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4 01:45:52
粮食行业范文篇1
刚才,魏局长宣读了《*市粮食局开展"建设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活动实施方案》,陈局长对今年开展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刘局长在动员讲话中讲了三点意见,我非常赞成。为切实把活动开展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在他们的基础上强调三点:
一、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首先,要深刻领会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建设高效责任政府塑造诚信创业*"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制约全市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向规范部门和行业行为要环境,向转变机关和干部作风要环境,向优化基层和窗口单位服务要环境,促进各级机关转变职能,促进党员干部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营造诚信氛围,为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和保证。
我们开展"建设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活动,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作风行风和投资环境建设,把市粮食局机关打造成为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和"四满意"机关;把局属粮食企业打造成为诚实守信和开拓经营的创业型企业;把各县区基层粮管所打造成为服务优质和惠农为民的站所,使我市粮食系统成为工作效率高、责任意识强、投资环境优,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点行业,成为货通天下、客商云集的粮食经营福地。
其次,要克服一些错误认识。
目前,在系统内有些同志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无用论"、"对立论"、"无为论",这些错误认识对"建设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将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必须加以克服。一要克服"无用论"。有的同志认为,开展"建设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过程,对优化投资环境起不到实质性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三年来,全市营造了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营造了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环境和安全稳定的法制环境,市委市政府铁心硬手抓环境,通过暗访查处违纪违规人员287人,其中去年115人,投资环境明显得到优化。20*年底,《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的环境排名跃升至第20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跃升至第8位,政府服务能力跃升至第5位。等等,都是优化投资环境带来的回报。二要克服"对立论"。有些基层的同志认为,加强作风行风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是机关的事情,与企业无关,企业只要搞好经营,而且开展活动还会占用时间,牵扯精力,花费财力。这种论调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优化投资环境在发动宣传方面虽然要花费一些时间、精力,但这些时间、精力所带来的回报是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年来,全市粮食系统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小客商纷纷落户,既为企业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又解决了大部分职工的再就业难题。全市粮食系统非购销企业80%以上的收入来自招商引资(各类门点、仓库出租),购销企业的部分仓容也成招商引资的亮点,招商引资对粮食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有力的。所以,我们是花小钱获大利,花小的力气获得大的回报。三要克服"无为论"。有些同志认为,几年来,市局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上花了大量精力,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还不如不努力。这种理论和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三年来,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在全市"双评"排位中虽然没有挤进前列,但也不在最后,这其中有客观的一面,如,历史上市民、农民对粮食部门存在偏见、有看法,粮食行业整体不景气,目前粮食职工就业率不高。但更重要的是全市各单位都在竞争,都在赛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谁如果不努力,如果不重视,谁就可能落到最后。
因此,只有对开展"建设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活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不辱使命,增强责任
同志们,市、县区粮食部门承担着社会"放心粮油"供应、托市价粮收购、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安全的重任,承担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的重任,承担企业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这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重任,这是几千名粮食职工对我们的寄托。我们身上的担子是不轻的,可谓任重而道远。开展"建设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活动,进行诚信经营、诚信服务,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因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各级机关、各级企业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做到"四个确保"。一要确保活动做到"六个有":有研究部署、有组织领导、有机构、有计划方案、有督促落实、有检查评比。二要确保各单位主要领导做到"四个亲自",即亲自过问、亲自布置、亲自检查、亲自协调。俗话说:领导重视与不重视,结果就是不一样。事实也是如此,领导重视了,事情就解决了,领导不重视,容易的事情也会变成难事,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三要确保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建设高效责任政府部门,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不只是少数几个领导的事情,更是全系统每一位干部职工应承担的责任。刚才,刘局长提到的少数单位和干部中仍然存在"大局观念不强,工作责任不实,安商服务不足,信用程度不高"、"中梗阻下搁浅"、"不作为乱作为"和"麻木松劲、办事脱节、效能低下"等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责任心不强的集中表现。只有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心提高了,积极参与诚信创业、诚信经营、安商扶商,才能塑造诚信创业粮食行业。四要确保责任追究到位。这次活动过程中全市将开展"双百评"、"专项评"、"绩效评"等评比活动。对年终"绩效评"排在末位的,坚决按规定进行待岗培训。对被评为差的站所主要负责人、差的处长给予组织处理。市效能办还将进行明查暗访,我们也将组织督查,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不论是谁,局党委决不说情,决不搞下不为例。
粮食行业范文篇2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百日行动”的决策部署,把集中开展大检查活动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行、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在我县粮食行业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百日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县局相关股室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这次检查“百日行动”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局行管股。
一、检查范围
1.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收储企业和民营粮食加工企业。
2.各企业的库(厂)区、仓库、药剂室、化验室、器材库、车间、食堂等重要部位。
四、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大检查活动,摸清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确定整治重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彻底消除,不能马上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彻底消除隐患。
五、检查内容
1.规章制度与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指导是否完善,是否得以执行,责任落实是否到位,追究指导是否落实到人,监督管理工作是否全覆盖。
2.生产作业是否规范。生产人员是否有章可循,操作规程是否全面执行,安全责任是否明确,保护措施是否到位。
3.消防设备及器材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用电作业及货源管理是否有严格规定等。
4.储粮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药剂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储粮保粮是否安全,是否存在发热、高水分,严重虫情未及时处理情况。
六、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制定检查方案,进行动员和企业全面自查。
(二)第二阶段(7月下旬至8月中旬)县局任职人员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复查。
粮食行业范文篇3
