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评估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9 10:2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收账款的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收账款的评估

篇1

【关键词】应收账款 财务管理 风险评估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管理不完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加。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销售部门的地位和待遇在企业所有部门中也是最高的,尤其对于那些有很多产品积压的公司来说,此种现象更为严峻。但销售部门在工作中,往往把业务中心放在销售业绩上,而不关注销售后的汇款。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购销制度和赊账制度,给客户优惠付款条件存在随机性,造成了大量应收款项难以落实和回收,加长了企业账期,也加长了企业资金链,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率。现实中,常常有企业应收账目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多应收账目最终变成坏账。

(二)应收账目管理缺位

企业管理中,销售部门的职责在于销售企业产品,扩大企业业绩。但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赊账问题,他们并不负责管理,顺利成章地成为财务部门的职责之一。在某些企业中,财务部对于企业的来往账目往往只做简单记录,既不进行风险评估也不实际操作,难以抓住问题的核心;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罅隙和矛盾,财务部对于销售部的问题不管不问,应收账目管理长期缺位。

(三)不注重成本管理

财务管理中,应收账目应当遵循收入大于成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赊账固然能够将销售额提高上去,但是后期成本管理费用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将赊账和应还账目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进行赊账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赊销方案的对比和分析,忽视成本管理的费用,基本上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忽略成本效益这个基本原则,而且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不少“三角债”,更加加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那么如何尽可能低地减少应收款项的损失和风险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认清应收账目的风险源头,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和不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损失。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努力识别、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并使之成为一个长效机制。风险管理的目标共分为两个部分:事前预防和事后弥补。

(一)风险识别

正如前文所述,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要认清风险源,它是企业难以及时、足额收回应收款项的因素。认清风险源是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风险分析中,必须努力厘清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并将企业销售目标和销售管理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

例如,当交易双方产生贸易纠纷时,风险管理者首先要确保合同中的条款是否明晰和完备,避免出现漏洞,影响企业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当然风险管理还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担当才能完成,既离不开销售部门的识别和合作,也离不开财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当出现可疑地销售合同和欺诈行为时,各部门要共同合作,销售部门以外部打探为主,财务部门以内部审查为主,在可能出现的企业风险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风险评估

在企业合同签订之前,财务部门首先要对对方企业或个人进行风险评估;当损失发生后,还要有效评估损失的大小,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当然,在评估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的评估,必须搜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资料。通常情况下,可以阅读企业的年度、季度财务报表了解其整体情况,还可以实地访问或与其他顾客交流交易心得和体验。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实际上一种风险预防管理,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在企业发生损失前,通过风险控制,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发生损失之后,力图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5个环节:避免、预防、降低、转移和承担,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时间段。当损失现象发生前,可以利用避免、预防或转移风险的措施,当损失发生后,可以采用降低或承担损失的方式。

其中,避免风险又称为规避风险,是风险评估的基本环节。当某个客户的风险评估较高时,企业就不能给其赊账,规避潜在的风险。不过风险评估是在建立在正确的评估基础上的。而预防风险则不同于避免风险,它并不强调风险必须为零。预防风险是要求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并定期核对是有效降低风险的办法。降低损失是将应收款项进行融资实现证券化、抵借、仲裁等方式。转移风险是指当企业不愿意为某些应收账款承担风险时,就要考虑如何将风险转移掉,参与企业所创价值的分配。承担风险是指在前面提到的风险评估时?企业往往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有关资料,以此为每一客户设定信用额度,这便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的赊销风险额。

三、结论

与其说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系列的程序,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尤其是最高管理层的重视,自上而下地推行,才能奏效。本文将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到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控制,力求减少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程度,克服传统应收账款管理的弊端。

本文在阐述风险控制时?罗列了各种措施下的具体方法?有些方法在我国目前没有实施的条件?某些方法之间有交叉重叠?我们将其划分到某种措施?只表明作者自己主观的看法而已。

参考文献:

[1]曹颖.利用应收账款筹资的方法及会计核算[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篇2

据统计,实施事前管理(交货前)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由此可见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重要性,事实上大部分风险是在交货前控制不当造成的。这个阶段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应该说相对简单,成本低得多,效果也最好。而形成拖欠以后的追讨工作,则要复杂很多,成本也高。所以我们应该把控制赊销拖欠风险的工作重点,放在事前管理上。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就先要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找改善措施。笔者整理了一下一般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总结如下:

1、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对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时过于强调利润指标,而没有设置“应收账款回收率”这样的指标;

2、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够明确,没有指定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及对应责任人,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应收账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

3、基础工作不健全,比如缺乏客户资料档案管理,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薄弱,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对账。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是对了账,但并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上的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管理,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

5、缺乏法律和风险意识,防范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销售合同中有关条款有待完善,缺乏现金折扣等鼓励回款条款,也缺乏逾期还款等违约条款;

6、对应收账款的跟踪控制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

二、应收账款事前管理措施

以上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事前管理不善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事前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

为了尽量降低货款风险,有必要在赊销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等级评估。对客户实施资信评估,一方面可淘汰那些信用不佳的客户,另一方面,也便于为客户设定一个“信用限度”,从而确保货款的安全回收。

赊销前认真进行客户资信调查和信用等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但多数供货商往往忽略了这个环节。

只有对客户财务状况、市场网络、销售能力、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充分了解,据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客户标准模式和预警机制,才能加速客户应收账款的回笼,有效降低坏账率。

在实施信用政策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信用调查和资信评估,辨别出那是资信好的客户,那是资信差的客户。分析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后,有的放矢地给予客户信用账款、账期,才能确保供货商应收账款发放的安全性。千万不能为急于赊销而不对客户做信用评估,开始赊销时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轻率地把产品交给其赊销,到后来收款时又怕得罪客户,造成呆账、坏账越积越多。这样一来,供货商忽视客户信用调查和资信评估,最终遭受损失的是供货商自身。

2、制定鼓励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

供货商要制定刺激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一般的做法是确定一个结算日。供货商要制订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鼓励客户采取购销、现款现货等方式合作,尽量减少赊销的方式。对货款回流及时、销售量良好的客户给予奖励或给予优惠的销售政策,可以在返利上做出一定让步,或是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特别优惠,刺激客户付款的积极性,加快货款的回笼。

3、注意赊销技巧,减小货款风险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很难避免的,为了减小货款风险,必须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供货商必须根据自身的信用政策选择赊销对象、赊销额度、赊销期限,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决不能赊销。

