日分别是“国际禁毒日”和“法治宣传日”,我校都会举行法治故事演讲、图片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每学年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上课,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每年10月至11月在全校掀起安全教育热潮,利用展板、条幅、橱窗进行安全等方面的大力宣传。学校还坚持每学期四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应急疏散演和公共卫突发生事件演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师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很好地营造安全第一、依法治校的氛围。

三、加强安全法治教育

(1)做好肺炎疫情工作常态化,做好学生的晨午晚检,学校不定时进行检查。各班每周根据安排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在疫情期间积极宣传佩戴口罩。

(2)全体教职工都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和每位学生的人身安全。经常开展安全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有关校园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4)在学校宣传橱窗及班级宣传栏开辟校园安全教育园地,通过典型事例及图片展览教育学生,警钟长鸣。

(5)不定期地组织内容丰富充实、形式活泼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观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禁毒知识教育等。

(6)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四、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初见成效

自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以来,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外,我校把依法治校工作放在首位,依法完善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学校章程及各种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对教职工实行聘任制和责任制,依法管理教师,使教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学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管理、依法从教,全校教职工及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秩序井然,校风优良。

学校有健全的民主管理机制,校务公开,学校工会与教代会发挥积极作用,与社家长积极联系,及时听取意见。学校对学生权益尊重和保护,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行为。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邀请中队的交警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全体师生开展“小小交警”活动。

2、在校园内举办“远离、珍爱生命”图片展。

3、举行“法治宣传教育宣传月”活动。

4、安全交通专题黑板报活动。

5、开展“依法治校”为主题的手抄报和宣传画比赛。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2

(一)高校安全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然要求。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把法治教育纳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律进学校。”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主力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仅仅拥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具备法治观念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率不断上升,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已经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必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既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同时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然要求。(二)高校安全教育是保障校园安全的现实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叠加,各种思潮复杂化,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安全意识薄弱、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应对各种安全问题能力差,使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成为各类案件、事故的高发地和受害群体。2012年北京市破获的一起高校系列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的弱点,在11所高校盗窃作案25起,案件造成经济损失约20万元。甚至还有些非常惨痛的教训,如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斗殴致死案、2008年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火灾事件以及女大学生打黑车频频失联等,这些都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隐患。新时期,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不仅是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校园正常学习、教学的现实需要。(三)高校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教育的目的促进人的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包括安全素质。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认识、以及安全行为和相应的心理状态。安全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高校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处在一个系统的安全意识培养环境,增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效能。

二、高校安全教育现状

(一)安全教育课程内容陈旧效果不理想。自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把安全逃生纳入课堂教学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计入学分在全国高校逐渐得到落实。当前高校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说明安全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安全教育新的内容也次第产生。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大多采取理论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缺乏吸引力,安全实践演练因为场地、费用等在教育过程中所占比例不高。(二)安全教育模式创新不够流于形式。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即时性等特点,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已融入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而高校开展安全教育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继续沿用一些传统的模式,在开学初、新生报到、案件高发期以及在校内发生安全稳定事故或接到上级有关安全通知时候,才会以宣传展板、安全宣传单、横幅、警情提示等方式加强教育,宣传形式单一、缺乏经常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形式大于内容,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三)思想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一些高校更多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安全教育问题重视不够,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安全教育起不到预防作用。学校保卫工作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工作处以及二级学院等学生工作管理者多能认识到“安全稳定重于一切”的意识,但是现实工作中,缺乏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二是学生安全意识缺乏。宿舍中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贵重物品手机、笔记本电脑、钱包随处放置,走路经常低头玩手机,对陌生人没有戒备心,出门乘坐非正常营运车等,这些安全隐患都和学生安全意识不足密切相关。

三、高校安全教育模式探索

(一)与时俱进,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为了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国内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内容都能集中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矛盾不断。从宏观层面来看,由此产生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问题。以微观视野来看,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大学生源结构的变化,网络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影响,迫使我们对大学生心理、社交、生命等安全要加以关注。这些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拓展安全教育的新内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要。(二)借助新媒体,构建安全教育综合平台。据国家互联网中心统计,目前高校校园互联网普及率为100%,学生手机使用率达到100%,在校大学生78%以上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必须利用“互联网 大学安全教育”理念,建构起集自助学习、交流服务、考核管理为一体的多元综合平台,为增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有益补充。一是搭建安全教育互联网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学习到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生活与安全方面知识,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全方位多层次安全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需求,在系统中自主选择学习,从而建立自身的安全知识体系。二是搭建互联网安全教育交流平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平台联系网上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尽早排查身边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问题发生。三是搭建互联网安全教育考核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学习时长、学习内容来全面考核并及时掌握每个参加自主学习同学的学习进度、安全素质。(三)建构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安全教育长效机制。一是凝练安全文化,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体系。用安全文化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校园安全文化的认同,才能确立长效安全运行机制。校园安全文化必须以物质基础为依托,要注重校园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消防、技防设施系统,不定期地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以建章立制为保障,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校园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做到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和谐的安全氛围。二是构建一个实践演练阵地,落实安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安全教育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演练中安全防范技能才能得到提升。高校应针对校园火灾、校园暴力、地震等突发事件开展模拟演练,提升学生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借助安全专业队伍,构筑示范成员阵地。高校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成员如警察、消防员、安全专家开设讲座,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讲解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传授相关经验,让学生对对安全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接受学习更主动、更积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明珠 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25

