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事业管理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30 17:2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艺术事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艺术事业管理

篇1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文化产业兴盛时代的即将到来,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成败得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因为艺术是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我们能否做好艺术管理的研究对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前瞻作用和开拓意义。当然,要想清晰地搞懂和弄透艺术管理并非易事,艺术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能否准确地构建出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是我们探究艺术管理之谜的第一步。

一、有关艺术的诸种管理

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包含很多种管理,其中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是掌握和理解艺术管理所必须定义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深入和全面探讨艺术管理之前,我们先来对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1、艺术行政管理。要理解艺术行政管理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的概念。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就是文化行政机构(在我国当前,有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影视部等)依据所属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对各项文化事业(广义的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等行政职能。如果把艺术作为广义文化的一部分,艺术行政管理当然可以并入文化行政管理,如果艺术有必要从广义文化中独立出来,那么艺术行政管理借用文化行政管理来帮助理解基本还是可靠的,即把上面定义中的“文化”字样换成“艺术”字样就可以了。艺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的代表,客体是发生在本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艺术性活动,管理的依据就是法律规章。事实上,西方对艺术演出团体已形成非常严密、科学的管理机制,对这些艺术演出团体的管理推动了一门新兴学科――“艺术行政管理学”的蒸蒸日上。

2、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一样,艺术经济管理也是一个交叉理论: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交叉组合。早先,已有人提出建立艺术经济学,他们认为艺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艺术经济和市场的问题,为的是寻求出艺术商品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做出哲学上的思考和认识。艺术经济管理虽然与艺术经济无论在称谓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区别,但艺术经济管理无疑也应该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艺术经济管理是一种多主体管理行为(后面详论),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是一切艺术经济活动(包括经济政策、艺术生产、广告宣传、艺术商业、艺术消费、工商税收等)。

3、艺术产业管理。何为艺术产业,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赵玉忠先生对文化产业所做的表述: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文化商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文化产业在本质上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因而它隶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至此,我们可以认为艺术产业即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艺术商品生产和艺术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首先它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文化娱乐生产业,其次它还应该属于商业,是一种从事艺术精神生产品买卖和流通的密集式商业经营活动,这里的“密集式”表示活动之多、参与者之众、方式之繁荣。单体与单个之行为不能称之为产业。对这种密集式生产和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就是艺术产业管理,它与艺术经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对群体性产业活动的管理,而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既包括群体经济活动也包括个体经济活动。

艺术中介管理。从经济角度来讲,艺术中介就是居于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消费方之间的艺术介绍和传播者,即在艺术市场上专门从事艺术流通和买卖的中间机构。艺术中介应该包括艺术经纪人(art broker)、艺术人(art dealer)和艺术信托人(art trustee)。简而言之,艺术中介就是艺术商人,包括个人和组织。艺术中介作为商业企业对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的管理活动就称为艺术中介管理,其管理主体特指艺术中介本身的管理层,其管理客体是指中介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准确地讲,艺术中介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相去甚远,因为管理主体截然不同,管理客体也差别较大;艺术中介管理从属于艺术经济管理,并且是其中一小部分的微型化;虽然艺术中介管理是艺术产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支,但又与艺术产业管理在层次上分道扬镳,因为艺术中介管理强调单个企业的微观管理,艺术产业管理强调企业群的行业性管理活动。艺术管理。包括上述四种管理的复合式管理,是由上述四种管理建构的庞杂的管理体系,是一切涉及艺术活动的管理的总称。

二、艺术经济管理的深入释疑

对于艺术管理的分类问题,孙仪先曾有这样的描述:“艺术管理可分为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都属于研究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学范畴。”这一认识在目前的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这个结论颇有令人生疑的地方。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对艺术经济管理的定位研究上。

上面已经谈到,艺术经济管理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行为的管理活动。笔者认为,在艺术市场中,艺术经济管理可以有三种分类:宏观艺术经济管理、中观艺术经济管理、微观艺术经济管理。即政府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就是宏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最大,范围最广,是产业与事业的结合,等级最高);艺术行业协会、艺术产业机构、民间艺术组织、艺术企业群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就是中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庞杂但位居中游,比政府小又比单个企业大,范围的中心主要放在产业性操作上,等级其次);艺术企业即艺术中介对自身的市场和经济活动进行的企业化管理就是微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最小,为单个的艺术企业,管理范围最窄,局限于单个艺术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等级也最低)。艺术经济管理的分类情况用下图表示就是:

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宏观艺术经济管理同时又属于艺术行政管理(政府性管理),中观艺术经济管理同时又属于艺术产业管理(行业性管理),微观艺术经济管理属于同时又艺术中介管理(企业管理),这就是说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的关系息息相关,根本无法截然分开,而把它们作为艺术管理截然分开的两个类别看来是不合适也不客观的。

三、艺术产业管理的重新建模

在2002年第四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包括七个部分: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这一划 分已写进了十五期间文化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司还指出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门类之一,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法现在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艺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门类在文化产业规划中已经缩减至艺术培训业、艺术品业了,这样的界定值得重新商讨。事实上,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诸多形式,这样的认识是建立在人类几千年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才流传至今的,艺术产业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共识而谨慎确立。综上所述,艺术产业应该是包括美术品业、文艺演出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的复合型产业,而不应该是它们中的平等一员,否则就会犯“鸟和麻雀”对等的语义混乱的错误。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艺术产业的内容:

由此可知,艺术产业管理实际有两种理解:①政府对美术品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舞台表演业的政策性管理;②艺术产业内部企业化的管理。由政府担当管理主体从事的管理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政管理或政策行为,我们大可以称之为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因为政府对产业进行的管理行为在国外早就有比较合理的称谓:产业政策。日本经济学家贝冢启明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出版一本书叫《经济政策之课题》,在该书中,他把产业政策定义为:“产业政策为通产省执行的政策。”其实就是通产省的政府部门对该区各种经济产业从事的行政干预与调控。后来美国学者布莱昂・辛特利说得比较明确:“产业政策是装有政府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措施的皮包。”美国社会经济学家埃利斯・霍利的说法更为犀利:“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而发展或抑制某些产业的政策。”这一认识基本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当然,这里的艺术产业政策同样属于艺术行政管理,毕竟它是一种政府行为。而各类艺术产业自身自为的管理就像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一样更容易确定为经济组织自身的经济行为管理、企业内部的产销行为管理、工业化组织机构的经济、生产性活动管理,类似于艺术企业管理或艺术中介管理的集束性组合。事实上,艺术企业管理或艺术中介管理已越来越成为艺术产业管理的重头戏,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风光一时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如今已风光难再,其在产业管理中实质性、操作性的干预地位也越来越为淡化。虽然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尚不能完全退出艺术产业管理的历史舞台,但它只能在文化艺术行政管理领域更能大显身手,在艺术产业管理领域已属强弩之末,这是政府放权后、市场高度自由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像如今人们观看电影、电视、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跟随市场宣传、社会名声、自己的欣赏口味而趋之若鹜,对政府为弘扬革命精神、宣扬政治主旋律、倡导同一价值观的做法不再兴趣昂然甚至有些反感一样。在艺术生产、艺术消费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艺术产业管理的理论模式应该如下图所示:

艺术中介管理在艺术产业管理中的定位在上面的艺术产业管理模式图中其实已经大致明晓了。艺术产业管理通过对艺术产业内不同行业运营活动的管理(包括行业协会、行业组织、企业群系对内对外的企业化管理)继而传达至具体的、单个的艺术中介机构、艺术企业的管理,再进而总结为艺术中介管理。艺术产业管理像大类管理,艺术中介管理颇似个体管理;艺术产业管理是宏观认知,艺术中介管理即微观分析;艺术产业管理是上位概念,艺术中介管理自然就是下位概念。但艺术产业管理的主体部分和艺术中介管理都是对艺术产业经济、艺术商业行为进行的企业化管理,这一点是确定的。所以两者有时才有了互换重叠的可能。如中国在清代时,艺术产业化的管理就比较普遍了,其中名叫“老郎庙”的戏曲艺人组织就是这样一个行业组织――“老郎庙”是一种艺人行业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对内管理艺人的日常事务,调和各个戏班之间的关系,维护当地演出秩序;对外则作为艺人的代言人参加社会事务,维护艺人的共同利益。老郎庙与明清时期的商人行业组织――公所、会馆相似,具有垄断和调节演出市场的权力。显然,老郎庙的管理就是对某地区戏曲行业的管理,我们称之为戏曲产业管理;而该地区每一个戏班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就属于个体行为的艺术中介管理。

