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2 14:43:18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1
一、以“六五”普法验收之年为契机,加强依法治乡工作的机制建设
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年初,重新调整普法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乡依法治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分管的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建立了有4名干部为主的法治宣讲团,各单位相应建立了民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组和社区矫正工作站,各村(社区)建立健全了职责制度,切实把学法用法列入政府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村(社区)和各单位签订了依法治乡目标管理责任书。
2、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年度依法治乡工作计划,而且在三月份和七月份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依法治乡工作,重在宣传发动,真正做到依法治乡。
3、经费落实,专款专用。年初召开人代会,将法治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到经费落实,专款专用。
二、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提升干部法律素质
1、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狠抓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是普法教育的重中之重。乡党委中心组有学法计划和学法制度,具有较详细的学法记录。依法治乡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法制培训、法制讲座,培训有计划、训后有考核,学习了《行政诉讼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和《条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提高了干部的法治水平。
2、注重全民的法制教育。举办了各企业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为期一天的法制教育培训班,使大家懂得如何合法经营,合法办企业,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校的教职员工和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主要内容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交通法》及禁毒方面的内容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有关规定。同时利用广播和有线电视,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全乡村民进行普法宣传,提高了全民整体的法制意识。
3、落实法制宣传阵地。乡上有固定的法制宣传专栏,每一个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利用黑板报及时报道遵纪守法的典型,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各村(社区)、学校都有布置法制教育内容的专栏、标语和警言。各单位征订了法制教育挂图。
三、依法治理,稳定社会
1、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年初乡政府建立健全了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公示制,行政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未有越权行政、执法程序违法等不良行为,做到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真正在开展的工作中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2、规范民调工作,注重调解效果。乡调处中心人员有,“硬件”过硬,“软件”规范。首先抓建设,到目前为止,成立了11个调委会,共有调解员40人。其次抓调解质量,全乡共调处矛盾纠纷62起,调解成功率为97.2。
3.依法治乡,及时妥善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方面,定期组织村(社区)和单位负责人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摸排并及时消除隐患;另一方面对“12345”热线,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安排调查处理,按照政策进行落实。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群众不依法办事,比如,胜天村寇子均无理上访。
2.部分群众,无理取闹,比如,村双柏树冯光裕,年近八十,在信用社取钱,有监控显示都不认账,无理进行胡搅蛮缠,派出所干警都没办法处理。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2
今年以来,我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人口计生委的大力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这一主要任务,扎实抓好“一法三规一条例”和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的工作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计生干部队伍,积极探索高标准的优质服务模式,科学规范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高质量的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全乡计划生育率98 %;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5 ‰;全乡已婚育龄妇女总人口比24 %。以下是一年来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狠抓落实,“三到位”扎实有效
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年初,乡党委、政府出台了《xx年计生工作意见》、《明确各部门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通知》、《三结合工作意见》等一系列加强计生工作的文件,做到目标明、责任清。
党政重视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听取计生工作汇报,研究计划生育工作,书记和乡长经常深入到村、组,对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
严格考核奖惩到位。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将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纳入各级干部年度考核,并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对计生工作前三名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后三名的村予以经济、政治处罚,倒数第一名的村主要负责人实行职务戒免,驻村乡干部扣发一个月的年度奖金。
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强化宣传,婚育新风扑面来
村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加强。购置文化娱乐用品,更新宣传版面,做到既科技含量高、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新安装计划生育宣传牌12块,沿各村主干道刷写标语25条。
宣传渠道不断拓展。一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干部队伍建设之中。定期组织乡、村计生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一法三规一条例”等内容。二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优质服务之中。组织宣传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科普知识、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知识和致富信息;为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共普查妇科病1500余人次,面对面培训育龄群众1.2万余人次,发放婚育新风宣传资料3500份。三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乡党委、政府组织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宣传致富典型,传播致富信息,宣传致富经验,引导群众自觉少生快富奔小康。目前全乡共有独生子女家庭领办的个体企业12个,种植、养殖专业户350余户,全乡850 多个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四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广泛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 “实行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生育文化,使广大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
三、精心组织,奖扶对象底子清
我们按照县计生委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抽调精干力量投入到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调查登记工作中。坚持不漏报一人,也不错报一人的工作原则,做到宣传发动广泛深入,调查摸底周密细致,审核把关严谨认真。调查登记信息准确,效果理想,群众满意。一是强化领导,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全方位开展。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使调查登记工作有章可循,为顺利完成调查摸底工作提供了保证。三是及时印发表格,搞好培训,确保质量。对乡、村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调查人员全面掌握了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程序、原则及要求,提高了对标准的界定和把握能力,为顺利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广泛宣传发动,确保调查登记工作家喻户晓。乡先后召开由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专干参加的动员会两次,出动宣传车17台(次),张贴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通告150余份,刷写标语300余条,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4500余份。各村也分别利用院户会、群众会、张贴公告、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全面了解了奖励扶助制度的内容、对象、范围及目的,使这次调查摸底工作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严格程序,坚持原则,严把标准。首先把好奖励扶助对象登记关,采取个人提出书面申请,村委会调查摸底的办法,初步排查出符合奖励扶助条件对象,同时召开村民代表会对符合条件的对象逐人进行讨论,对讨论通过的申报人员名单在所在自然村张榜公布,对张榜公布后,有异议的认真加以复核,无异议后上报乡计生办。其次把好村首次公示关,在村张榜公布期间,乡计生办注重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逐村对公示情况进行现场照相。第三把好入户调查关。以各村上报的首次调查摸底名单为依据,逐户逐人进行现场核查登记,严格按要求确定符合条件的调查登记对象。在入户调查时,调查员认真查看调查对象的户口薄、身份证、结婚证、生育情况等有关证件,以确认调查对象回答的真实性。在对本户搞好调查的同时,还分别对符合条件对象户四周邻居进行暗访,重点询问符合条件对象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和现存子女状况,进一步提高了登记对象信息的准确度。第四把好资料审核关。乡计生办、派出所、民政办紧密配合,将户籍资料、婚育资料以及计生各类档案资料信息与现场调查情况逐一进行核对。重点核实调查对象的年龄、生育史、所生子女是否符合政策以及户口性质是否真实。保证了调查登记对象信息的质量。第五把好二次公示关。对调查核实后的申报对象,乡计生办统一按要求格式,分别在各行政村政务公开栏以及符合条件对象所在自然村进行二次公示。同时公布举报联系电话、举报地址、举报联系人,设立了举报箱。明确专人负责接受群众举报,保证对举报问题及时受理、及时调查、及时回复。
四、 严格标准,台帐资料信息准
我们注重加强台帐资料建设,做到内容变更及时,信息准确无误、档案规范整洁。为保证质量,计生办包村人员负责所包村,责任到人,明确任务,限期完成。乡计生办按照台帐资料的具体内容,设计了台帐资料验收表,各村台帐资料整好后,由乡计生办对照标准,一项一项验收,哪一项台帐资料合格,由计生办包村人员和村计生专干签字通过;哪一项不合格,严格按照标准,继续整理,直至合格,有效保证了台帐资料的质量。整理结束后,按照台帐资料规范化建设标准,将计生户口及各种档案资料全部输入微机,建立了计生服务信息的微机管理系统,分类建立了已婚育龄妇女数据库。把已婚育龄妇女的婚情、孕情、育情、节育情况、保健情况、户籍情况等全部纳入微机管理。
五、依法行政,法制管理上轨道
一是搞好法制宣传,深入宣传“一法三规一条例”。今年,我们在坚持宣传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既强调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又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所有的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主要培训《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相关规定。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执法人员的工作方法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强制执行转为说服教育。一年内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该落实补救措施的,全部落实,为落实人口指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实行依法管理,严格执法程序,对生育证发放、流动人口管理、节育措施落实、都实行合同化管理,建立档案。在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中,严格法律程序,按要求书写询问笔录、征收决定、完善还款计划等各项法律文书,并逐人装订归档。同时开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活动。做到执法人员懂法,处理问题依法、解决问题合法。
六、健全网络,流动管理成效显
健全了乡、村、组、出租房户的四级管理网络,完善了一套乡政府、乡直各单位、各村委会、私营企业的四层负责体系。对各级管理网络全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半年一测评,年底总考核,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三是认真搞好“四方结合”,做到齐抓共管,全方位服务。即充分利用公安部门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对流动人口实行旅栈式管理,各片负责人对本辖区流动人口情况随时掌握;与工商部门结合,对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流动人员优先安排摊位、办理营业执照等;与民政部门结合,对计划生育户优先进行帮扶,与企业办联系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就业;与教育部门结合,对手续齐全、服从管理的流动人口,其子女优先安排入托入学。同时加强现居住地和户籍地、流动人口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计生状况。
七、党政重视,计生协会建设强
按照县计生协会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乡计生协会提出了“健全组织、落实经费、加大宣传、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协会活动定位于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由政府副职担任会长,亲自主持协会工作,使计生协会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为计生协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全乡共有16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400人,已婚育龄妇女2900人,现有计划生育协会组织16个,协会会员1800多人。
八、措施有力,五清五落实效果好