[2]陈耀辉.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亟待加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3

一、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及时印发

制定印发《2021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并指导监督全区各单位贯彻执行,有助于推动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乡村建设,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狠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上半年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与区民政局联合组织开展第三批“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命名工作,经乡镇(街道)推荐、组织审核等程序,苗庵乡夏王村等24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同时,做好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复查工作,加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创建质量。截至目前,区现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6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1个。

二是落实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双培养工程。区司法局举办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普法骨干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并安排部署各乡镇街道自行开展专题培训,落实分级培训制度,推动数量和质量双达标,提高了基层普法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促使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有效进展。现培养有“法治带头人”298人、“法律明白人”2600余人。

(三)国家安全教育日法宣活动顺利举办

今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区司法局、区法宣办及时制定《市区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全区各单位,部署全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

一是加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召开国家安全学习会,组织集中观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片《总体安全 固本宁邦》,专题学习国家安全法相关知识。组织收看央视综合频道专题片,筑牢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安全思想根基。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4月15日上午,区司法局在区委门前开展集中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彩页,发放毛巾、环保袋等宣传品,为过往群众讲解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国家利益 人人有责”的深刻含义。同时,各司法所结合“法律六进”,送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在辖区内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国家安全法治大餐”。

三是线上线下,发动全民参与。线上通过“两微一端”新媒体转载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充分利用“司法”“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qq群积极宣传《国家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积极转发推广并组织参与“普法”推出的有奖竞答活动,在全局掀起学习热潮。线下利用单位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国家安全法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全区共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110余场次,新媒体相关信息15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四千余份,宣传品800余份,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工作的认知和理解,营造全民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

(四)“民法典宣传进万家”活动持续推进

为做好“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进一步扩大民法典宣传覆盖面,区法宣办制定印发《区“民法典宣传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及补充通知安排部署相关活动任务,明确工作重点。联合区司法局编辑印刷民法典宣传彩页3万份并在全区发放。

一是“走街入户”细致宣民法。春节期间,全区发放民法典年画共计5000份。5月,依托“百名干警下基层”活动,扎实开展入户走访,区司法局103名干警走进沿街商铺、田间地头、村(居)民家中,通过发放民法典宣传册、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细致讲解民法典相关知识、解惑答疑。活动共走访410余户,受教育人数达5400余人。

二是“法律六进”广泛传民法。依托区民法典宣讲团在各乡镇、街道举办系列民法典专题公益普法讲座;利用农村“赶大集”的机会,开展民法典现场宣传并发放宣传品;依托“法律援助惠民生”文艺巡演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民法典相关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推动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民法典“法律六进”活动530余次,发放民法典宣传册2600余份。

三是“竞答测试”参与考民法

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参加“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举办的民法典有奖竞答活动。全区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组织全区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司法”微信公众号参与民法典知识测试,全区参与人数达4100余人,及格率100%,优秀率达92%。

四是“微信微博”趣味学民法。加大新媒体普法力度,利用“司法”微信公众号和“普法”微博及时宣传报道区司法局学习贯彻实施民法典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民法典相关案例、图解、动画、视频等宣传内容。同时,利用led电子屏滚动播放民法典宣传标语。截至目前,微信微博累计发送相关内容130余条。

五是“实施意见”促民法典宣传长效化

印发《市区关于持续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实施意见》,明确民法典宣传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工作重点及长效机制,确保民法典宣传长效化、常态化。

(五)“法律六进”活动常态推动

全区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紧密配合病毒疫情防控、扫黑除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加强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疫病防治、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将法治宣传融入各项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区各单位开展各类“法律六进”学习宣传活动1100余次,切实推进法治建设。

二、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谋划“八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市“八五”普法规划,科学编制我区“八五”普法规划,提请区委、区政府印发,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出台相关决议,指导检查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宣传“八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新要求、新举措,为推进实施“八五”普法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持续深入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各地各部门常态化学习宣传宪法,精心组织2021年度“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区普遍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采取宪法法律考试、宪法宣誓、举办学习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持续推动宪法法律的学习宣传。

(三)不断加强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用法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宪法宣誓、旁听庭审活动,不断强化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二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突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作用,推动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开展青少年暑期实践活动,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坚持社会共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益宜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引导公众强化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在服务社会安全发展提升社会安全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安全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的宣传教育,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重点做好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企业和从业人员落实安全责任以及安全权利、义务,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重点做好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三、任务措施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安全管理防线,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1.有制度。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企业班前会、月度例会、生产经营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固定议题。依法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

2.有培训。定期举办“安全大讲堂”,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带头讲安全课不少于一次;组织安全生产法治宣传会,增强职工法律意识;强化体验式培训。

3.有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了解生产,为企业安全管理建言献策;企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古城安全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创建等活动,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提高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开展专家深入企业指导活动,帮助企业做好风险辨识防控。

4.有文化。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创建工作,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要内容,同时要切实承担起安全文化辐射全社会的责任。