2)要有一个严密的赊销审批权限的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避免赊销中的个人意志,避免随便放宽赊销政策。

如有的企业规定营销员只有一定权限的赊销额,超过这个限度须由上级或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来决定,而上级也有一个总的赊销额度,以避免盲目赊销。

3)对于新客户,赊销额度要小,赊销期限要短。

4)小批量分期结账。实行小批量、多品种、优惠促销、现结账的形式,要比大批量、少品种、高利润、月结账的赊销更稳妥,尤其对小型客户,此法更为适用。

4、完善各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注重制度的执行。

1)建立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

2)建立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

3)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根据账龄逾期的程度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地估计坏账的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当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抵补坏账损失。

5、建立对应收账款管理进行评价的几大指标:

公司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其有效控制。评价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指标主要有平均收款期,坏账损失率,占用天数等。

1)平均收款期。收款期慢于公司预期的或同行业水平,则说明存在问题。

2)坏账损失率。实际坏账损失率与预期坏账损失率的比较,可检查信用标准适当否,如相差过大,应考虑信用标准的调整。

3)占用天数。这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用占用天数同信用条件规定的信用期限比较也可衡量公司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

公司可以通过上述指标评价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成绩与不足,作为制定下一个赊销计划的依据,使公司的赊销计划不断优化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篇3

1.完善应收账管理制度。企业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监督、控制等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每项应收账款的发生都有专人负责规划、审查及回收。应收账款的内部监督控制要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严格应收账款发生的程序,避免产生过多的经营风险。

2.制订赊销计划确定赊销客户之前,要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科学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应重视对往来客户资信程度的评估,并利用计算机建立有关档案管理系统,选择重点客户、长期合作客户作为重点评估对象,通过各种渠道如银行等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

3.财会部门要随时监控应收账款的变动状况,及时向决策层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出具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财会部门要定期会同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对方单位定时发送询证函,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对于欠款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应通知相关部门停止供货。注意应收账款入账前的有关票据、凭证的审核,并且不能忽略销售退回和销售折扣与折让时应收账款的变化,保证应收账款账户正确的记录。

篇4

企业清算时,应增设“清算费用”和“清算损益”两个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清算期间发生的各项清算费用和形成的清算损益。“清算费用”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清算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清算费用包括法定清算机构成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公告费、诉讼费、咨询费、利息净支出.及清算过程中所必须的其他支出等。当发生各项清理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当清算结束,结转清算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清算损益”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清算期间所发生的各项清算损失和清算收益。清算损失包括清算期间发生的财产盘亏、财产重估损失、财产变现损失以及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等。当发生清算损失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贷记“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账户。清算收益是指清算期间发生的财产盘盈、财产重估收益、财产变现收益以及无法归还的债务等。当发生的清算收益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账户。

清算终了,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清算净损益:

清算净损益=清算收益一清算费用一清算损失

当计算的清算净损益为正数时,表明清算后有净收益:当计算的清算净损益为负数时,表明清算后有净损失。企业清算结束,用净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如果还有剩余,应视同利润依法缴纳所得税,经批准,按照企业的权益状况加以分配,结平企业全部账目。

二、承包、租赁

企业需要实行承包、租赁经营,进行资产评估后,应将评估结果报产权管理部门加以确认.核准账务调整事项。被承租企业按确认结果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倘若固定资产评估后升值.则借记“固定资产”账户(重置全价与原价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账户(重置净值与原净值的差额)和“累计折旧”账户(全价与净价两个增加额之差)。如果固定资产评估后减值,则作相反的会计处理,下同。流动资产评估后的升值,借记“原材料”“产成品”等账户,贷记“资本公积”账户。无形资产评估后的升值,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三、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时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应遵循实现原则,按协议价进行。

1.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投出方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以双方协议价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以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以其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以双方协议净价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2.以存货对外投资。投出方以存货对外投资时,应按协议价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以其账面原值贷记“原材料”、“产成品”等账户,以协议价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账户。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还必须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分配投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倘若投出方以未入账的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等)对外投资.则应按资产评估后确认的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贷记“资本公积”账户。如果企业以已入账的非专利技术、专利权和其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那么,应按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摊余价值贷记“无形资产”账户,按评估价与账面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四、接受投资

1.接受固定资产投资时,如果该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一大于其原账面原值,则按评估价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如果一该项固定资产评估价小于其原账面原值,则按其账面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按评估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按两者差额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2.在接受存货投资时,应以评估确认价或双方协议价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倘若存货核算采用计划成本计价,则应以存货评估确认价或双方协议价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3.接受无形资产投资时,应以评估确认价或双方协议价,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五、收购兼并

1.被兼并企业评估确认的会计处理。被兼并企业在资产评估后出现的备类资产升值或减值.均依据已确认的评估报告,不必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而是直接对有关账户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法与前述企业承包、租赁评估时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同(采用差额登记法)。

企业兼并评估时,还应对企业的商誉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经双方确认后,可增加企业的净资产(无形资产)和资本公积。在签订转让协议时,企业产权转让价格高于企业净资产的部分,被兼并企业也作为商誉列入“无形资产”账户。

2.被兼并企业结束兼并的会计处理。当采用“差额购买法”即由购买方继承出售全部债务。仅支付出售方的资产总额扣除负债总额的差额时,应按确认评估调账后的负债账户余额,借记各负债账户,按调账后资产类账户和负债类账户余额合计的差额(即净资产).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产权转让收入”账户;按照调账后的资产类账户余额,贷记各资产类账户。当采用“全额购买法”即购买方不继承出售方债务,因而支付出售方全部资产总额时,要根据评估确认调账后所有资产账户余额合计数,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产权转让收入”账户,贷记各资产类账户。待收回转让收入偿还债务时,再核销所有负债类账户。

3.受让企业的会计处理。受让企业根据兼并后会计要素的变动内容,应首先建立有关总账和明细账,分如下两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被兼并企业失去法人资格的,若双方商定采用差额购买法,受让企业则应按调账后被兼并企业各资产账户的余额,借记各资产账户;按被兼并企业各负债账户的余额,贷记各负债账户,应付现的产权转让价格,按其转让价与净资产的差额,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兼并产权转让款”账户。倘若转让价与净资产的差额为正数,则应作为商誉入账。进“无形资产”账户;负数作减少资本公积处理入账。双方商定采用全额购买法时,就不需贷记各负债账户。当转让款由受让企业支付时,则按银行付款通知,借记“其他应付款——应付兼并产权转让款”,贷记“银行存款”。