一是依照赣市农粮政[2013]30号文件要求,组织中心机关、收储公司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及时召开会议。会上,于分管领导同志组织大家学习了赣市农粮政[2013]30号《关于印发全市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二是就做好“百日行动”专项工作提出了要认真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通过扎实有效开展“百日行动”专项行动,普遍提高广大粮食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止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粮食安全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三是要求各粮油行业要切实履行好此次活动的开展,要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排查隐患、整改隐患;四是按照赣市农粮局方案,中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赣市农粮局要求,结合本市特点,督促各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治理纠正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并对本次排查出来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建档立案、限期整改,要按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好各阶段工作任务,并按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及工作总结。
二、健全机构、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使工作落到实处,中心成立了“百日行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同志、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监督检查科,具体负责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企业有序发展
根据方案总体要求,本中心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此次专项工作中,一是认真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治理纠正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把规章制度与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药剂安全、储粮安全作为此次行动的重点领域,把事故易发、高发的一线作业作为这次检查的重点环节。
四、检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检查了收储公司下属8个基层粮管所。其它粮油经营户6户及中央储备粮直属库。
(一)检查粮油收储企业的基本情况
此次检查共检查该企业下属8个基本粮管所,其中:承储企业5个,经营企业3个,仓库41坐,办公楼8栋,储粮1520万公斤。
该企业认真落实工作方案,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认真填报各类报表。对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充实,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认真加以整改。今年以来,该企业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用于围墙修复、添置消防器材等。
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该企业部分粮管所:一是设置的消防池未设置警示牌;二是部分粮管所附属设施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倒塌迹象;三是配置的干粉灭火器有失效的现象。
(二)检查其它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是大部分企业认真依照“方案”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存在的隐患认真整改,充实各种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如国储库对安全生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完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26项,安全操作规程7项、应急预案完整,演练可行,各项操作规程考核效果较好,干部员工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内容,无违章现象,库领导与各部门、部门与一线员工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切实贯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员工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为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是该库把安全生产工作当着首要工作抓,安全生产费用舍得投入,今年以来,投入消防设施、设备资金20000余元,投入公共安全设施备50000元,用于各分库禁烟禁火标志,从新划定储粮库区防火区域,设置禁火标杆,部分设备电线路的更换。安全生产机构健全,各分库设立安全巡查员,责任分工明确,各生活各个环节符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要求,粮食进出库作业、薰蒸作业、设备操作严格按操作规执行,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实用,应急机构和队伍符合预案要求;三是加强和应急演练,邀请消防大队官兵定期对我库员工进行安全防火、应急救援培训,针对我库生产的特殊性,摸拟了突发火灾消防演练和防汛安全演练。在演练上着重考察了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排查处理及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等情况。通过实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使员工清楚认识到了安全在在生产上的重要性,增强了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逐步健全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员工应急处理及实地救援的技能,为实现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整改建议
通过检查,检查组发现安全隐患共6处,发出整改通知书共6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限期整改要求。
对整改的建议:
1、收储企业:
①收储公司应对各基层粮管所设置的消防池全部配置安全警示牌;
②对提出的收购棚应按整改要求及时整改到位;
③对相关粮管所、原办公楼、小品种仓库、加工厂等附营设施建议尽快拟写出整改方案,并取得国有资产管理办支持,给予相应的资金或在企业国有资产变现专户中列支,尽快消除安全隐患。
2、各收购经营企业应加强制度建设,充实、完善安全生产设施。
粮食行业范文篇4
商业贿赂蔓延,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警觉和重视。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作为当前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之一。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商业贿赂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决予以治理”,“各地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反腐倡廉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采取断然措施,周密部署,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全面整治商业贿赂行为。中央高层的一系列措施,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治理商业贿赂的坚定决心,这将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商业领域频曝贿赂案件,其中涉及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引起了法律、经济等各界广泛关注,如“德普”“谢瑞麟”“朗讯”等案件,严重暴露出商业贿赂对我国经济肌体的侵蚀正在日益深入。商业贿赂也使粮食行业深受其害,在粮食领域发生的一些商业贿赂案件,给粮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如今年1月16日《检察日报》刊登的《粮改,不能让腐败分子钻空子----安徽黄山粮食系统腐败窝案敲响国家储备粮销售安全警钟》,详细披露了黄山粮食企业腐败案件情况,**年黄山市粮食系统被司法机关查处15起经济案件,其中有11人涉嫌受贿犯罪,大部分为购销企业负责人,作案环节集中在粮食购销过程中。这些粮食领域商业贿赂案件,不仅手段隐蔽,表现形式也多样,甚至可以说是“各显神通’’。办案检察官总结出6种作案手段:一是与购粮户签订合同销售老粮、陈化粮时价格较低,而履行合同的时候,适逢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购粮户见有利可图,为了尽快拿到粮食而主动送给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钱物;二是粮食购销企业在与购粮户订立合同时,故意订得比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低,暗中约定好具体回扣比例;三是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利用职权固定为个别粮食加工企业提供质高量足价低的稻谷,然后以在粮食加工企业“分红’’或拿“干股”的名义受贿;四是一些财务人员利用开票、开提货单、汇款等职务之便,收受业务单位的好处费;五是粮食购销企业的负责人利用其购买、维修保粮设备的决定权,收受保粮器材供应商的贿赂;六是在建设和维修粮库过程中,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利用发包权、付款权等接受工程承包人的贿赂。
当前,由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健全,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市场行为还未得到全面有效的约束和严格规范,粮食系统虽然不是商业贿赂的高发行业,但同样存在商业贿赂的土壤和环节,概括起来容易发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有如:①粮食购销,储备粮轮换,陈化粮处理,军粮、政策性用粮(退耕还林、水库移民、救灾)等方面;②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及资产评估变现,企业承包租赁等环节;③办公用品采购、设备采购、企业物资采购、财务结算等环节;④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储备粮代储资格许可、储备粮计划和轮换指标确定、军粮供应资格认定及补贴发放、粮食质量等级确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资金分配等方面。
对粮食行业而言,治理的重点应放在粮食经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经销领域最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主要环节,是采购环节、销售环节和财务结账环节,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是在交易之外直接给付现金和实物的贿赂行为;二是假借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等名义,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财物的贿赂行为;三是以报销各种费用或“红票”冲账的办法给以贿赂;四是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贿赂行为;五是给予或者收受帐外回扣的贿赂行为。