为认真落实省市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会议精神,根据南委办发[xx]3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自今年6月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全乡范围内扎实开展了以 “五清理五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对全乡进行计划生育法规宣传、违法怀孕及生育排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是加强对出生人口的清理。通过宣传教育,违法怀孕的对象自觉去落实了补救措施,在家的违法生育对象70%自觉接受了处理,并上缴了社会抚养费。二是对公民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了及时告知制度,并坚持开展了环、孕、病情普查,落实了免费施术,综合节育率达87%。三是生育政策执行中,无违反法定条件、程序、时限审批再生育、混淆生育政策类别和违法生育行为不及时立案,不按规定标准、程序处理等人和事。四是社会抚养费坚持依法征收,无随意降低标准的行为,应征总额清楚,交纳时间、金额、结案情况清楚及时。乡村干部无违法代收情况,无贪污、挪用行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及奖励扶助严格按政策规定落实,无一例因此上访引起的不稳定因素。
九、合同管理结硕果,村民自治见实效
今年以来,我乡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推行合同化管理。到目前,全乡已出台《村民自治章程》16个,共签订《村民自治合同书》4200份,签定已婚青年和未婚青年计划生育合同2350份,签字率达100 %。通过积极实行合同化管理,实现了计划生育由“官治”向“民治”的转变,群众由受控对象变成了计划生育的主人,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全乡妇检率较往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节育率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了二十六个百分点,促使全乡计划生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做好2010年个人工作计划,争取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3
人口控制思想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专利。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就曾描述过20世纪30年代江苏江村村民们自发进行人口控制的情景。在江村,尽管“结成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对象来利用这些劳动力。由于拥有土地面积有限,能养多少人也有限度,家里多余的成员成了沉重的负担”:“按照当地的习惯,孩子长大后就要分家产。有限的土地如果一分为二,就意味着两个儿子都要贫困”:“通常的办法是溺婴或流产……杀害女婴就更为经常”:“从儿童的总数就可以看到这个结果:16岁以下的儿童总共只有47名,平均每家1.3个”{1}.
费孝通先生描述的江村是中国农村即将面临重大社会变革前的真实写照。自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将农村纳入国家政权的直接管辖范围。这在《江村经济》中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可以反映出来。按照国家-社会二分法,这是国家权力不断深入到乡村生活、干预乡村现代化进程的表现,也是杜赞奇所认为的国家政权内卷化的进程。但是,这种体制在江村遇到了抵抗,并没有被村民认同。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村仍处在传统的村民自治中。
不过,这种村民自治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村民自治已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宗族势力已逐渐走向衰败,但是新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建立尚待时日。这一结论对我们认识当前村民自治状态下计划生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意在从制度层面剖析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并对今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制度性建设意见。
二、村民自治下的村庄与村民
村民自治是作为一种草根民主显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学者由此推导出村民自治的定义:“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物,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
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村民自治,与改革开放以前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政社合一的管理方式相比,它是在国家政权逐步退出农村过程中,在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分中加入了法的因素。这必将对村庄与乡镇政权、村庄与村民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村庄与乡镇政权的关系上,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从法的意义上讲,村民委员会依法只需对村民及村民大会负责,村民委员会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只对本村村民有效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村庄与乡镇政权由此却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博弈。此中类型繁多,不再列举。但是如何处理乡镇政权与村庄的关系却已不再是可以回避的话题。
从乡镇一方来看,随着乡镇政府对农村社会管理的职责和权能的增多,需要村民委员会的直接参与,这必然导致对村委会工作的干预,如计划生育政策、教育普九计划等等。乡镇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法律规定相悖,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仍认为村委会是乡镇政府的“腿”,是自己的行政下属,和过去的隶属关系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叫法不同罢了。徐勇认为,这种现象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公社解体后,实行“政社分开”,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经济、组织生产,村组织的行政化色彩也较浓,所以乡政管理较为顺利。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宏观环境有所改变,乡政管理的职能迅速增多;从中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制定贯彻与分权式改革有关。这种分权除了国家与社会分权外,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分权。各个地方和各个部门在获得自主权的同时,也有其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意志;从微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贯彻之际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步发育之时。人民公社解体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过渡,农村基层干部的谋利意识和行为迅速增长,且得不到相应的约制。分权式改革赋予农村基层干部更大权限,但分权没有与制约相匹配,以致于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运用其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其重要方式就是“搭便车”行为{3}.
在村庄与村民的关系方面,焦点在于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及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客观地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使得村民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通过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也是近几年来村民委员会能够迅速被广大村民认可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参与的热情和如何参与等问题上,村民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存在很多研究者所诟病的农民参与意识不强问题。村民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呈现出阶层分化的趋势:一部分掌握村庄社会资源的群体,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最直接力量,这些成员包括村庄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任或者已卸任的村干部和党员等;另一部分是普通村民,村级公共事务参与少。有研究者举例某乡的选举情况说:“一位原乡党委书记说:”如果我们通知一万个农民到指定的投票点投票,实际到达的最多只有一千人,多数农民对选举抱无所谓的、事不关己的态度。‘几位村党支部书记谈到,为了确保大多数选民能够参加选举大会,他们不得不给每一个参加会议的农民发一天工资。有时候,村里的几个主要干部还得拿着投票箱分片跑到农民家中,’请‘他们在选票上划几个圈。“{4}
三、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政策推动进程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实施主要是由政府起推动作用。所以本文所分析的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基于当前广大村庄的一种实践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学者们基于法理等观念所提出的理想型。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基层还必须要依靠一套专门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来做工作。理想中的“三结合”的状态即“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小家庭相结合”,在农业近几年来增产不增收的现实生活中处境难免有些尴尬。而村民自治在处理乡镇政权、村民之间的关系时,其优势尚待观察,这些都是我们在考察制度时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不过,从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的推动进程来看,二者都是我国由政府出面,由上至下逐步推行的。但是,计划生育虽历经坎坷,却因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工作体制。村民自治由于对村民委员会的定位等问题未能合理解决,离村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有待于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化,似乎仍然处在“普及”阶段。
从发展历史来看,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行要早于村民自治制度。以196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为标志,“计划生育”一词正式推向社会。1971年以国发51号文件为标志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晚、稀、少”的政策要求。
1978年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列入了新宪法。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要求全国人民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着想,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党员、团员和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响应这一号召{5}.1981年,国家设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其职责包括拟定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草案;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等等。从计划生育政策来看,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年,鼓励生育政策阶段。第二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阶段。第三阶段,1960~当今,实施限制生育阶段。其中1980年秋~1984年春,由“晚、稀、少”政策调整为“晚、一孩”政策;1984年春~1991年,完善生育政策,形成地方计划生育条例;1991~当今,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阶段{6}.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7}.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体制可以说已经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但是应该注意到,尽管人们的生育行为大多能与法律和政策相吻合,但是人们的生育意愿距离政策要求尚有距离。如有学者1997年在广西资源县和浙江温岭市农村对计划生育户中的育龄妇女做调查时,发现资源县被调查的计划生育户家庭认为“二孩为最理想数”的比例为82.5%,温岭市为69.7%{8}.性别偏好在农村依然普遍存在,计划生育率还有可能出现反弹。弄不好,还会出现80年代初计划生育的强烈反弹事态。
村民自治在理论上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更是一直存在。有人就认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明时期{9}.建国后,我国村民自治的起点应该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总结了各地农村的实践经验,确认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才正式宣告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人民公社制的终结。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生效。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法律意义上完成了村民自治的立法进程。村民自治的实施若以村民委员会选举为标准来算,那么按民政部有关官员的说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动阶段,可以说是“普及胜于规范”的阶段。这个阶段从1988年到1992年,不管是真选举还是假选举,村民代表选举还是户代表选举,定下村委会任期开展选举,比说什么都重要。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5年,是“边普及边提高”阶段,到1995年、1996年,程序性的、比较规范的选举在全国就推开了。1996年以后,村委会选举进入第三个阶段。在全国出现了闻名于世的“海选”{10}.但是村民委员会开展民主选举并不能代表一切,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村民选举的制度建设、农村两委的关系(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权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的功能等问题,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都没能说清楚,这种模糊化的处理方式必将对村民自治带来负面影响。
四、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融合
经过对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历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曾被视为“天下第一难”,但是由于较好地考虑了城乡差别,尊重了农民的利益和意愿,还是能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调查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受教育水平越高,理想子女数愈呈下降趋势。村民自治在我国虽然有史可寻,但是受建国后土地改革、建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因素的冲击,传统村民自治的基础已基本消失殆尽,村民自治已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源可以借鉴,广大农村基本上还处于村民自治道路探索之中。
笔者在此借用两个对立的概念来描述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间的融合关系:亲和机制与张力机制。亲和机制类似于根本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了制度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面;张力机制主要反映在制度的功能上。任何社会制度都既存在正功能,也存在负功能,张力机制反映的是制度间相互冲突、相互斗争的一面。
从亲和机制的角度来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存在以下共同点:
第一,法律日益成为调节国家、集体与个人的主要手段,是村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从人口控制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农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仍然存在。依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1}.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后,人口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从村民自治方面看,自1983年起撤销人民公社制后,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由此引发了村民自治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需求。村民委员会直选和实行村民自治,一方面坚持了党的政府对农村的领导,维护了政治权威,同时,由村民直接选举村领导的形式,满足了村民管理自己的要求,因而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广大村民的支持。这些政策都体现了农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
第二,尊重文化传统,重视农民利益。这个也是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共同点,但在当前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许多研究者对当前农村地区超生现象严重、重男轻女的思想困惑不解,总以农民思想落后等观念来解释。但是如果考虑到农村社区封闭性强的特征,考虑到传统习俗的影响仍然存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体系尚未建立的事实,那么,对农民来说多生育一个孩子,确实能减轻养老的负担,确实能够增加农业生产力水平。
相信这些都是80年代计划生育实行“堵大口、开小口”的原因。从管理成本来说,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村民自治要求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其中就包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这必将增强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三为主”方针的落实(即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这将减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暗箱操作,减少寻租行为,有利于农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张力机制来看,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时间差问题。计划生育若以1971年国发51号文件为标志开始算起已有30年的历史。村民自治若从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开始实施算起也有13年的历史。但是二者在农村的落实情况不可同日而语。计划生育工作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系统的体系,得到上从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拥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关于人口发展问题的座谈会,研究分析重大问题,制定重大决策和措施{12},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但是村民自治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激烈的争议。时至今日,对村民自治仍有很多地方领导并不支持。当前推行的村民自治问题也不少,最关键的是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评价并不高,三农问题突出。有研究者指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参与的实践进程明显滞后。对于村级事务,村民缺乏参与感,对于村级干部,村民缺乏信任感,而且村民评价的趋势性变化是越来越低。
这是当前村级组织面临的重要困境。有些村民自治只是走走形式。从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导致村民对村委会不信任,将有害于村民自治的进程,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第二,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容忍度问题。尽管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主要由政府来推动,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视计划生育为硬控制——每年基层都要向上级汇报计划生育工作,申请生育指标,编制人口计划,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村民要予以相关处罚。而村民自治则可以视为一种软控制——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村民委员会依法处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包括计划生育工作。那么这两种控制手段应该如何结合在一起呢?是通过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协议书,由此来约束村民的生育行为?还是像以前一样,通过简单划一的工作方式来解决?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究竟是计划生育管理程序上的一种调整还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恐怕还有待于对村庄集体的再定义与土地所有制的改革的进行程度。要实行二者完全的融合,恐怕需要等到户籍制度被打破,城乡一体化才可能实现。
五、村民自治下人口控制的基本设想
应该说,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有潜力可挖。本文所说的基本设想基于在村民自治环境下国家的可能作为,并将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进而将人口控制转到社区控制上来。对社区控制而言,一方面,社区控制具有硬控制和外控制的特性,代表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的“政务”;另一方面,社区是基层群众共同利益的代表,具有“软控制”和“内控制”的特性,能够唤醒大家的自觉性、责任心和参与感,可以成为村民自治环境下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第一,重视村庄生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村民自治环境下的村民而言,他们实际上是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场内,在这个场内,村民们的生育行为有很强的趋同心理。村内文化观念是村民生育选择的重要坐标。与费孝通描述的30年代江村的人口控制不同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正步入小康生活,生儿育女并非完全是经济上的追求,而是村庄文化氛围的影响。新型生育观念按照国家计生委宣传司所说,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在村落生育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妇女的参与;一是对外来信息的引入。妇女参与有助于改善妇女在农村生活中的地位,有提高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改变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外来信息的引入有助于开阔村民的视野,有助于更新生育价值观。
第二,消除影响人口控制的政策因素的影响,将个人的生育行为转变为可预期的理性行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村民生育的特点是无直接受害人,这极易触发村民的搭便车行为。
特别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此,就必须增强村民生育选择中的理性选择观念。除了加大对计划生育进行利益导向,还必须提高生育行为的机会成本。当前我国一些政策性的因素事实上是起着刺激人口增长的作用的。有学者就曾分析过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对人口生育的影响,认为传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刺激人口增长;而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所有的包干到户土地制度,使得人口增长的机制得以保留{13}.贵州湄潭试验区为了利于分配固定的耕地给农户,定期重新分配耕地的做法于1987年停止,代之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的土地制度,使得多数家庭降低了生育意愿。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采用的是家庭养老为主体,社会养老为辅。事实上起到了鼓励农民多生的效应,对人口的控制极为不利。这也是我们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其他诸如城乡间社会保障的差异等都影响了人口从农村往城市迁移,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控制加大了难度。使得城市化进程减慢,计划生育也随之受影响。但是,这些都是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并非单单依靠村民自治就能解决的,值得我们今后在村民自治中重视。
注:
1费孝通:《江村经济》第44~47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徐勇:“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4张乐天:“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5赵德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6“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3月2日)。
8周长洪、徐长醒:“农民生育意愿与动机及其成因的调查分析”,《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6期。
9张军:“关于村民自治的思考”,《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1期。
10王振耀:“中国的村民自治与民主化发展道路”,《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2期。
11“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人民日报》2001年3月29日。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4
__年,__县农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农办的精心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市拉开框架,承担发展责任;乡村增收为本,坚定生态之路”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引领、政策支撑、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实际实干”的要求,抓典型带动,以示范引领,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__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是全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市扶贫改革之年。我们积极行动,认真调查研究,多管齐下推动扶贫开发,县扶贫办获得全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称号。
1.以产业帮扶为重点狠抓主导产业培育。今年共投入798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帮扶,推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产业基地,培育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特色产业,推进了农家乐、来料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建和修缮基地机耕路、基地作业道、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
2.以金融扶贫为抓手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坚持把破解资金要素制约作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加快村级资金互助会组建和小额信贷的发展,今年新建资金互助会8个,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31个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其中部级资金互助组织6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13个、特扶资金互助组织12个。拥有互助资金801.7万元,累计借贷资金1011.7万元。此外,积极实施小额信贷,累计向305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7956万元。
3.以扶贫改革为契机着力强化调查研究。扎实开展扶贫对象调查认定工作,确认新一轮低收入农户23220户56718人,占全县农村人口30%;扶贫重点村13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6.5%。通过分析总结,全面了解掌握我县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现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为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切实将新一轮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依据。此外,稳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深入各乡镇调研,赴云和等地考察学习,拟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建立扶贫改革考核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县承担的创新社区管理和完善山海协作机制两项任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以农民培训为载体提升增收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家乐、厨师、电焊工等培训。出台《__县“__技工(技师)”管理办法》,对__技工的选拔、待遇和管理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打响“__技工”品牌。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125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31人,农民转移就业2682人。
(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突出整乡整片抓村庄整治,突出集聚理念抓中心村培育,突出利用抓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通过抓点铺面,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1.“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有新亮点。编制了《__县“四边三化”行动方案》以及五个子方案,通过“一抓二清三治四改”全方位推进,今年已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第一,突出“建”。进行全面“升级”洁净乡村活动,按照县领导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在督查方式和资金管理上下功夫,从原来的暗访与明查相结合改成全面暗访,把日常督查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突出“清”。一是结合“三改一拆”活动,对“六边”区域违法违章建筑、废弃场所进行清理、整治,拆除“六边”区域各类违法违障建筑、破旧厕所等1.5万多平方米。二是全面清理广告牌、路牌,拆除、改造广告牌175处16322平方米。第三,突出“治”。一是整治河道24公里,保洁325.8公里,绿化56公里。二是整治污水,全面清除露天粪坑127个,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62座。三是整治坟墓,通村公路的村庄,全面纳入殡葬改革范围进行整治改造。第四,突出“改”。一是公路沿线改造。完成龙丽高速__段、省道遂龙线三墩桥至安口段等公路沿线环境改造。二是改造村容村貌。加强对“六边”区域农户建房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对房屋外墙立面进行统一改造。三是改造农村危旧房。连片拆除危旧房,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村庄。四是改造林相。对荒芜低效经济林、山体以及公路绿化景观带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建设森林村庄8个,新建景观点4个。