5.有警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安会生产宣传专栏,悬挂张贴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安全生产系列挂图;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宣传片和安全警示提示,定期组织安全反思活动。

6.有标识。设置安全宣传栏和岗位安全标识,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等。(市政设施管理服务中心)

(二)安全宣传进农村。对包保的贫困村,在进行脱贫工作的同时,结合贫困村实际,宣传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全面提升农民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三)安全宣传进社区。建立与社区安全联动宣传机制,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加大社区公益宣传力度,深入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物业管理中心)

(四)安全宣传进学校。与学校联动推动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安全理念。(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五)安全宣传进家庭。积级推动系统内职工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位的安全能力建设,以生活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发挥安全宣传走进家庭、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安全教育,汇聚关注安全的家庭合力。(各科室、基层单位)

四、工作要求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坚持社会共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安全宣传“四进”工作,引导公众强化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安全宣传“四进”工作在服务社会安全发展、提升社会安全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安全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的宣传教育,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重点做好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企业和从业人员落实安全责任以及安全权利、义务,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重点做好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三、任务措施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增强企业防控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1.有制度。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企业班前会、月度例会、生产经营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固定议题。依法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

2.有培训。定期举办“安全大讲堂”,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带头讲安全课不少于一次;组织安全生产法治宣讲会,增强职工法律意识;鼓励政府与企业共建共享安全教育体验场馆,强化体验式培训,满足企业安全培训需求,推动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冶金、交通、制造等行业领域建设安全体验馆,强化体验式培训。要列出专门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实施差异化、针对性培训,让所有员工实行班前岗位责任“一口清”。

3.有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了解生产,为企业安全管理建言献策;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白山松水安全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提高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深入企业开展专家指导活动,帮助企业做好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査治理、按章作业等工作,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邀请新闻媒体走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一线面对面”等报道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

4.有文化。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创建工作,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要内容,切实承担起安全文化辐射全社会的责任。

5.有警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宣传专栏,悬挂张贴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安全生产系列挂图;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宣传片和安全警示提示;高危行业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季度至少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一次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定期组织安全反思活动

6.有标识。设置安全宣传栏和岗位安全标识,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等。

(二)安全宣传进社区。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机制,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社区公益宣传力度,深入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示范性、浸润式安全宣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1.有载体。将安全宣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评定工作;发挥社区内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社区安全网格员在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体系。

2.有阵地。加强社区安全宣传阵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加大各类科技馆、展览馆、体验馆等公益开放力度,拓宽社区居民接受安全宣传教育的途径推动社区安全体验场所建设,力争三年内每个社区有50-100平方米基础馆,有条件的社区可建设100-200平方米标准馆;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

3.有人员。建立社区专兼职安全宣传员制度,从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选取熟悉社区和居民状况的人员,担任安全宣传员、监督员,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教师等加入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内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要依法建立安全宣传教育制度、责任人和应急疏散预案。

4.有演练。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每年组织火灾、地震等群众性主题场景式逃生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5.有氛围。在社区、住宅小区因地制宜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橱窗,在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经常性播放安全常识和安全提示;策划创作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动漫作品等,设计编印安全手册、海报、挂图、横幅等,在户外电子屏、社区微信群、宣传栏等广泛投放,每季度至少1次,全年不少于4次;定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消夏晚会、社区演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三)安全宣传进学校。推动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安全理念。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常识,使学生和教职工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

1.有授课。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丰富学校安全教育资源,推广典型教育活动,推动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幼儿园及中小学要保证安全教育时间,每次家长会固定安排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内容;鼓励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开设安全选修课或安全知识讲座;要按照市教育局和市应急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新学期“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的通知》要求,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在校学生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用电、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逃生自救、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组织学校全体师生进行抗震、减灾、防火应急疏散演练。

2.有机制。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安全专题讲座。

3.有平台。用好安全教育平台和各类安全教育资源,在各类科技馆中植入安全教育内容;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在学校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设立安全专栏。

4.有活动。丰富校园安全教育“第二课堂”,结合实际开展安全宣传专题教育活动;聘请“校外安全辅导员”,开办安全知识小课堂、移动课堂等;在开学第一周,对所辖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大检查,组织师生对校园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清除校园垃圾,对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由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师生进行心里辅导,通过主题班会、板报、校园广播、宣传图片、知识讲座、多媒体资料、led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5.有资源。加强大中小学与社区、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共享安全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安全体验教室,积极推动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拓展安全教育校外实践领域。

(四)安全宣传进家庭。以生活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为重点,积极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安全能力建设。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安全教育,汇聚关注安全的家庭合力。

1.有载体。将家庭安全宣传教育融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中,面向家庭宣传安全防护知识,提升家庭成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秩序。

2.有活动。推广家庭安全方面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扬安全家风,立安全家规家训,深植家庭安全理念;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我把安全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的安全家书”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邻里联谊和家校共建活动。

3.有技能。广泛开展家庭“安全明白人”活动,提倡健康的家庭安全行为及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安全行为和生活习惯;指导家庭加强安全防范,查找、消除安全隐患,掌握避险逃生技能,熟悉避难逃生路线,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6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按照《审计署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紧密联系时代变化和审计工作实际,抓好法治思想的贯彻落实,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律支撑、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2.全面履行推进法治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落实,局主要负责人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安排部署普法工作。