粮食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中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维护大局,把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寻找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途径,不断探索防范商业贿赂行为形成的制约措施,建立起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以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有利于规范粮食市场秩序,有利于促进粮食行业健康发展。
一、消除误区、加强引导、营造氛围,构筑“不愿为”机制
1、消除误区。在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的工作中,我们要谨防思想认识的三个误区:一是谨防陷入“谁治理谁吃亏”的思想认识误区;二是谨防陷入“积重难返,难以根治”的思想认识误区;三是谨防陷入“速战速决”的思想认识误区。商业贿赂在行业中被某些人视为“潜规则”,这正说明商业贿赂在某些领域、某些经营环节的蔓延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应该承认这有历史原因,需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项治理,遏制其蔓延的势头,但同时,更要看到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在集中治理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建立起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商业贿赂问题。我们要牢固树立治理商业贿赂讲政治、讲大局,“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现象及横行的严重危害,增加做好专项治理的主动性。
2、加强引导。在粮食领域内要倡导公平竞争、守法经营、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商务文化,增强守法经营意识,营造反对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商业贿赂行为做出处理,正确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特别要把行业不正之风、违反财经纪律、一般性商业贿赂违法行为与商业贿赂犯罪严格区分开来,分清罪与非罪。治理商业贿赂要与“百城万店无假货”、“守合同、重信用”、“价格诚信”、“诚信纳税”“放心粮油”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创造和谐的商务环境。
3、营造氛围。治理商业贿赂离不开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要把反对商业贿赂纳入廉政文化建设,在公益广告、“廉政墙”、廉政文化“一条街”上,增加关于反映商业贿赂的宣传内容,大力宣传商业贿赂的严重危害性,纠正“商业贿赂是润滑剂”等错误认识,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商业文化和社会氛围。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支持、引导新闻媒体对商业贿赂进行舆论监督。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浓厚的反商业贿赂的舆论氛围,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能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搞商业贿赂可耻,诚实守信,规范守法经营光荣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体现公平、健全制度、完善法规,构筑“不盲为”机制
发生商业贿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法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通过健全和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制度和法规,促进商业经营活动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1、落实公平竞争的规则。根据商业贿赂案件具有的行业性突出、行规性强、隐秘性强、窝案串案突出等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立法相对滞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机制还不完善等情况,有关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加强工作研究,根据本部门的业务情况,进一步明确本领域中商业贿赂的具体表现形式,确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将公平竞争的规则落实到规章制度建设中,在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修改等环节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则,坚决废除隐含许诺、诱导不公平竞争、商业贿赂的内容,形成防治商业贿赂的制度基础。粮食部门也要加强粮食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步伐,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要与粮食流动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彻底改、改彻底”的要求,全面完成粮食企业的改革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粮食经济发展的需要,铲除容易产生商业贿赂行为的土壤和环节,进而加速推进粮食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完善的信用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一要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体系。通过信用档案加强对市场主体监管,依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规定,对行贿者给予资格、机会、利益的剥夺和限制,使行贿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承担应有的风险,自食应有的苦果,使诚实守信、依法办事、依法经营者的操守、权益得到保护和弘扬。二要建立严格的粮食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在建立严格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确立严格而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作为这种条件的体现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只有取得了经营资格的主体,才能够在某一核定范围内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建立市场退出制度方面,主要是要做到将那些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极差,以及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三要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防止做假账行为;健全金融监管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减少现金交易。
3、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机制,保证商业贿赂行为能够得到法律的惩治。适时制定反商业贿赂法规,为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从现有规定看,我国对商业贿赂的制裁偏重于刑事立法,往往是处刑不轻,而经济制裁不足,一些涉案公司常常采取“丢卒保车”的手段,以个人做替罪羊而保全公司利益。因此,要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中对商业贿赂经济制裁的规定,加大对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力度,以增加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进而从经济上阻断商业贿赂的发生。同时,在法律上要明确经营单位对其下属单位或个人发生商业贿赂行为失察应承担的经济、行政直至刑事责任。
三、鼓励举报、部门协作、严厉查处,构筑“不敢为”机制
1、建立反商业贿赂举报奖励制度。商业贿赂的一个特征就是极具隐蔽性、知情人少,且秘密进行。为了鼓励知情人举报的积极性,一方面对举报人的身份要严格保密,另一方面要给予举报人物质上的重奖。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投诉举报激励机制和保护举报人制度,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同类行业的投诉举报。
2、建立部门之间联动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案件协办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商业贿赂的线索、动态和特点。特别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工商、检察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建立信息通报反馈机制、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整体合力。
3、依法查处粮食商业贿赂案件。积极加强与公、检、法和审计、工商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检察、公安、审计、工商系统举报投诉网络的作用,加大对粮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力度,共同打击和惩治在市场交易中给予、收受回扣、手续费和礼金、及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等名义进行商业贿赂的行为,充分发挥查处案件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的威慑和推动作用。
四、权力制约、内控管理、行业自律,构筑“不能为”机制
商业贿赂“一对一”的行为特点以及行贿受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现实,决定了查处商业贿赂的难度较大,犯罪黑数较高。因此,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不宜放在惩办已经发生的违反犯罪活动上,而应当防范于未然,从源头上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机会。因此,完善监管体系,从源头遏制商业贿赂,是治理商业贿赂的关键。