当然,艺术产业管理与艺术中介管理虽然都重企业化的管理,但艺术产业管理是对整个企业界的管理做出的宏观性研究,包含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导,也重视某类艺术产业界自身自为的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却是追寻艺术产业界中单个艺术企业实体的企业化管理,它并不具体考虑政府的任何宏观干预,它就是狭义上的、纯净的企业管理。如画廊是美术品业中的一支,唱片公司是音像业的具类,电影制片厂是影视业的个例,美术馆是艺术展馆业的单体等等,艺术中介管理就是这种“一支”、“具类”、“个例”、“单体”自身自为的企业化管理。艺术中介管理之于艺术产业管理就像独木与丛林、水滴与大海、石块与高山、星粒与星空,而恰恰是这样的独木、水滴、石块、星粒却构成了艺术产业管理最为重要的部分。五、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

本文的第一幅图向我们揭示了艺术经济管理宏观上属于艺术行政管理,中观上属于艺术产业管理,微观上属于艺术中介管理,这对传统认为的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的结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而艺术经济管理的这种分类与消解把艺术管理实际分成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因为艺术中介管理实际上是艺术产业管理中具类、单体的管理,所以,笔者认为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产业管理更加合适。这样,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也就形成了,我们可以称之为“风铃式”理论框架:

通过风铃式框架结构图,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艺术经济管理被分解消融了,但这种分解消融并不是要把它排除出艺术管理,而恰恰是还复了它应该具备的较高的理论地位,也就是说艺术经济管理实际贯穿着整个的艺术管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最直接的目标都是要推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拉动文化艺术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可能推进产业、促进市场、拉动经济不是唯一目标,但绝对是整个艺术管理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艺术经济管理应该是艺术管理中散布最广的管理内容之一,它融入到了艺术管理所有的领域,已经不可能与其他艺术管理类型割裂分离了。传统的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并列分类的观点,实际上人为割裂了经济与行政脉脉相通的学理关系,而主观、想象性地让艺术经济与艺术行政产生了对立意识。

六、结语

篇2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事业;发展

引言

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科学化管理,只有科学化的文化发展管理才能让文化产业更加快速的发展。过去对于文化艺术管理不够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发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才会影响文化企业的发展,只有录用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文化艺术管理的运用现状

当前文化艺术管理的主要问题还是管理人员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家对于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都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优良。文化企业的外部发展氛围是非常良好的,发展的速度也比以前更快了。如果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路线是国家宏观规划过的,那么在航行过程中航线的策划则是由企业的自身发展决定的。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专业技术的支持。文化产业中管理人员的任命途径一般都比较广泛。在文化艺术的体制变革中管理者一般是从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单位时的单位领导人,或者是跨专业部门转行过来的领导者,以前这些领导者不一定具有文化艺术的事业管理能力。第三种就是家族式的艺术管理者,一般来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艺术方面的人才,也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职能。在这样的选择管理人员的制度中任命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不够专业和规范的。这是我国的历史原因决定的。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较发达国家是比较晚的,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粗放型阶段,国际化集约水平也不够,管理者在管理文化艺术产业时运行操作的方法都较为低端。在一些城市和省份都开始转变传统的文化产业管理方法,以前的文化事业单位也开始向企业化的道路上转变。然而这样通过转型形成的企业还不能够像农业型企业那样具有专业化的人才市场,高端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还比较匮乏,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1]。

2文化艺术管理的改革方向

要改变当前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匮乏,最主要是让新文化企业不再不断消耗原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需要引进更专业的新人才维持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原来的领导者如果能做到在新企业中有岗位可以转换,不再做非专业的部门的领导者,就能让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获得新的职位,企业的新血液才能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适当的优化新进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就能让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产生忠心度和诚意度,不至于造成其他方面的损失。规范的任用管理者才能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对企业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挂历,让企业正确的做出对发展前景战略性的运筹和规划,在企业的文化艺术管理方面要改革和优惠企业内部的体制和政策,让专业的艺术文化管理人员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文化艺术管理方面取得成绩。如果能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让领导方式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就能革新体制,提高文化产业管理的创新度。目前情况是部分由艺术家自己创建的个体文化产业,他们很难摆脱避免民营企业所存在的弊端,即家族企业,他们不愿意聘用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外聘管理者对他们不忠,甚至怕外泄他们的资料信息。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员才能把握住市场的动向,发现新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并进行规划生产出更加优秀的文化产品,不按照家族式的陈旧管理模式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专业程度。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一些西方国家学习。西方国家的操作方法整体来说优于我国,在观念意识上我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管理的关注度,要意识到文化艺术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去思考我国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艺术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艺术管理模式,来让我国的文化企业更加专业和科学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中国有很多企业在资源的获取上都没有专业的途径,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低。中国企业虽然拥有比较高的创作水平,却不能获得与西方国家相匹配程度的利益[2]。解决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落实专业和科学的管理政策。因此一定要对目前的管理者机制进行改革,将企业前身的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遗留问题处理妥当,通过专业市场聘请更加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让陈旧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改头换面。让专业人才进行更为专业的文化策划、文化运营和文化销售。在优秀的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需要让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才能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做大做强。将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大提升。我国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相关政策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宏观角度来说还需要政府的法律条文和政策的加倍支持。为更新管理要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文化产业方面需要优秀的管理者运筹帷幄,才能发挥出文化艺术管理都作用。

3结束语

文化产业是现在国内产业发展中的新兴力量。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文化产业的专业管理起步也比较的晚,整体的企业规模范围也还比较的小。国内的文化产业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观念和实践上的诸多问题,还不能充分认识到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整体还是在朝着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文化艺术企业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的提升。家族化的经营模式已经逐渐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被逐渐的淘汰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走上了逐渐革新的道路,专业人员的数量也在逐渐提高。我们可以吸取多方经验和教训,调整自己的文化艺术产业的管理结构,逐步提高文化艺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化的管理文化艺术企业,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快速和稳固。

参考文献

[1]卢仁声;傅荣;吴成钢;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篇3

一、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现状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相对比较落后,设备不齐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以来,现在好多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如今是今非昔比,可是只有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变化甚少,管理依然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手工管理水平上。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严重缺乏,配备设施严重的不足。至今尚未建立独立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大部分都选用艺术档案与办公室行政档案放置在一起,给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建立专门的艺术档案管理室十分必要,并且目前尚存的艺术档案资料已经逐渐开始老化,甚至出现严重破损的现象,如果继续与行政档案混合在一起,工作过程中文件的翻动难免会造成档案损害。

2.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队伍薄弱,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强。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由于受所处的地理环境、当地的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得不到领导的重视,造成建设档案管理室的资金投入缺乏现象。另外,乡镇文化艺术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培训等,甚至出现一些管理人员经常更换,缺乏固定性,这些因素严重导致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缺失。

3.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业务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属于基层工作,这也决定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机构的不合理性,对于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均由管理室工作人员所担任,没有特定的专业人员,导致目前所收集的文化艺术档案不齐全,管理的内容主要侧重与文字资料,关于图片、声像等方面的资料甚是少见,这一系列的因素均造成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严重滞后。

二、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记录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的反应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揭示着乡镇文化演变的整个过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文化艺术档案是当地文化最原始的材料记录,有助于后代人对先前文化历史的发展进行了解。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就是为了保存这种原始材料的工具,是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同时还是群众从事文化活动的真实反映,真真切切的记录着整个文化活动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促进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2.乡镇文化艺术档案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色彩,是一个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代表者,不过文化艺术活动的进行必须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否则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艺术单位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研究、教育等活动中对文字,图像等资料的记载,它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力度逐渐开始提高,且高质量的艺术产品不断的涌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受到各界艺术家和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三、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视,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乡镇政府必须成立专门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及时归档工作,保证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另外,还需建立和逐步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日常评估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用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

2.加强资金投入,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此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促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取得较快的发展。

3.加强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提供综合素质。目前,乡镇档案管理者大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也是造成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此外,在网络日益突出的时代,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4.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核心,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不断“改进、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促进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发展的脚步,早日使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的道路。

篇4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趋势 艺术管理 启示

当前,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行业。加强艺术管理,向大众提供文化性、艺术性、精神性、娱乐性产品,将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艺术管理的内涵概述