3.加强普法工作计划制定和执行、督查考核。将普法工作纳入市局机关各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终开展落实情况考核,按照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谋划制定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具有审计特色的“八五”普法规划。做好“八五”普法规划主要内容的宣传工作,为推进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突出重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4.扎实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宪法法律知识测试、集中学习研讨等形式,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定维护宪法权威。

5.深入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贯彻落实《全市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工作分工方案》,推进民法典普法宣传,深入阐释民法典核心要义和重点内容,推动民法典融入审计法治实践。

6.加强党内法规宣传教育。结合建党100周年,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推动党内法规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7.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广泛深入宣传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8.深入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组织在局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片和宣传动画,鼓励一线审计人员结合“干部教育在线”相关学习课程开展自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相关法律知识竞答等新媒体普法宣传活动,普及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核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知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

9.持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适时开展法律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审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三、建立健全高效率常态化普法工作机制

10.严格执行普法工作“三责任两备案”制度。强化普法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考核责任,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按要求做好普法工作年度计划备案和完成情况备案。

11.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把学习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年度学习培训计划,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通过开展法治专题讲座、法律知识测试、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审计执法案例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经常性学法不断深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组织新进审计机关人员参加审计执法资格认证专门法律知识考试和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加强审计执法资格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向内部审计人员普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12.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发挥“审计普法流动站”作用,将法治宣传工作融入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利用现场审计和征求意见等时间节点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宣传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加强审计法律文书释法说理,使审计执法的过程成为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宣传法治精神的过程。

13.完善落实以案释法制度。认真落实市委宣传部等《关于在全市建立以案释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组织审计机关干部职工参加旁听庭审活动,开展全市审计项目以案释法案例征集和交流研讨活动,拓展新媒体普法平台,不断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1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全省审计综合法制工作研讨班、全市“八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和其他各类法治业务培训、会议,提高法治宣传教育专兼职队伍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7

一,制定了《创建平安学校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党支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处室相关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抓好综治宣传,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综治宣传,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6.26"世界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认真抓好普法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理进程,提高全民的法制理念.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平安创建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参与平安创建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学秩序井然有序,群众生活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祥和,团结的气象.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并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法治意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全体教职工人人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教师岗位安全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了"创建平安单位"活动为学校的教育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不忘加强学校周边环境三整治,使青少年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

4,制定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与各处室签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了每一个教职工的身上.

5,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门卫工作制度》,《门卫工作职责》,《小学安全工作制度》,《小学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6,加强门卫管理,门卫人员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对出入学校的人员,车辆,进行认真的盘查,登记,防止了一些"地痞","地霸"和不法分子进入校内,确保了校内的公,私财物的安全.

7,加强了每天的24小时的值班室值班和在全校巡逻制度.每天都有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带班,综治成员值班巡逻,特殊时期学校还抽调学校其他处室中层领导参与值班,确保了学校的安全与安定.

四,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本期组织师生学习并开展了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安全教育周","消防常识"讲座,"调查身边不安全因素"的社会调查等活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广大师生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同时,还利用晨会,班队活动,活动课,思品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天然气,液化气或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倡走读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或座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或座"四无"(无刹车,无铃,无牌照,无驾照)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上学.

4,向师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预防因饮用水不洁造成的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

5,切实做好食堂常规卫生规范和餐饮具的消毒,清洁,保洁工作,搞好校园环境的消毒,杀菌,灭事事,四害工作.

6,对师生宿舍.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保管室,压力容器,燃气管道,电路网线等重点部位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7,开展好消防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禁止学生在林区用火,树立安全用火意识.

8,开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安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是利用开学典礼之际,启动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开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倡仪书.

二是全校师生观看安全知识宣传挂图和安全知识光碟.

三是开学当天,在学校校门口醒目处悬挂《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切实保护广大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幅标语.

四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一是举办"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二是各班开展一次"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三是学校组织学生收看安全知识光碟.四是邀请交通,消防,健康等方面的专家讲座,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安全教育.

五是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人寿杯"首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主题征文比赛.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征文活动.

五,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镇派出所,交警队,综合治理,卫生防疫,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和安全知识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强化安全教育和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常抓不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教育,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做到所辖范围安全工作隐患清,责任明,制度严,措施实,将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以确保教师和学生及幼儿的生命安全,物质安全和校舍安全,为创建良好的育人,保教环境,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全校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群防群治,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把事关师生生命的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留盲点,不出漏洞.上室外活动课,教师课前必须检查活动器材有无安全隐患,及时沟通信息,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偶发事件.

3,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日查,日报,周结"制度,以确保师生及幼儿的人身安全."日查":由班主任,值周教师,值周行政负责.值周教师和值周行政必须做到安全检查"四快"(眼快——随时观察,看护;嘴快——随时教育,提醒,及时报告,联系;手快——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报告并记录;腿快——安全检查要勤快,不留盲点).值周行政负责当周的安全责任和完善当周的薄记表册."周结":每周周前会上必须有值周行政的安全工作总结.