1、增强对权力运用的监督制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职责,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确定行政权的非经济化规则,强调服务性,努力消除商业贿赂的生存空间。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规范行政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工作作风,增加行政透明度,深化政务公开,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不断增强对权力运用的监督制约,把规范经营行为与规范行政行为结合起来,把打击商业贿赂与惩处职务犯罪结合起来,把专项治理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建立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遏制商业贿赂的滋生蔓延。
2、加强粮食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要加强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等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坚决纠正做假账行为。国有粮食收购、销售、储备粮轮换的价格、数量等重大经营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策,并形成记录台帐,做到信息公开化,决策民主科学化,操作程序规范化。坚持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深化企务公开,让职工和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工程建设、仓储设施设备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通过市场或竞争机制实行“阳光操作”,避免商业贿赂的发生。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粮食行业的监督检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内控机制,做到内部有台帐,经营有合同,核算有依据。加强对经营管理和财务等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
粮食行业范文篇5
粮食问题是民生之本,牵一发动全身,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粮食大环境剧烈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制订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也为我县粮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粮食购、供、销、监管实际,开展下一步粮食工作做出了指引。
一、我县粮食行业基本情况及变革历程
(一)粮食行政管理情况。1995年前粮食局属“政企合一”的一级局,隶属政府组成部门,职工人数29人。1995年县级体制改革,粮食局行政管理职能划并贸易局,贸易局内设粮食局,原粮食局更名为粮贸总公司,职工25人,其中行政编制12人,2000年职工减为9人。2001年县级机构改革,粮食局合并发展计划局,在发展计划局中设“经贸流通与粮食管理股”。2005年5月粮食局单独办公,核定编制8人,领导职数一正一副,目前设有“三股一室”,现实有人数9人。
2004年5月26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和对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核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局的行政职责。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从2002年开始,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两块进行,对4户商业性经营企业(粮油加工厂、粮贸宾馆、粮油议价公司、粮贸钢铁厂)实行终止解散改革,至2004年底4家企业共安置职工79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25人,退休职工交付托管46人,一次性安置供养人员8人。其次是政策性经营的粟源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逐步实行减员分流改革,历年来自愿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41人,办理提前退休50人,公司职工人数从2000年末的364人减至2005年底的242人,其中退休职工111人,供养人员47人,在职82人。
200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文件,省州也分别于2006年、2007年制定《*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06〕176号)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楚政发〔2007〕7号)等文件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对粮食企业进行全员改制,彻底打破国有人员身份,所有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8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07)29号文件批准了公司的改革实施方案,××县粮食局积极争取改制资金和各方支持,至2007年10月底,协商签订了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协议,与61名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与49名供养人员签订了一次性供养协议,人员身份全部置换完成。
2007年10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07)14
号文件批复成立新的××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11月5日成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告一段落,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被全面打破。××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是粮食企业改制后全县唯一的一户国有粮食购销、收储企业,承担各级储备粮的收储、全县救灾粮、农村低保粮、军队用粮的调供任务,通过面向社会招考,现有人员11人。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回顾十年改革改制之路,虽充满艰难险阻,但在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政策,做出巨大牺牲,基本做到平稳改制;始终得到县委、政府和州粮食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始终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协助,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真心为粮食系统职工谋福利;历届粮食局领导班子及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亲自参与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总结成绩有以下三点:
(一)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稳定工作。
(二)始终坚持改革发展并重,以变革求发展,以发展促变革,在变革中始终做到保证我县粮食安全不放松。
(三)始终保持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一心为公,保障了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经多次撤并分合,人员减少,经费不足,与新时期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要求存在差距,体制机制上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许多工作仅能应付日常业务和事务,粮食执法、社会粮食供求平衡统计调查及社会粮食监管检查工作开展存在滞后。
(二)原购销公司改制后所欠的养老保险及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费合计270万元尚无资金缴纳,还需各方努力,尽快筹集资金缴纳;
(三)困扰粮食系统的一些遗留问题还未完全处理,新的问题又在酝酿,信访上访问题不断出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积极协调解决。
(四)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在改革改制后正常经营时间较短,抗御经营风险能力弱,企业做大做强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化存在差距,阻碍企业发展的困难还比较多。
(五)仓储功能低,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现有仓储设施均为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所建,仓储方面的管理手段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仓储设施(包括仓库)无法改造,必要的设备(机械通风设备、环流熏蒸设备、电子测温设备、粮食入库整理和输送机械设备等)不足,适应现代管理水平要求的仓储功能发挥和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
四、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加强领导,为搞好粮食工作创造了条件,所以,全县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充分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搞好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三牢记,五争先”和“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主题,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管理体制。
(二)牢固树立“三大观念”,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维。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应清楚认识现在的粮食行业管理和粮食企业经营上存在着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要善于总结成绩,更要善于学习新的观念和方法,要敢于打破旧的观念,树立不创新就没有出路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粮食工作。
2、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职责,搞好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粮食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管粮,依法行政。积极转变粮食行政职能,做好全社会粮食服务工作,变管理为服务,提高服务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3、以人为本的观念。粮食系统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矛盾焦点集中,在处理各项工作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处理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才能谋发展。