(2)被兼并企业没有丧失法人资格的,如果双方商定采’用差额购买法,被兼并企业则应重立新账,按原已注销的各资产负债账户的余额,借记各资产账户,贷记各负债账户;转让价与净资产的差额作为商誉列入“无形资产”账户,差额为负数则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被兼并企业的转让价作为受让企业的投资处理,列入“实收资本”账户。受让企业则将转让价款作为对外投资处理,借记“长期投资”,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兼并产权转让款”、“银行存款”等账户。如双方商定采用全额购买法进行产权转让时,其会计处理比照以上方法进行。

六、股份制改造

篇5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企业平均无效成本是销售收入的14%.这意味着一个销售额在1亿元的企业,仅坏账、拖欠款损失和管理费用三项就白白耗掉了1400万元。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披露,2003年,我国物流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物流总成本却有待降低。2003年全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物流总值27.5%的增长速度低13.9个百分点。其中:管理成本为3570亿元,同比增长7.3%.在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中,绝大部分为企业赊销商品(应收账款)的代价。因此,对物流企业而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物流企业可通过信用管理体系设立三道“防火墙”,防范风险。

第一道“防火墙”

事前评估

企业在设定某一新客户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即它的信用品质。这可以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监控评估。

1.品质[character].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必须设法了解顾客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如数付债的一贯作法,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这一点经常被视为评价顾客信用的首要因素。

2.能力[capacity].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主要通过客户的会计报表这个商业语言,即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进行分析。顾客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同时,还应注意顾客流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会出现存货过多过时质量下降,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

3.资本[capital].资本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主要通过客户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注册资本),以及资产总额进行分析。

4.抵押[collateral].企业签订赊销合同时附有抵押条款。当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顾客尤为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顾客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对此需关注:其一,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长期资产”项目的数额,防止冻结资产。其二,分析会计报表附注,防止已被抵押过的资产充数。

5.条件[conditions].条件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比如,万一出现经济不景气,会对顾客的付款产生什么影响,顾客会如何做,等等。这需要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用“四比”方法分析,即企业的实际与其过去、最好水平、预算水平、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

在企业了解一个潜在客户相关的信用资料并认为值得与其合作且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之后,才会进一步商谈合作的意向和合作的具体条款。然后通过企业规定的合同审批流程,各部门在明确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和客户进行综合评审。例如,运营部将从收益的角度对合同的价格、毛利率等进行评估,如果认为没问题,运营部经理签字确认;第二步交由财务部审查,主要是评估回款周期是否合理,如果没问题,由财务部经理签字确认后交给销售部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审查;销售部对此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主要审查合同条款有没有法律陷阱,是否公平,万一不能合作,退出的风险和退出成本有多高,由销售部经理签字确认后交给主管副总经理审查,最后由总经理审查确认。三个部的部长和两位正副总经理共同组成合同管理委员会,对于合同可以“一票否决”,除非重新与客户沟通,争取调整相应条款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道“防火墙”

事中监控

一般是在合同执行三四个月后进行,通过各部门组织的跨部门评估小组对该客户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价格偏低导致毛利贡献不理想的客户,企业一方面检讨自己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对于确实没有合理毛利贡献的客户,果断终止合作。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并随时对客户信用情况给予监控。如果应收账款达到这个额度而客户没有及时付款,就必须督促客户付款并停止向该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为保险起见,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每周都会以内部催款通知书的形式,通知客户经理和分公司的负责人其负责的客户的欠款和信用状况,并提醒重点关注接近信用限度的客户的动态和经营状况。

收集和整理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有关资料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基础,是正确评价顾客信用的前提条件。信用监控的方法有两种:

1.直接监控法。包括:定期拜访大客户,了解经营状况,每月进行应收账款确认;通过函证、电话查询等。

2.间接监控法。包括:①财务报表解读。客户的财务报表,是其信用资料的主要来源。因为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即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如8项减值准备的情况)等,基本上能掌握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②信用评估机构咨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信用评估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会定期发布有关企业的信用等级报告。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估机构有三种类型;一是独立的社会评估机构;二是中央银行负责组织的评估机构,一般吸收商业银行和各部门的专家进行评估;三是商业银行组织的评估机构。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评估方法先进,评估调查细致,可信度较高。③法院、检查院、纪检机构的揭示。目前,我国法院、检查院、纪检机构已加大对信用不佳的单位或个人追查和惩处力度,并在媒体上披露。④其他机构披露。如财税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证券交易所、消费者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企业的主管部门等。例如,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已启动“企业信用档案”,可上网查询。

第三道“防火墙”

事后跟踪

1.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分析与监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分析与监督。

(1)采用abc分析法。即重点管理法(抓住重点,照顾一般)。把金额较大、欠款期限较久的应收账款列为管理重点。将最危险的客户往前排。

(2)账龄分析法。简单讲,账龄分析表是一张能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账龄)长短的报告,利用账龄分析表,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提前做出应对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3)财务指标分析法。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4)清欠预算管理及快报。即年初销售部门会同会计部门作好清欠预算,每月或每旬由销售部门或会计部门出列清欠报告,检查和分析清欠情况。据此,向销售部门及时发布客户状况预警(周转天数超过xx天),并建立信用高风险名单,进行定期跟踪。

2.制定有效的收账政策。当前,虽然是买方市场,买方仍需要优秀的物流供应商为其服务,尤其是现代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长期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关系,甚至是战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企业只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可以提高与买方谈判的能力,在客户评审的应收账款风险方面,就会比较主动。

企业对不同过期账款的收款方式主要包括:

(1)对过期较短的顾客,不予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

(2)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

(3)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

篇6

【关键词】应收账款 管理 erp 对策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信用销售逐渐成为外贸企业扩大市场、减少存货的常用手段。但是,信用销售往往使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若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坏账损失和现金流量不足,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以科学、系统的方法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必然成为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erp软件,围绕应收账款发生、催收、结清等过程,建立涵盖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控制系统,有助于实现应收账款的全面、准确、有效管理,减少信用销售负面影响。

一、应收账款事前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

应收账款事前控制是将信用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erp系统支持下,应收账款事前控制重点在于建立客户基本资料库并执行客户信用评估调查管控程序。

(一)建立客户基本资料库

业务员通过与客户的洽谈与初步审核,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并要求打样时,由业务人员书面建立“客户资料卡”,经部门经理及以上相关人员审核后统一移交单证部门,再由单证部门负责将“客户资料卡”上的内容输入公司电子信息库(erp),并对纸媒形式存档,以备各部门共享、查阅。