4,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制度.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法治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

高校法治校园的创建,对完善适应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依法治教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深远的积极作用。然而,因相关校园安全专项法制建设的滞后和缺位,严重制约了高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自主管理、创办平安和谐校园乃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交通法规,在对高校校园道路的法律界定及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管辖归属等方面都存有空白点,亟待规范与完善。大学生在校的交通安全问题,极易转化为社会焦点而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法治校园道路交通安全,不仅是关系个人安危与学校声誉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法治校园及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

1.高校法治校园的基本内涵

高校法治校园是依法治国方略下高校依法治校教育事业法治化的目标成果,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从教育行政法学角度,有关责任主体履行法定职责从外部依法管理规范和支持学校的行为;二是从管理学角度,大学自主管理实现民主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高校法治校园异于人治,是以建章立制、讲究依据、重视程序为基本特征的规则之治,是以体现公平正义、保障民主合法权益为宗旨的管理和服务的并重之治。法治校园,治有所依,其依为法。所依之法,既包含特别的教育法律规范,又包括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及学校内部管理章程。同时,不排斥运用经济、行政及其他手段对学校各类事项进行规范管理,使各项管理和活动运行在公共遵守的制度轨道上,排除人治模式的特权主义。

2.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而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又包含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氛围以及个体自觉遵守和维护的交通安全意识与行为等精神文化建设。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是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目标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有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一种隐性的安全教育课程,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全校师生的安全素质提升和交通安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能够弥补目前道路交通管理中常规工程技术和行政法规手段的局限与不足,从而对管理效果起到促进和催化作用。

二、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法制建设与治理现状

社会化、城市化进程和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以及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建设缺位和学校内部治理的落后,使得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管理的一系列潜在问题纷纷涌现。

1.高校法治校园道路交通法制建设现状

(1)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定主体和职责归属以及权限界定的不完备,是目前道路交通法制建设缺陷的具体体现。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法律释义,高校校园道路并不属于法定道路范畴,公安交管部门对接报案的校园交通事故管辖介入。然而,对在高校校园内尚未构成事故的交通问题、或在报案前已构成事故但公安交管部门接报案尚未介入时的责任和风险应当归属谁来管理,目前有关法律界定尚不具体完备。同时,公安交管部门对类似非典型法定道路之外的交通事件在对现场鉴定后往往移交有关部门处置,导致大量“非道路交通事故”无法及时处理,不利于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同时有违道路交通立法精神。

(2)在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规定高校保卫组织不再具有执法权。“高等院校的治安保卫工作由国务院另行制定”,但时至今日也未颁布。缺少法定主体地位和执法权限,在承担校园交通管理任务时高校保卫部门面临管理无依据或依据弱的状态,常常处于欲管不能、欲罢不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同时对处置措施和结果承担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难以适应高校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

(3)现行道路交通法规条文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规定,使其在实施中变成名副其实的“软法”或“宣传资料”,类似的法律法规必然带来实际操作和监督上的困难。

2.高校法治校园道路交通治理现状

(1)现今,多数高校面临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辆通行与停放需求和校园道路交通资源规划不足的矛盾。在多校区办学的高校中,老校区大多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差,无法承担巨大的车量通行与停放压力;部分新校区虽然在建校规划上注重交通设计,但仍存在路网结构设计、容量指标、人车分流不合理之处,以及未将通行与停放的便利性充分纳入首要考虑因素等问题。加之,高校停车计费标准相对社会周边存在价格洼地,导致社会周边车辆大量倒灌涌入高校,占用本已紧张的停车资源,无序停放和通行拥堵混乱的局面愈加严重。

(2)机动车辆对道路交通资源需求的矛盾,已开始逐渐转化为教职工对校园交通便利性的需求与学校交通管理和服务工作之间的矛盾。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具有阵发性、规律性、分布集中性的特征。校园交通具有明显的时间波段效应,在上下课等高峰期人和车的流量巨大,生硬的功能分区造成通勤距离过远,人车混行的交通流复杂多变,加之部分车辆占道的乱停乱放堵塞了有限的道路流量,交通拥堵混乱经常导致管理失控,师生对安全、畅通、便利的校园交通环境的期许逐渐转化为对学校交通管理工作不力的抱怨。

(3)多数高校虽因地制宜探索了很多举措,但从可持续性和效力方面看大多属于短期行为。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涉及公安、交管等诸多政府职能部门因其受限于人、财、物的局限性及权责分配与利益矛盾的阻力而缺乏长效机制的联动,仅仅局限于重大活动时的交通管理。同时,因职责重叠与办事流程的制度壁垒造成相关部门推诿扯皮与不作为,对高校周边社会交通的治理更是存在诸多阻力、鲜有成效,更难谈对校园日常交通的管理。

(4)作为高知群体的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存在麻痹思想和认识误区[5]23。校园道路交通管理决策和规章制定缺乏自上而下的意见征求与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民主参与权益未得以充分保障[6-9],由此对学校的交通管理规定产生认识和解读上的偏差、不理解甚至感性上的不认同,从而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同时,以主人翁自居的随意驾驶和不文明停放行为从主观故意上也对校园交通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增加了治理难度。