2.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制定出台了《__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编制《长濂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并通过省市评审。完成蔡和、桥西、淡竹、叶村四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一般村申报和规划文本设计工作,并启动建设。省级重点保护利用村落长濂存现已完成便民中心、花坛石亭建设;新建公厕、赤山殿生态堰坝;修复郑家大屋,郑氏宗祠两座古建筑,完成了县城16座古建筑整体搬迁至长濂村西园进行“异地保护”,建成明清文化街区,吸引根雕、奇石、书法、瓷器、剪纸等民间艺人入户。同时,村两委以无偿租用古建筑的形式,吸引中国美院洛齐大师入驻长濂村,开办“洛齐国际艺术馆”。
3.村庄整治取得新成果。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把村庄整治与改 善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积极制定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__年我县村庄整治分省级整治村、县级生活污水治理二类,安排省级整治村点18个村,涉及7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村2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865万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整治村验收已经结束。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已通过市考核验收。
4.中心村建设取得新进展。__年,重点建设蕉川、柘溪上村、周村三个中心村,积极推进第一、二批10个中心村建设的扫尾,基本完成第一轮中心村建设任务。现已完成投资2187万元投资任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立方米,安装路灯数35盏,改造卫生厕所农户707户,消除露天粪坑8个,新建公厕4个,垃圾箱163个,村内河塘整治面积0.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0.24万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0.66万株。同时,全面谋划第二轮中心村建设,初步确定1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
(三)创新推进农家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跨越提升
将农家乐提升作为解决我县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来抓,倾力打造高山避暑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跨越提升,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 ;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5.5%。
1.积极调研制定政策。今年相继出台《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农家乐管理办法》三个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家乐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积极创建农家乐综合体。一是明确目标。精心编制《__县农家乐综合体创建规划》,明确到2017年,确保建成5个、力争建成7个农家乐综合体。通过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推进全县农家乐实现由低级向高级、同质化向差异化、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三大转变。二是培育点位。投资7000万元重点打造高坪和长濂两个农家乐综合体。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差异化推进,不断探索融入__特色元素,如在高坪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中,将茶树坪、高坪新村箍桶丘集合提升打造,注重产业融合和文化引领,以浪漫花事带动避暑养生类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长濂农家乐综合体依托深厚的明清文化,整合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包装和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设计,实现文物景观的静态展示与项目体验的动态参与有效结合。三是有机结合。将农家乐综合体创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高等级景区配套服务、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进行谋划和推动。
3.积极提升农家乐村点户。组织实施好农家乐特扶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景观丰富娱乐内涵,提升接待能力。结合“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开展休憩庭院建设,提升农家乐的品味和档次。进一步规范管理,引导经营户合法规范经营,积极与消防对接,争取消防审批。统一制作具有__乡土特色的农家乐广告宣传牌,统一管理制度和农家乐协会管理制度。
4.积极新建农家乐村点。推广“高坪模式”,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快农家乐发展,今年新发展王村口半岭、石练大茂坑、三仁坑口、濂竹刘坑等农家乐村(点)。着手谋划九龙山农家乐和龙洋九龙口农民异地转移小区农家乐建设。探索开展培育高坪养生(养老)产业示范乡等各项工作。
(四)农民异地转移难中求进,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农民异地转移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以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和整村搬迁为重点,全县近4万偏远群众通过转移实现了异地脱贫致富。第四季度开始重点开展《__县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实施意见》的调研和政策制定工作,目前该政策已经正式出台,在“一户一宅”、先拆后建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项目建设上,今年重点是推进爱丰小区建设,目前,该小区已完成6000万元投资计划,场平工程、施工便道建设已经结束,建房放样工作已完成,进入农户自建房阶段。通过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全县已转移2243人,完成102%,整村搬迁664人,完成100.6%。
(五)全力推进特扶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
__年是第一轮特扶项目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为确保三年规划圆满完成,我们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特扶项目认真梳理,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对进度较慢、实施确实存在难度的项目提出了初步调整意见。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抓,多次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对涉及三年规划的4个项目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中的10个项目进行了微调及建设内容变更申报备案。如北界竹木加工集聚区项目,依据省审计厅对我县20__年度特扶资金审计意见,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整改的同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将50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石练镇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和__中学校舍维修。通过努力,前期停滞的项目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29个大项目、161个子项目,已有139个子项目完成建设,占计划数的86.3%,共拨付特扶资金1.63亿元。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农办新一轮政策启动年、项目落地年、作风锻造年。县农办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县委作风锻造年十大举措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做到协调指导有力有效,干部作风转变务实,实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认真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工程。以产业、金融、结对帮扶等六大项目为抓手,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完善扶贫政策。深入调研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中药材、杂交稻制种、红提、农家乐、电子商务及其他种养新兴特色产业配套政策,及时制定新一轮扶贫政策实施意见,编制扶贫工作五年规划和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具体实施细则。二是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制定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开展部门干部和重点低收入农户结对认亲活动,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确保不脱贫不脱钩。三是拓宽扶贫领域。引导扶贫重点村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尤其是异地转移户的土地流转),同时盘活原有村级会堂、学校、厂房、仓库、城镇规划区外存量建设用地,兴办农贸市场、生产经营性用房、农家乐等集体物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注重异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点位建设,在叶坦、湖山、金竹、应村等小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腾龙小区等来料加工点位建设,提升规模。四是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开展金融服务“爱心卡” 活动 ,方便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在继续扩大村级资金互助会的同时,尝试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 社试水组建扶贫资金互助会,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后备劳动力职业培训,完成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新型农民培训25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500人。
2.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四项工程。全方位开展中心村培育、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六边三化三美”行动等项目建设,全力实施省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重点项目。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同类项目实行差额补助,对实施进度快、质量好的项目进行资金奖励,反之,则采取退出项目补助机制。2014年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72亿元,启动4至5个中心村培育,完成投资1500万元;续建第一批5个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建设,启动第二批1个省级重点村、4个一般村保护利用工作,完成投资1380万元;积极开展“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投资11600万元,建成两条美丽乡风景线和一条迎宾大道,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样板户700户。
3.深入开展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计划实施异地搬迁20__人,其中整村搬迁600人。加大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腾龙小区、石练爱丰小区、金竹小区二期、龙洋九龙口等小区建设进度,继续抓好湖山龙珠岗新村、焦滩独山新村等乡镇安置小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启动云峰街道、黄沙腰镇安置小区前期工作。
4.创新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综合体创建为重点,在“政策保障、示范引领、规范管理、创新经营、强化宣传、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力争到2014年底,农家乐村点达82个以上。创建白马山—石姆岩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启动创建以“茶养生、温泉养生”为主题特色的大田农家乐综合体和以“水上观光、生态养生”为主题特色的红星坪农家乐综合体。建成省级特色村、点各1个,实现游客接待数量达25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2.5亿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农家乐示范乡镇、村、点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茶、竹、高山蔬菜、农家乐等产业结合延伸发展。
5.积极谋划并实施新一轮特扶项目。加大第一轮特扶项目扫尾力度,积极总结上一轮特扶项目实施经验,为新一轮特扶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资金投向,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编制2014-2016年__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启动新一轮特扶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管护督查制度,确保特扶资金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益。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5
1、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工程。今年重点是完成72个省整治村和17个省污水处理村的建设任务,冬春时节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制定整治方案。各乡镇、街道要组织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建设村的环境现状进行逐户调查,切实把情况摸清搞透。整个调查工作要在2月上旬前完成,并将调查情况报市农办。在调查基础上,要制订各建设村的整治方案,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户厕改造、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等5大项目建设方案要尽量详细可行,明确建设内容和补助政策等,改厕、污水处理等建设项目要明确到户。村庄整建办要组织专家指导组成员,对各建设村的整治方案进行审核。各专家指导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部门职能,制订年度村庄环境整治指导方案。这项工作要在2月底前完成。二是组织业务培训。重点办好两个培训班:一个是乡镇分管领导和村书记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对村庄整治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能力。另一个是施工人员培训班。每个乡镇要在2月10日前挑选2-3名泥水工,把姓名、住址、电话等情况报市农办。有条件的乡镇可以组建专业施工队,按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实行统一施工。同时,市农办计划在2月底3月初,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到村庄整治工作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培训工作要在3月中旬前完成。三是抓紧启动项目建设。一季度是各部门包装、安排项目的重要时间段,各重点职能部门在安排项目、资金、农村工作指导员时,要注重资源整合,相关项目要重点向整治村倾斜。各乡镇、街道要立即启动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动员外出务工的人员利用春节返乡时机,先行完成户厕改造和污水处理等整治工作。农办、财政局要将项目启动资金尽快拨付各建设村,每村先预拨5万。市里将在3月底组织开展一次村庄整治动工督查。