(三)抓住重点,解决好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几项突出问题。
1、多方协调,着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力求将矛盾化解于基层。一年来,共接待来访信访案件14件,经粮食局多方协调,正积极解决白伦、李健、李洪彬、腾何民等人事问题。妥善解决了改制企业患癌症职工黄雨馨身份及医疗费用问题,使其基本生活及医疗费用得到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清理2000年粮食系统职工集资建房未办证遗留问题,积极与土地、城建部门协调,截止去年底已办理25户房产及土地证,其它户数因涉及多占住房正在清理中。积极解决落实了陈家延多年上访的住房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归还了差欠吴祥工程款19.5万元。积极调处高桥等四处土地四至界限纠纷问题。加强与国土局协调,积极依法处理了环州他贞粮点土地纠纷问题。
下一步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加强与人事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积极化解托管费用和养老保险欠款问题。继续清理粮食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做到妥善解决。
2、抓好新组建企业经营管理,确保企业发展壮大。理顺企业经营机制,在07,08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主营业务经营,做好粮食价格趋势变动分析,把握好粮源。同时积极开拓市场,跳出粮食发展粮食行业,充分利用国有粮食仓储优势,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寻找利润增长点,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
3、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做好粮食仓储设施的功能提升。在08年粮食局投入100万进行仓储设施提升的基础上,为推进公司持续发展,09年提出了仓储功能、粮食植物油仓储功能、粮油批复交易市场功能提升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在全县形成以市场为平台、以储备为重点、购销为中心的相辅相成的基础设施体系。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给粮食企业物流建设新上项目带来的契机,推进公司基础设施,夯实公司发展的硬件基础。
4、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必须贯彻落实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好相关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加强储备粮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县储备粮管理办法》。力争做到储备粮管理法制化,轮换运作科学化。完善地方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粮食物流为载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行规范的开放、竞争、效率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四)建立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制机制是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践、科学管理的原则,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影响粮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打破影响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障阻,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相互衔接配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1、转变机关作风,构建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职责,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落实四项制度,建立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职能部门。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贯彻力度,提高依法管粮的水平。深入开展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粮食行业范文篇6
一、主要做法:开启四轮驱动
把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建工作贯穿于国有粮食企业工作的全过程,扎实抓好,稳步推进。(一)驱动“三管齐下”之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立足“防”,抓好预警保廉。探索实行国有粮食企业委派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从市局、总公司委派会计中聘请了14名基层企业党风廉政监督员,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监督工作,每月上报监督情况反馈表,及时掌握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修订编印《高邮市国有粮食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所有局机关、总公司工作人员以及基层企业负责人人手一册,切实做到预警在先,防控有招。二是突出“管”,深化改革促廉。积极开展粮食流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5000元以上的项目建设、设备添置一律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并通过政府招标,确保所有项目建设、设备采购阳光操作。加强五项重点权力监督制约,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三是强化“学”,营造氛围警廉。探索实行“主题课堂”和“移动课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红色景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积极在全系统开展廉政建设文化进机关、进粮库活动,申报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所属五里坝国家粮食储备库被评为扬州市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直观性、时代性,为打造廉洁粮食奠定基础。(二)驱动“三点突破”之轮,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一是突破重点,抓好行业动态管理。围绕建设“江苏五粮”、高邮粮食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危仓老库改造、数字化粮库建设、夏秋粮食收购、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任务,准确把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做到党建工作与粮食工作目标同向、机制同建、过程同步。二是突破热点,推行公平公正公开。大力推行“五公开”,即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依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全部进行了网上公示,所有仓储设施建设、公有住房出租等,均实行网上公开招标、招租,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确保过程公开公正,做好全程留痕。严厉打击了各坑农害农行为,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每年夏秋两季收购中,对不执行政策、不讲诚信、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整改不到位的取消收购许可证,情节严重者移交工商部门。三是突破难点,完善工作机制。每年参加市纪委组织的《政风行风热线》活动,定期召开政风行风工作例会,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基层企业负责人进行学习培训,积极开展“为官不为”“治理微腐败、淬炼好作风”等专项行动,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督促整改,着力制定防控措施,实施动态修订,坚持考核防控。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采取调查问卷、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乡镇党委及种粮大户等意见,查找政风行风存在问题,提高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政风行风建设整体水平。(三)驱动“三创服务”之轮,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创新服务理念,打造服务品牌。坚持服务农民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在班子成员之间、科室之间、企业之间、工作人员之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己任,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每年举办一期“最美粮食人”评选活动,在全系统营造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农民氛围,树立粮食系统“三服务”品牌。二是创优服务机制,提供优质服务。在粮食收购前,积极与当地粮户、种粮大户对接,做到订单式服务。在粮食收购期间,为售粮民户提供烘干服务,免费提供药品、茶水、休息室等多项便农服务措施,实行代购代储等措施,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树立粮食部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三是创活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行矛盾在一线协调、问题在一线发现、服务在一线兑现、作风在一线抓实的“四个一”工作法,做好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粮食流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依托本地粮源优势,积极向域外延伸、向精深加工领域浸透、加强产销合作和工商联手,走出一条由“内”而“外”的发展新路。(四)驱动“三促争先”之轮,推进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健全机制促争先。在继续实施党组织“目标管理”和党员“亮岗履职”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定年目标任务,月点评、季小评、年总评,确保责任落实、进度落实、奖惩落实,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推进工作落实。二是搭建平台促争先。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百库千企万户大走访”“结对帮扶济困”和社区共建工作,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最贫困户帮扶、爱心助学等公益事业,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全系统共有35名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帮助挂钩村经济薄弱村汤庄镇沙埝村争取上级资金15万元。三是窗口示范促争先。将局办公室、人事科、财务审计科、购销调控科、产业发展科、监督检查科等6个科室及基层16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纳入优质服务窗口考核对象,要求其在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农民中勇于创一流作风、创一流效率、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