(一)艺术管理内涵

艺术管理中的一种是侧重于艺术产业的政策性管理,如政府出台政策对美术品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舞台表演业进行管理。艺术管理还有一种是对文化艺术产业自身的微观管理。本文所指是后者。文化艺术产业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影视、文化旅游、音像、艺术培训和艺术产业,对这7个产业的管理都叫艺术管理。

(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指以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广播、电视、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全面结合为特征的一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根本手段是创作、创造、创新,本质特征是情感逻辑和自由表达,产品具有文化性、艺术性、精神性、娱乐性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内涵是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以创意为动力,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数字内容产业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时代内涵,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艺术管理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微观管理,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事业发展为目的

文化创意是时代梦想的符号化,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非物质性。艺术管理应该把握人们的时代梦想,包括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关注人们的情感逻辑,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更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为艺术管理发展与创新提供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内容,创意为导向,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推动了艺术管理的发展,艺术管理的发展又使文化创意产业具备越来越多的创意特色。两者是相互交叉、相互依存、螺旋上升、共同进步的关系。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图书、音乐、美术、戏剧及艺术品等文化娱乐消费越来越大。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不少国家的强国发展战略,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行业。

步入21世纪,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益增高,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效益明显。据统计,2011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计187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其中视觉艺术品出口93.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49.9%。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惊人,是历史最好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1.8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是时代梦想的符号化,具有非物质性,创意产品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都要以创意为动力,以“梦想”为导向,提供大众喜爱的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管理的启示

(一)艺术管理以“梦想”为导向

20世纪90年代,“韩流”在我国文化市场成席卷之势,诠释了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管理的启示。90年代,我国正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人深感精神压力巨大,梦想追求安定、温馨、富足的生活。韩国影视剧画面的美轮美奂、生活场景温馨感人,这些正好满足了广大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这就是“韩流”成功的重要原因。

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演艺事业就要生产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如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让专业和业余青年歌手站在舞台上展示才艺,平等竞争,接受公开选拔,这一创意符合人们反对办事托关系的精神需求。青年男女站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舞台上展示了平等竞争、超越自我的现代精神和直面生活、勇于挑战的胆略智慧,所以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深受人们青睐。

(二)艺术管理要以创意为动力

国内电视选秀类节目属于创意产业,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现场直播歌舞表演,选拔表现突出的选手,艺术管理与电视业的结合是很好的创意。此后,电视综艺节目纷纷涌现,丰富了电视荧屏,综艺节目收视率激增,我国的演艺事业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后来各电视台互相抄袭,创意匮乏,节目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电视选秀类节目开始走下坡路。后来艺术管理者以创意为动力,使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大放光彩,随后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舞林大会》等节目,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艺术管理创新造星机制。明星不是天生的,推出一个明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成本高昂。艺术管理者创新造星机制,创新选秀节目,“超女”“快男”以低成本造星,效果明显,收获却相当可观。

艺术管理是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微观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以创意为动力,以“梦想”为导向,大量生产富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艺术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这一发展趋势正是我们艺术管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蔡双立,梁强.创意产业需求诱导性变迁与发展机制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2]李思屈.审美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

[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艺术学;艺术管理;学科建设;师资构成;入学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艺术管理”专业的兴起,源于欧美各种艺术经营、管理和研究机构对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先后设立了与艺术经营管理相关的专业,此后印第安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相继设置了类似专业。①在欧洲,英国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旨在保护和促进英国艺术文化的发展,美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会就是在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的影响下建立的,但英国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反在美国之后。此外,加拿大、法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较早设立了与艺术管理相关的专业。近半个世纪以来,欧美各国的艺术管理专业都有了很大发展,②但由于欧美实行的是不同的艺术管理模式,反映在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在中国,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艺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从而催生的对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诞生的。自2001年中央戏剧学院率先成立艺术管理系以来,不到十年时间,国内已有上百所高校设有与艺术管理相关的专业。虽然“艺术管理”这一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但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征,其中既有适合我国国情的、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利于该专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因素。相对于欧美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艺术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我国的该领域的人才培养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虽然因为国情差异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社会的艺术管理教育经验,但有所借鉴,对于我国这一专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正是在与那些相对成熟的教育模式的比较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正是在对那些相对成熟的教育模式的借鉴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模式”,指的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③在实际的应用中,“模式”主要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方式或标准。因而,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指的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相对固定的标准和做法。根据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以及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等四个要素构成。本文主要以这四个要素为切入点,详细探讨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师资构成分析

从教育者(教师)方面看,欧美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艺术管理从业经历。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的院长、艺术管理专业教授william f. reeder介绍,他所在的学院在选聘艺术管理专业教师时,是否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反而在其次。打开该院艺术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一览,该专业共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5人具有与“艺术管理”相关的从业经历,1人一直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6人之中,只有2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余4人拥有硕士学位。④reeder院长的简历表明,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获硕士学位(据他本人介绍,他目前正在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博士课程,尚未获得博士学位),被聘到乔治梅森大学之前,他曾担任华盛顿地区表演艺术联盟副主席兼总经理,也曾在圣路易音乐学院、印第安纳大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担任过教师或领导职务;除此之外,他还曾在维也纳、柏林、慕尼黑等欧洲城市担任歌剧男高音多年,其演艺事业的顶端,当属在著名的瑞士苏黎世歌剧院担任长达8年的首席抒情男高音,如此经历使他跟欧洲各国艺术教育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欧美各地的艺术管理教育历史和现状也颇为熟悉。

据他介绍,欧洲各国对艺术管理人才的要求与美国略有差别:美国大量存在各种非盈利艺术机构,因而艺术管理者首先需要掌握各种筹资技巧,而欧洲的艺术机构与政府部门关系更为密切,他们的艺术管理者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政府部门的各种管理政策和艺术机构运营程序,而不是筹资技巧。因此,尽管欧洲和美国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欧洲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的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艺术场馆的管理和艺术政策的研究方面。

比如,英国城市大学的“文化政策与管理”专业共有专业教师5人,其中3人具有博物馆从业经历,1人从事过具体的艺术管理及大众传媒工作,还有1人一直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5人之中,只有2人拥有博士学位,还有1位教师只有学士学位。⑤由此可以看出,欧美主要国家“艺术管理”专业教师的一般特征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历一般是硕士为主,拥有博士学位者,和只有学士学位者都不多见。

二、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的入学要求分析

从受教育者(学生)方面看,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其入学要求中。艺术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欧美国家的学校提供的主要是艺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一部分学校提供学士学位,很少有学校提供博士学位。根据“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提供的资料分析,目前美国共有70余所大学设有艺术管理专业,其中46所提供硕士层次教育,30所提供本科层次教育,同时提供硕士和学士层次教育的学校有3所,只有2所学校(德州理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提供博士层次学历教育。协会会员单位中的欧洲院校只有一所提供本科层次教育,一所提供博士层次教育。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在学士、硕士和博士之间有着不同的分工。一般来说,本科阶段提供的主要是基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硕士阶段提供的主要是应用性教育,学生可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解决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美国高校硕士研究生课堂上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职的学生;至于博士阶段,提供的则主要是旨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教育,多数学生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都会选择在高校任教或者去科研机构工作。笔者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所在的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就只提供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本科教育层次,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关于新生的入学要求与其他专业大致是一样的,一般没有对艺术才能或管理才能的特别要求。欧洲很少有高校提供艺术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欧洲会员中只有芬兰的humak应用科学大学有一个艺术管理专业提供本科阶段教育,因为是一个英语课程,有语言能力方面的要求,学生需要加入一个叫做erasmus的项目,此外再无具体要求。而在美国,几乎所有提供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对新生都没有特别的要求。比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弗瑞德尼亚分校艺术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入学要求是:拥有高中毕业证书,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ged证书,成绩列所在班级前半,等级为“b”或以上,sats成绩1000分以上,或act成绩23分以上。再比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史帝文分校艺术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入学要求是:申请进入艺术管理专业,必须先达到威斯康辛大学史帝文分校的入学要求;要获准进入该专业学习,学生还必须完成校园内部的两个实习项目;此外,只有平均分保持在2.75以上,才能保有该专业的学习资格。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只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斯卡布罗分校艺术管理专业对申请入学的新生有艺术才能方面的特别要求:申请者的学业成绩,领导经验,一门或多门艺术学习的背景,以及通过专门的申请表格,很多时候则是通过面谈,所显示出来的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的兴趣和潜在才能。