2、加快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今年,我市农民素质培训要完成1.8万人,其中技能培训5000人(培训后转移30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其他素质提升培训7000人。各地各职能部门要积极行动,务求实效,把推进农民素质培训与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兴起冬春时节农民素质培训的新热潮。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各乡镇、街道要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外出务工代表座谈会、开展一次农民培训意愿和外出务工意向调查、组织一次集中宣传发动。教育部门要在1月份做好预备劳动力(应届生)培训的宣传发动和登记报名工作,春节后马上开始组织培训,确保全覆盖。要做好培训计划与项目的申报。从今年起,省里对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各乡镇、街道和培训机构要按照项目管理实施的要求,及时做好年度农民培训计划的制定和项目申报,在2月底前上报市农办。二是要抢抓时机组织培训。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停产限产,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面临着重新就业问题。各乡镇、街道和市级农民培训基地要把返乡农民的培训作为当前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乡镇、街道要负责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培训基地要负责做好组织实施和就业推荐工作;劳动部门要免收培训的发证费用;农办、财政部门要优先保障培训经费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在今冬明春积极抓好本地用工需求培训、创业人才培训、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低收入农户的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三是要全力做好转移就业服务。要抓住节后劳务输出的时机,召开劳务交流大会,组织好培训后的劳务输出。特别是今年本地用工需求量较大,各地要高度重视,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农办和人劳局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指导,全面掌握面上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做好农民培训后的就业服务工作,确保今冬明春农民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3、加快推进农民下山脱贫工程。今年要按照“整体搬迁,安居乐业”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高深山区、偏远地区、重点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困难群众下山搬迁工作,全年计划集中安置2000人以上。当前,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家过年,各乡镇要充分抓住这个时机,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头脑灵活的特点,多宣传早搬迁早致富的典型,发动更多的山区农民下山脱贫。二是要明确计划。搬迁地乡镇要在前期普查的基础上,以自然村和行政村整体搬迁为重点,及早明确今年拟下山搬迁的区域和对象。具体要明确到哪些行政村和自然村要启动整体搬迁,便于全市统筹安排。安置地乡镇要明确每个小区的安置计划和进度,在春节前后争取多提供宅基地安置下山搬迁农户。市扶贫办要负责衔接和统筹协调,确保做到下山搬迁的有序安置。三是要加快小区建设。各安置地乡镇要按照规划设计和承诺,加快安置小区路、水、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满足搬迁农民生活需求。特别是在春节前,要帮助在下山脱贫新区过新年的农户解决好必要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让他们在新居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公安、民政、国土等相关部门要按要求做好门牌证的发放,户口迁移、建房报批等各项服务工作。四是要加强安全管理。各安置地和搬迁地乡镇要在春节前组织力量分别到各下山脱贫小区和整体搬迁村进行安全检查。在下山脱贫新村重点检查电力线路、道路施工、建筑工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整体搬迁村重点检查未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老年是否分居等情况。
4、加快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今年要力争使低收入农户增收15%以上,低收入农户总量比去年减少20%左右。当前要做好四件事:一是要开展调查。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年底走访,开展低收入集中村发展情况调查。针对一年来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开展情况,探索适合各村发展的路子,为下一步深入实施工程打下基础。二是要明确重点扶持村。今年要重点扶持3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各乡镇、街道和市扶贫办要根据各村实际,筛选确定重点扶持村,帮助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做好项目实施计划。同时,市扶贫办要做好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村的备选工作,适时启动试点。三是要加强低收入农户培训。要结合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努力提高低收入农户的综合素质,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和农业经营能力。力争培训低收入农户5000人以上,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四是要加大结对帮扶力度。要加强与省级、衢州市级结对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帮助做好项目筛选、包装和实施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注入活力。要完善市级部门单位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制度,各乡镇、街道要帮助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落实结对帮扶单位,春节前要开展一次干部“送温暖”帮扶活动。
5、加快推进农村洁化运动。农村洁化运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要深化提升“四级联评”制度。要进一步细化完善考评内容和办法,重点是在镇评村、村评组、组评户上下功夫。今年要在集镇环境卫生评比的基础上,开展行政村环境卫生每月检查评比工作,评比结果在《今日江山》登报公开,每季评出十个卫生先进村,年底前评选出一批卫生示范镇(乡)、卫生示范村。目前已经制定好初步方案,各乡镇、街道要根据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春节前,市卫生局要组织开展一次集镇环境卫生评比。二是要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各乡镇、街道要在春节前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集中力量,突击开展农村垃圾清运、环境美化、乱堆乱放整治等工作,重点清理历年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河沟渠塘。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巩固和扩大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确保干干净净迎新年。
6、加快推进“312”新农村绿化运动。春季是绿化植树的黄金季节,也是全面完成“312”绿化任务的关键阶段。错过一季,将贻误一年。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保障,强力推进,确保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绿化造林任务。一是要强化宣传。各乡镇、街道要抓紧制定各行政村绿化规划,把绿化任务分解明确到点。要召开一次绿化动员会,对绿化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充分利用“312”植树节这一活动载体,加快推进绿化运动。继续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确保每个村要有固定标语1条以上,临时标语3条以上,做到家喻户晓,着力形成新农村绿化的浓厚氛围。二是要落实资金。林业、建设、国土、交通、水利等5个牵头部门要确保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资金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要适当增加新农村绿化经费安排,落实好苗木经费。同时,各乡镇、街道要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绿化建设,坚持谁栽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绿化的积极性。三是要强化检查管护。各乡镇、街道要开展一次绿化管护检查,对部分缺株断带地段,适时进行补植加绿,巩固前阶段绿化成果。要明确管护人员,建立管护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市绿委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新农村绿化交叉检查工作。
7、加快推进深化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工作。这项工作是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城乡面貌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年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已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并将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召开动员会专题部署。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街道要通过广播会、标语、村干部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政策法规。民政部门要在春节期间安排宣传车深入集镇乡村宣传。文化部门要制作宣传片随电影下乡。各新闻媒体要开辟殡葬改革宣传专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宣传殡葬改革政策,自觉执行殡葬法律法规。要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大张旗鼓地宣传,提升广大群众的殡葬改革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使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下一步墓葬秩序规范、生态葬法有效推进营造氛围。二是要调查摸底,制定规划。各乡镇、街道要积极开展前期摸底调研,根据各地实际,对乡村公益性墓地进行重新规划。要因地制宜推进生态葬法,每个乡镇要规划建设2个以上生态墓地。对符合条件的原有公益性墓地,要结合“312”绿化运动进行绿化改造,确保墓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80%。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重新规划,在符合乡镇、街道的总体规划前提下,利用荒山瘠地,避开“三沿五区”(沿铁路、公路、沿通航河道两侧视野范围和耕种区、风景区、开发区、住宅区、森林保护区)和农民群众的居住点,另行选址。三是要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各乡镇、街道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联村干部和村干部实行专项考核。要设立乡镇殡葬管理员和村协管员(分别由民政助理员、村级民政联络员兼任),并开展业务培训,确保责任到人。要加强对风水先生队伍的管理,组织开展殡葬法律法规培训。在今冬明春,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殡葬管理,严格禁止乱葬滥埋和超标准建坟,严肃查处违规建坟事件,为下一步实施墓葬整治打好基础。民政、公安、工商、林业、土管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有效的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6
政公用产品的供应能力。推进三个建设:第一是推进统筹建设,不断促进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是推进和谐建设,着力解决建设领域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第三是推进阳光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落实建设系统惩防腐败体系。
(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空间管治能力。今年着重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要抓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初步成果,并争取省政府尽快批准《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金衢丽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群规划的实施,促进我省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各市、县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行“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第二,积极筹备召开全省城乡规划方面的会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指标”,城乡规划是空间“坐标”。城乡规划的责任就是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落实到空间上,2006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这方面我们要有所作为,规划是公共政策,抓住规划,就可以配置许多资源。今年要召开专门的会议,以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城乡规划的目标任务。第三,加快城乡规划监管体系和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规划空间管治能力,加强规划的资源配置作用,规划至少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规划的性质要从技术转向政策;二是规划的作用要从调控转向资源配置;三是规划管理要从管理转向管治。这方面需要加强制度设计,要加快《浙江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的调研起草工作,积极探索健全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前年我们起草了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关政策性文件,今后要根据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修改完善,补充增加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容。要强化“六线”管理,即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红线”、基础设施通道“黄线”、生态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紫线”、河湖水体保护“蓝线”、地质灾害防治“黑线”的管理。还有一条“虚线”,就是实行地下空间开发的利用的管理。需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政府住房保障能力。今年重点是抓好三项工作。第一,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去年,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形成若干意见已上报省政府,争取今年年初出台。这个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07年,全省各市、县(市、区)其本上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到2010年,全省经济适用房基本实现“房等人”,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企业中覆盖率达到60%以上。同时,还提出了7条政策措施,这个意见是今后五年住房保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今年是实施的第一年,要认真贯彻好,起好步,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第二,继续保持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规模。今年凡是未实施经济适用房的市县,原则上都要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关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保持每年新开工300万平方米,约占每年全省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的10%左右,这是建设部提出的保持10%到15%比例的下限,主要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十一五”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人群将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的重点要从中低收入家庭逐步转为低收入家庭。