二、取得成效:显现四种效应
通过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夯实了高邮国有粮食行业党风廉政和党建工作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党建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局党委率先承担起主体责任,班子成员根据各自分工,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共同负责、形成合力,凝聚和传递落实党建工作的强大正能量。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职,靠前指挥,牢牢把握好基层党建的正确方向。局党委每月对党建工作、精准扶贫、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任务分类考核,严格量化,实行日汇报、周总结、月考评制度。局党总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四带头”,即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下乡、带头落实工作、带头遵守制度。各支部党小组把开展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做到履职尽责、知行合一。(二)党建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细化学习教育和基层党建工作具体措施,瞄准靶心,精准发力,狠抓落实。第一粮库党支部坚持“四促并举”,以“学”促“讲”强信念,以“帮”促“解”明方向,以“抓”促“改”守规矩,以“争”促“创”当表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五里坝国储库党支部实行党员学习教育双积分制度,为每个党员建立学习教育实践登记卡,配发资料袋,对流动党员实行电子网络化管理;汉留粮库支部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员工管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紧密结合,实现了互促共赢。(三)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不断改进作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树立了良好形象。局机关第一支部把学、做、改结合,提升粮食购销、产业发展管理水平,其中监督检查科被评为“党员示范岗”,财务审计科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五里坝国储库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狠抓学习教育,使党员在党意识明显增强。每年为种粮大户提供代烘干服务,被种粮大户称为“粮农贴心人”,其保管组被评为省级“巾帼文明岗”。(四)培养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先后涌现出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兔米业集团,“江苏省示范粮库”、“扬州市党风廉政创建示示范点”五里坝国储库,“全省100家农民满意收购企业”、“扬州市粮食收购规范站点”界首粮油经营公司,“江苏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高邮万嘉面粉有限公司,江苏省粮食系统劳动模范杨旭平、王奎锦等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起到了宣传一批、带动一批的良好效应。
三、今后打算:强化四种意识
粮食行业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至20**年底,全市粮食行业现有机构总数142个,其中行政单位5个,事业单位8个,粮食企业129个。全市粮食系统人员总数3294人,其中中共党员人数641人,占19.46%,女性职工824人,占25.0%,少数民族职工78人,占2.37%。
(一)从职位分类看:公务员71人,占2.16%;企业管理人员361人,占10.96%;专业技术人员342人,占10.38%;工人2520人,占76.5%,其中技术工人663人(其中,中级工以上人员为398人),占26.31%,普通工人1857人占73.69%。
(二)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人员1003人,占30.45%;36—45岁人员1375人,占41.74%;46—54岁人员863人,占26.20%;55岁及以上人员53人,占1.61%。
(三)从知识层次看:研究生学历2人,占0.06%;大学本科学历80人,占2.43%;大学专科学历250人,占7.59%;中专、高中学历2354人,占71.46%;初中及以下学历6**人,占18.46%。
(四)从人才培训情况看: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各级粮食部门通过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精简了企业人员,加大了企业人才管理的力度,并克服资金困难,在人才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年,全市粮食系统组织参加培训371人次。培训知识类型,主要为企事业管理人员培训,特殊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粮食系统教育培训机构(353人次,占95.15%),其他渠道为党校和行政院校。
二、存在问题
(一)知识层次偏低。全系统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10.**%,而在系统主体单位粮食经营企业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8.94%,且有相当比例的学历不是第一学历,为从业后通过函授或其他途径取得,所学专业中,真正系统的学习经济管理、粮食工程等专业的偏少,学习信息技术、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市粮食系统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以36—54岁人员为主,占81.69%,而45岁以上人员47人,占63.38%,35岁以下人员明显偏少。
(三)人才使用环境亟需改善。由于当前粮食系统处于比较困难阶段,人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是引进人才难。多数粮食企业的处境是求生存阶段,在市场竞争中如履薄冰,真正的人才不愿到粮食企业工作。2是留住人才难。企业内部各项机制不完善,也难以为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即使引进人才,由于待遇及企业环境等原因,也难以留住人才。3是培养人才难。企业历史负担沉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济效益差,近2年虽略有好转,但企业难以在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到位,培养自有人才存在困难。
三、关于加快粮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人才走进企业。**是一个农业大市,要实现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副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粮食加工业已成为皖西北粮食加工集散地,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企业亟需引进人才开展自主研发,实现产品升级。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树立以工作业绩用人的导向,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引进人才,人才走进企业。如可结合全民创业,进一步出台干部到企业挂职,帮助企业发展的措施;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可参照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的优惠政策,出台应届毕业大学生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包括其他类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可享受同等优惠待遇等。
(二)企业应为人才发挥作用,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政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为人才提供好的企业环境。首先要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使人才能够人尽其才;其次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使真正有能力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人才,能够通过工作实绩,走上管理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以一定的物质激励。企业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粮食行业范文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粮食行业协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特别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已由过去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行为实行计划管理,调整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和粮价稳定为主要职责,并按照政企分开和依法行政要求,对全行业发展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不同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在按照“四自”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必须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粮食流通政策,顺应粮食产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良性的竞争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经续发展的目标。实践证明,粮食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引导粮食流通主体规范健康和可持经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粮食行业协会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种粮食市场主体的重要连接体,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协调和纽带作用,加强粮食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我省各级粮食行政部门转变工作职能,服务和引导企业贯彻落实粮食流通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规范粮食行业秩序、完善行业管理体制,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切实加快推进各级粮食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工作