(二)执行客户信用评估调查管控程序

一是进行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凡和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任一客户,在正式合作之前,其负责业务员必须对该客户通过交谈、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初步调查,建立书面的“客户信用评估资料表”并在erp系统上录入。二是实施客户信用评估调查管控,单次合作金额在一定金额内时,可仅由企业业务部门根据“客户信用评估资料表”进行全面评估调查,否则要通过专业机构(如:邓白氏、中信保)进行调查。三是依据“客户信用评估资料表”和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由相关授权人批准是否进一步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合作付款条件,并在系统中录入。四是对于缺少“客户信用评估资料表”和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或相关授权人批准意见的业务,一律不得签订合同。

二、应收账款事中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强调及时、准确、便捷,是信用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在erp系统支持下,应收账款事中控制重点在于对业务关键点进行科学的管理控制,业务关键点通常包括下达生产通知单、发货和提单放行等,应收账款事中控制也相应地包括下达生产通知单前的控制、发货前的控制、提单放行前的管控等。

(一)下达生产通知单前的控制

一是进行预付款的审核,如果根据合同规定的条款,需要在下单前支付部分货款的,则生产计划中心在下达生产通知单时需要审核预付款情况;如果erp信息内,客户没有足额预付货款,原则上不准下达生产配单。二是进行信用额度的控制,信用额度包括生产中的配单,因此在下达配单时,需要对客户是否超信用额度进行审核,由erp系统根据该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未出运的库存品、生产中的配单和本次要下达的配单所占用的信用额度进行计算控制,对超过信用额度的新配单,原则上不予下单。对于特殊情形,如因产品性质存在淡旺季节等,应结合分析潜在风险,切实可行地根据相关授权经批准后可继续下单生产。

(二)发货前的控制

主要是企业相关部门对出运明细单的审核确认,这是事中控制的关键点之一。货物生产完工测试合格计划出运时,业务员根据配单内容、客户资料及外箱资料在erp系统内填报出运明细单。出运明细单经计划中心核价组审核后,通过erp系统自动传递到单证部,单证部接收后首项需审核的是货款的到位情况: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发货前需收到部分货款或信用证的,则单证部门在下达出运通知前需严格审核把关。对于无足额支付货款或没有收到信用证的,单证部门不准下达出运通知。针对特殊情形特殊客户可按规定逐级授权批准。此环节充分运用了erp的即时准确直观特征,系统共享,既提高效率,又杜绝了在未足额收讫预付款的情况下擅自发货现象产生,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应收账款的损失。

(三)提单放行前的控制

一是严格审核预付款和信用证。对于按照合同相关条款规定,需在放单前支付部分或全部货款,以及收到l/c的,则单证部门在放提单前需在erp系统内审核预付款情况或l/c情况,并根据权限由业务部主管签发“提单放行审批单”,异常收款情况需由相关授权批准方可“放单”。提单放行前的审核另一目的还在于,一旦前述发货前的控制存在遗漏,此环节的审核无疑起了双保险的作用。二是在单证部专设管理人员,对所有的单证(据)需在erp系统上进行二次审核。凡已经放单的单证(据)必须及时操作审核,对一定时间内仍未放单的单证(据),单证管理员应及时提醒单据制作人和业务员,避免漏放单证导致客户产生滞港费及拒付货款情况的发生。此外,单证部还应对erp内显示需投保的所有单证(据)进行审核,要根据erp中的发货数应收款等数据,结合信保公司授权额,确保该投保单据的准确性,以保证在客户破产等原因导致应收未收时,及时获得信保公司的赔偿。

在应收账款事中控制过程中,各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erp要求,及时进行相关信息输入和即时监管,时刻注意客户动态,及时共享监管信息。特别是财务部门,要根据业务和客户签订合同中的付款条件,在第一时间将货款到位情况在erp上说明,再由单证部门根据客户综合信息,第一时间将下批(单)产品是否继续出运的信息在erp平台上传达给仓库。在仓库未收到此信息之前,绝不能单方面的依业务提供的出运通知单出货。

三、应收账款事后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

相比应收账款事前、事中管理两个环节,应收账款事后控制由于时间跨度长且所涉及信息更为宽泛,更加需要企业领导和各个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在erp系统支持下,应收账款事后管理更能发挥其预警、纠错和防范作用。具体而言,应收账款事后管理手段包括以下3点:

(一)通过共享应收账款数据进行风险控制

一要由财务部门通过应收账款数据共享,做好单证部门提交票据与仓库提交数据的审核与监督工作,并对单证部门在erp系统上提交的水单、业务员与配单号、出口发票号的对位情况等票据、资料以及付款情况进行核实监督,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要求责任部门及时纠正。二是财务部门要运用erp共享系统进行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与监控,逾期货款即时红色预警,并把此信息共享传递至相关部门,不仅使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事前事中环节的控制。

(二)通过实时动态调控进行风险防范

一是对于实时监审到的应收款异常情况,财务部门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授权批准人纠正改善。二是按照企业授权表中的规定,当正常合作过程中出现回款到位异常或其他潜在异常信息时,其后续合作与否以及正在合作之产品是否继续交货,由负责业务员提出书面申请交相关授权人批准后,可确定继续合作或终止合作。三是当授权人在erp上批准继续合作或继续交货时,单证部和相关业务人员要密切注意客户动态,一旦有波动,则立即请示相关授权人批准停止与该客户的合作,以免企业财产受到损失。

(三)通过分析评估客户信用进行风险防范

一是定期由财务部门组织对满足条件的客户进行全面评估(erp显示发生信用异常时,则随时进行评估),评估主要内容为客户的发展潜力、客户信用度、合作前景及单次合作金额等。二是根据季度和年度对客户信用的评估状况,再结合此前的客户信用等级分类和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综合评估制定客户本期的信用等级和风险等级,依此评定结果,由相应授权人批准与该客户在下次评估之前这段时间业务合作的方式、付款方式、赊欠额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朴根虎.朱承祖.审计基础知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孔学莲.浅谈企业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策略.会计之友,2009(32).