应该说,在录取新生的时候,适当考虑其艺术或者管理才能是必要的。或许是因为欧美国家设有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本来就不多,且没有名校参与其中,所以在这些方面要求并不是很规范。但在研究生阶段,欧美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则普遍对学生的艺术或者管理才能提出了要求。比如,波士顿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的入学要求是:申请者必须拥有学士学位,还应具有一门可以证明的、经过专门训练的艺术专长,通常要求具有艺术专业本科学历,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材料证明。

这也是美国设有艺术管理硕士专业项目院校的一般要求,有些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才能要求更多,比如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或译作美国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的入学要求是: 除了满足学校研究生入学的最低要求(平均分3.0以上)外,申请者还必须完成9门以上关于舞蹈、戏剧、音乐,或者视觉艺术的课程,三分之一以上必须是高级课程或相当于高级课程的内容。相当于高级课程的内容指的是4年以上在专业的公司或艺术机构工作的经历。鼓励并要求未满足学术要求的申请者参加面试。申请者需要提交两封推荐信。

还有一些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某些艺术才能,还希望学生具有管理才能。比如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的入学要求是:本专业特为对艺术怀有激情者而设计,我们期望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申请者对我们的专业感兴趣,对每位申请者的评估都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做出的。我们特别强调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我们特别期望申请者来自某个艺术团体,接受过音乐、舞蹈、戏剧,以及视觉艺术或数字艺术方面的专门训练与从业经历,同时具有管理市场、财经、策划、产业方面的才能。那些能够把艺术商业运作方面的才能与其此前受过的艺术训练结合起来的学生也很受欢迎。

从中可以看出,申请者在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才能都得到了强调,但相对而言,显然申请者对艺术活动的了解程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其管理方面的才能则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为本专业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的。所以,作为入学条件,管理才能并非是必需的。

相比较而言,欧洲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对申请者的艺术才能和管理才能要求则低一些。比如,英国城市大学的“文化政策与管理”硕士专业的入学要求是:考虑到申请者和好的学生来自各不相同的环境,学校和系里除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之外,就没有其他标准化的要求了。我们通常希望学生拥有好的第一学历,但入学前的实践经验也可以用来弥补学历的不足。

由以上材料分析可以看出,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大多没有太具体的艺术或者管理才能的要求;但对于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则较为普遍地提出了比较高的艺术专业方面的才能要求,部分院校也要求学生具有管理方面的经验。

三、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无论哪个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都需要培养学生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才能,诚如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中所说:“艺术管理专业的成功,取决于管理者对当代商业实践的了解和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⑦这是不错的。在当代艺术管理实践中,艺术与管理二者同样重要,其作用和意义则互有侧重,艺术必须假经济手段存续(于商业社会),但必须作为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教授们如此理解艺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⑧

对于艺术管理这样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来讲,其培养目标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期望有非常直接的联系。由于欧美艺术机构运营和管理模式之间存在一些区别,他们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反映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大致说来,美国的娱乐产业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商业化的,希望管理者能够为自己的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而政府资助的,以及非盈利的艺术机构,则更强调艺术管理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其主要工作就是在艺术、艺术家和观众、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从而为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提供发展空间。在欧洲国家,由于艺术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远比美国更为密切的关系,⑨艺术管理者必须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也更需要熟悉艺术机构的管理程序。比如,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跟艺术管理相关的专业名称就叫“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在其关于培养目标的说明网页上,直接标明其涉及领域是“政策的制定与文化的管理”,显示出对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艺术机构管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在美国,多数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提供的是ma或mfa学位,少数院校提供mba学位。⑩诚然,不管是ma、mfa,还是mba,学生都要学习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培养两方面的才能,但提供mba学位的专业在财务、会计、营销,以及企业管理运营等方面则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美国加州大学长堤分校戏剧管理专业同时提供mfa和mba两种学位,如果学生只申请mfa一种学位,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非营利机构管理、筹资、战略策划、生产、营销和领导;如果他们想同时拥有mba学位,那么他们需要再学习另外30门管理类课程,包括财务、会计、营销,以及企业管理运营等内容。众所周知,mba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mba培养的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因而,艺术管理专业中的mba,必然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关系密切。事实上,美国高校中提供mba学位的艺术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大都明确提及为盈利企业培养人才这一点。b11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提供mba学位的艺术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就跟盈利企业管理人才无关。事实上,在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的31个仅提供ma或mfa学位的美国正式成员中,只有3所学校的艺术管理类专业明确表示只为非营利组织培养管理人才,其余学校的服务对象均兼顾盈利与非营利组织。显然,这种宽口径的培养目标设置,对于其毕业生的就业是较为有利的。

很多学者并不主张在本科阶段设立艺术管理专业,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reeder院长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认为本科阶段不应该设置艺术管理这一专业,有志于从事艺术管理活动,或计划以此为职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专门学习一门艺术或者是产业经济方面的课程,硕士研究生阶段再系统地学习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并逐步将管理才能运用在艺术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乔治梅森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就是只有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为了让本科学生也能熟悉艺术管理的工作环境,他们开设了一门“艺术管理”选修课,但并不提供这方面的学士学位。

提供艺术管理本科层次教育的学校,大都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入门级”的,其课程体系兼顾艺术与管理两个方面b12,学生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课程都学得很好。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欧美国家的很多学者才不主张在本科阶段设立艺术管理专业。

四、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措施分析

培养措施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欧美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尽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对艺术修养和管理才能的注重则是其共同的特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一些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方面,欧美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还是会体现出一些共性。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本科阶段的艺术管理专业虽然大都强调课程设置的多元性,但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会偏向经营管理方面。

比如,芬兰humak应用科学大学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所设想的理想毕业生应成为“理解文化和艺术、传播文化、或为文化艺术活动创造合适条件的专业工作者,而其课程设置则主要包括文化输出、传媒教育、国际文化合作等几方面内容,基本不涉及艺术和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是为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美国一些学校的艺术管理本科专业也表现出类似的倾向,比如美国长岛大学cw post校区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称其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艺术才能与坚实的管理基础相结合的能力”,而其课程设置则明显偏向管理方面:艺术管理概论、艺术管理实践、艺术发展、艺术会计、艺术品营销、艺术和娱乐业公共关系;公开演讲;管理原则;组织行为;计算机图形概论。更有一些学校如南加州的查尔斯顿学院明确申明其培养目标就是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广泛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并学习将这些技能运用在跟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合作过程中。事实上,本科阶段的学生一般既缺乏艺术文化方面的知识,也缺少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试图让他们在短短四年中成为兼通艺术和管理的艺术管理通才是不现实的,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以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的艺术管理专业只好在课程设置上倾向经营管理方面。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有些学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如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尔分校)要求,所有艺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都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譬如音乐,戏曲或舞蹈,并确保每位学生深入理解至少一门艺术学科,这样的做法或许是有些效果的,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无论如何都很难做到精通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如前所说,欧美国家艺术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在入学前一般都会对艺术类学习经历有所要求,部分院校还希望学生具有管理类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就可以专注于管理类知识的学习,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在艺术机构的管理活动中。比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包括:筹资、艺术与社会、艺术公共关系和营销策略、董事会管理、艺术财政预算、艺术政策,全部是实用的艺术管理知识和技巧。再比如,美国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包括:艺术管理考察、艺术营销、艺术筹资、文化政策、艺术财政管理,也是全部集中在艺术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william f. reeder等人不主张在本科阶段设立艺术管理专业是很有道理的。事实上,笔者也认为,本科阶段努力学习一个艺术门类,随后在参与艺术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艺术管理人才更能适应各种现代艺术机构的需要。

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根据现有资料、朋友提供的材料,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发现欧美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案例分析,特别重视学生参与互动的意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常常作为教师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根据之一;而纵观其整个教学过程,则会发现他们特别重视学生的校内和校外实习活动。