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各种经济成分市场主体日益增多,但我省各级粮食行业协会组织建设较为滞后,与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加快各级粮食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当前,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调研,了解和掌握本地行业现状,将本地区粮食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上。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年底前完成粮食行业协会的组建,尚未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加强调研,并积极做好筹建粮食行业协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组建粮食行业协会工作中,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批。协会组建和运转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36号)精神,制订完善协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上级粮食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管理。全省争取用1--2年时间,初步建立和完善我省粮食行业协会组织体系。
三、充分发挥各级粮食行业协会服务大局、服务企业的职能作用
粮食行业范文篇9
市场集中度即市场中知名品牌的集中程度,一般指在一定区域、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品牌其销量累加所占总量的比例,市场集中度反映了行业内垄断及竞争激烈的状况。一般而言,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60%即可视为高市场集中度行业,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处于30%-60%之间为中市场集中度行业,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小于30%为低市场集中度行业。总体来说,高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处于高度垄断阶段,业内市场机会相对稀少;中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在进行整合、调整,行业内部同业者竞争激烈,产品集中度处于从低到高的集中过程中,对于所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处于优胜劣汰的挑战期;在低市场集中度行业中,各类企业面临的机会相对较多,无论技术进步与否、成本高低,都会在市场上分到一杯羹。
我国粮食行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市场化程度不成熟的行业,受各种各样原因限制,目前还没有出现象通信、银行、石化等高科技、高资本行业鲜明的垄断现象,市场集中度较低。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粮食行业的低市场集中度必然会使我们面对发达国家强势品牌放弃市场,将现有市场拱手相让。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培育我们自己的强势品牌、牢固占领本国市场,维护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粮食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呢?经过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来源于/
一、市场容量巨大导致市场集中度降低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按每人每天0.5斤粮食消耗量计算,我国一年粮食需求量达到12亿吨以上。如果我们把它们用火车装运,按照标准车箱容量为60吨计算,可以装满2000万节车箱;如果每节车箱长度为25米,将这些车箱连起来,总长将达到50000公里,如果每斤粮食平均1元人民币,那么这些粮食的市场价格将达到2.4万亿元人民币。由于我国粮食市场拥有庞大的规模,因此任何企业都会受限于规模、资金等因素不能占有粮食市场相对大的份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通过资金整合、强强联合的形式,短期内也难以在粮食行业形成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二、粮食产品特性导致市场集中度降低
市场集中度高与低在很大因素上受制于产品特性,粮食属于高运输成本商品,相对于电子产品或高价值产品来说,粮食的利润与运输成本的比值相对较高,因此粮食企业在运作市场、打响品牌的时候不得不考虑自身产品的运输成本。由于粮食产品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知名地域范围相对较小,很难从媒体中看到粮食产品的知名品牌宣传。例如2005年哈洽会上某某米业品牌企业,用于布展的所有样品米在展会第一天便被外地游客一抢而光,此后两天虽无米可卖,但还是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企业用了两年的时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市场包装,效果的确不错,不仅将米摆到了国宴餐桌上,获得米王称号,而且使品牌家喻户晓。单从品牌运作角度看,这个企业相当成功,但现实中由于该品牌大米为绿色认证产品,生产成本高于普通大米,再加上高昂的运费成本,使其在外省市场上很难占有市场。即使广告宣传做的再好,市场认可度再高,也会由于该产品的运输成本高特性而丧失外省市场。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窥出粮食产品由于自身特性造成了品牌效益低、市场集中度低的尴尬局面。
三、地区贸易壁垒导致市场集中度降低
地区贸易壁垒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方经济保护主义使可以充分市场化的产品不能正常进入当地市场,从而形成该行业整体上市场集中率低的事实。从理论上说,地区贸易壁垒的高低与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低成反比关系,某一行业进入壁垒越高,潜在进入者就越难以进入,从而导致该行业市场低集中度,酒类行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由于酒类行业利税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多将其视为经济支柱型行业,为了保证地方财政收入,阻止外来企业的进入是必然的选择,贸易壁垒必然出现。这就使具有质量价格优势,竞争能力强的名牌企业被拒之门外,无法按照市场法则完成应有的市场集中度。这种情况虽然国家命令禁止,但由于客观原因,又不能在所有贸易壁垒问题上搞一刀切,因此这种地方gdp的保护主义目前还是粮食行业不能完成市场化、达到应有集中度的一个重要原因。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提到的具有主观色彩的地方gdp保护主义外,还有一些是具有客观色彩的贸易壁垒。例如一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机制、制度,以及随着市场经速发展,已经颇显滞后的政策、法律、规范,这些都可以视为地方贸易壁垒造成低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四、消费需求多样化导致市场集中度降低
消费需求多样化导致市场集中度低是指在整体市场中由于地域性差异、市场内部的细分使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从而使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有多少品种也很难同时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形成了市场需求不变情况下相对市场机会增多现象,使更多的企业可以占有市场份额,从而降低了市场集中度。首先分析一下地域性差异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为了清楚认识这个问题,我们继续以大米为例。由于气候原因,北方水稻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从营养口感的角度要优于南方水稻,因此南方人愿意接受北方大米产品,但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南方人愿吃粘性大即淀粉含量高的大米,因此北方大米卖到南方有市场,但市场又不是很广阔,这就影响了北方大米企业对南方市场的占有率,这种现实对大米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来源于/
粮食行业范文篇10
2、完善和落实行政机关学法、培训制度。制定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主体、对象、内容和形式。做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规范政府行为法律的学习宣传,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提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与粮食应急保障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增强粮食部门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做好《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粮食行政复议办法》、《粮食行政复议工作规程(试行)》的学习宣传,督促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引导粮食经营者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3、抓好粮食行业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继续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宣传,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服务月活动,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做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与粮食质量相关法律以及粮食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宣传,引导督促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做好《统计法》、《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与粮食统计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提高粮食经营者及时准确报送粮食统计数据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化《会计法》、《企业所得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与粮食企业财务相关法律的学习贯彻,规范企业核算和财务管理。做好《科学技术进步法》、《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等与粮食行业发展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提升粮食行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仓储管理和安全生产意识。