要加大实施廉租房制度的力度,今年年底前所有市县都要实施廉租房制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还要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快推动非公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和刚就业大学生的住房保障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我们现在解决住房问题只有买房一条途径,从国外的经验看,房屋租赁市场是很大的市场,再有钱的人像好莱坞影星也是买房租房都有,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刚进城的农民都要考虑买房,这里有更新观念、加强引导和培育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今年我们对此要作专门研究。第三,要处理好巩固和完善宏观调控与保持房地产市场适度发展的关系。今年,我们要继续做好稳定房价和稳定市场的各项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调控政策,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但是,也要控制力度和节奏,防止过度调控造成房地产产业萎缩。要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做到“四个稳定”,即稳定房价、稳定市场供给、稳定市场预期和消费信心,防止出现大的波动,保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市政公用产品的供应能力。这方面要推进三个加快。第一,要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五大百亿”和“811”计划中有关城市污水、垃圾建设项目的年度目标任务。列入计划的27个污水处理项目,16个已开工建设的要确保2006年内完成主体工程,11个未开工的2006年上半年要开工建设。对纳入“五大百亿”、“811”计划的城建项目,今年要进行绩效考核,特别是要对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进行考核,重点考核管网建设和项目对污水处理率提高的贡献。钱塘江流域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要起步,各地要尽早规划,指导中心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将这项工作推开。但在推进中要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区域化,平原地区可以通过建设区域性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通过改造和建设管网,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将周边的乡镇纳入覆盖范围,实现城乡设施共享和环境共保。第二,要加快城市建设从项目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项目建设是基础,但光建项目,没有形成功能,比如污水处理厂建成了,管网跟不上,污水处理的功能没有形成,就是浪费投资和资源。杭州地铁已动工建设,要注重换乘枢纽的规划与建设,要通过换乘枢纽加强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联系,增强市民出行的可达性,这就是功能建设。同时,加快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要提高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的比重,目前的水平是约400万人,今年计划增加至500万人。第三,要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去年,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今年,我们要研究制订我省具体政策措施。发展公交要坚持公共政策与工程措施并重,坚持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并重,今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争取开辟公交专用道或准快速公交路线。同时,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群规划要加强城际交通的研究,这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延伸,城市公交与大交通体系的对接问题。
同时,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城管”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良好载体,已列入建设部和我厅“数字城管”试点的杭州市、嘉兴市和诸暨市、绍兴县今年上半年要全面运行,全省各市都要选择一个以上县(市、区)开展“数字城管”试点工作,争取今年上半年启动,年内正式运行。
2006年还要推进三个建设。
第一,要推进统筹建设,促进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涉及农村政权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建设工作关系十分密切。工作中一要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民最基本的需求着手;二要根据建设部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三要依托现有的工作基础。在这方面,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工作。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联系城市与农村的重要节点,抓好小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我省小城镇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要抓好全国重点镇和省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深化完善镇域建设规划,引导重点镇和中心镇完善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小城镇要素和人口集聚的功能,提升小城镇城市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要结合贯彻建设部村庄整治工作指导意见,依托“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基础。以“一房二水三环境”为重点,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继续推广农房标准图集,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村住房建设水平。加快区域供水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现有供水设施改造,扩大农村供水受益人口。以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研究制订村庄整治工程验收导则,进一步提升村庄整治水平。
三是加强村镇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主要是抓好两项试点:一是开展沿海地区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沿海地区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二是开展农村住房救助试点工作。这项工作难度也很大,据初步统计,全省需要救助的农户超过6万户,按一户救助5000元计算,需要资金3个亿。目前的思路是政府补一块,集体解决一块,个人负担一块,我们计划今年先试点,后年全面推行,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这项工作。
推进统筹建设还要继续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去年国务院出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后,省政府立即召开全省建筑节能工作会议,对全省建筑节能工作进行部署,成立机构,推进示范,在全国领先半步。今年这项工作要继续在全国领先,要以建筑节能为重点,推动节水、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的各项工作。要根据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全省新建建筑都要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标准》,50%以上的新竣工建筑都要达到节能50%的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争取列入“991”计划的600项大型公共建筑中60%以上基本完成节能改造。今年,我们要继续完善政策,加快研发节能技术,要制订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标准,建立建筑节能能效评估和能耗性能评定制度。要继续抓好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城市节水工作。要在城乡规划和村镇建设工作中重视土地节约利用,去年我们开展了低丘缓坡地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今年要利用研究成果,在村镇建设节约用地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与办法。
推进统筹建设还要全面实施全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我们已编制完成浙江省建设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同时编制了市政公用事业和住房保障两个专项规划,这是纳入全省规划体系的规划。还有城乡规划发展等10个分项规划是建设事业各个行业发展的规划。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要从城市化战略、建筑强省等重大战略着手,研究新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将这些重大战略深化、细化和具体化,推进建设事业的新发展,使其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诸暨;问题;策略
我国实施城乡规划管理是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起的,虽然发起时间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尽管如此,我们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无法与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相适宜,城乡规划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所谓城乡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村庄和集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乡规划管理是指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即通过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管理手段,对城乡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和监督,使之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乡镇空间上协调、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二、诸暨市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
1.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低
截止2015年底,中心城区的控规覆盖率为83.4%,除去山体、水体和江东下坊门建成区外,基本做到控规全覆盖。各镇乡控规编制情况不尽理想,中心镇的控规覆盖率为45%-65%,其他镇乡为10%-45%。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目前为止市域范围内尚有岭北镇,陈宅镇,赵家镇,东和乡未编制镇乡总体规划。
各镇乡对于控规编制的积极性不高,习惯一事一议或上报会议的做法。同时城乡规划法规定控规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如地块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不可改变。然而实践表明,有的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反复调整,因此觉得控制意义不大。而现行技术条件下难以在控规编制阶段对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对混合发展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强制性的控制单一的土地利用性质往往导致规划修改,而控规的修改要经过几个必定程序和较长的公示时间。同时,规划指标的确定有直接影响土地的评估价格,牵扯到拟用地单位的直接利益。
2.村庄规划设计相对滞后
2007-2008年编制了诸暨市所有村庄的村庄规划;2014年8月,市规划局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做好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修编完善工作的通知》(建村发[2015]252号)精神,编制完成《诸暨市农村住宅方案图集》。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2017年实现村庄设计全覆盖。我市共有村庄468个,除市区、集镇区范围,共有350个村需重新编制村庄规划,一般每个村庄规划编制费用在40万,考虑经费因素,该项工作尚未在我市全面启动。村庄规划要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单位水平不一,对诸暨尤其是镇乡情况了解不深入,难以提交优良的规划方案。
镇乡层面仅将村庄规划作为农村宅基地审批的依据,对村庄规划的大局观不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涉及审批依据不足就要求村庄规划局部调整,依法依规意识不强;村庄规划普遍存在现状地形测绘不更新或无测量经费,导致规划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不高,后期放样矛盾凸显。
3.规划管理薄弱、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但全市规划专业人员缺乏,且县市规划部门很难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干部队伍人手严重不足。随着“三改一拆”、“无违建”城市创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多项工作同时开展,每个工作组、每个镇乡(街道)都需要规划局派人参加,由于本身技术人员缺乏,临时性工作又多,导致人手严重不足。虽然各乡镇都设分管城建的乡镇长和城建办公室,但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不够。现有的规划技术力量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需要差距较大,随着城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规划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引进和充实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执法监管人员有限,力量相对薄弱;法律、法规管理未授予规划管理部门以行政强制权;相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监管配合不到位。种种原因造成规划实施过程监管、施工图报审管理等未能及时跟进。
三、城乡规划管理改善策略
1.加强宣传,提高规划严肃性
做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宣传普及工作。以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为载体,进一步强化规划宣传,举办大型法制宣传展,使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人心。巩固阵地、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规划局专门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解答市民的政策咨询,将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常用知识、印制宣传彩页,免费向广大居民发放。激发城乡居民参与、支持和监督城乡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城乡居民的规划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领导带头执行规划,建设单位自觉落实规划,广大群众自觉维护规划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设计创新,提高规划覆盖率的同时,探索城市设计与规划有机结合,更直观的解析用地情况,把握空间层次,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
2.保障经费,实现规划全覆盖