(5)对校园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匮乏、交通安全管理专项经费拨备的随意,预期扩容改造规划的缺失,从而难以有效保障校园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

三、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创建的现实诉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法规制订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能涵盖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因此,任何法规制度都有其效力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有些新情况新经验应以法规政策形式确定下来而做到“有法可依”,但即使再完善的法律还需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严格措施来保障落实,若得不到充分尊重和自觉遵守,“有法必依”也会流于口号、形同虚设。法治的力量在于每个人发自内心的遵从和敬畏。光靠法律或政策措施,难以保证达到预期理想的状态,故需要发挥安全文化对校园法治的滋养教化、引领约束和规范支撑作用。法治与安全文化都是维护校园秩序规范思想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是对校园安全行为底线的禁止性规定,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加以规定,也无法强制要求参与主体做到更高水平的安全行为。法治校园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校园安全文化的支持,安全文化能够突显法治的内涵和要求,对法治建设具有滋养、教化和支撑作用。安全文化的践行也离不开法治的约束力量,法治是安全文化构建的底线,也是安全文化构建的保障,通过运用法治手段解决安全文化构建中的突出问题。法治和安全文化建设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需要法治和安全文化建设协同发力。

法治是成文的强制的安全文化约束,安全文化是内心的自觉的法治准则。校园安全文化水平越高,师生安全意识越强、越自律,法的作用就越小。反之,校园整体安全水平越低,越需要通过惩罚来管理,这就越需要法律,而且还会要求法律条文规定得要细、要具体才便于管理。校园法治与安全文化在功能目标上具有内外互补的共同规范关系,法治以对人的外在行为施以强制性,安全文化是依靠人的内在自觉性发挥作用,这是两种不同的规范方式。既不能舍内取外、唯法而治、徒法不足以自行,亦不可轻法治唯文化而论。正所谓“出礼则入于刑”,只有二者相互结合、互补共治才能切实为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保障。

大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导向的先进阵地,大学师生应率先成为校园法治和安全文化的自觉践行者。高校法治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现有法治精神和原则为指导的基础上辅之以文明诚信等安全文化教育,发挥安全文化在解决校园道路交通问题中的约束、规范和引导作用。该教育不应只是提供一个保质期为四年的让学生四肢健全的健康环境,而是要让安全文化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能够延续到其以后的人生和社会生活当中,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礼让和安全通行的良好习惯。

四、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创建策略

1.建章立制,实施法治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的治理

加速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化建设,明确校园道路交通管理法定主体和责任权限。虽然面对需要进一步论证与探讨的诸多难题,但可通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释法要求而将校园道路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定“道路”范畴。通过以点带面的地方立法试点,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措施和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政策条例加以确立,然后推广制定全国性有关法规,填补目前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法治建设的空白。

2.强化校园法治环境,构建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有力保障

高校法治校园,是在依法治校方略下构建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运用法治思维、依靠法规和学校章程开展的综合治理。法治校园必然体现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和渗透到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必然与校园安全文化相得益彰、互相促进。通过将法治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法治的影响力引导和约束集体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从而有助于对校园道路法制和校园规章制度的遵从,有助于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构建。

3.强化监督机制,加强示范引领,建构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

在一个集体中决定整体风格纪律的不是制定规矩,而是各级领导带头执行和遵守规矩。因此,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破坏制度,排除领导个人主义的恣意专断的“人治”管理模式。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校内各层级“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发挥好“向我看齐”的带头作用、率先垂范以上示下,才能引导广大师生和驾驶员自觉遵从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克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弥补制度规范和管理的不足,继而有助于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安全文化的构建。

4.内外协同,加强安全教育,营造校园道路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是社会安全文化的一部分。高校开放式办学,校园道路安全文化的创建必然受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所有往来主体都会对校园道路安全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创建必须要遵循校内与校外协同合作的范式进行,重视发挥家庭、社会环境等校外因素在安全教育分工差异上的影响作用,主动吸引外部安全教育力量的介入与辅助,避免自有教育资源和效能的不足。

5.科技先行,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校园智

能交通与日剧增的机动车辆迫使社会交通管理理念不断升级,运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电子通信及网络技术等手段实施综合管理,大力发展现代化校园智能交通,提高校园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在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便利、畅通”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地研究不同道路组织形态方式对师生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努力构建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管理制度保障相适宜的校园道路交通环境。

综上所述,校园道路交通法制体系的完善是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根本之策。以法治思维充分应用既有法律法规,在管理服务活动中体现校园法治理念,健全监督加强民主共治,重视内外协同的安全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道路安全文化,将安全理念渗透影响到个人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的变迁,解决人力、制度、科技等手段无法解决的人因问题,其作用是长期而稳定的。

参考文献:

[1]夏成驹.学校管理应坚持依法治校[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4-35.

[2]罗诚,覃宪儒.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政策失效问题研究———基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分析[j].学理论,2013(18).