课堂教学方面,一方面,欧美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艺术管理实践经验,他们在课堂上经常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解某些理论问题,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曾经选修过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的一门“艺术公共关系和营销策略”课,授课教师karalee dawn曾在纽约百老汇剧场工作过多年,于是她在课堂上就不断列举她经历过的各种策划与营销故事,尤其是她参与策划制作音乐剧《mamamia》的过程,常常被用来说明艺术品营销的灵活策略,这些鲜活的实例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也利用自己和艺术机构的密切联系,不定期地请这些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来客串教授,给学生讲解某个领域的实际情况。在我选修的另外一门叫做“董事会管理”的课上,主讲教师richard kamenitzer 教授曾经请过几位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朋友来给学生们上课,其实主要就是介绍他们的工作经历,讲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事件,并回答学生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他请了美国著名调研公司shugoll research的现任首席执行官mark a. shugoll来给大家讲解一个大型机构中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中国的研究生课堂不同,这些研究生可以在听课过程中随时打断讲课者的演讲,举手提问,教师也很欢迎学生提问,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自己关心的问题的答案。

第三,一般来说,欧美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经历。本科生的实习一般在大二就可以进行(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在修完其他学分后再进行实习,有些学校则会把实习和课堂学习交叉进行),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参加一次实习,获得相应学分(一般是3个学分),但在学生参加实习前,学校一般会提供实习指导课程,这类课程也可能会结合校内的实习,每周6到8小时;有的学校则明确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两次实习,一次在校内,一次在校外,这种情况下,校内的实习就会起到指导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作用。

比起本科生的实习,研究生阶段的实习无论在花费时间和参与程度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研究生的实习一般是6个学分,多数学校要求实习在毕业前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有些学校,如纽约大学斯坦哈德文化学院表演艺术管理专业,将实习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还有些学校,如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三个学期实习时间,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其他情况还包括,有些学校,如俄勒冈大学的实习是安排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暑假中的)。当然,学生可以选择在一个学期内一次完成实习,也可以选择在不同学期分两次完成,校方往往会推荐学生尝试在不同机构实习的机会(有些学校,如辛辛那提大学,会要求学生完成两次为期10周的实习;也有些学校,如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学生,多数会完成4次实习,当然,这种情况也比较少见)。而对那些有艺术机构工作经历的学生(有些学校要求至少四年工作经历),还可以申请减免一半学分。

还有一些欧美学校的实习过程是以“项目”的方式完成的,最典型的要数荷兰的乌特列兹艺术学院,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针对所联系的艺术机构的实际问题扮演一种顾问的角色,并藉此对艺术机构的管理获得新的视野和经验。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来完成学生的实习活动。这种以完成“项目”代替实习的方式,对于解决学生,尤其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也与传统学科有所不同。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笔者特别留意到其不同时段的考核方式:平时的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计入对其学习成绩的整体评价;期中考试,教师也会分发试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题目上交,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董事会管理”课程的期中考试,一共40道选择题,随堂考试,当堂做完;b13期末考试,教师往往会提前布置学生单独或搭伙进行一次调研活动,然后在最后几节课上依次以演讲的方式完成报告,b14这样的调研活动和演讲报告,已经可以算作学生实习活动的一部分。

由以上几方面内容的说明和分析可以看出,欧美艺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措施上,都有重视实用性内容的特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均强调管理甚于艺术才能;体现在教学过程方面,则是特别重视案例分析、师生互动,以及实习活动;体现在成绩考核方面,则是传统的答卷方式与灵活的问答、演讲等方式相结合,即考核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程度,也考核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师资、生源,以及培养目标和培养措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目标明确,在学士、硕士和博士各层次之间有不同分工。

学士层次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其毕业后从事具体工作做准备;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博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研究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正如德州理工大学对其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去向的统计说明所描述的那样:“很多博士生毕业后成为了某些学院的讲座教授或者院长”。

其次,讲求实效,注重功用,体现在师资聘用、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

比如师资聘用不注重学位而注重工作经验,教学过程重视案例分析、师生互动和实习环节等,处处体现着艺术管理专业注重实用性的特征。

第三,宽进严出,重视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入学要求和成绩考核等方面。

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入学要求普遍不高,本科阶段基本没有特别要求,研究生阶段则只要求学生熟悉一个艺术门类;但成绩考核和毕业要求则相对较高,学生必须完成大量的调研分析和实习活动,才有可能完成学业要求,相形之下,他们对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对毕业论出明确要求。

欧美各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大都已有4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而我国的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则刚刚起步,相对于欧美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该领域的人才培养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师资聘用中重视学历甚于实践经验;课程设置因陋就简(因为该专业多为艺术类院系开办,所以课程设置畸重艺术类课程);课堂教学注重知识讲解甚于实例分析(国内成功的艺术产业典型实例还不是很多),实习过程相对马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依然难以打破),以及整体上存在的不顾实际条件匆匆上马新专业(新专业有吸引力,易于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一种体现),招生过程甚为严格而毕业要求相对宽松等问题,都是我国艺术管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因为国情差异,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相对成功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但有所借鉴,对于我国这一专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责任编辑:帅慧芳)

① 根据哈佛大学网站提供的信息,哈佛商学院目前已无该专业设置。另据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美国共有七十余所大学设有艺术管理专业。

② 仍据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共有19所美国本土以外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成为该机构的海外会员,其中加拿大7所,欧洲5所,澳洲3所,南美洲1所,亚洲3所。中国只有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一度成为该机构会员,但现在该机构网站上海交大的链接已经失效。目前上海交大与艺术管理相近的专业名称是“文化产业管理”,设在“媒体与设计学院”的文化产业与管理系。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894页。

④ 参见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网页:.

⑥ 参见“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网站相关内容:省略/grad.

⑦ 参见南卫理公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网址:smu.edu/meadows/areasofstudy/artsadministration/graduatestudies.aspx.

⑧ 参见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管理专业网址:省略/doc/bolzcenter_insert.pdf.

⑨ 有人曾经将美国的艺术管理模式称之为间接管理,法国为直接管理,英国为直接与间接管理相结合,这是很有道理的。当然,直接管理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干预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而是通过中介机构或签订文化契约等形式来行使政府的管理职能。因而,欧洲国家的艺术管理方式是艺术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虽然并非政府主导或控制,但也远较美国艺术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得多。参见胡熠《欧美国家文化管理的经验与借鉴》,《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⑩ 在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的36个美国正式成员中,只有5所学校的艺术管理类专业提供mba学位。

b11 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五个提供mba学位的正式成员(仅统计美国学校)中,有四个明确表示其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盈利企业管理者;有一个未明确表示,仅表示其培养的人才将工作于“专业的艺术和文化领域”。

b12 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十六个提供艺术管理学士学位的正式成员(仅统计美国学校)中,只有三所的课程设置明显偏向经济管理方面,其余学校都强调了自己课程体系的多元性(interdisciplinary或multi-disciplinary)。

b13 这次考试本人考了75分,在班级中成绩居中。这种考试比较像传统人文学科的考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b14 这些调研活动我没有参加,但我向我的一位朋友jammie详细询问了他们调研的过程,并留了一份他们的调研报告。

culturing modes of art management majors in europe and united states and

it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contemporary china

gao ying-gang

(school of fine art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篇6

(一)艺术管理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微观管理

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事业发展为目的文化创意是时代梦想的符号化,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非物质性。艺术管理应该把握人们的时代梦想,包括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关注人们的情感逻辑,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更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

为艺术管理发展与创新提供动力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内容,创意为导向,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推动了艺术管理的发展,艺术管理的发展又使文化创意产业具备越来越多的创意特色。两者是相互交叉、相互依存、螺旋上升、共同进步的关系。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图书、音乐、美术、戏剧及艺术品等文化娱乐消费越来越大。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不少国家的强国发展战略,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行业。步入21世纪,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益增高,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效益明显。据统计,2011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计187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其中视觉艺术品出口93.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49.9%。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惊人,是历史最好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1.8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文化创意是时代梦想的符号化,具有非物质性,创意产品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都要以创意为动力,以“梦想”为导向,提供大众喜爱的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管理的启示

(一)艺术管理以“梦想”为导向

20世纪90年代,“韩流”在我国文化市场成席卷之势,诠释了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管理的启示。90年代,我国正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人深感精神压力巨大,梦想追求安定、温馨、富足的生活。韩国影视剧画面的美轮美奂、生活场景温馨感人,这些正好满足了广大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这就是“韩流”成功的重要原因。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演艺事业就要生产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如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让专业和业余青年歌手站在舞台上展示才艺,平等竞争,接受公开选拔,这一创意符合人们反对办事托关系的精神需求。青年男女站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舞台上展示了平等竞争、超越自我的现代精神和直面生活、勇于挑战的胆略智慧,所以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深受人们青睐。