将基础测绘、规划设计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实现基础测绘投入持续增长,各级规划全覆盖。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和经费投入、计划管理等条件相匹配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建议考虑规划设计经费,现场调研,方案深化、优化等诸多必要环节;建议在招投标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条件,如中标单位一定要在诸暨承接过镇乡总规,控规,城市设计或专项规划等,以便增强设计单位对项目的针对性。
3.部门互动,加强执行力
规划管理向来不仅仅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涉及发改、国土、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单位及各镇乡,加强部门互动,定期召开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
由于规划跟踪管理全权委托于行政执法局,而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规划知识,所以必须加强规划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组织全局执法人员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学习宣传与规划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规划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狄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仇保兴.城乡规划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耿慧志.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工护宁,竺乾威.行政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耿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2.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8
一、本方案所指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对城镇规划区(县城控制区和乡镇中心镇区)以外的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新增耕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保持建设用地总量平衡。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可以在本县有偿使用,也可以转让其他县(市、区)有偿使用。新增耕地指标作为城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占用耕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公益事业、基础设施、抢险救灾、军事设施以及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涉及的拆迁安置用地除外),政府从城镇土地出让收益中转移部分资金到农村,搭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二、农村土地整治应遵循群众自愿、依法补偿原则,保护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拆旧建新补偿、补助标准、新村建设方案等,要广泛征询村民意见,最终确定的方案要充分公开、广泛宣传,依法足额补偿到位,做到村民理解乐意接受。
三、农村土地整治可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做法,以空心村、危旧房、石结构房、地质灾害点和造福工程搬迁改造为重点,纳入近期农村土地整治范围,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四、农村土地整治要突出规划的引导作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控制管理,引导村民集中合作建房或由政府统一建设安置房,严格控制零星建房,建新房者必须将其所占用的旧宅基地退还村委会统一复垦,原已实施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搬迁的农户不再进行安置。
五、农村土地整治充分拓宽安置渠道,按照一户一宅或一户一套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安置应尽量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要有效整合中小型水利、农村交通、村镇建设、农村扶贫、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资金,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农村土地整治相衔接,有效促进新村建设。
六、原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属于集体的,整理后形成的耕地仍属原集体经济组织,由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发包给村民,或由该农村集体组织统一经营。原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属于国有的,整理后形成的耕地仍归国有。
七、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统一组织协调,研究部署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整治方案的实施,县政府成立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农办、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国土资源局、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民政局、水利局等成员单位的相关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
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工作进行部署、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指导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制定各项鼓励政策。项目区所在的乡(镇)也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
乡(镇)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的业主单位,负责编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以及组织农村旧房拆除补偿安置、土地复垦等具体实施工作,根据计划分季度上报实施进度。
县农办:负责在实施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把农村土地整治区群众搬迁安置纳入工作盘子,实现资金捆绑使用,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并出具造福工程相关证明材料。
县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村建设规划,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指导,并出具危旧房相关证明材料。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政策技术指导、将整治安置区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安置区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牵头组织新增耕地验收、土地增减挂钩调剂服务等工作,并出具地质灾害隐患相关证明材料。
县农业局:负责项目用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导,参与项目新增耕地的验收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受灾造成房屋倒塌、危房的核定,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收支情况监管,规范资金使用。
县水利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电力公司等部门负责对新村建设配套进行规划、设计、指导和监管工作。
八、组织实施
1、确定项目区范围。各乡镇要充分征求相关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取旧宅基地闲置相对较为集中,群众大多愿意拆除的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区。项目区应相对较为集中连片,允许以乡镇为单位,将若干个的农村整治点捆绑为一个项目申报,但要求净增耕地面积不小于10亩。国土资源部门要联合农业、规划建设等部门进行前期的项目踏勘。
2、编制实施方案。由各乡镇负责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对项目区进行测量和规划设计,编制好农村土地整治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拆旧补偿标准、安置方案、复垦方案等内容,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通过项目实施方案。
3、方案报批。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将报件送给县国土资源部门。县国土资源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会同农办、农业、规划建设、水利、财政等部门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县政府批准。
申报材料应包括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审批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的请示、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图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的意见、村民同意搬迁的协议书、村民同意退还旧宅基地的协议书和拆旧地块相关影像资料等。
4、指标先行核定和对接。
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上报设区市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审核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先行核定挂钩指标,纳入省厅建立的指标交易平台,实现指标对接,获得挂钩指标收益。
5、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获得挂钩指标收益后,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包括拆旧补偿、建新安置、复垦耕地、产权调整等工作。
6、竣工验收。土地整治项目按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后,乡(镇)人民政府先行自行组织自验收,然后以书面方式向县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合格后,复垦新增耕地再提请市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报请复垦新增耕地验收时需提交乡镇政府验收请示、乡镇政府竣工报告及竣工图、县有关部门初步验收意见、拆旧地块复垦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表以及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7、新增耕地面积认定。村庄复垦新增耕地验收合格后,市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进行认定,出具验收报告,并抄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验收报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相关图斑的变化情况以及向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系统备案情况,结算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纳入指标交易平台。
九、工作要求
(一)项目区选取要求
1、项目区必须是镇区外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土地利用数据库显示为203地类);
2、复垦潜力较大;
3、项目区涉及的村民整治积极性高,村干部组织工作能力较强。
(二)实施方案内容要求
1、项目情况概述
2、土地整治规模及投资估算
3、拆旧与补偿办法
4、安置与建新安排
5、村庄复垦耕地方案
6、资金来源与筹措办法
7、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8、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9、地块面积数据表
10、图件要求:上一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标出拆旧地块、安置建新地块位置)、村庄复垦设计图、安置建新地块平面布置图。
(三)项目管理要求
项目建设要依照有关规定落实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审计制,加强项目管理。经批准同意实施的项目建设要确保验收过关。项目区内不论是拆旧区还是建新区,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的位置实施,保证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验收过关。
(四)资金管理要求
县、乡两级均要设立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专户,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规范使用,确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对农村土地整治自己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前期按18万元/亩由乡镇人民政府包干统筹使用。专项用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主要用于项目区拆旧、复垦、补偿以及新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落实项目报账制,专帐核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规范管理。项目由业主负责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期拨付资金。
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包干使用费分三个阶段进行拨付:
1、项目启动阶段,按省厅核定指标的数量和补助标准(18万元/亩),先行拨付补助经费的40%作为启动资金;
2、完成拆迁和复垦,再拨付补助经费的40%;
3、项目完成通过验收,拨付剩余补助经费20%;
(五)时限要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自县政府对实施方案批准之日起一年内全面完成。
十、考核奖励
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村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县政府建立奖励制度,对土地整治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进行奖励。项目自本方案实施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项目申报手续,并经县政府审批,按净增耕地面积1万元/亩给予奖励,三个月以内完成拆迁工作的,按净增耕地面积1万元/亩给予奖励;三个月以上至半年内完成拆迁工作的,按净增耕地面积5000元/亩给予奖励。剩余指标收益将用于农村土地整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上。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9
xx年是本人被选拔到xx县规划局工作的第二年,也是真正进入角色的一年。这一年,本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局领导分工安排,忠实履行职责,尽心尽力带领分管的办公室、规划设计服务中心、村镇科和法制宣传科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县城乡规划事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具体述职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项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进展顺利。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列入了xx县xx年“六城联创”工作目标之一,作为规划局牵头主抓的重点工作,局委会决定将此项工作交由本人全权负责。按照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和要求,本人积极做好申报资料的准备工作,通过三个月时间编制完成了近30万字的《申报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资料汇编》和《评估报告》,积极督促新疆通艺规划设计院修改完善《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xx-2030)》,并于10月28日通过州规委会审查。于7月中旬前往乌鲁木齐邀请了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评估专家对我县申报工作进行了调研评估,于9月底组织县文化专家对城区和全县范围内的22处历史建筑进行了鉴定,上报县人民政府公示。亲手起草了《关于申请将xx县列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并于8月中旬递交州人民政府,积极与州政办对接,于9月28日正式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递交xx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按照申报程序和要求,准备完成了所有申报资料、汇报稿及多媒体宣传片。自治区计划于12月6日对我县是否符合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评审,力争年底前申报成功。