篇7

事前管理

现在,许多供货商解决拖欠问题更多的是采取事后控制的办法,即只有在应收账款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供货商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流动资金愈来愈紧,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

据统计,实施事前管理(交货前)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实施事中管理(交货后到合同货款到期前)可以避免35%的拖欠;实施事后管理(拖欠发生后)可以挽回41%的拖欠损失;实施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呆账和坏账。

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大部分风险是在交货前控制不当造成的。这个阶段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应该说相对简单,成本低得多,效果也最好。而形成拖欠以后的追讨工作,则要复杂很多,成本也高得惊人。所以我们应该把控制赊销拖欠风险的工作重点,放在事前管理上。

事前对零售客户进行信用调查

为了尽量降低货款风险,营销员有必要在赊销前对零售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等级评估。对零售客户实施资信评估,一方面可淘汰那些信用不佳的零售客户,另一方面,也便于为零售客户设定一个“信用限度”,从而确保货款的安全回收。

赊销前认真进行零售客户资信调查和信用等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但多数供货商往往忽略了这个环节。

由于零售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没有销售任务那么迫切,供货商对于潜在零售客户往往事先没有做全面的了解。一旦开始了业务往来,就来不及做深入了解,而只能根据部分资料匆匆做出交易决策,同时也为以后留下了货款风险的隐患。既然已成交易,就更没有特地去搜集零售客户的信息,不再对零售客户资料进行补充和动态追踪,错过了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一旦成了呆账坏账,就已经追悔莫及。很多供货商就是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只有对零售客户财务状况、市场网络、销售能力、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充分了解,据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零售客户标准模式和预警机制,才能加速零售客户应收账款的回笼,有效降低坏账率。

在实施信用政策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信用调查和资信评估,辨别出哪是资信好的零售客户,哪是资信差的零售客户。分析评估零售客户的资信状况后,有的放矢地给予零售客户信用账款、账期,才能确保供货商应收账款发放的安全性。千万不能为急于赊销而不对零售客户做信用评估,开始赊销时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轻率地把产品交给其赊销,到后来收款时又怕得罪零售客户,造成呆账、坏账越积越多。这样一来,供货商忽视零售客户信用调查和资信评估,最终遭受损失的是供货商自身。

对零售客户做信用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可有效地将可能发生的大量呆坏账制止于萌芽状态,起到很好的预防和警示作用。对零售客户信用评估,由于交易性质不同、金额大小有异,调查在内容上、程度上也各有不同。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零售客户的经营状况、零售客户的财务状况、负责人的个人资料、划分零售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相应政策。

制定鼓励零售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

供货商要制定刺激零售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一般的做法是确定一个结算日。供货商要制订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鼓励零售客户采取购销、现款现货等方式合作,尽量减少赊销的方式。对货款回流及时、销售量良好的零售客户给予奖励或给予优惠的销售政策,可以在返利上做出一定让步,或是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特别优惠,刺激零售客户付款的积极性,加快货款的回笼。

注意赊销技巧,减小货款风险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很难避免的,为了减小货款风险,必须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供货商必须根据自身的信用政策选择赊销对象、赊销额度、赊销期限,不符合条件的零售客户决不能赊销。

2、要有一个严密的赊销审批权限的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避免赊销中的个人意志,避免随便放宽赊销政策。

如有的企业规定营销员只有一定权限的赊销额,超过这个限度须由上级或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来决定,而上级也有一个总的赊销额度,以避免盲目赊销。

3、对于新零售客户,赊销额度要小,赊销期限要短。

4、小批量分期结账。实行小批量、多品种、优惠促销、现结账的形式,要比大批量、少品种、高利润、月结账的赊销更稳妥,尤其对小型零售客户,此法更为适用。

事中管理

建立动态的资信评审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

要确保供货商应收账款有效收回,就必须建立动态的零售客户资信评审机制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这样不仅能保障供货商及时了解每个零售客户的资信走向,辨别出高价值、高资信的零售客户,还能确保供货商信用政策的实施更加合理有效,更可以确保供货商坏账损失率降至最低,使供货商的业务顺利快速地开展。

对零售客户的信用管理要采取动态的管理办法,即每隔一定时间根据前期合作情况,对零售客户的信用情况做重新评定。不仅仅在选择新零售客户时才执行,对以往发放信用政策的老零售客户也要时时关注,因为零售客户的信用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不对零售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销售政策,就可能由于没有对信用上升的零售客户采取宽松的政策而导致零售客户不满,也可能由于没有发现零售客户信用下降而导致货款回收困难。

零售客户资信评审是个动态、长期的过程,账款追踪分析和账龄分析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应做到月评、季检和年审,做好账款风险管理的预警工作,挖掘出资信好,高价值的零售客户,给予优惠的信用政策,剔除资信差、低价值的零售客户,或给予更严格的账款管理。惟有这样动态的零售客户资信评审和账款跟踪,才能保障供货商货款风险降至最低。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账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账和坏账现象,同时对账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供货商要对零售客户每月发出对账函,由业务人员到对方财务部门取得签章认可,以确保货款数额无差错。

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会议

供货商要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会议,要打印“业务往来余额表”、“账龄分析表”,分析发生应收账款的每一个零售客户、每笔货款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并上报财务、销售部门相关领导,制定有效方案,加大回款力度。

密切关注零售客户的变化,时刻留意危险信号

对赊销铺货需要经常性的管理与服务,不能“铺而不管”。货一旦赊出去,就必须密切关注零售客户的运作情况,对一些不良征兆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赊销期满才过问,否则,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零售客户经营状况不好,往往会出现一些危险信号。营销员在日常终端拜访中,要把检查零售客户的经营状况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由于货款风险的发生前必然会出现一些征兆,所以应密切观察,努力去发现这些危险信号,这对货款安全有警示作用,然后依此迅速采取行动,可以有效减小零售客户给自己带来的经营风险。

有效催收货款

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营销员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催收终端货款的问题。而终端货款的回笼,直接关系到供货商利润的实现。然而,很多供货商因为货款催收不力,导致应收货款增多,产生大量呆账、坏账,资金周转困难。

保持正确心态,坚定收款信心

收款是一场心理较量,如果营销员在心理上有畏难情绪,还未进店就认为这家零售店收不回货款,这样一来,即使零售客户本来打算付款,也会因为营销员态度不坚决而收不到货款。

在催收货款时,若能满怀信心、摆正“姿态”、理直气壮遇事有主见,往往能出奇制胜,把本来已经没有希望的欠款追回来。反之,则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本来能够收回的货款也有可能收不回来。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既不要态度不好引发僵局,把关系弄得一团糟,又要把自己的道理讲明白,用充分的理由来说服零售客户。