(二)艺术管理要以创意为动力

篇7

关键词:事业部制;工艺管理;评价体系;集团化管控;高压开关制造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9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99

1 概述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也称“斯隆模型”,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随后被欧美和日本各大企业普遍采用,对其研究也非常广泛。但对于制造企业事业部制下的工艺管理评价,国内尚未发现一部系统而又通透的相关标准或著作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2 事业部制下工艺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2.1 事业部制简介

事业部制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种形式。它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区域、按业务类型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按照“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实行分权管理。事业部既是公司的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管理的职能,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

2.2 事业部制下工艺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工艺管理是保证工艺方法和工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以正确贯彻,并使之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以适应生产发展的一门管理科学。在事业部制下,工艺管理已经突破了生产技术准备与产品制造过程的范畴,还要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艺工作进行技术管理和控制。强化工艺管理、集中做好工艺改造、切实解决工艺技术难题是制造业企业事业部制下经营制胜的关键。工艺管理体系因行业、企业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统一衡量工艺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更好地量化企业工艺管理水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科学的工艺管理评价体系,帮助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工艺管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使企业工艺管理与时俱进,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必要的保证。

3 事业部制下工艺评价体系建立

3.1 事业部制下技术(工艺)委员会的建立

事业部作为企业二级单位下属部门(如图1所示),与兄弟事业部之间相互协作时易产生争端,而且存在部门重复建设、管理成本升高的问题,再者仅靠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有限精力难以更好地处理如此多学科、大工作量的任务,因此,技术(工艺)委员会应运而生。技术(工艺)委员会的成员由公司各领域技术专家组成,在主任委员组织下开展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如图2所示,技术(工艺)委员会作为专业性技术机构参与事业部运行,在其中起到决策支持和管控、协调的作用。上行就各事业部在生产中出现的技术、工艺等重大问题进行评审,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下行将决策机构的意见通过工艺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传递到各相关事业部,并得到贯彻落实,从而使集团整体调控更加高效。

图1 事业部组织结构图 图2 各部门技术工作运行图

3.2 事业部制下工艺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

经过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与工艺管理的密切关系,对传统企业工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与丰富。采用三维划分法(见图3)建立工艺管理评价模型。该模型分别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维度、事业部维度和协同维度出发,涵盖了从产品调研阶段开始直至产品回收和再造阶段的全过程。它将产品各个阶段中相关事业部的工作以及财务管理、设备能源管理等协同部门的工作分为小模块进行研究,从而明确了各事业部和协同部门的工艺管理职责,使整个模型具体化、并行化、协同化。

图3 三维工艺管理评价型

图4 事业部制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艺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高压开关制造业工艺管理工作的调研,对工艺管理指标进行科学排序和筛选,最终确定了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如图4所示。其目标层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管理水平,它又由三类共八项一级指标组成。评价体系下的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细化,三级指标是具体的评价指标。从我国高压开关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上述八项一级指标分解为24项二级指标和107项三级指标。

本文的评价体系是多层次和较复杂的体系,根据模糊理论,把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评判看成第一级评判,把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评判看成第二级评判,把一级指标对总目标的评判看成第三级评判,从而构成一个三级四层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其步骤为:(1)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评价为评价目标a;(2)评价指标因素集划分为三级,一级为评价子系统vi(i=1,2,…,8),二级为评价项目vij(j=1,2,…,ji),三级为评价指标vijk(k=1,2,…,kj);(3)权重分配集w为三级,一级权重分配为wi(i=1,2,…,8),二级权重分配为wij(j=1,2,…,ji),三级权重分配为wijk(k=1,2,…,kj);(4)应用模糊矩阵符合运算,第一级单因素评价矩阵rijk和三级权重分配wijk的乘积得到第三级模糊评价模型,第二级和第三级评价模型依次类推。从而使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管理量化和直观化,能更好促进工艺管理的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3.3 工艺管理评价体系的应用

对企业整体而言,评价体系涉及的八项一级指标和数十项二级指标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艺管理关键点,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各事业部业务的差异性,按照专家评估法得出的权重,运用相应的考核制度,穿过事业部这堵墙,有效实行“对口”职能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各个事业部的协同发展。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工艺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个环节的评价值来精确衡量其工艺管理水平,查漏补缺。对事业部而言,有针对性地取相关业务部分对应的工艺管理指标对工艺管理进行评价,从而避免了盲目性、重复性的工作。

4 结语

以高压开关制造企业的事业部组织结构为模型,建立与之对应的工艺管理及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事业部结构建立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量化指标,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使工艺管理评价体系在公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学荣.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

[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2] 俞成森.浅谈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在中小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2,(19).

[3] 庄小鹏.事业部制优劣势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7,(9).

[4] 马自勤,王秀论,等.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管理水平评价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4,10(5).

篇8

(一)加快政府保护方式的改革

改革和完善政府保护方式是文化艺术保护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多年来,我国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均将其职能设定为行政上"管"文化与业务上"办"文化,这种一统的全包方式导致我国文化艺术团体的人员严重膨胀、机构重叠臃肿,以及只讲"政治任务"而不顾经济效益的观念误区。改革和完善政府保护方式,主要是改变政府文化部门的职能,注重于文化艺术整体发展的宏观管理与保护。这种保护首先是逐步建立文化艺术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运用政策的倾斜来实施文化保护,并协助立法机关建立和完善文化保护的法律、法令和法规。逐步加大国家文化资金的投入与监督实施,保证文化艺术在国家投资预算中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配套资金的到位与筹集。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均不设文化部。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委员会与国家人文基金委员会作为政府的两个特殊部分,以资助方式影响和引导国内文化艺术事务。德国采取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文化事业的分权管理体制。政府不设文化部,只设文化司,负责文化体育方面的原则性大事,不管具体文化事务。英国文艺管理体制中的最高层次是政府艺术大臣和艺术与图书馆部,但主要进行宏观指导,负责总的经费划拨。法国设立文化部主管全国文学、艺术、电影、戏剧、音乐、博物馆及保护名胜古迹等门类,但主要采取统管财政的资助方式,辅之以行政和立法手段。借鉴世界各国的管理方式,我国的政府保护方式应着重从具体的"办"文化、"管文化"和统文化中解放出来,那种甚至管到某一节庆的某台节目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美国、英国等国采取由专家组艺术基金委员会或艺术委员会,直接面对地方委员会以至艺术团体或艺术家个人,避免了对艺术事业的过多行政干预,也简化了大量中间环节,避免了臃肿的行政机构和巨大的行政耗资。

其次是逐步加大国家文化资金的实际投入与监督实施,保证文化艺术在国家投资预算中的实际增长。目前在我国现有经济状况远远无法满足文化发展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借鉴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做法,先在一定范围内试发国家彩票,用于筹集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这类大型文化项目的建设。英国皇家歌剧院因经费不足,扩建计划被搁置20余年,后来就是在国家彩票发行后他们通过申请获得了巨额资金,才开始大规模扩建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国家投资预算与地方投资预算的同步增长。这就需要借鉴美国等国家实行的文化资金配套投入制,国家投入最多不超过30-50%,项目的地方投入不得低于1:1的比例,并逐步提高到1:3的比例,以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一套严肃的资金管理法规。

其三,政府保护方式还应包含对民族传统文化,濒危艺术的特殊支持,对高雅艺术的大力资助,和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扩充与维修。

(二)尽快建立完善法律保护方式

当代艺术保护中依靠法律形式进行保护成为各国注意的焦点,法律方式保证了当代艺术保护的法律地位与运作程序,也保证了艺术保护的公众意识与社会责任。其根本意义是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以达到文化艺术总投入的实际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出台了《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等重要文化法律法规。1996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在"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鼓励对文化事业的捐赠"、"继续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就文化立法现状看,还很不完善,从现在正在实施的近300件文化法规性质看,部门规章占80%,行政法规占8%左右,法律、法令仅占2%左右,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前文化艺术保护的一些重要方面,则尚无完善的法律来规范调整。如文化产业中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差别税率调控,艺术团体或艺术家艺术活动的营利与非营利的界定,以及相应的减免税收法规,向文化艺术事业捐赠或赞助的减免税收问题,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事业发展基金的建立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等等。有些行政文件的通知或规定,如开征文化建设费、鼓励对文化的捐赠、财税优惠等,虽已下达,但并无法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地方部门往往择利而从,甚至"视而不见"。