(二)村镇规划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xx年底我县13个乡镇总体规划及5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昌吉州规划专家会评审。本人分管村镇规划工作,积极做好村镇规划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不仅做好规划局的村镇规划档案管理,还主动对乡镇规划站所的建设进行指导。xx年6月中旬,自治区住建厅对我县城乡规划编制成果进行验收,并赴x河乡集镇、xx村、x镇xx村、x沟镇xx村、xx乡xx村进行实地验收,由于我县村镇规划验收工作准备充分,自治区验收组对我县的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规划成果已入库并报自治区备案。
(三)xx县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起草初有成果。为了改变xx曾经的规划随意性大,规划编制和管理缺乏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制定一套针对xx县城乡规划管理的办法和技术规定的想法,作为xx县从外引进的规划专业人员,编制该办法成为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编制出一套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高质量的管理办法,本人通过对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城市规划思路和想法的研究,综合本人在xx县工作一年来的感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xx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昌吉回族自治州城乡规划条例》和《xx自治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定,结合我县实际,起草完成了《xx县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初稿。目前正在组织县住建、发改、林业、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意见,并通过远程方式邀请中国建筑设计院、上海复旦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新疆通艺市政规划设计院等规划编制单位及专家的意见。计划在征求意见完成后,邀请各部门、各专家进行评审。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篇10
(一)我市农村环境现状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乡镇规划得到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能源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步伐加快,测土施肥、秸秆还田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环境监管能力极为薄弱,农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任意排放,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成为影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缩小城乡差别的具体措施。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创建环境优美村、镇为载体,引导农民树立清洁生产理念,逐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大力宣传、认真落实。要在充分尊重农村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资金支持,发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在原有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农村环境建设资金和项目,重点保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需要。
3、综合整治,和谐发展。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环境保护工作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中改善环境质量。
4、重点突破,总体推进。在环境优美镇、村创建上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引导和推进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镇、村首先达到环境优美镇、村的标准。
5、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卫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镇规划和环保能力建设。项目的安排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到2015年基本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目标。
(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近期治理目标,到2010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首先,要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密集居住区的集中饮用水源。其次,要防治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第三,要建立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制度。第四,要杜绝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化肥农药对水质造成污染。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土地退化和矿山植被破坏的生态修复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严格控制因不合理开发导致新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加强封山禁牧、封山育林。
2、强化乡村污染治理
(1)防治土壤污染。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根据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2)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环境监管,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重点保护的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要规范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超标排放的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要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堆肥等工艺处理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
(3)治理乡村工业污染。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对乡村工业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乡村工业企业,给予限期治理、取缔或关闭;乡村工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对污染实行集中防治。
3、开展村镇创优活动
要积极开展村镇环境创优活动。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村镇率先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村的标准。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的提高自然环境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经济。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开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乡村工业生态化,提高乡村工业档次和效益。新建乡村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等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4、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市直部门包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等综合措施,在全市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清宅侧、清违建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及村屯绿化等“五清、五改、一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5、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1)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通过秸秆气化为村民提供燃气。
(2)推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开展太阳能、民用炉灶、炕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6、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建设部门采用适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管,适当加强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
四、重点工程
(一)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
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已纳入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村,率先开展环境创优工作。全市建设20个环境优美乡镇,100个环境优美村。
(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
建设5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在县(市)进行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各建设1个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同时,开展水源地周边截污、工业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等工程。
(三)再生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建设5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各县(市)要组织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选择经济适用技术,开展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各建设1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建设5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各县(市)要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因地制宜的选择生产有机肥、沼气、堆肥、粪尿处理、各类环境技术模式,各建设1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五)乡村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5个乡村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各县(市)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和完善乡村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各建设1个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六)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设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各县(市)要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各完成1个(有机杂粮、野生茹、干鲜果品等)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七)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1、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2、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3、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4、村庄道路要硬化平整,道路两侧栽树种花,要清除柴草堆、物料堆、垃圾、残土堆、粪肥堆,无散放的畜禽。
(八)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完善8个县(市)区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1、加大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基础设施、装备和队伍建设,初步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系统。2、加强农村环保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加大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力度。3、深入开展科普与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农村环保技术知识讲座,组织当地农民观看科普挂图、展板、宣传资料等,向农民传授农业环保实用技术,引导农民自觉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要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卫生、民政、交通、建委、公用事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调度、协调和考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政策措施与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政府补贴、部门支持、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部门要统筹安排专项工作资金,形成合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作为环境优美村镇的配套工程进行安排,根据国家规定,从排污费中解决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有稳定的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调整。
(三)科技支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解决实施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强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力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治乡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2 14:43:18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法治观念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2023-01-16 09:09:19
新时代乡村振兴法治化策略 2022-07-22 09:02:54
加强龙江森工法治建设的思考分析 2022-07-11 16:47:49
法治视域下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限度 2022-07-08 17:08:05
儿童立场的道德和法治专册教学分析 2022-07-08 09:44:43
合作治理下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对策 2022-07-07 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