协助零售客户销售产品

营销员尤其应关注自己产品的销售状况,因为销售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收款是否顺利。如在本次收款周期内,产品的销量、回款额、库存分别是多少,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收款条件。可以说,产品的实际销量才是收款时最具说服力的依据,比如有的商场规定未达一定的营业额不得结款。

有时零售客户并不是存心想赖账,这时营销员可以想一些变通的方法,比如在找零售客户收款前,了解零售客户的经营情况,帮助零售客户分析市场,出台相应的助销政策,策划促销方案等,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供货商还要加强与零售客户的感情联络。比如,关心一下零售客户的经营状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按期帮零售客户进行必要的培训。供货商必须让零售客户意识到经销产品可以实现“双赢”,这样他们才愿意在回款时给予支持和配合。

让零售客户养成及时付款的习惯

欠款是一种习惯,及时付款也是一种习惯,营销员要让零售客户养成及时付款的习惯。其中第一次最重要,零售客户第一次及时付款了,第二次就好办,否则,第二次会比第一次更难收款。所以,第一次一定要把款及时收回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为了促使零售客户及时付款,营销员要及时去收款。因为拖得越久,货款就越难收回。收款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拖欠货款的时间而不是货款的金额。研究表明,货款逾期时间与平均收款成功率成反比。货款逾期6个月以内应是最佳收款时机。如果欠款拖至一年以上,成功率仅为26.6%,超过二年,成功率则只有13.6%.

为了促使零售客户及时付款的同时,只要收款技巧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将收款作为与零售客户沟通的机会。

当然,如果零售客户坚持不付款,就要考虑继续合作下去是否会越拖越多,应该有计划的控制发货,逐步减少应收货款,必要时用断货的方法来迫使零售客户及早付清全部欠款。

篇8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其流动性从财务报表所列行次已得到表现,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然而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应收账款并非真正具有其流动性。

(一)销售收入确认不规范,应收账款空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条件。但实际中有很多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有些企业采用以开具销售发票确认收入,这种收入确认方式会计核算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相应增加应收账款,财务报表则反映了应收账款的增加,从而体现流动资产总额的增加。然而销售发票开具往往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相脱节,存在提前开票确认收入、空挂应收账款的情况。如购货方为了提前抵扣增值税,以支付少部分前期货款为条件要求全额开具销售发票,从而造成销售收入提前确认,应收账款虚增。另外,有些企业为完成上级单位销售收入的考核指标而增加经营业绩,在货物尚未发运或尚未完工,且尚不具备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自行确认销售收入,而这种情况同样造成应收账款空挂,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二)坏账准备计提不合理,财务报表失实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估计坏账准备的方法包括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个别计提法等。由于坏账准备计提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企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及标准的确定显得极为重要。如有些企业单纯的采用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法,年末对应收账款按账龄计提了坏账准备,然而通过成因分析,其中有些应收账款尚未达到收款节点,实质上属购货方未确认的应收账款,对此类应收账款不应计提坏账准备。又如对质保期限内的应收账款、已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按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都将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而,不合理的坏账准备估计,会影响财务影响报表数据使用者的正确判断,影响企业运行资金的周转及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及决策。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负债虚增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在出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时,通常采用预收款、进度款、质保金等三段式的收款方式,当购货方支付预付款时,会计核算计入预收账款科目,进度款的收取则会随着销售发票的开具冲抵应收账款或计入预收账款,而质保金的收取需待质保期限到期后直接冲抵应收账款。然而,有些企业由于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会计核算人员粗枝大叶,致使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未及时进行核销,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造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总额同时虚增,从而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赊销作为企业促销的一项重要手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对企业扩大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日益严重,致使企业应收账款上升过快且居高不下,控制难度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收账款风险认识不足,客户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而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匮乏,致使货款回笼逾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增加。客户信用管理机制缺乏主要体现在:未制定完整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客户信用进行管理、未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考核、客户信用额度以及收款期限确定依据不充分等。

(二)企业内控管理意识淡薄,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关注利润的增加,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致使应收账款上升迅速且居高不下,周转速度减缓。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应收账款成因分析不透彻、应收账款客户台账记载不清晰、经济业务相关的资料保管不完整、应收账款对账机制缺失等。

(三)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薄弱,应收账款核算不规范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销售虚增收入,而忽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评估,致使销售与核算脱节,应收账款虚增。应收账款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确认与准则规定不符、坏账准备计提不足、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含义混淆,科目使用随意且重分类不到位等。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控制策略

应收账款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商品与劳务赊销的产物,是被占用的企业资金。由于商品的赊销行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通过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抑制应收账款快速上升趋势,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一)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对账机制,避免因会计记录、核算而造成的差错。一般企业由财务部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核对往来款项,及时发现、调查并解决存在的差异,以确保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对账单需经双方财务部相关人员签章并加盖财务印章,并由财务部妥善保管,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后续可能开展的法律诉讼提供支撑。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从源头遏制应收账款增加和降低坏账风险。一般企业由营销部门的项目经理通过对客户的品质、货款偿付能力和财务报表质量等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出具客户信用状况评价报告。企业再根据信用状况评价报告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以减低由于赊销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二)加强应收账款成因分析,创建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应收账款分析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分析、报告机制。一般企业由财务部门会同营销部门相关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分析,及时了解逾期的原因,针对应收账款成因制定相应的跟进措施,并形成书面文件报告管理层。应收账款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账龄、应收账款成因、应收账款结构、应收账款收现率等分析方法。企业应建立统一的货款催收机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根据应收账款分析结果落实专人实施跟踪催收,并定期向管理层汇报货款的回收情况,确保问题货款能被及时的发现、跟进和回收,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例如:按月对应收账款余额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存在的性质(货款、调试款、质保金、自行确认部分等)进行具体细化分析,按项目合同建立跟踪档案,即“一事一袋”,且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负责跟进催收,待整个项目闭环后按照奖惩管理办法实施奖惩考核。

(三)规范应收账款核算,完善坏账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建设,完善会计核算相关规定。企业应根据产品制造特点,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销售收入确认、应收账款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明确销售收入确认标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职责,规范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例如:财务部对计入当期损益的销售收入所对应的销售合同、销货发票、发货运单逐一进行核对,并结合货款回笼状况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有效,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对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综合分析,预计各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有关的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应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规定的授权限额进行审批,确保坏账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途径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

企业与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因业务往来等原因必然会产生往来结算的款项,如果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将会加剧应收账款的形成。有些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人员完成销售任务,往往将销售完成情况与工资报酬挂钩,而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超额完成销售指标,往往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坏账产生成为可能,给企业经营背上沉重包袱,从而造成企业资金匮乏,不少企业因此陷入困境,影响了企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途径