[3]刘艳华.中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工、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创造和谐、有序、稳定的育人环境,为促进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落实“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要求,全面提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质,使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从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履行好职责义务的角度,切实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推进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教育品质,使法制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完善局机关学法制度

1.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平台,完善从县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到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制度。组织机关干部有针对性地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等基本的法律知识、新出台与新修订的教育政策法规、建设法治政府的法律法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和水平。

2.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编印学习资料等形式,加强普法学习与宣传。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家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学习。提倡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撰写学习体会文章、论文,参加法制课题研究和征文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提升学校干部教师法制意识

3.着力抓好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如《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各学校要统筹部署,将教师法制教育和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整体安排,明确法制学习培训内容及方式,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教师学法用法考试。

4.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干部教师法制学习培训,提高依法执教水平,正确协调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着重宣传依法办学、规范招生、安全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校领导依法决策、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

(三)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5.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经费的“五落实”。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开展对法制课教师业务的培训指导,组织参加法制观摩课、优质课的评选以及法制课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的评比活动。

6.进一步发挥思想品德、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在教学普法中的积极作用,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渗透。各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举行学科渗透教科研活动,教案评比、教学评比等活动,激发科任教师参与普法的积极性。

7.继续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月期间,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电子屏、校园网、广播、板报、手抄报、橱窗、黑板报等阵地,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举办法制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才艺表演、联欢会、故事会、“以案说法”专题教育、现场警示教育、法律辩论会、模拟法庭等法制宣传方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

8.要在新生军训、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学生教育活动中增加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法制安全教育第一课主要由学校领导或法制副校长、法律工作者、安全专家等应邀宣讲,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法律法规进行教育,如禁毒教育、环保教育、消防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气象灾害防御以及其它各类预防性安全教育等,并将其有机整合于学校法制教育范畴,使教学内容更为科学、系统。

9.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题活动。各学校要以国家和省市县开展的法制教育主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学法小童星”和“知法守法青少年”评选、“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月最后一周星期一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1•9”全国消防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反邪教等宣传活动,增强师生法制观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落实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制定计划,保障实施。各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要安排相应的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订购教材、法律报刊、图书、挂图、音像资料,办好法制宣传栏,切实保障各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篇10

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与人们对网络安全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安全观教育、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观教育。

(一)网络安全观教育至关重要

网络安全观教育的至关重要性是由它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一,网络安全观教育关乎国家安全。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总体安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现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几乎所有的领域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很明显,如果网络不安全则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安全受到挑战与威胁,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减少威胁,最大限度保障网络安全,从而保障国家安全。其二,网络安全观教育事关网络世界每个人的利益。网络的使用主体是人,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各种便利,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网络安全与否与网络世界的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网络安全观从来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它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网络安全观教育,提高网络使用主体的安全意识,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网络安全观教育的影响小到个人利益、大到整个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观教育,从行动上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二)网络安全观教育必不可少

纵观近几年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可知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且现状令人堪忧。首先,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网民网络安全意识淡漠。网络信息的“虚拟性”与软件病毒的“隐蔽性”使很多网民认为网络很安全,每年因网络安全意识缺乏而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不胜枚举。“加强网络安全必须从培养全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基础入手,只有在认识上高度重视,真正了解到网络入侵和攻击危害的严重性,公众才会在网络空间主动采取相关措施去应对、防范入侵和攻击,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风险,减轻损失。”因此,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提高网络使用主体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便成为维护网络安全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次,我国的网络使用量决定了必须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32亿,手机网民达到5.27亿。网络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影响范围是“一大片”,带来的损失将不可估量。网络安全问题正在经历着技术层面的不断先进、破坏能力不断增强的突变,如果再不加强网络安全观的教育,那么下一个网络安全问题或许会让整个“网界”损失更加惨重。通过网络安全观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风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减少互联网安全隐患人为因素的比重,使每个社会成员为网络安全贡献力量,同时切实保障其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三)网络安全观教育任重道远

确立网络安全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网络安全事故频发,故网络安全观教育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最新报告,仅“2014年12月,cncert收到国内外通过电子邮件、热线电话、网站提交、传真等方式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7,105件(合并了通过不同方式报告的同一网络安全事件,且不包括扫描和垃圾邮件类事件),与上月的6,570件相比增长了8.1%,其中来自国外的事件报告有51件。”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人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这急迫地需要大力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使更多网民懂得网络的安全使用,提高防范网络安全的风险意识,教育人们不要成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制造者。与此同时,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安全技术的提高与法律制定来维护网络安全,但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这两者因其局限性和滞后性都未能充分地实现阻止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目的。网络安全问题复杂化趋势明显,单从“他律”层面加以防护已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加强网络使用主体“自律”的修养,对他们进行完整系统的网络安全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一门科学,在提升广大网民网络安全意识的道路上任重道远,需下大力气、大功夫、大决心。

二、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教育包括网络道德、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法律法规、网络安全防范以及新形势下网络安全新的应对策略与要求。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构建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正当其时。

(一)网络安全新规约:坚守言论内容的“七条底线”

这是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观教育的应有之义。2013年8月15日,中国互联网大会闭幕并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这“七条底线”为: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传统的网络安全约束侧重于引导网民言论的文明性与合法性,而没有明确的“底线”约束。“七条底线”的提出正面回答了在新形势下该如何具体做到言论文明、行为合法。坚守新时期的网络安全新规约,就是要时刻坚守这“七条底线”,这是我们用网的原则和基础,也是维护我们自身安全与利益不被侵害的基本保障。网络世界需要积极、理性、向上的网络文明与网络道德,构建这种文明和道德的前提就是每个网民都自觉遵守“七条底线”。加强以“七条底线”为根本内容的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有利于营造文明、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广大网民形成文明上网、科学用网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降低网络违法犯罪事件概率,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网络安全新领域:维护网络信息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