4、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宣传普及粮油消费知识,增强粮食消费者爱粮节粮和科学合理消费的观念。加快推进农户科学储粮,推广先进的储粮装具,减少储粮损失。积极推进粮油适度加工,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10·16”世界粮食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爱粮节粮行动。积极开展创建爱粮节粮示范单位、示范家庭活动,增强全社会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粮食的意识。
5、加强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结合夏秋两季收购开展专项检查,做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广泛宣传“五要五不准”(要敞开收购、随到随收,不准折腾农民;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坑害农民;公平定等、准确计量,不准克扣农民;现款结算、不打白条,不准算计农民;优质服务、排忧解难,不准怠慢农民)粮食收购守则,规范收购行为,引导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6、认真做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结合《2013年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点》(淮粮〔2013〕8号),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抓好政策性粮食购销、出库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粮食购销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做好粮食库存检查,确保粮食库存安全。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维护国家粮食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把好粮食质量检验项目关,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加强对“粮安工程”实施情况、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农户科学储粮项目落实情况、“五要五不准”粮食收购守则执行情况的专项治理,确保涉粮政策落实到位。
7、健全行政决策程序。依法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和量化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提出、调研、征求意见、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公示公布进行具体规范。推动参与式行政程序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相关决策。建立健全专家论证、公众参与、专业组织评测等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报告及资料立卷归档。完善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报告、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与决策效果评估制度,通过民意调查、专项督查等形式,收集分析决策实施相关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建立重大决策事项讨论记录备案制度,讨论意见、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记录在案,作为决策检查和问责依据。建立完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决策、实施、监督、问责主体及其责任,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执行权和执行责任相统一。
8、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有关要求,依照相应规定,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对取消和调整的审批事项,制定后续监管措施,强化工作衔接。建立完善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健全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告知、救济、监督、投诉等环节的标准、条件、权责、时限等制度规范。
9、推进制度建设创新和工作方法改进。建立制定规范性文件听证、辩论制度、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完善项目确立、起草等环节的社会参与程序,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健全规范性文件后评估机制,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机制,对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及时清理、修改或废止,清理结果予以公布。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流程,推进行政权力制度化、规范化行使,强化行政权力的法制监督和电子监察,减少行政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努力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与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和服务事项办理融合。全面推行行政指导,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走访约见、规劝提示、信用公示、警示告诫、行政建议等方式,将行政指导贯穿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全过程。到2013年底,建立行政指导制度、全程说理式执法在全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覆盖。
10、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和评析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疑难复杂及共性问题。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推行行政执法证据格式化。进一步完善执法风险评估和防范控制机制,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和行政执法效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进、出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11、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重大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等直接关系管理相对人切身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事前法律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效防止违法行政的发生。对重大行政处罚或对社会具有普遍影响的案件,进行重大案件回访,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开展网上执法事项查看、实时监控、预警纠错、风险防控、监控结果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估。开展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审查工作。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开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12、推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创新行政复议申请方式,开辟网上受理平台,推进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违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探索制定行政复议调解和解程序规定,制定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重大行政复议案件出席听证制度和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做好行政调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把行政调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制度和推进措施。
13、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做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工作,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维护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及时受理、答复依申请公开事项,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强部门网站建设,增设政民互动栏目,畅通投诉监督通道,增强咨询服务功能。推进网络问政,开通政务微博,与网民实时交流互动,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回应诉求,接受监督评议,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相关文章
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探讨 2022-10-11 16:08:31
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 2022-09-26 14:59:18
管理会计对新时期粮食企业的运用 2022-09-15 09:10:57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2-08-26 09:20:50
中小粮食加工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2022-08-16 08:26:39
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22-01-27 1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