由于社会道德和社会信用问题的存在,许多企业经营者存有一种心态,即“能不还的债尽量拖着不还,反正都是公家的”。因此,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只有主动出击方可防患于未然。为此,对应收账款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一)源头控制,压缩应收账款发生的额度与频率

1.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正确决策,管理科学,是降低和杜绝企业资金风险的核心。作为企业领导来说,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在具备其他必备素质的前提下,必须懂得财务知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降低企业资金风险。www.133229.com企业在购销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减少赊销业务。一般可采取宁降低价格,也要使对方付足货款的方案;购货方承兑汇票支付方案;货款回收担保方案;新老业务单位、本地与外地业务单位、系统内与系统外单位等涉及应收账款风险比较选择方案,尽量压缩应收账款发生的频率与额度,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3.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科学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应重视对往来客户资信程度的评估,并利用计算机建立有关档案管理系统,主要选择重点客户、长期往来客户作为内部评估对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在进行内部资信评估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信用判别标准。对长期积压的滞销品,可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标准;对资信状况差的企业,信用标准从严,同时采取正确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即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以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

4.建立合同谈判内控机制与监督执行程序标准,严格审批手续与及时报账制度。领导审批必须是基于经过资信内部评估确认为信誉良好以上的单位,且有关法定手续完备。当应收账款发生后,必须及时报送财务部门入账,对每一赊欠客户的基本情况、赊销金额、已还金额、尚欠金额做出逐笔详细的记录,随时为企业应收账款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要确定责任经办人、责任审批人,并将赊销合同、审批文件、对方单位的其他合法承诺资料文件备齐归档,以作日后催收甚至诉讼之用。对于合法产生的应收账款双方合署文件必须要严格保管,另外业务部门还要建立应收账款备查台账,以便随时与财务部门核对,一旦发现偏差,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可靠。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核算上应建立坏账准备制度,按期估计坏账损失,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动态跟踪、分析,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1.加强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状况的传递与报送。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财务部门应每隔一定时间,以文书、表格形式向有关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和企业领导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最好是一月一次(甚至更短),督促和提醒上述有关人员及部门催收。对逾期未结清的应收账款通报的时间则应更短,这样既可使企业领导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也可时常提醒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增强其责任感和压力感,杜绝由于互不通气导致应收账款到期不付、逾期不收的情况发生,以保证资金及时回笼。

2.关注往来客户的经营情况,加强日常询证。企业要随时注意了解业务往来单位的经营、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由于对方单位的突然变故或经营失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的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财务部门要会同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对方单位定时发送询证函,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这样可以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的发生,堵塞违规违法行为的漏洞及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如发函不回应,要予以充分关注和重视。

3.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动态跟踪,果断决策。企业要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的制度。财务部门应协同有关的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分析,对于客户比较多的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每日打印出会计账上的全部接近到期的应收账款记录,并至少每周将逾期应收账款记录分析一次,提出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应要求客户还清前欠款项后,才允许有新的赊欠,以防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如果发现欠款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应断然采取措施,通知有关部门停止供货。

(三)及时清对,严格催收

1.建立责任中心,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考核绩效标准,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针对不同的客户关系,采取灵活的催收政策。对远期、近期应收账款清理回收缓慢或陈账清理未动的区域,限制发货或拒绝发货,加大催收力度;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人为发生的赖账,在诉讼有效期内(2年)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以避免丧失追诉权,造成坏账损失;对欠款对方确实无力支付的,企业可以在了解其抵债物品的价格、质量和销售的情况下,采取物资抵款,也可以要求客户开出等价值的商业承兑汇票,以抵销应收账款,并早日变现,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对能在约定期限内偿还货款的客户,要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鼓励客户及早偿还货款,同时还可吸引一批视折扣为减价销售的新客户前来购货。此外,企业还应与银行密切合作,并且积极依靠银行帮助清欠,防止企业的货款被拖欠及应收账款的继续攀升,以降低和控制企业的风险。

(四)健全内控制度,严格监控往来账目

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在财务部门下可设立一个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负责有关营销往来业务的核算与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要进行分析与核算,以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程序,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哈佛管理全书[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影印公司,1998.

篇10

关键词:应收账款 收现保证率 信用风险 abc分类法

一、应收账款界定及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界定及功能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应收账款的增加为企业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发生坏账损失,则直接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应收账款的功能就是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一下方面:(1)促进销售,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赊销已经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和管理的重要内容。适度的赊销有利于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等支出;如果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

(二)应收账款问题分析 虽然应收账款可以扩大企业的销售额,减少库存成本。但如果管理不善,大量款项不能及时回收,坏账成本越来越大,则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1)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率,使企业效益下降。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致使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长此以来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最终将会影响企业效益的增加。(2)增加了企业资金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这一成本的大小通常与企业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资本成本率有关。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账天数=平均每日赊销额×变动成本率 。可见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成正相关,随着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的增加而增加,使得企业资金丧失了赢利机会。管理成本,即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3)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当期现金量流入。为规避发生坏账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合理提取坏帐准备,坏帐准备率一般为3%-5%。如果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提取的坏帐准备,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4)影响企业的营业周期。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应收账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1)信用销售是坏账形成的起因。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首先应该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据此决定是否赊销。但我国大部分企业信用销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缺乏规范程序。企业授予客户的信用是在主观决策控制下运作的,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企业没有统一的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和客户授信制度,企业对客户的信用档案不完整,信用决策和信用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2)商业信用不发达。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法律意识淡。全民信用知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使得失信所造成的损失小于守信的成本。在这种环境下,要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起很强的信用竞争意识比较困难。

(二)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内部控制不严 (1)商业竞争激烈。这是应收账款发生的主要原因。市场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方法扩大销售。赊销作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它除了可以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金。货币信用政策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上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应收账款风险。(2)内部管理问题。主观上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视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内部管理,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管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很缺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者是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并且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不及时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挂账居多,催收、清理不及时,却任其恶性发展。(3)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加剧了应收账款的形成。很多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人员完成销售任务,将销售额与工资奖金挂钩,而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这样会导致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超额完成指标,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产品,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但是企业并未对此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全力追回货款,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大量沉积,坏账产生成为可能,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进行。(4)社会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加大应收账款回收难度。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基本上是靠企业自身,应收账款的机制很少,从而影响应收账款及时收回。在对应收账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之前,先对应收账款做技术分析,从而使应收账款的回收更有针对性。