这是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运用的出现,使网络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而备受各国重视,网络信息虽不像国家的领陆、领空、领水一样以有形边界状态存在,但却实实在在已成为国家安全新的主权领域。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谋求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可以说,维护网络信息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对领陆、领空等有形主权领域的保护意义。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离不开广大网络使用主体,这促使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下加强网络信息的国家安全教育,强化信息安全掌控力,捍卫自己的信息主权。而“棱镜”事件给国际社会敲响了网络信息国际安全的警钟,随着网络的融合发展,过去相对独立的网络已经融合为深度关联、相互依赖的整体,形成了全新的网络空间,亟需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世界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国际安全。网络信息的国际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否,网络信息的国家安全若得不到保障,网络信息的国际安全就无从谈起。互联网发展的目的是给人类带来福祉而不是危害,网络世界应该是和平的而不能成为实施恐怖主义活动的工具;网络世界应该是安全的而不能成为攻击的利器、犯罪的温床;网络世界应该是开放的而决不能闭塞隔绝、只顾自己发展;网络世界应该是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治而不能单个国家独善其身。加强网络信息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教育就是要使网络世界的每个人都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信息化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网络治理新常态:全面实施依法治网

这是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观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国家对互联网的规范与管理有一个逐渐明确的过程。我国在网络治理过程中,虽然做出了很多积极的行动,但由于整体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还存在法律缺位与滞后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用网人数激增,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国家越来越重视网络法治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为依法治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网络法治新常态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依法治国的重点难点在依法治网,网络空间法治化不够严重阻碍了现实空间法治化,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增强了依法治网的信心,给依法治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从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高发性来看,要形成网络法治的新常态,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制定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针对企业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等。在维护网络安全的各种手段中,加快我国网络安全立法是根本保障。其次,要严惩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在全社会树立遵守网络法律的共识,同步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法治。最后,要教育广大网民勇做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的践行者,培育和树立网络战线上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只有用法律来管理网络,才能统一标准,树立威严,让意欲利用网络途径的违法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在网络法治化的路上,做到完善法律法规与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两手抓,坚持网络法治常抓不懈、严抓不怠、狠抓不纵,实现网络法治新常态。

三、积极探索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新途径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同样,网络安全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现实课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讲究方法,循序渐进,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落细、落小、落实。

(一)将网络安全观教育落细

将网络安全观教育落细,就是要细化、要具体。首先,在教育对象上要细分。网络使用对象按年龄分,有孩童、青年、中老年人;按文化程度分,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按工作性质分,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等等。网络使用主体的成分构成是复杂的,但他们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使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同。如针对孩童的网络安全观教育,我们要从正确认识网络、正确使用网络以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入手,使他们从小养成安全用网、文明用网、主动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习惯。其次,在教育内容上要细致。网络安全观教育内容包括几大方面,而各个大方面里面又囊括了许多小方面,如仅网络安全教育就包括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软件安全三方面,所以在教育内容上要细致安排,做到不遗漏不交叉不重复、有针对有层次有系统。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要把教育内容细化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如在人们用网时,避免网络硬件损坏可以设置安全使用的标语提醒;针对现如今越来越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可以教育大家平时养成数据备份习惯和防止信息泄露的警告等。最后,在教育目标上要细化。对网络使用主体进行网络安全观教育是为了实现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保障网络安全的目的。而这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在教育目标上加以细化,各个击破。如针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就要从病毒来源、传播途径、最易感染群与范围分析入手,教育大家要加强对软件引入的安全审查,切断它的传播路径,做好安全防范,提醒大家不要从不正规网站安装下载软件,不轻易打开陌生邮件,及时删除信息等。

(二)将网络安全观教育落小

将网络安全观教育落小就是要从小处着手,以小促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从各行业抓起。我们正处于“互联网 ”的全新时代,每个行业都希望利用互联网实现行业潜力的最大挖掘,而只有网络安全才能保障行业新价值的创造。当下,受网络安全的危害最多的正是各借助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行业,所以开展网络安全观教育就必须从各个行业抓起、逐步建立起网络安全链。对于银行、电信行业的网络安全观教育必须加大加强;对于学校、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观教育应该使之常态化。每一个行业之间的网络安全将会促使一个安全、清洁的网络环境逐渐形成。其次,从可能引起网络安全的小环节抓起。大部分网络安全问题都具有由小变大的特点,这就要求网络安全观教育要从小环节抓起,防微杜渐。如一个很小的漏洞很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要教育广大网民平时在用网过程中处处留意,遇到漏洞问题及时修复、经常查杀电脑病毒扫描垃圾文件等。最后,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儿童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上当受骗、网络成瘾、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网络言论失德甚至反动等问题日益突出。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把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等一整套的安全观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学中,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娃娃的思想认识水平,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之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三)将网络安全观教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