当代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事业和艺术保护无不依赖文化的立法。用法律的方式来进行文化艺术的保护,具有导向性、全民性和法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美国自1965年实施《国家人文及艺术事业基金法》以后,对于鼓励艺术团体及艺术家个人的创造性和推出优秀艺术成果、保护现存文化遗产、普及艺术事业、促进企业或私人机构对艺术的捐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英国国会84年批准的《刺激企业资助艺术的规定》对英国开拓文化发展与艺术保护的资金渠道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所采取的"陪同投入制"大大激发了英国国内企业资助艺术事业的积极性。

相比之下,我国的文化立法是相当滞后的,我国至今尚无对文化艺术赞助予以税收减免的明确法律。从1985年起,我国就着手开始论证和制订《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至今仍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其中《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在1996年征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意见时获得了很高评价,但至今尚未颁布实施。因此,必须加快文化立法的步伐,加强文化立法的可操作性和与其他法规的协调性,逐步与国际惯例、国际公约接轨。

(三)迅速建立市场保护体制

在当代多种因素的综合保护方式中,市场保护具有核心地位。这是由我国转变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基本事实出发的。文化艺术的市场保护包含两大方面,其一为努力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一批大型文化产业,依靠市场方式,通过文化产业自身的扩大与积累来改变我国过去文化保护的单一的输血模式,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当代西方不少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美国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可与航空航天与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的换汇产业。而迪斯尼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已进军世界大型企业500强,并曾居97年世界企业前10名。而我国对世界经济的产业下游化(即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以及科技文化产业的转化)、经济文化化的趋势尚缺乏明确的意识。

从我国艺术家个人来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仍然固持传统经典艺术的观念,而西方许多艺术家的观念已发生根本转化。据瑞特娃.米切尔夫人在欧洲文化信息与研究中心(circle)同欧洲文化协作理事会(cdcc)联合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的综述,现在西方的许多艺术家已经把自己视为商人或企业家。我国的一部分文学家艺术家也已精通契约、广告、传媒炒作、工业化复制与品牌效应。

其二,对于那些不能以产业形式发展的文化艺术,则必须去通过市场,寻求企业资助的道路,除了前述法律法规的制定外,从企业赞助保护方式来说,要想使其发展起来,必须保证企业投资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空洞笼统的表彰鼓励已不能奏效。这包括:

1.将艺术作为一种投资载体。现代艺术,尤其是通俗流行艺术,往往是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有可能获得高额回报。如风行世界的雅尼音乐会。

2.对文化艺术事业进行捐赠和资助,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的好处,以冲抵经营成本。

3.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捐赠和资助可以获得上佳的广告传媒效应,使赞助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前已述及,为鼓励企业资助文化艺术事业,许多国家从政策上采取了"陪同投入制",这种方式将市场因素与文化因素予以全面考虑,既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又使艺术资助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企业投入的风险。

为了沟通并保证企业对文化艺术的赞助,还须建立相应的非政府的民间性机构居间运作。除了前述半官方的由专家组成的艺术委员会外,近年来,世界各国还相继成立了企业资助艺术协会。日本在1990年成立了"日本企业支援文化事业协会",有成员170余个,均为日本大企业。英、法、韩等国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1991年欧洲成立了全欧洲的"欧洲企业资助文化事业委员会"。这些组织设有相应的机构,对企业资助文化有明确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并对资助与被资助双方进行严格监督,以保证双方各自的利益不致受到对方的损害。如在英国,企业资助文化艺术事业由"企业资助艺术协会"来执行。它负责制定资助办法,接受研究申请,直至拨款。它要求接受资助的文化艺术组织必须是法律认可的非营利组织或团体,资助的审批则由"协会"的专家委员会研究决定,这就大大杜绝了"长官意志"、"行政干预"、"走人情、拉关系"等计划体制的弊端,鼓励开放、竞争、公正、互利的新型文化保护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干预"并不就是"中国特色",在西方许多国家中,也存在着"行政干预",并将这种干预与艺术质量联系起来,而将市场方式与艺术的粗制滥造等同起来。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西方不少有识之士亦对此有相当深入的认识与研究。艺术批评家布鲁诺.弗莱就指出:

"必须澄清一种常见的误解。人们通常认为艺术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政策的选择,尤其认为没有政府的干预,只会有低水平的艺术活动与成果;而那种依靠市场价格体系作用的特定措施似乎只能同质量低劣的艺术相联系,其实这种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许多事例证明,最高水平的艺术往往是通过市场活动方得以完成的。同时,政府的资助既可能产出高质量的艺术,也可能产出质量低劣的艺术,这取决于政府究竟采取何种类型的干预激励方式。"

96年以来北京音乐厅对高雅艺术进行的市场化操作,97年中演公司对芭蕾艺术的市场运作都证明,高雅艺术经典与中国芭蕾艺术都可以通过市场方式获得艺术的成功与大众的支持。浙江小百花对民族艺术的市场化运作也证明市场保护的方式是完全合理,并切实可行的。

(四)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与全民保护

当代艺术保护中的社会支持和全民保护具有最广泛也最强大的力量。当代社会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现代传媒营造保护文化艺术的社会氛围与社会舆论,培养和涵养一代代懂得艺术的文化大众,这是保护艺术的最浑厚的社会基础与心理根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对文化艺术的态度。象德国、奥地利、俄罗斯这样的文化艺术古国,人们对艺术的崇敬向往之情历经各种磨难执着不改。德国战后,人们首先重建的不是什么市政厅或购物大厦,甚至也不是急待开工的工厂车间,而是艺术馆、博物馆和剧场等传统建筑。而在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普通国民对文化艺术进行赞助则是司空见惯的事,有些赞助可能数额极小,但却表明了人们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内在理解和支持,这是文化艺术保护的根本力量所在。

篇9

关键词:文化站;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10-02

为了提高文化部门艺术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一套规范、标准、科学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1983年底文化部与国家档案局曾联合印发了《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档案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在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文化部与国家档案局于2001年底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2月1日起施行。艺术档案不同于普通档案,有其特殊性,它是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文化站是文化系统中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也是发展市(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工作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直接为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为促进文化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又承担着保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活跃和丰富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任务。所以搞好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工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历史意义。

群众文化档案是指文化站和文化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活动的收尾,也是另一次活动的基础。

对于这一重要的文化工作,如何做好,做得完善,是我们一直在考虑和追求的问题。要管理好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做到全而不杂,多而不乱,应该首先理解群文档案的特性,根据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一、群文艺术档案的特性

从总体上看,文化站群文艺术档案呈现出三个特点,即:形象性、系统性和多样性。

1、形象性。艺术档案反映的社会生活,反映的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劳动及其艺术创造成果,是通过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这一特殊手段体现出来的。文化站的工作范畴有极大的社会性、群众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必将为文化站档案提供多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音乐、舞蹈、曲艺、戏剧、书法、美术、音响、摄影、录音、录像材料,社区文化、艺术教育、文化交流等。在各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艺术资料,有各自的表现形式,也能单独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2、系统性。一项艺术业务活动形成的艺术档案的全部项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反映了综合艺术的各种艺术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反映了文化站业务干部所进行的、集体的、和谐的艺术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成果,反映了各种形式的档案材料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每举办一次活动,从开始的策划方案、活动计划、邀请函,到过程中的影像资料、会议记录、签到名单,以及结束后的新闻稿、总结、媒体信息等一系列资料,都应事无巨细地加以保存和归档。如果不全面地进行收集整理,就不可能真实地体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本来面貌,也就不能真正发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

3、多样性。乡镇艺术档案用多种不同的记录手段,在不同的载体上,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反映一项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成果,形成了档案材料类型的多样性。如摄影、摄像、文字资料等等。就内而言,即文化站自我产生的档案有三类:一类是文化站建立档案;二类是文化干部的档案;三类是文化活动档案。就外而言,即社会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它下与各村(社区)、学校日常业务工作相连接,上需紧扣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等主管单位的工作任务目标和指导思想,对于这些群文活动的档案,也必须加以仔细收集与整理归档。