三、应收账款的技术分析方法

(一)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 由于企业当期现金支付需要量与当期应收账款收现额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矛盾,并且呈现出预付性与滞后性的差异特征,如企业必须用现金支付与赊销收入有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弥补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等,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收现水平制定一个必要的控制标准,即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是为适应企业现金收支匹配关系的需要,所确定出的有效收现的账款已应占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是两者应当保持的最低比例。公式为: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当期必要现金支付总额-当期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总额)÷当期应收账款总计金额。由此式可看出,只有达到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才能最低限度保证当期必要的现金支出,否则企业便有可能出现支付危机。为此,企业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实际收现率,看其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标准,如果发现实际收现率低于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满足同期必需的现金支付要求。

(二)信用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是公司由于实施商业信用而使应收账款收回产生的不确定性。为了预防和控制信用风险,企业必须对每一个信用申请者进行评估,并且考虑客户发生坏账或者延迟付款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与评估时,可以借鉴以下分法。

(1)5c评估法。信用的“5c”是指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条件。品质,是指客户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可以了解客户的付款历史,看其是否有按期如数付款的一贯做法,与其他供货公司的关系是否良好。这是决定是否赊销的首要条件。能力,是指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客户的流动资产越多,即流动比率越高,其转化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就越强。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抵押品,是指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为重要。如果这些客户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条件,是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5c评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衡量出客户的信用状况,但是将其定量分析具有更大的操作性。下面介绍信用评分法:

(2)信用评分法。信用评分法是指先对一系列财务比率和信用情况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客户综合的信用分数,并以此进行信用评估的一种方法。基本公式是:式中:y为某公司的信用评分;为事先拟定好的对第i种财务比率和信用品质进行加权的权数;x为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的评分。现以某客户为例来说明这种方法。(表1)中第(1)栏是根据搜集来的材料确定的;第(2)栏是根据第(1)栏的资料确定的;第(3)栏是根据财务比率和信用品质的重要程度确定的。在采用信用评分法进行信用评估时,分数在80分以上者,说明其信用状况良好;分数在60~80分者,说明信用状况一般;分数在60分以下者,则说明信用状况较差。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评估信用从时间上并非现实,信息分析者在判断客户信用时,还可以借助其他如交易核查、银行核查、公司经验、权威机构的信用评级和信用报告等信息,做出更加可靠的分析。信用评分法主要从财务比率和信用品质方面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笔者借鉴存货abc分类法的原理按照多个标准(如应收款项数量、客户信用等级、账龄)进行分类,从而对应收账款问题进行分析。

(三)abc分类法分析 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应收账款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重点管理,一般控制和灵活掌握的方法。应收账款a、b、c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应收款项数量;应收账款账龄;客户信用等级。其中,应收账款数量是最重要的标准。一般来说,坏账损失与应收账款数量成同方向变动,即应收账款越多,坏账成本也越多。a类应收账款数量最大,b类应收账款数量一般,c类应收账款数量最少。a、b、c三类应收账款的具体划分,第一,先根据分类的标准设定权数,应收账款数量比重为0.5,客户信用等级比重为0.3,应收账款账龄比重为0.2。一般而言,三类标准比重大致为应收账款数量:应收账款账龄:客户信用等级=0.5:0.3 :0.2;第二,借助于客户信用状况评分表,逐一对客户的应收账款事项进行分析,可以参照以下公式:客户应收账款指标=应收账款数量×0.5 应收账款账龄×0.3+客户信用等级×0.2.根据客户应收账款指标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累加百分比;第三,当比重百分比累加到60%左右时,以上应收账款属于a类;百分比介于60%到90%之间属于b类,其余则为c类。如(表2)所示,通过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可以使企业分清主次,采取相应的政策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分类为a、b类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尽量减少坏账损失,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分类为c类的应收账款只需要灵活掌握即可。

四、应收账款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必须要设定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信用管理部门要取得财务和销售部门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从赊销过程一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前,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二)实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 在我国社会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只要有应收账款存在,就有形成坏失的可能。因此,企业应遵循稳健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金,用于弥补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等已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估计坏账损失=赊销净额×坏账损失占赊销净额的估计百分比

(三)制定合理的清对、催收方法 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后,业务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回收款项,避免因为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为此,企业应制定出合理的清对、催收方法,以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建立责任中心,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陈账和控制坏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纳入销售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增加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2)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灵活的催收政策。当应收账款被客户拖欠和拒付时,企业应该首先分析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重新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调查、评价。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切实可行的收账措施:首先,对应收账款回收缓慢的企业,限制发货或拒绝发货,加大催收力度;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人为发生的赖账,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收回企业应得的利益,避免造成坏账损失。其次,对确实无力支付的欠款方,企业可以在了解其抵债物品的价格、质量和销售的情况下,采取物资抵款,也可以要求客户开出等价值的商业承兑汇票,以抵消应收账款,并早日变现,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再次,对能在约定期限内偿还货款的客户,要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鼓励客户及早偿还应收账款。企业向购货单位提供的折扣可分为两种: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是指为了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如企业向客户出售标价为500元的商品,并提供20%的商业折扣,那么客户就只用付500×(1-20%)=400的价款。现金折扣是指企业给予客户在规定时期内提前付款能按销售额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如“2/10,n/30”,表示信用期限为30天,如果客户能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超过10天,则应在30天内足额付款。折扣不仅鼓励客户及早还款,还可以吸引新的客户。此外,企业还应与银行密切合作,并且积极依靠银行帮助清欠,防止企业的货款被拖欠及应收账款的继续扩大,以降低和控制企业的风险。(3)采用合理的赊销策略。企业可借鉴西方对商业信用的管理,制订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有担保的赊销,企业可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在赊欠期中提供担保,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条件销售,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一般比赊欠期较短的坏账风险要大,因此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如明确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等。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损失。以上是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的一般办法,笔者在这里主张采用西方国家流行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收账款保理是指销货商与保理商签订一项转让契约,根据该契约,销售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购货商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应收账款保理分为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有追索权保理是指应收账款并不真正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只是拿到该应收账款的部分收款权,一旦购货商最终没有履行付款义务,保理商有权向销售商要求付款。无追索权保理是指保理商将应收账款完全买断,并承担全部的收款风险。(图1)是有追索权应收账款保理的一般程序。总的来说,应收账款保理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优势:节约应收账款的管理费用;加速资金回笼,改善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降低坏账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