二、群文艺术档案的管理

乡镇文化站的群文艺术档案,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真实记录,不仅是文化站的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证明。整理和保管好这部分档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今后进一步发展群文事业有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1、文化站群众文化档案材料内容要准确详实。档案材料是历史的见证,它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不能有半点疏漏。档案人员要明确艺术档案的归档范围,对各种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材料原件及手稿,每张图片、照片(底片)必须做到完整保存,尽全力搜集整理,使其经得起考证。对一般事件材料、对连续性活动记载,不能弄得支离破碎,应保持其完整、详尽的活动材料,使其更具有可借鉴的使用价值。

2、文化站群文艺术档案形式要规范标准。艺术档案材料在整理过程中,要按不同的内容和种类进行组卷,对录音、录像、照片等特殊载体也应单独编号保管。根据艺术档案材料在今后工作中的不同利用价值进行分期限保管,对以后的艺术创作、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的艺术档案材料作永久保存,对本单位组织或参与的重大艺术活动作长期保存。档案材料在填写时,要注意字迹清晰、工整,目录排列合理。装订须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达到规范、标准。

3、文化站的艺术档案借阅、保管要力争规范。要认真履行艺术档案借阅登记制度,在接收、移交档案时必须认真清点、核对。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增加设备,控制好温度,注意防盗、防火、防蛀、防水等,对破损的档案要及时采取措施修改、恢复,使档案材料处于安全状态。

三、群文艺术档案的管理办法

1、开展档案意识的教育,提高档案收集质量。档案产生的源头是组织文艺活动的文化干部,他们的档案意识或许不强,在工作中就不会刻意去留存档案资料;他们对档案知识或许不是十分了解,就不知道要留存哪些资料。为此,加强档案意识教育、向他们传授档案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家档案意识提高了,档案知识掌握了,才能从档案产生的源头把好关,不至于重要的档案资料丢失,才能保障档案的齐全,才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留存档案资料。

2、重视教育创新,提高群文干部素质。乡镇群文艺术档案信息管理,其关键是人的作用,是群文艺术档案信息管理的人才。因此,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短、中、长期培训班。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教育讲座、研讨会,并且教育培训的内容也要紧跟信息时代的需求,在课程开设上,要保证档案专业主讲课程的前提下,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编程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光盘技术等教育,培训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文化站干部成为群文艺术档案管理人才。

3、加强群文艺档统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只有文件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才能够继承其结果,顺利展开。如果文件管理无章可循,紊乱不堪,将直接使艺档案管理各环节陷入忙乱无序状态,影响整个综合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强化文件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严格规范揭示文件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信息的各项数据,为推行现代化管理服务。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的日新月异,鞭策和促进着整个群文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推进改革。如何保持文化站群文艺术档案管理的自身特色,又能使之及早融入现代管理的范畴之中,这一课题既需要社会的关注、领导的重视、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又需要具体从事本行业的文化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对时代、对社会、对档案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料负责。

参考文献:

[1]郑永富.群众文化管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2]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10年.

篇10

关键词:创意产业;艺术管理;发展

1 艺术管理和创意产业两者之间的关系

要想充分地去了解艺术管理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首先我们就先要知道创意产业和艺术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创意产业,意思就是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为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通过高科技,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等的形式,将文化艺术和经济相互结合起来的新产业,追求创意是主要的核心概念。而关于艺术管理,目前有两种认识,一种是出于政府对一些艺术产业上的政策方面做出的管理,我们把这个叫做艺术产业上的政策管理,另外一种是对文化艺术微观上的管理,现在我们说到的艺术管理,指的就是第二种。在我们国家,艺术管理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学术科目,它和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英国的创意业发展得非常好,很多大学甚至将创意产业和艺术管理归为同一个学系,因为创意产业其实是跟文化产业分不开的,创意产业的内容是文化,追求创意是当中的导向,而艺术管理就是文化事业上的管理。而且在今天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上,要想艺术管理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那就更加离不开创意的帮助,这样才能够使艺术管理依靠创意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不然所有的东西都只会一成不变,更无法谈及前进和发展。

创意产业作为现在社会上新兴的产业之一,当然离不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只有得到了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才会有更高的精神文化的追求。现在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指数在不断升高,对于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像图书、影像等等不同的艺术消费品的市场在不断被开拓,并且也在不断地扩大。更有人说现在的创意产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先要知道自己的特点所在,这就是前面我们所说到的一种非物质性,因为它的梦想是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更多的追求,创意的追求,本质上就是个人在情感上的寄托和释放,所以在表达上更加追求的是对自由的热爱,这是没有局限性和约束条件,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意。而在艺术管理对于创意产业上的微观管理也是因为它没有物质性的特点,于是艺术管理要得到发展,是离不开创意产业的更新发展的,这里既有一种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有着人们对于满足自我精神生活追求的期待,毕竟生活已经不能够只停留在对于物质的追求上,一旦人们只存在对物质的追求,人就开始变得落后和庸俗。

早在1984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举行全国性的青年歌手选拔大赛,这就很好地将电视业与艺术管理业结合了起来。这一赛事给艺术管理开创了先河,自此之后,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综艺大观》作为代表,以歌舞表演为主导的各种电视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纷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中国的演艺事业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不过,到了90年代的中后期,各地区的电视综艺节目也纷纷兴起,这样就导致收视率大不如前,自然,演艺事业由电视业发展的路径已经不再适用。而且节目同质化、程式化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电视台之间节目相互抄袭,缺乏创意,缺乏与时俱进的梦想,广大电视观众都渐渐开始觉得审美出现疲劳。

在这样的形势下,若想将演艺事业重新得到发展,就一定要找出新的创意。这无疑给2005年中国电视选秀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节目的崛起满足了当时观众的自由参与需求与情感的需要,在商业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2 创意是发展艺术管理事业的基础,而“梦想”是创意的指路明灯

创意是艺术管理发展的动力,梦想就是艺术管理的发展导向。艺术管理就是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精神性和心理娱乐性的产品进行管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景咋不断提高,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正因为人们有不断的需求,于是这就推动了艺术管理的发展和进步,比起以前,人们在文化产品上的支出更多了,对于精神娱乐,他们也有更多的追求,比如以前人们喜欢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看演唱会或者是其他的文艺表演,而现在,人们都有追求现场观看的梦想,因为现场的感观和气氛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享受,人们更加追求的是一种价值的观念。

创意产业同时也被称作为“梦幻产业”,其主要是为现代人提供属于其人生梦想,充分实现人生意义。演艺事业作为艺术管理与创意事业的交叉产业。因为不管是创意产业的发展抑或是艺术管理的进步,都是将社会发展的高度作为基础。当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更进一层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可续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除了解决温饱与生理需要之外,更加急切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寻找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演艺事业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更应该充实自己的内涵,提供一些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物,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文化需求。

以“中国好声音”作为例子,对于“好声音”的粉丝们而言,支持自己所喜欢的选手实质上就是要不断投入时间与金钱,并且粉丝们对选手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通常都是没有追求回报的,他们之所以会一直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往往是处于内心一份单纯的热爱,对声色的追逐或是感官上的享受,并伴有某种程度上的精神追求。有些电视的选秀节目不会从选手的外貌看待选手,仅仅让一群拥有自己梦想,并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普通青年男女展示才艺。而他们所演绎的,不再仅仅是音乐如此简单,而是升华了一种平等竞争、追逐梦想的现念,一种自强、果敢、勇于挑战自我的现代精神,他们无疑给当代青年补充了“正能量”。

这些选秀节目都告诉了我们,艺术管理是有一定必然性的,以后的发展更会由创意来推动前进和发展。比如快男和超女,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观众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在场的观众或者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够热情地参与到其中,这就是通过对人们精神上的满足,使得演艺发展得到了很多支持,演艺也是一种艺术,其中的选修节目也是可作为一种创意,这样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创意和艺术管理。创意的进步和艺术管理的发展,最终离不开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到不同的程度,人们的物质需求就会不断被满足,于是便会有自身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在满足了温饱的问题之后,人们更追求生活的享受,对于人生的意义,人们有了不一样的追求。很多文化产品都能够给满足人们的精神满足和文化需求。

3 结题

总而言之,对于创意产业和艺术管理的依存发展,它主要针对的是人们在精神层面需求上的不断追求和满足,换句话来说,它其实代表着的是新时代人们对于人生的梦想和追求。艺术的管理包括文艺演出、影视娱乐、旅游文化、艺术展示等等,这些都有各自的非物质性,而且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体现,艺术管理的发展也会是现在和未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